03.02 实现“零增长”,秘诀在哪里?

郧阳:科技助阵,我有“掌中宝”

自2月14日以来,占地3863平方公里,辖区拥有64万人、16个镇、5个乡、1个林场和1个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十堰郧阳区,确诊病例零增长。

保持这样的疫情防控成效,防疫“掌中宝”立了大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洋与空间信息学院青年教师何亚文称,这个“掌中宝”就是他们团队自主研发的疫情专题地图和疫情App。2017年初以来,何亚文一直通过郧阳区扶贫办为郧阳脱贫攻坚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大数据支持。

1月底,省内各市州均成为重灾区,这事急!何亚文火速召集团队,讨论研发方案,开始了网络协动、远程办公。完成疫情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地图制图、建立疫情数据库和移动端App开发工作……由于有近3年的工作积累,何亚文团队两天便完成了“郧阳疫情”App的开发和“郧阳实时疫情专题地图”的制作。“我们从网上看到的疫情地图一般是省、市、区(县)一级,而‘郧阳实时疫情专题地图’则到了乡镇、村、户一级。”

据2月1日的统计,郧阳自武汉返乡人员多达7000多人,其中发热人员近100人,形势非常严峻。郧阳当地各级政府正是借助何亚文研发的App和地图进行疫情研判、指挥调度,做到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很好地实现了以社区(村)为单元的返乡人数、武汉返乡人数、发热人数、确诊病例的核查与管理,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输入、传播和蔓延,实现了疫情登记全覆盖、疫情监测全过程、疫情管理数字化、疫情研判科学化。自2月14日以来,全区已多日无新增确诊病例。

谷城盛康镇:划细划小作战单元,确保排查全覆盖

抗击疫情,谷城县盛康镇通过划细划小作战单元,实现排查“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断一天”。

盛康镇辖28个村(社区),6.98万人。由于山区的特殊地貌,人口分布不均,丘陵地区人员稠密,山区地广人稀,给疫情防控带来挑战。

2月10日开始,盛康镇以自然村、自然街为区域,全镇划分165个作战小组,最大的作战小组125户500人,最小的作战小组5户12人。同时,组织全镇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志愿者500多人充实到小组,并成立“尖刀班”,责任具体到人,工作细化到组。

在筛查甄别过程中,各个小组单独建立微信群和联系方式,同每户村民互动,及时了解村民身体健康状况。对于重点人群和不会使用微信、电话人群,采取上门询问、测量体温,保证不漏一人。对于排查出的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人员,及时上报,一律送至镇卫生院做CT筛查诊疗。

通过划细划小作战单元,盛康镇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断一天”。截至2月28日,全镇排查发热人员137人、咳嗽人员109人,及时预检分诊,免费CT筛查,做到应排尽排、应治尽治,实现当日清零。全镇28个村(社区)中,27个村(社区)无疫情发生。

襄阳万达小区:看紧门,管住人,服好务

襄阳高新区紫贞办事处万达小区,是一个仅0.5平方公里、住着1868户居民的人口高密度小区,曾经有11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个疑似病例。通过“零接触”方式阻隔病毒侵袭,至2月29日,这里已连续20天实现确诊病例“零增长”。

襄阳万达小区是怎么做的?2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连续数日前往实地探访。

1月31日晚,该小区封闭管理。小区分南北二区,平时共有6个出入口。小区封闭后,南北区一共只留2个相邻的出入口,现场有公安、城管、小区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干部值守,每班每个大门5人,分别执行消毒、测体温、登记、卡点防控等任务,空闲时再分2人到小区巡查。

记者发现,小区大门口设有84消毒液踏脚垫,和多个75%酒精喷壶,进出人员均严格遵守“测温、消毒、登记”步骤。值守人员笑着说,进出该小区的“标准版”肢体三动作是:“扭一扭、踏一踏、挨一枪”。

“有人通过消防通道铁栅门,往小区内传东西。请南北两区各增加2个人巡逻,重点看好6个消防通道。”2月26日下午,万达社区党支部书记肖丽对社区防控专班下达指令,要求从次日起,执行更严格的巡逻值班表。

据了解,万达小区隔离期间产生的生活垃圾,也不用下楼扔,每天只需定时放入货梯即可,小区每天两次派专人运走。“我们最大限度为居民营造‘零接触’的生活环境。”肖丽介绍,关键就是做好日用物资的供应配送。

2月26日中午12时许,小区7号楼楼栋长申红军在本楼栋业主群发布信息:“今天订购了生活用品的业主,物品已放入电梯,请各自领回。”

申红军告诉记者,超市配货从地下车库进入小区,将货品放到业主相应客梯轿厢,消毒后告知楼栋长;楼栋长通知业主取货;业主在各自楼层按开电梯领取。由此,实现居民购物从“移动配送”升级到“零接触配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