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江苏省各地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

江苏省各地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

省司法厅“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通知下发后,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和法律援助机构积极响应,迅速开展行动,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方案完善措施,明确目标健全机制,切实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取得良好成效。2月份以来,全省已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434件,其中民事行政案件591件、刑事案件843件,涉疫案件31件;办理认罪认罚法律帮助713件,通过远程视频见证72件。

一是迅速传达省厅部署要求。

各地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积极部署。常州、泰州等地结合实际细化活动方案,及时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传达部署。徐州、盐城、扬州等地在省厅通知下发当日就作出部署安排,并实时指导督促各县区开展工作。

苏州市根据疫情期间法律援助工作特点,及时下发《关于加强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扬州市印发《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实行法律援助容缺受理机制的通知》,规范容缺受理机制的实施。


江苏省各地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


二是深化专项活动宣传。

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活动,积极扩大专项活动影响。宿迁市法援中心和法援律师利用法润民生微信群等开展13个专题线上“战‘疫’说‘法’”讲座活动,再通过“朋友圈”“微信群”等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宣传,引导申请人选择12348 江苏法律服务网站集群、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网上申请法律援助,收转传递案件材料,提高群众接受网上服务首选率。南通等地发挥企事业单位和村居法律顾问、各类法援律师团队、法援社会组织和志愿意者团队作用,联动宣传省厅开展的“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和疫情防控政策法规。

常州利用“常州司法行政掌上12348”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线上载体,发布省厅专项活动方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法律政策问答和相关法援案例,共计发布和推送信息5200余条,通过以案释法等易接受的方式对老百姓进行宣传,有效提高宣传效果。

三是广泛开展远程在线服务。

疫情期间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积极与办案机关沟通,全力做好疫情期间案件受理审查和指派办理。加大“线上”办案力度,变“群众跑腿”为“数据传送”,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又提高办事效率。无锡、连云港、镇江等地充分利用司法局指挥中心影像设备及时与法院、检察院、看守所对接,为援助律师网上开庭提供必要支撑。

南通通州、港闸两区法援中心投入4万多元购买设备,开辟专门“远程庭审区”,法援律师、当事人与法官、检察官等多方隔“屏”对话,春节过后全国首例涉疫情口罩网络销售诈骗案在南通港闸区开庭,该案庭审在网络上进行同步全媒体直播,60余家媒体、平台全程参与,直播持续一个小时,共有1400万网友在线观看,远程“云审理”的顺利进行和法援律师的参与,有效保障当事人诉讼权益。

淮安、扬州、泰州等地积极开通法律援助涉疫情防控“绿色通道”,实施“网上办”“掌上办”“邮寄办”“预约办”,通过微信小程序让法律援助律师和受援人参加互联网庭审,与办案机关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视频、图片、语音等形式的在线沟通,进行举证和质证,开展认罪认罚见证。


江苏省各地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


四是积极实施便民惠企活动。

切实加强重点群体法律援助。张家港市对支持湖北的医务人员及家属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予经济状况审查。扬中市采取“防控并举、分散预约、不见面审批”等方式,为20余名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开辟绿色通道,及时办理诉讼相关手续,得到农民工一致好评。

南通市通州区通过远程视频,为81岁高龄无人护理老人办理法律援助申请手续,当日上午完成审批和指派,并帮助网上立案,下午案件就进入诉讼程序。充分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作用,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阜宁县法援中心通过调解方式,不到3天时间为33名农民工讨回38万工资,同时还协调金融机构为涉案关停企业提供90余万元贷款,使企业复产运转,33名农民工重新上岗就业。南京、盐城等地组织法援律师深入企业职工中宣传中央和省市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劳动关系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引导与疫情防控相关的申请支付劳动报酬、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赔偿等案件当事人,尽量选择非诉讼方式协商解决劳动争议纠纷,化解用工单位与职工的心结和矛盾。

常州金坛区法律援助中心参与起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个人法律责任告知书》,将法律责任告知到每名复工人员,组织法援律师通过线上方式为29家企业提供疫情防控法律建议,为16家企业提供复工指导,为复工企业实现新冠肺炎病毒零感染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江苏省各地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同心战疫情”专项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