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 汝州訪古 石家墳葉家碑——中州奇聞《葉公託生灣子街》


汝州訪古        石家墳葉家碑——中州奇聞《葉公託生灣子街》


汝州訪古 石家墳葉家碑——中州奇聞《葉公託生灣子街》

楊佔營、王國成/文

嘗讀《夷堅志》《搜神記》,總以為所謂的神神怪怪、託生一類的事,無非杜撰而成,供人茶餘飯後解頤而已。而今所遇到的這件事,幾乎推翻了之前的看法,那就是每被汝州城西人津津樂道且言之鑿鑿的,葉古城村葉公“託生”灣子街石家的事。

事情很可能發生在明代。

葉古城村葉家,有一塊耕地或宅基地被別人侵佔,官司打到州府衙門,可他卻拿不出地契作憑據,因而屢屢敗訴。

一日,葉家人再次從州府衙門敗訴而歸。當他騎馬途經汝河北灣子街村時,被一個五六歲在街中玩尿窩窩①的小孩攔下。小孩說:“官司又打輸啦吧?” 葉家人感到奇怪,遂下馬詢問,說:“你怎麼知道我的官司打輸啦?” 小孩說:“你打的是土地官司,可你手中沒有地契,哪能不輸?” 葉家人更加奇怪,就繼續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沒有地契?” 小孩說:“我是你爹呀。託生灣子街石家。我前世把地契藏在了上房大梁下的坑窯裡啦。當時沒有告訴你。不信你回家找找。”葉家人滿心狐疑,回到家中,搬來梯子,果然找到了地契。遂再次申訴到州府衙門,終於贏了官司,要回了土地。

官司打罷,一家老少坐下商議,決定好言好語,到灣子街把“託生”的爹接回來,以盡孝心。經人多次說和,葉家人親登灣子街石家施禮,真情所致,石家人答應了葉家的要求,並親自把“小孩”送到了葉家門裡。千古奇聞,葉家宗親喜出望外,聚族設宴,莫不額首稱慶。時屬盛夏,“爹”雖回家,然身仍不著一衣,光肚玩耍,穿梭於宴席間,灶房裡。“兒媳”正在擀麵烙饃,見“公公”到來,左右端詳,暗自懷疑。“何來‘公公’,無非小孩而已。”思緒至此,心生嬉戲,遂伸出擀麵杖,挑向“小孩”的“雞雞”。乍然,“小孩”臉赤氣促,頹然倒地,一命歸西。“兒媳”驚呼,族人紛紛趨前看覷。石家人抱起“小孩”,憤然離席,並聲稱要把葉家人告到州府衙門裡。

賴中間人竭力斡旋,石家人細詢“小孩”出生前後的種種怪異現象,也認定“小孩”是從葉家託生而來的,遂與葉家言和,不再起糾紛。商議,兩家各立一塚,永遠為親。至今兩處墓塚猶可指認,對兩處墓塚上所立之碑刻,稱葉古城者曰 “葉家墳石公碑”,稱灣子街村者曰 “石家墳葉公碑。”

汝州訪古        石家墳葉家碑——中州奇聞《葉公託生灣子街》


2018年4月18日,汝州楊佔營、許宗合、張禮安、張松葉、劉孟博等文化愛好者相約到慶陽古城②一帶採訪,驚聞葉家找到了一通明代所刻的“葉家墳石公墓”碑,藏之於王古城村村主任葉武正家中,遂前往查詢,果然為真。葉武正說:“這通碑之前就立在我家的祖墳裡,老年人都見過。是五八年大鍊鋼鐵時拆下用鋪石道軌才被遺埋在野外的。碑刻上的字跡,好多都是那時候磨掉的。”接著他又說:“還有一通比這早的碑,也是說我祖上託生灣子街的事。已有線索,正在尋找中。”又過了幾日,楊佔營並張禮安、張松葉夫婦,再次來到葉武正家中,拓錄並初步整理了這通碑文(拓片及碑文見下)。離開葉古城,三人又趕到灣子街村採訪,現年已70歲的石二鎖等一干老年人接待了我們。石二鎖承認他們祖上確實與葉古城發生過那件託生的事,灣子街確實有座“石家墳葉公碑”。墓址就在“老女墳”③那地方,只是碑刻已失,惟餘一碑座耳。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王國成曾向楊古城人(毗鄰葉古城)王寨糧管所職工楊建核實此事。不過楊建說,墓是一九七五年農業學大寨時才平掉的,碑刻也是那個時候丟失的。

汝州訪古        石家墳葉家碑——中州奇聞《葉公託生灣子街》


註釋:

①玩尿窩窩:兒童用自己尿液和泥玩的一種遊戲。

②慶陽古城:即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慶陽故城”,位置汝州城西南15裡汝河南岸,今屬汝州市王寨鄉管轄。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滅周,降周赧王為庶民,移住於此。慶陽古城規模宏大,惜譭棄殆盡。今保有樊古城、楊古城、王古城、任古城、葉古城等村名,民俗稱“一溜古城”。

③“老女墳”:位於汝州城西灣子街村北嶺。或在明朝初期,相傳灣子街村有一女子與一進京趕考秀才相約未婚, 秀才久不會,女子老死家中,家人葬其於村邊高崗,人稱“老女墳”。後秀才得官轉還,聞言,遂大肆鋪張,為其修建墓園,以示紀念。

重修葉公奇化碑記

善果之說,其來舊矣。自囗論之必修德以誠而不失之浮事,神有道而不佚於妄,其善〢果之事,斯何可得而應也。求諸囗盡於此者,囗於葉公、石公囗見乎。葉公諱全,汝之〢世家也,緬維厥父仲德,自幼即以善行囗囗囗囗觀音之堂碑焚修者,有其地,勤齋戒〢囗囗囗囗通者易於成,故神之囗囗其見囗曰文曰華及妹來香佑繼而生者。終於正德四年十一月十六日而初八日遂有轉化之奇。石公文魁,汝之鉅族也,聞諸父祖以來,胥以不越是尚囗囗囗囗囗囗,故兄曰囗曰囗朝曰囗及妹同歸善行,而囗文〢魁孕儲其秀,承葉公轉化之囗囗囗囗囗囗若怪而囗見,夫囗之常,蓋於人而囗囗乎神之會天下之事,蓋有不必執囗而囗也。囗囗囗不久囗化之囗,而表章之是其囗也。文魁感承化之奇而囗囗之,是其仁也,囗則非表章不以盡其孝,非愛慕不得以顯諸仁。若二公可嘉囗者,故囗請予囗囗紀其事,以善之囗而歸諸仁孝囗囗雲耳。(說明:文中凡遇“〢”者,是整理者為紀錄原碑刻分行情況而特意加上的標識。)

欽祭官郡人何囗囗拜書

大明嘉靖三十九年歲次庚申十月初七日 穀旦

閱讀這通大明嘉靖三十九年由官府欽祭官何囗囗親撰之《重修葉公奇化碑記》,雖有殘缺,但當事人姓名、裡籍、生卒時間、奇化時間,家族成員等,歷歷在目,不由人不相信天下竟有這等奇事。然果真乎,且說與您聽。或專家能給您一個正確的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