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關於經典火神派學習,你想要了解的都在這裡了

經典火神派學系十三問!


一、何謂火神派?


張存悌教授從學術研究的角度,將火神派分為廣義火神派和經典火神派。重視扶陽,廣泛應用附子稱為廣義火神派。


二、何謂經典火神派?其風格是什麼?


所謂經典火神派,是以鄭欽安為宗師,以其學說和用藥法度作為衡量標準。


用藥法度主要體現在三點:①擅用附子;②選方以經方為主;③用藥簡練。每方多在五六味或七八味之間,加減不過一二味、二三味,法度嚴謹,決不胡亂堆砌藥物,達到鄭欽安所謂:“理精藝熟,頭頭是道,隨拈二三味,皆是妙法奇方”的境界,是為“經典火神派”。


還有一點,經典火神派扶陽手段比較霹靂,該是扶陽,決不加不必要的陰藥,嫌其掣肘,甚至可能會引邪深入、閉門留寇。



三、經典火神派常用的方子有哪些?


四逆湯、通脈四逆湯、通脈四逆豬膽湯、四逆人參湯、茯苓四逆湯、乾薑附子湯、白通湯、白通加人尿豬膽湯,吳萸四逆湯、甘草乾薑湯、大回陽飲、麻黃附子細辛湯、真武湯、烏梅丸等。


陽證用方主要是白虎湯、承氣湯、麻杏石甘湯、黃連阿膠湯等,約佔陽證用方的80%,同樣也是經方為主。



四、到底什麼是陽虛,什麼是陰虛?火神派只扶陽不扶陰嗎?


這裡要先說明,火神派常說的陽虛,主要指寒證,既包括虛寒,也包括實寒;而陰虛,即指熱證,實熱和虛熱。注重“把好太陽關,重視少陰病。”陽虛則扶陽,陽盛則清熱,附子、乾薑,大黃、石膏都會用。大家看到火神派老師多扶陽,那是因為現代人陽虛者多啊!空調、冷飲、熬夜,哪一個不是在耗陽?



五、那火神派在陰陽雙虛的時候怎麼辦?是先治陽虛,還是先治陰虛?


先抓主要矛盾,如果是陽虛為主,那就先治陽虛。例如崩漏引起的氣血雙虛,血無急生之理,補血藥大都膩滯脾胃,沒有陽藥來化,無法運行,而氣所當急固。氣為血帥,血漏則氣脫,我們要先固氣,而不是一味補血!

陽氣足了,再滋陰以斂其所復之陽,陽得陰斂,則陽有所依。


六、火神派說陽主陰從,那是要讓陽多一點嗎?


陽主陰從,不是陽氣多點,陰就少點。而是在地位上,陽要主導陰,臨床上要看到陽氣是否足,只有陽氣足才能化陰,才能生陰。這裡不是說陰不重要,而是說在陽虛病上,我們治療的次序就是先扶陽。


七、火神派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第一個是陰陽辨證

第二個是陽主陰從論主導下的顧護陽氣,特別是先天元陽;

第三個是擅治三陰病、擅用姜附劑;

第四個學習經典火神派的辨識陰陽的慧眼+魄力,練就了慧眼,辨認出真假陰陽,練就了魄力,投藥從此簡練,目標明確,絕不亂堆徹藥物、互相掣肘而影響療效。


八、陰陽辨證的內容及意義?


陽虛:舌——舌青滑,或黑潤青白色,淺黃潤滑,強調舌潤滑不燥。脈——脈浮空或細微無力。神——目暝倦臥,無神,聲低息短,少氣懶言。色——面色唇口青白,爪甲青。口氣——必口吐清水,飲食無味,滿口津液,不思水飲,即飲亦喜熱湯。二便——二便必自利。
總之,陰證所現“純是陰色”,又稱為“陰象”、“寒形”,“陽虛底蘊”。


陰虛:舌——舌苔幹黃或黑黃,全無津液,芒刺滿口。脈——脈息有神,六脈長大有力。神——其人煩躁,精神不倦,張目不眠,聲音響亮。色——面目唇口紅色。口氣——口臭氣粗,口渴飲冷,飲水不休。


二便——尿黃便秘,二便不利。
總之,陽證所現“全是陽色”,又稱為“火形”、“熱象”,“陰虛底蘊”。


意義:陰陽辨證是辨認陰火的“照妖鏡”、是讓中醫西化迴歸的路徑、是市習成見的校正儀、是寒溫之爭的試金石。所以,學習好陰陽辨證至關重要,但這個陰陽辨證看似簡單,實際臨床得病卻不會按部就班的得病,應對錯綜複雜的病症,就需要練就慧眼+膽識了。


九、聽說附子扶陽,是調動了人體的陽氣,實際上是耗陽的。這個說法有道理嗎?


很簡單,大家知道張仲景用四逆湯用來幹嘛的?——回陽救逆!試想,如果附子耗陽氣,為什麼這麼多人用來急救?智商還在線的人,想想就知道了!李可老中醫治療急性心衰的破格救心湯,要真的耗陽氣,怎麼會那麼多人在用!


附子是一味陽藥,但也是具有很大的偏性。是天使還是魔鬼,就看使用的人是否有點兵之巧。附子通行十二經,走而不守。但很多人只用附子一味藥,卻不知道如何附子配伍。想要附子這團火留住,就要用上乾薑甘草,讓這團“火”帶上能量,而且能守住,不容易散!所謂“附子無干姜不熱,得甘草則緩”。


十、其實我們不喜歡這派那派,中醫的根本就是經典,把經典弄懂比什麼都強!


我同意你所說的,要重視經典,火神派其實都是根源於傷寒論。鄭欽安其實也沒有標榜自己是火神派,那都是後人給的。包括吳佩衡、範中林,都說自己是傷寒家。但是他們都有在臨床中深入的思考,不人云亦云,才有了深刻的陰陽辨決,才有了扶陽一說,我們醫生的思想,才開始漸漸不被清熱滋陰所矇蔽。


現在中醫院校的教材為了方便都統一了,沒有這派那派的學術,但是很遺憾,這使得教材內容不深入,教學也只是泛泛,導致畢業出來還不會治病。前人摸爬滾打走出來一條路子了,但是一聽到某派某派還是把門關上。


能有幸研究一個門派的學術思想精髓,這是好事,學武術都要找傳承清白的老師去學,比如武當派、少林派、峨眉派。學醫很多人想走捷徑,想學某一家的獨家、獨傳秘方,但是火神派不閉門造車,廣納百家,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壞事是大家也看到了,沒有學好的人,敗壞了火神派的名聲,包括現在在看這篇文章的您可能都有偏見。所以說,學習還是儘量找尋源頭,還火神派一片淨土。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家傳的,寧願不傳,這到底還是有點可悲的。人性的弱點就是無法避免。不是說用附子量大的人就是火神派,前面說了是擅用,用出問題的那還能叫擅用嗎?


在這裡強調一下,火神派不是萬能的,不是治萬病的,但是它重視陽氣的一點卻讓它在很多疑難重症(三陰病範疇)所向披靡,因為它不是見病治病,而是看到了人,看到了陽氣。


十一、學習經典火神派需要什麼基礎?


基礎就是《傷寒論》,熟悉傷寒論條文,還有六經病常用方!


火神派學習也是抓六經病框架,它比大多的六經辨證不同的是,更重視三陰病,大多傷寒家是重三陽而輕三陰,而學了火神派,會對傷寒論條文的深層含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抓住病機根本,對三陰病會有突破,對姜附劑的使用也會有突破!


十二、學習火神派後,會對我之前所學所用造成思維上的混亂嗎?是全新的思維嗎?


前面說了,火神派就是在《傷寒論》的基礎上的繼承和突破,這個突破就是三陰病的突破。所以喜歡傷寒論,常用《傷寒論》者,一點都不會造成思維的混亂,反而會研究得更深入,更完善,簡單實用。


火神派不是簡單的陽虛就用姜附桂,簡單粗暴用陽藥,也是有法度的,這個度是要我們去學習,去接受前輩們的經驗和跟師學習,再回去多實踐、思考,才能掌握得好,所以不要以為看了幾本書,聽了幾節公開課,就直接用上大劑量的姜附桂。那樣,千萬別告訴我您是聽了中醫家的張老師的課,這個鍋我不背。您也不要做千古罪人,去隨意給火神派定義。


任何一個流派都有其值得學習的精髓!


十三、那學習火神派回去後,我用藥上會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嗎?我怕一時難以改變?


如果您以前看見病治病,但是學習火神派後,看見病變成先看見人,看見“本”,不再是固守成方。


如果您以前喜歡研究什麼藥止痛止咳、什麼藥祛風、什麼藥排結石,那現在您的方向將是“我怎麼樣讓病人自己止痛止咳、自己祛風、自己排石?”,也就是自愈!


如果您以前有用熱藥、又用涼藥,加加減減,藥味多達二十以上,那麼學火神派後,可能慢慢藥味減少了,可能七八味甚至三五味就夠。



跟張存悌老師,尋鄭欽安源頭,學習經典火神派的學術思想精髓和用藥法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