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我們的父母都是戲精

文|代連華


我們的父母都是戲精

過年回家,天經地義。


但是,小莫婚後沒有回孃家過過年。

因為遠嫁太奔波,因為孩子小等等,都成為母親阻止小莫回家過年的藉口。

母親總是硬梆梆地說,在哪都是過,我還嫌吵鬧,就別瞎折騰啦。

小莫後來習慣了,也就不再嚷著回家,每年只是象徵性地給父母寄些錢。

前段時間,小莫往家打電話,總是父親接,小莫心裡起疑忙追問母親怎麼啦。

父親不好意思地說,你母親不敢接電話,她怕你說,今年過年不回家。

小莫氣哼哼地說,母親本來就不喜歡讓我們回家過年的呀。

父親嘆口氣,語重心長地說,怎麼會呢,你母親都是裝出來的。

你執意遠嫁,人生地不熟的,肯定想家,但若


我們的父母都是戲精

剛結婚時,母親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別總往孃家跑。

第二年有了娃,父母又說,有了下一代,最好讓公婆家團圓。

父母總是找藉口,讓小莫回婆家過年,而小莫只能暑假回家看父母。

去年,已有兩娃的小莫,準備回自己家過年。

但是父母卻說,我們圖清靜,嫌孩子吵,過年別回來了。

小莫信以為真,也就賭氣不回家。

後來有方便車可以回孃家,小莫也就沒有通知父母,一家四口直接空降到家門口。

結果,開門瞬間,小莫才明白,父母之前的說辭,全是表演出來的。

父親看到他們,滿臉的喜悅,伸開雙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睛卻不由得紅了。

母親拉著兩小外孫,眼角泛著淚花,一會親親這個,一會抱抱那個,不知道該做什麼。

在家的那幾天,父母和孩子們鬧得簡直要翻天,樓下鄰居多次來敲門。

其實父母們越老,越喜歡熱鬧。但是為了不讓兒女為難,卻還要強撐著。

父母希望子女幸福,不想為子女添任何麻煩,而為了達到這種目的,他們很善於表演,然而卻又經不起任何推敲,也許分分鐘就會漏洞百出。

懂得事理的父母,大多表演著口是心非的角色。


我們的父母都是戲精

很久之前有一部公益廣告。

一對老夫妻居住在離女兒很遠的城市,每次女兒往家打電話,問父母生活如何身體如何時,父親總是說:沒事,不用惦記,我和你媽挺好的,她去跳舞了。

而真實的場景卻是,母親住院了,父親步履蹣跚地照顧著妻子,他們不肯告訴女兒,是怕女兒牽掛。

他們努力表演出很幸福的樣子,就是讓女兒放心。

但這種表演,看著卻讓人心酸。

我在寫作圈裡認識一位朋友,他被公司派去國外,工作環境及待遇都不錯。但工作兩年後,他卻突然放棄一切,毫不猶豫地回國發展了。

而這一切,緣於他的父母。

在國外時,他一直惦記家中父母,但每次和父母視頻後,他都是欣慰的。

因為父母生活得很開心,他們躺在床上,對著鏡頭各種搞怪,尤其是母親,就像年輕女孩那樣,摟著父親在床上撒嬌。

他曾經和朋友炫耀,父母秀恩愛簡直辣眼睛。

但事實卻是,他的父親因雙側骨頭壞死而只能臥在床上,母親辛苦照顧,卻不肯讓他知道。

他迅速翻出之前的視頻,仔細看才發現,父親躺在床上的鏡頭很彆扭,臉上的笑容和動作都很僵硬,不過是在掩飾而已。

父母不是秀恩愛,而是表演恩愛。

每對父母彷彿天生就是戲精,在子女面前表演他們過得有多好,只是不讓子女牽掛。

父母為子女付出了愛,而當子女回饋那份愛時,他們卻變得小心翼翼,甚至是左右權衡著。

他們老了,不能再為子女做貢獻,所以他們在接受子女的關愛時,總是懷著試探的心態。因為父母們習慣了付出,還沒有習慣接受或者索取。


我們的父母都是戲精

曾在微信群裡,和夥伴們聊各自的父母,突然間發現每對父母,彷彿天生都具備表演的天分。

有位小夥伴講他父親的故事。

讀書時父親去看他,正好是學校食堂開飯時間,他就想留父親在食堂吃,結果父親抹抹嘴說,我剛在外面飯店吃完,你快去吃吧。

他相信了,也就沒有留父親。

後來,他發現父親把車票裹在給他的生活費裡了,就跑出去追。結果看見,父親正從學校小賣店出來,手裡拿著饅頭和榨菜,邊走邊吃。

他的眼淚刷地流下來,既生氣父親騙他,又心疼父親的不易。

身為子女,如果不用心去揣摩,很難發現父母們的真正意圖。

我們買的物品也許不好,但他們會喜笑顏開地說真好,正是喜歡的。

我們做的飯也許不好吃,但他們會一邊咂嘴一邊說,這是吃過最好吃的飯菜。

我們也許還沒學會如何愛他們,他們卻把點滴孝順無限放大炫耀給別人聽。

有位哲學家說,父母們總是善於在子女面前掩飾自己的失意、恐懼、貧窮還有煩惱,他們的勞苦使子女變甜,他們傾心盡力,但卻不求回報。

我們的父母都是戲精,雖然他們永遠也無法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但在子女面前,卻一直用心良苦地表演著,而所有的表演全部基於愛。

所以,別被父母們的表演所迷惑,也不要去入戲,而是要用心地去愛他們,就像父母愛我們一樣,全心全意毫無保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