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古董贩意外搞到“夜光玉鼠”,《客窗闲话》里的清朝和田玉

清朝吴炽昌所著的《客窗闲话》,虽然是笔记小说,但文中涉猎很广,文笔简练。相对来说,本书的可读性很强,算是笔记小说中的上乘之作。今天就从其中一个故事开始,聊聊清朝和田玉的事情。

古董贩意外搞到“夜光玉鼠”,《客窗闲话》里的清朝和田玉

《客窗闲话》

“和阗玉鼠”这个故事,说的是清朝浙江古玩业非常兴盛,有钱的商人在街上开了大铺子,赚大钱。还有些没钱的“古董鬼”,整天游荡在街头巷尾,用低价收购一些物件,勉强糊口。这类人一般赚不了大钱,不过也有人意外淘到珍品,一夜暴富。所以,干这一行的还真不少。

浙江嘉禾有一个“古董鬼”人称张古董,每天也就揣着几百个铜钱,跟在卖糖的货郎屁股后面,蹭一些小玩意儿。

为什么要跟着卖糖的货郎后面呢?很简单,卖糖人走街串巷,吆喝买卖,就是要吸引那些大宅子里的小孩馋嘴。孩子一闹,家人没办法只好出来买糖。一般买的也不多,都不用钱,直接拿一些小物件来换。家里不用的破旧玩意儿,都可以拿来换糖——所以,保不齐这里面就有值钱的东西,一般人不认识而已。

这一天也巧了,一座大宅里的婢女,拿一个灰色的石老鼠出来,换了些糖。张古董一看,觉得可能值些钱,于是用一百个铜钱,从货郎手中买回来了。到了傍晚,干这一行的都会聚集到一处茶肆,边喝茶边互相“鉴赏”,看大家收到的东西能值几个钱。张古董把这个“石老鼠”拿出来,大家一看都觉得不值钱。没办法,只好自己拿回家。

要说这个张古董也是有些经验,回去用灰水一煮,做个布袋子和米一起放进去。就这么在米里摩擦了几天,石老鼠磨成了玉老鼠,而且老鼠的两只眼睛是红色的,浑然天成,也算是珍品了。

张古董知道捡到宝贝了,于是找人做了紫檀的底座,香檀木的盒子,四处找买家。

虽然这是个好东西,但是懂行的不多,人家一问他这东西的来历,为啥玉老鼠两眼发红,总要有个说法吧?张古董水平有限,编也编不出来个啥。于是,在高人的指点下,他把这玉老鼠送到了浙江最有名的古董行家手上,希望人家能给他鉴赏一下,提提身价。

这行家就说了,玉确实是好玉,只不过是只小小的老鼠,也上不了什么台面,最多是有钱人家的少爷拿来玩的,估计最多能卖百金。张古董一听,百金也行啊,那也赚大了。于是就把这玉老鼠寄存在行家这里,等待有眼光的客人买走。


半年过去了,虽然也有问价格的,要价也就是几十金,就是没人买。看来,这东西真是“有价无市”,估计想出手难了。

古董贩意外搞到“夜光玉鼠”,《客窗闲话》里的清朝和田玉

网络图:玉鼠

哪知道,正好有一个朝廷重臣,在家守孝结束准备回京,临走想采购些贵重礼品,回去进贡。就这么,这位大臣看到了这个老鼠,愿意出高价买下来。而且承诺说,这东西就算不是真的,也愿意出百金购买。

当然,这位大臣一看就是行家,心里早就有谱了。于是,他在家大摆宴席,叫来亲戚一起赏鉴宝物。当天晚上,大家吃吃喝喝,一直到亥时即将结束,子时要到来的时候,大臣让所有人安静,然后熄灭了灯。

刚开始,一片漆黑。慢慢的,这玉鼠开始发光,尤其是眼睛透出红光,越来越亮,最后竟然照亮了整间屋子!家人都惊呆了,这可是宝贝啊……

第二天,这大臣见了张古董,让他开个价。张古董本想要价五百金,结果一时紧张,在算盘上拨出了五万金——大臣大笑说:“五万金不算多,你不后悔就行!”于是,张古董就以五万两白银的价格,卖掉了玉鼠。

那这个玉鼠到底什么来历呢?为啥大臣会知道它晚上能发光?

其实是这样的,这东西是唐朝天宝年间,和田进贡到皇宫的东西。玉鼠极其珍贵,一双眼睛到了子时就会发光,可以驱邪避凶。历朝历代,玉鼠都藏在皇宫的藏书楼中,可以保证珍贵古籍不遭虫灾。但是后来因为战乱,就流失了。

大臣怎么知道的呢?因为这宝贝在大内档案中有记载,皇上一直想找回来,于是让朝中大臣秘密探寻,一直没找到而已。现在这位大臣偶然寻获,回京之后,加官进爵肯定是没问题了。所以,他才会觉得这稀世之宝,多少钱都值得。

那最初换糖的那家人,怎么会有这种宝物呢?张古董回去之后,也秘密探访了,原来这家祖上曾是前朝重臣的属下,不知怎么得到这东西的。但是时过境迁,后代都不知道这东西是宝贝,就任由孩子拿着玩了。后来,这东西掉落泥土中掩埋,变成了“石鼠”。

那天巧了,被家中的婢女偶然捡到,以为不值钱,就拿出来换糖吃了……

这故事,是不是蛮有意思的?当然,大家也能看出来,故事肯定有夸张之处,极有可能是编出来的,就为了告诉大家命运无常。


不过,我们倒还真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出和田玉在清朝的疯狂。

古董贩意外搞到“夜光玉鼠”,《客窗闲话》里的清朝和田玉

乾隆帝

相信很多懂玉的人都知道,和田玉作为中国名玉之一,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和田玉已经被统治阶级所喜爱。此后的典籍之中,经常出现和田玉的记载,到了清乾隆年间,玉器发展到达了一个历史顶峰。

乾隆帝爱玩,玉器到了他这个时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乾隆朝之前,玉器虽然也有大规模的开采利用,但主要作用是礼器,等级、道德、文化等内涵非常丰富。到了乾隆这里,他扩大了内务府玉器制造规模,让玉器开始成为艺术品,通过赏玉、玩玉,让玉器逐渐成为上流社会和有钱人家追逐的艺术品。

乾隆二十四年,清廷收复回疆之后,当地官员和部落首领,大规模进献上等和田玉。乾隆对和田玉非常喜爱,开始了大规模的官家采买活动。到了乾隆三十三年,叶尔羌西南约四百里处的密尔岱山又发现了大型的山玉矿藏,当地的开采活动越来越繁盛。

这些开采出来的玉,部分进贡给了乾隆,其他很多都在经手官员的操作下,流入到了内地各省。乾隆四十一年,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走马上任,他开始利用和田玉,大肆贪腐。高朴通过家人和玉商,直接把大量的和田玉卖到苏州,当时全国最大的玉器加工点。此后,经过加工的玉器,开始转卖各地,成了暴利行业。

上行下效,在乾隆帝的影响下,不管是朝廷官员还是地方商贾,都热衷于买玉玩玉。一时间全国各省,尤其是江南各地,炒玉贩玉越来越兴盛。

《客窗闲话》的作者吴炽昌,约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今浙江海宁人。所以大家就可以想象了,吴炽昌生活的时代,乾隆六下江南,地方上一定也奢侈成风,玩玉之风那就不用说了。

那样的风气之下,民间流传许多关于玉的奇事,也很正常。吴炽昌的这个故事,或许正是受了民间故事的启发,才创作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