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為什麼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從二年級就兩級分化了呢?

秋水伊人6256


作為一線老師,就來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這個問題,其實特別有意思!有意思在哪裡呢?往往這些兩級分化的孩子,被擠到後面的,是一年級特別優秀的,甚至是家長眼中的小天才,哦不,比牛頓那廝還天才的主。

舉個小例子來說明一下,可能上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把一年級的課程搞定了,你說,天才不?比牛頓強不?

可是,為什麼到了二三年級兩級分化時,這部分天才卻隕落了呢?

自然是有原因!

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孩子失去了學習興趣,失去了課堂聽講效率!此話又是從何說起呢?這事啊,得往前推個一兩年。我們試想一下,過早地讓孩子學習了一年級知識,而且還得還是各種666!也就是說,剛入學,剛上一年級,就如同考神附體一般,不管聽不聽,不管學沒學,次次都雙百。因為,有老底子啊!

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有一部分同學,上課開始走思,反思照樣考一百,反正作業照常全對,反對家長看不出來什麼端倪。孩子更不知道啦!

可是,到了二年級,稍等有難度了。個別孩子的老底吃光了,沒得可吃了。然爾呢,此時已經形成了習慣,上課還和往常一樣,人心教室心在月亮之上,這種情況,成績能好嗎?不懂得聽講,失去了課堂,成績不理想,又被老師和家長批評,失去了學習興趣。於是,一落千丈,自此一代天才,真正隕落般。

所以!我在此也奉勸諸位一句,今天的優秀是昨天的結束。相比較而言,更應該關注明天是否還能優秀下去,這靠什麼呢?

今天的努力!

話說,各位老鐵們,今天努力了嗎?


說文寫作


我先分析一下一年級和二年級的區別。


一年級學習的語文和數學的許多內容,基本上在幼兒園大班已經已經學過。像拼音和20以內的加減法。若是孩子下幼兒園學習的很好,到一年級的開始學習時不會很難。當然,若是幼兒園學習不好,一年級也會從新學習,認真學習不難。我的兒子在幼兒園大班數學和拼音學得很好,在一年級開始時感覺學的非常輕鬆。


此外,由於一年級的許多內容相對來說很簡單。因此學生在一年級分化不是明顯。而二年級學習內容加深,再加上一些學生由於一年級基礎沒有打好,導致學習跟不上。


另外,由於部分家長在一年級時陪伴孩子的時間短,導致孩子的各種習慣沒有培養好導致影響學習。這些情況在一年級只要學生不是學習太差一般影響不大。而二年級隨著內容的難度加深,開始暴漏問題。



再從學生學習角度、家長陪伴和學生習慣分析一下如何避免二年級的兩極分化。


從學習上來說,在一年級時,學生對於老師佈置的任務落實好,勤複習,一般到二年級不會退步。此外,若是能夠在上二年級前,提前學習一下二年級的知識,學生到二年級將會感覺學習輕鬆些。更會減少學生退步的可能性。


家長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很多事實已經證明,家長的陪伴時學生習慣養成的重要保障。在家長的陪伴下,學生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能夠快速培養好的習慣。特別是一年級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培養好的習慣對於學生的學習及其重要。


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能夠保持學習的重要條件。在一年級學生能夠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避免退步的最好保證。

孩子的學習一直是家長的重要事情。只有學生、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學生才能夠好好學習,健康成長。


初中人教版英語



末煙2


其實,通常說的小學孩子成績分化一般是在三年級,那個時候課程難度會有明顯提升,題型也有變化。

如果說一年級成績很好,到二年級就明顯下降了,一般是上過學前班的孩子。在學前班的時候,孩子就把一年級上學期甚至整個學年的課本都學了一遍。那麼上學後,孩子對於課程內容比較熟悉,生字、生詞都已經掌握,數學運算的速度也較快,考個“雙百”,甚至“三百”(語、數、英)都是常事。換句話說,就是預習了功課,而且預習了比較長的時間,反覆做一年級的題,所以考試成績很好。

到了二年級,孩子在學前班積攢的“預習優勢”沒有了,大家都在一個起跑線上,這個時候學得不紮實的孩子成績就會出現波動,甚至直接下滑。

從這點來說,我一直不建議幼升小階段的孩子在做學前準備時,直接學習一年級的教材。如果一定要讀教材的話,也應該選擇跟孩子上學後不一樣的教材版本。這樣既可以接觸到一年級的知識結構,但又不是完全覆蓋,保持了孩子上學後對於課堂知識的新鮮感,同時也不會太過陌生。

另外也可以選擇其他的童書來進行啟蒙。比如我會給孩子買《數學幫幫忙》《馬小跳玩數學》,在讀這些繪本、故事書的時候就可以幫助孩子理解一些數學上的概念、規律及運算法則。

語文方面,讀一些繪本可以幫助認字,還可以和孩子多就繪本里的畫面進行討論,引導孩子注意畫面中的細節,尤其是沒有在文字中明確指出的細節,讓孩子試著表達出這些細節之處。一年級語文是有看圖說話類的題目的,因此家長有必要鍛鍊孩子的讀圖能力。而且,如果這個能力比較好的話,將來孩子寫作文時也會順利很多。

英語方面,多看一些英文原版的動畫片,熟悉場景對話就可以了。整個小學階段,其實主要都是關於場景的對話,就年齡、家庭成員、愛好、計劃等信息進行交流。這些場景在動畫片或者動畫電影中都會出現,所以多看這些,就會接觸到常用的英文單詞,熟悉其用法。

不管怎麼說,小學,尤其是小學低年級,知識量相對都是少的。家長沒必要因為一兩個學期成績不如意就焦慮,更不用急於給孩子扣上“腦子不好”“不是學習的材料”這樣的帽子。仔細看一下孩子的課本,想辦法既能帶動孩子學習這些知識,同時又能讓孩子保持興趣,成績一定會提高的。

搬書回巢,有書智庫領讀達人,新浪微博認證書評人。圖書編輯、網絡編輯、運營編輯……這麼多年,兜兜轉轉還是和文字打交道。我願搬書回巢,助你師逸功倍。

搬書回巢


兩極分化,是個模糊的說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判斷標準。我的看法,小學二年級學生,如果優生群體平均成績比學困生群體平均成績高30分以上,可以算是兩極分化。但這種情況確實不多見。

我兒子正讀小學二年級,貼一張分數表給大家看。圖中老師打了圓圈的,是認為分數太低,予以警示。

從圖中我們發現,較低的分數,也有八十多分,並未出現明顯分化。當然,兒子班上語文數學兩位老師,工作特別認真負責,專業能力也非常棒,不放棄每一個孩子,所以孩子們成績差距不是很大。也許在農村個別教學點,受各種因素影響,學生成績有兩極分化,也是可能的。

不過呢,雖然說不上兩極分化,但小學二年級,課程內容難度較一年級有明顯提升,如果不及時鞏固舊知,認真學習新知,很可能留下知識缺陷。

以我兒子為例。幼兒園的時候,漢語拼音學得不紮實,而在一年級,這些課程內容節奏又拉得很快,因此掌握得不牢靠。特別是四個聲調,總弄混淆。導致語文考試總拿不到滿分,每次大考總在前十名內徘徊,進不了前三名。我有意專門給他補漢語拼音,他又很抗拒。但這個暑假,一定要想辦法,再不能拖了。

我還發現,本學期的數學,有立體幾何的內容。比如一個立方體圖形,由多少小立方體構成,一部分空間想象能力差的小朋友,對看不到的地方到底有多少個小立方體,非常難以掌握。這就形成了一個知識缺陷,與其他小朋友拉開了差距。

像這樣,因個體差別形成的知識缺陷,如果堆積得多了,差距就會表現出來。這主要由智力因素決定。

另一方面,孩子有沒有良好學習習慣,家長能不能合理輔導,對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影響。

學習是件艱苦的事,孩子天然抗拒。我們很難以遠景目標說服孩子努力學習。激勵和嚴格管理,才是真正有效的手段。

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主要依賴嚴格管理。按時完成作業,發現問題,及時補救。為避免孩子厭學,要多給孩子肯定和鼓勵。

如果小學二年級,孩子的成績就拉下一大截,後面會越來越艱難。所以應儘快查找出知識缺陷,有針對性地強化訓練。補齊短板,成績才能穩步提升。


毫米


如果說二年級小學生學習成績就分化了,還有點早,應該是從四年級開始,分化現象就特別明顯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分化現象呢?下面我結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做以分析。

第一,家庭教育缺失,會讓孩子秩序感無法得到正常培養,孩子在班上不能遵守紀律,必然會影響到學習成績。

別看很多家長整天嘴著喊著多麼多麼重視孩子的學業,但是由於忽視家庭教育的作用,甚至連家庭教育是什麼都不知道,根本沒有辦法正常培養和教育孩子。就拿秩序感培養來說,從幼兒階段必須要打好基礎,讓孩子在家裡有規矩可守,在園裡才可能會遵守紀律。如果一個家庭裡沒有家庭規則,整天靠家長吼來管教孩子,保證無法讓孩子守規矩,因為對孩子來說什麼是規矩或規則,什麼是紀律根本一無所知。不知道遵守紀律的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往往都很集中,聽課和學習效率都很差。

第二,面對沒有好習慣養成的學生,老師也沒有辦法一一兼顧到。

很多學校教師非常有責任感,但是最令老師們頭痛的是一些孩子特別缺乏自控力。從一年級開始,課上就坐不住,小動作很多,甚至還影響到身邊的同學,這樣的孩子實際上從一年級開始,就已經掉隊了。凡是自控力差的孩子,往往是家長教育素質也好不到哪去,只想讓老師好好管教自己孩子,這種逃避教育責任的家長,最終也沒有明白一個道理,老師也沒有辦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給你孩子做好習慣養成啊。因此,對於部分孩子學業成績從一年級開始就埋下隱患了,到二年級表現還不明顯,到了三四年級才徹底暴露出厭學的現象。

第三,光抓學業成績,而不培養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教育的悲哀。

一年級的很多課本知識,實際上很多孩子在幼兒階段就已經學了,因此才會看到很多調皮搗蛋的孩子在一年級時成績還不錯呢。可是到了二年級,成績就會下降,原因是這些新知識大都沒有接觸過,由於不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家長每天只顧抓孩子寫課外作業,而沒有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更沒有培養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才導致孩子越來越懶惰,凡是懶惰的孩子往往在學習上不願意動腦,更不願意動手,寫點作業就喊累。試想,學校能培養孩子怎樣做一個有積極生活態度的人嗎?只能靠家長在家裡培養,如果家長也不知道去培養做一個生活與學習態度積極的人,孩子學習態度必然成績下降。

第四,真正的分化,不僅是成績的分化,更有做人品質的兩極分化。

很多家長平時談的最多的是孩子的學業成績,孩子考好了,家長會帶著驕傲與自滿情緒,孩子考不好了,會把怨氣發洩在孩子身上。實際上這種風氣不僅會讓孩子學習目標不明確,用盡乎討好父母的思想去面對學習,當考不好被父母責罰後,孩子很容易出現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很差,自己不如別的同學聰明。但是看那些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他們更重視培養孩子優秀品質為先,而後才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因此,對於只重視孩子學習而忽略品質培養的家長,從孩子一年級開始,家長群體就開始出現兩極分化了,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這才是孩子學業成績分化的根本原因。

結束語:在應試教育的今天,與其說孩子們參與學業競爭,倒不如是家長們早早就開始了素質與能力的比拼。凡理素質較差的家長,從一起步就已經被競爭所淘汰了,只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過他們。直到孩子徹底喪失了學習興趣,發展到了厭學的態勢時,家長才開始焦慮不安,想扭轉這種被動的局面非常難,絕大多數家長都改變不了孩子厭學的現實。


寒石冷月


確實有一些孩子到了二年級就會成績下滑,比如一年級考試經常滿分,但是二年級就只有80分。現實中,更多的孩子分數明顯下滑大約出現在三年級的時候。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二年級就成績分化的現象呢?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原因一:題型比以前多了很多

現在的題型比以前多了很多,對題目的理解能力要求更高。實際上很多孩子剛看到題目就已經蒙圈了,根本無法理解題目到底是什麼意思,最後自然是不知道如何下手。

這些題目並不是說有多難,其實解題的步驟也不多。關鍵在於題目孩子不熟悉,沒法套用公式,導致孩子不知道如何下手或者憑感覺寫。


原因二:練習很多,但是思考太少

現在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練習,但是這些練習大多是基礎練習,比如計算。這類計算訓練花去了孩子很多的時間,但是實際上對於數學思維沒有什麼訓練效果。

原因三:重複訓練過多,孩子厭學了

維持一二年級孩子學習的一個關鍵要素是新鮮度。如果每天重複類似的內容,孩子很快就會失去興趣。這種負面情緒積壓下來,孩子就越來越容易厭學。


原因四:挫敗感太強,內心認為自己學不好

感覺自己已經盡力,但是很少達到期望。孩子感覺學習無趣,很費勁,而且一直被批評,被約束。每天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自己沒有做好,孩子早早就產生了厭學情緒。


家長對孩子學習影響最大的階段實際上就是小學階段,如果這個階段沒有做好,那麼孩子未來的學習很難把控。當孩子到了中學步入青春期,即便是學習成績原本不錯的孩子依然會出現大的問題。所以在小學階段,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需要注意很多方面。

第一個方面:規則意識和次序感的培養

不少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太弱,根本無法適應學校上課的模式。這跟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家長應該特別重視。孩子如果約束力差,會經常違反課堂紀律,容易被老師批評糾正,而這個習慣不是說一下就能改正的過來的。

結果就是孩子上課無法專心聽講,聽課效率低,而且經常被老師批評。老師要家長管教孩子,孩子就感覺到莫大的不舒適的感覺,最後可能就是不耐煩的反抗。

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讓孩子沒上學之前就培養好規則意識,這樣上學的過程會順暢很多。

第二個方面:精氣神的培養

現在最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就是孩子的精氣神,這也是最難培養的部分。因為精氣神無法通過講道理來獲得,它必須靠體驗。孩子能被身邊的人感染,進而從自身的行為中獲得體驗。我們都希望孩子擁有積極樂觀、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等等優秀的品質。但是這無法通過灌輸來讓孩子擁有,最可能的方式是孩子看到了榜樣,自己也跟著做到了,體會到了。

加強體育鍛煉也是提升精氣神的方法,所以父母多帶孩子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對孩子的學習同樣有莫大的好處!

第三方面:允許孩子犯錯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大都是允許孩子犯錯的。但是在學習上卻不能容許孩子有半點錯誤!這當然跟大環境有關,特別是跟老師的要求有關。一二年級對細節的要求非常嚴格,容不得半點錯誤。

為了讓孩子達到100分,老師和家長都對孩子進行各種監督、糾正。殊不知很多孩子就因為這些懲罰而失去了對學習的熱愛,允許孩子犯5%的錯,你就會變得心平氣和很多。


第四方面:多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

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學習很重要,但是我們依然要聽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大人往往忽略孩子內心的想法,一味地想把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強加給孩子,實際上這樣的效果不好。你只有知道了孩子內心的想法,才能跟孩子一起前行,才能引導順勢引導。

如果我們一味地否定孩子,一味地給孩子強加很多任務,那麼孩子就容易厭惡、反抗。


我敢說,大部分家長平時都是在責怪孩子的。我們很少想到去理解孩子,從孩子的現狀出發做出改變。我們常常在用“蠻橫”的方式糾正孩子,最後效果很差,我們自己也很沮喪。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現在成績就是從二年級開始兩級分化,除非那些學校出的測試卷都是很簡單,很難拉開距離的那種~現在二年級考滿分的基本就那一個兩個的,成績差的就是差,三年級會分化更清晰~坦白講家長一定要讓孩子在一年級就形成好的學習習慣,否則隨著知識增多,題目越來越難,成不了優等生會讓孩子有挫敗感!等哪天孩子自己懂事了,想學了,因為基礎太差,不會學習,最終還是導致成績不盡如人意


52給力寶寶


小學1,2年級屬於幼小銜接的過渡,適應階段,這個時候孩子成績出現的兩極分化,大多具有欺騙性和虛假性!

首先,很多孩子在幼小銜接上做得不夠好。

當孩子進入小學以後, 因為在上小學之前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孩子在進入小學以後就跟不上老師的講課思路和速度,接受能力比較慢。在班上考試的時候可能成績就會比較低。


其次,成績較差的孩子,和自身的發育情況有關係。

孩子的接受能力的快慢跟孩子的成長程度是有很大聯繫的。有的孩子心智早熟,接受能力就會強一點,有的孩子,成長的慢一點,接收能力就相對弱一點。這種情況在孩子越小的時候,其差異性更明顯。後期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慢慢就會提升成績。

最後,還有一些孩子是因為沒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沒有養成一定的學習習慣,處於家長無人看管的狀態,學習成績就會比較差。

由此而引致的這種狀態如果持續下去,孩子的成績會越來越差,在三年級以後,孩子上四年級的時候,出現真正的兩極分化現象。


要改變孩子的這種狀況,首先就要對孩子成績下滑的原因作出判斷,然後做出相應的措施來改變!

如果是前面兩種原因,家長只要專注於孩子的習慣培養,孩子堅持每天按時認真的去完成老師的作業,如果實在差的太多,可以給孩子進行相應的輔導。在這樣的堅持之下,到了後期,孩子的成績就會慢慢的得到提升。在前期,孩子成績的好壞跟學習習慣是有非常大的關係。

如果孩子的成績差,是由於家庭教育和孩子的習慣差所引起的。家長就要進行反思了,要及時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改變孩子的不好行為習慣,如上課聽課的習慣,回家完成作業的習慣,專注度的培養等等!這些都是造成孩子成績差的根源。只有對症下藥,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這種情況。


中學教之道


二年級已經有一部分主觀題,需要孩子自己的理解去答題。比如語文的閱讀理解,看圖寫話(作文的簡化版)。主觀題是拉開學習成績的點,像選擇題,填空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只要有認真學習,一般不會拉開太多的差距。隨著年級提高哦,主觀題的分數比重會越來越高,兩極化會更加明顯。

當然一些學生只是一時還不適應這種變化,只要慢慢掌握了學習方法,還是可以追上來的,畢竟小學就是形成掌握學習方法的,只有養成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適應初中,高中,大學的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