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中国研制北斗卫星时,欧洲承诺提供一重要装备,结果交货时却反悔

时钟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测量时间的重要依据。但我们知道,无论多么精确的时钟,每年都会有一点的误差,可能这些误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没有太多的影响,但对于科学家的研究和对宇宙自然的探索影响就非常大了。

因此,早在几十年前,科学家们就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记录时间的装置,它就是原子钟!

大多数人对原子钟了解不多,但它与全球导航系统GPS(被称为“导航卫星的心脏”)密切相关。原子钟,顾名思义,它的精确度达到了原子的微小水平。准确地说,它是一种精确度可以达到2000万年的误差仅一秒的时钟。

中国研制北斗卫星时,欧洲承诺提供一重要装备,结果交货时却反悔

导航卫星是一个强国必须要有的

北斗系统是我国自主建设和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目前,世界上只有4套卫星导航系统,包括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中国的北斗和欧洲的伽利略。这四种系统各有优势。GPS最早投入使用,“格洛纳斯”是最抗干扰的;北斗是唯一能发短信的;“伽利略”被称为最精确的。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制定了与载人航天相同的发展战略来发展我们自己的导航卫星。当时我们国家在原子钟领域的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刚开始计划的是从国外购买,当时美国人是坚决不卖的,欧洲表示可以卖给中国,但是在临近交货的时候,随着欧洲一些亲美领导人的上台,此项交易也被迫中止了,我们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研发。


中国研制北斗卫星时,欧洲承诺提供一重要装备,结果交货时却反悔

左上角金光闪闪的就是伽利略上用的氢原子钟,左下角是铷原子钟

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多年努力,北斗卫星各项参数均达到使用标准,并安装了铷原子钟,这个装置为北斗系统在2012年亚太地区组网提供了区域服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我国还研发出了更先进的星载氢原子钟。

在任何技术进步的背后,总有一群不为人知的人和一些心酸的故事。就像中国的5g现在被一些西方国家抗拒一样,北斗系统的研发也受到西方国家的干扰。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此前表示,在2004年北斗卫星的研发初期,因为我们在该领域的技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所以希望西方能分享一些经验给我们。当时的欧洲伸出橄榄枝,邀请中国加入他们的卫星导航研发计划,为此中国投资了2.3亿欧元与欧洲共同研发这项高端技术,但我们还是太天真了。

中国研制北斗卫星时,欧洲承诺提供一重要装备,结果交货时却反悔

被动型星载氢原子钟

2005年后,随着欧洲一些亲美领导人上台,欧洲人将中国踢出了这个游戏,这激发了中国建立独立导航系统的决心。由于卫星通信信道实行先占先得的原则,中国宣布将使用与伽利略相同的频段,先发射北斗二号,抢占伽利略计划使用的频段,使欧洲的导航系统陷入两难境地。

如今,中国的北斗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覆盖,而最先进的“伽利略”仍然局限于区域使用。估计他们也没想到会被中国超越,甚至现在“无路可走”。正是这些极不公平的事件,把我们的各个科研领域逼向了世界前列。正是本着这种越挫越勇的精神,中国研究人员打破了西方国家对高端技术的垄断,使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导航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