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故事:背着父亲回家过年

故事:背着父亲回家过年

赵子瑜早都盘算好今年要回家过年,抢到票的那一天,心就飞回家去了,剩下的就是熬到时间。

在这期间,还要归置行李,购买给各家各户带的东西。这是既费钱又劳神的事,绝对要精打细算,东西既要大气实用,还要尽量少花钱。

知道子瑜要回来,母亲打了至少三回电话叮嘱他不要乱花钱,自己什么都不要。子瑜满口答应着:放心放心我知道,钱要攒上娶媳妇么。

他一边拾掇一边盘算,把几个箱子和包翻来覆去地装,箱包越少越好,路上倒车来回赶路不容易,再说东西越多越容易丢。

想想还要给侄子侄女们压岁钱,不多,一人一百,又是一大笔。他脑子感觉转不过来,干脆在本子上一项一项地列出来,一算五千多块钱出去了。没买多少东西呀,钱就不见了,真不经花。

攒的工资剩不多了,离自己今年攒钱的目至少还差一半。可是子瑜觉得该花的钱一定要花,几年不回家一趟,回去两手空空怎么有脸见人,即使是亲人也不行。

一个个嘘寒问暖的背后,其实都是担心,你要是买点东西,他们觉着你混着还可以,可能担心就要少些,子瑜善良地想。

想来自己考学出来工作这几年,屋里的人没少给家里帮忙,回去到几个伯伯家里面去一定不能显得小气寒酸。

他每次回家,妈妈都喜欢跟着他到处转着走亲戚。刚开始不理解,后来慢慢感觉到了:每当这个时候,不管是村里人还是亲戚打招呼问起来,总是妈妈在跟人搭话,平时少言寡语的母亲这个时候显得话特别多。

再三检查到万事俱备了,临出发子瑜背起行李给父亲说:爸爸,走,咱们回家过年!

子瑜喜欢和父亲说话,每有大事喜事都要和他说道说道,尽管爸爸从来都不说话。但子瑜知道,父亲都知道。这几年父亲跟着他上学工作打工,走到哪里跟到哪里,父子俩没少说话。

好不容易挤上火车,幸好离家不是太远,才18个小时。虽然没有座位,但是还能受得了。

子瑜在过道找了个地方把父亲和行李安顿好,在上面坐了下来。这个箱子子瑜早都打算好的,既能当箱子又能当凳子,买的时候都打算好的。

能坐上一坐,这是在漫长的春运途中最好的享受。子瑜想不通的是,掏的是有座位的钱,买的却是站票,但那么多人都这样,他也没什么可说。

有时候突然脑洞开了他会想,外国坐火车是不是也这么挤,外国人过年回家是不是都开车不坐火车,他经常在电视上看。什么时候能买辆车开?

想到这,子瑜自己都笑话自己。连媳妇都没有,甚至对象都没有,更甚者谈对象娶媳妇的钱都没有,都没有攒够,还想什么车呢?后面还有房子,还要生孩子,钱从哪来?现在这都是极费钱的事情。

子瑜知道想也白想,愁也白愁,干脆就不想,慢慢地走一步看一步吧。

有时候一个人躺在被窝里面的时候子瑜也想,自己的媳妇会是什么样子的?至少是可以和自己相依为命一起挣钱养家,一起努力奋斗的吧!

看电视上很多人都想娶个有钱的,那人家女孩子还想嫁个有钱的呢!在这点上不管男女的想法都一样。不过现在好像女人对男人要求普遍要高一些,男人要真的没钱,那干脆连想媳妇的资格都没有。

在公司因为经常跑工地项目,他知道很多快四十岁左右的从农村出来打工挣钱,挣上钱寄回家把家里房子盖得好好的,但就是没媳妇。

没办法,男的比女的多两千万,那么光棍儿也是正常的。

子瑜想着想着,默默地对父亲说:爸呀,你说现在娶个媳妇咋这么难。我感觉上学还是好,我那会要是一咬牙上大学去,这会儿会是个啥世事?说不定我也能当个啥。

没等父亲回答,子瑜赶紧转过话头说:唉,不想了,其实现在还是挺好的,慢慢来么,日子还长着哩,你说呢,爸?见父亲没吭气,他站起身来朝车厢结合处去,想抽根烟。

子瑜烟瘾不大,但是现在和人处关系,你发烟,人只要接了,就是打交道的开端。

跑业务的时候,你也不知道人家到底抽不抽烟,万一要是抽,不发烟岂不是白白浪费个机会,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所以他总是见人就发烟。不抽是不抽的事,大不了再拿回来。

如果抽,自己也跟上抽,所以慢慢也开始抽了,不过都是五块钱的,给人发的都是二十五的。所以他每次出去都装两盒烟,左边自己抽,右边给人发烟。他从来都不抽给别人发的烟。一根顶几根,不划算。

刚起身准备往过挤,望见对面也有个往这边挤。把脚尖掂一掂,抽烟的人不少,即便是能挤过去也窄狭得很,想想还要再挤回来,为了根烟不值当,还是忍忍吧!忍忍就能少抽一口,少抽一根省一根。

妈妈经常都说,省下的就是挣下的。不知道这次回去,妈妈看到他买的这些东西,心里又要多心疼。

子瑜回头还是和父亲继续说话,实在是困,转个身调整个姿势都困难,又没有合适的空间摆个稍微能睡觉的姿势休息一下。哪怕是在哪里找个支点把脑袋撑一会眯上一会的机会都没有,只好和父亲有一句没一句说着话。

爸,我给我妈买了个按摩器,主要是能按摩颈椎,这几年一个人在家,她老是喊叫头昏,颈椎病老是犯。给大伯带了一条烟,不贵还好抽,我一次买了三条,那两条年上招呼客人用。这几年没回去也没待过客,过节屋里来人端茶递烟肯定少不了的。

还给二伯称了一斤三七粉,你知道他心脏不好,老毛病都犯了几回了。给三娘稍了条皮袄,小羊皮的,外衬起紫花。你还记得那年我考学走的时候,影影绰绰好像三娘就是穿的紫花袄。

我还买了双新皮鞋,在公司穿的那双不能动。年上回去走动多,咱家里土路不好走,穿的变形了年后回来上班又得买一双,还不如再买一双回来后换着穿。

你给我那双老皮鞋我还保存着呢!实在是没办法再补了,这回我带回来放到家里。

子瑜看爸爸没有什么意见就放心了,把头往后抵着车厢壁,火车哐哐哐地往前走,震得人头疼,可总比强撑着好一点,睡不着养养神也好。

他想起那年出来打工的时候,也是坐的这趟车,也是站票,现在提速了还好,原来要开二十六个小时,坐车来的时候也是返城大潮,比现在可是累多了。

父子俩一夜无话,第二天中午火车快到站,子瑜朝外看,熟悉的场景从车窗上一幕一幕地闪过,就像是看电影,只不过现在比以前要精彩。

往远处看,高楼比以前多得多了,不过比起来打工的城市,还是不够雄伟。子瑜看着到处立着的塔吊,盖好的楼上一个个黑洞洞的窗户。

子瑜问父亲,咱将来也在哪栋楼上买套房子,我把你和我妈都接过来一块住。你俩一个房子,我跟媳妇一个房子,将来有了娃还得一个房子,至少得要小三室的。这么多楼,还能没有咱住的一套?

说到这,子瑜心里想着,又不禁一紧,话是这么说,真要买房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

汽车站离火车站不远,就二里路的样子。

火车到站后,子瑜拖着大小包又朝汽车站赶去。

火车上卖的方便面都10块钱,实在是不划算,想吃碗热食还是忍一忍。想想在路边吃点吧,坐上汽车到家也就一个多小时了,继续忍忍,这会儿母亲肯定已经准备了好多好吃的,子瑜想了想腿上就有劲了。

汽车站远远没有火车站那么紧张,都是往县底下赶着回家的人。不像火车站,南来北往的都有。

坐上汽车,又有座位,子瑜安顿好抓紧机会睡一觉,汽车刚发动不久就睡着了,除了中间售票员过来收钱的时候叫醒过他一次之外,到家之前,子瑜好好把昨天晚上欠的觉补了一些回来,涎水把领子都沁透了。

恍惚间突然听着有人喊,前面张家村有没有下的?他心里一紧,赶紧鼓了把劲掰开眼,一看窗外那棵熟悉的老槐树,知道到家了。

赶紧喊叫着让车停下来,等把行李归拢好,车门一打开,就看见母亲熟悉的脸在汽车停车顿出来的尘土中显出来,一年时间,母亲明显瘦了不少,脸上血色都褪下去了,人要开始老了就快得很,挡都挡不住。

子瑜眼睛一酸,母亲肯定是从早上一直等车等到现在,满脸疲惫,看见子瑜嘴里不知道喊了个什么,就扑上前要接子瑜手里的大小包。

子瑜和母亲又老套地“关于谁扛大包谁提小包”的问题争究了一阵子,最后母亲无奈,抢过来他的背包和手里的塑料袋,塑料袋里面是他火车上吃剩下的火腿肠和几个干饼子。

子瑜把背包给母亲在肩上放妥帖,又叮嘱道:慢点,我爸的相框在里面,小心压坏了。

他知道不让母亲背个什么东西,她肯定不依不饶。这个包里除了父亲的遗像框外,就是他几身换洗衣服,他在回来前归置行李时都盘算好了。

分配好行李,母子两人并肩向村口走去。

远处村子里面,炊烟袅袅,各家各户已经开始做饭了。

今天该是支油锅炸丸子了吧,子瑜想,回家真好。(作品名:《背着父亲回家过年》,作者:独读徒。来自:每天读点故事APP,禁止转载)

点击屏幕右上【关注】按钮,第一时间看更多精彩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