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可以看作民間文化的一個典型代表。

大家出門在外,如果多留意一下,就會發現,許多大宅院的門口,以及十字路口和三岔路口,有立著或者在牆壁鑲嵌著刻有“泰山石敢當”的一塊石頭。這塊石頭的寓意和作用,其實是用來鎮宅和辟邪,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證物。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是國務院首批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舊俗中,凡家住屋門對橋樑、巷口或道路要衝,就在牆外立一小石碑,上刻“泰山 石敢當”五字,用以避邪。

古時候有很多禁忌和崇拜,“泰山石敢當”就是其中之一:把刻有【泰山石敢當】的石碑(三尺三寸高),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可鎮壓一切不祥之邪,在民間甚為流行。2006年6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可以根據不同的需要擺放在不同的位置,可以稱他為最隨和,最任勞任怨的一尊家神,他不需要像其他神像一樣上香上供,卻會始終如一的給家人化解不利的因素,讓我們安居樂業。具體安放的情況分為以下三類:

⒈如果房屋有缺角可以按照下面的圖示位置擺放,讓泰山石敢當帶字的一面面向缺角的方向即可。

⒉如果用泰山石敢當來鎮宅,可以把泰山石敢當擺放於客廳、書房或者臥室,一般首選客廳。

⒊如果用泰山石敢當來擋煞,可以擺放於面向煞氣的方向。


泰山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是“石敢當”的傳承與發展。

關於“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其本義就是:靈石可以抵擋一切。從民俗學來說,這源於古人對石頭的原始崇拜。遠古人類曾用石斧、石刀、石鐮來獵獸、採掘、種植、取火、自衛……從艱難的洪荒時代頑強地生活下來。“石敢當”,正是對石頭崇拜的流風餘韻,是民俗學上一個有趣的現象。

在鎮宅石上出現“石敢當”字樣是在唐朝末年。據宋代人王象之《輿地碑目記》記載:宋代慶曆年間,福建莆田縣令張緯維修縣治,出土一塊石碑,上刻: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諸字,是國內石敢當出土的最早的實物史料。

在明代以後,隨著泰山信仰的發展,在各地石敢當的石刻中,有的加上了“泰山”二字。在傳播中,石敢當和泰山石敢當同時存在。同時,還有一些其他字樣的石刻,如“石將軍”“石大夫”等,清代、民國年間以及當代,則以“泰山石敢當”為主。石敢當習俗,歷經各代,達於今日。清代以來,在泰山周邊還出現了祭祀石敢當的廟宇——石大夫廟,同時存在廟會“石大夫會”,還有以石敢當為題材製作年畫的。

石敢當習俗經歷了“石敢當”到“泰山石敢當”的發展,除了西藏和新疆,泰山石敢當習俗遍佈全國各地,並且流傳到東南亞各國以及朝鮮、日本、韓國、歐洲和美國的唐人街。它的職能也經歷了從最早的“鎮宅”到“化煞”再到“治箔…門神……辟邪……防風”等的轉變。


泰山石敢當

在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石有驅邪避兇的寓意,在遙遠的石器時代,人類的許多工具、武器、原材料都源於石頭,因此,先民對於石頭有一種敬畏的心理,在考古中就發現許多以石頭做為圖騰進行崇拜的例子。正所謂名山出靈石,泰山位於神州大地的東方,主生主春,是五嶽之尊,泰山的岩石自然而然地被認為具有靈性和神力。

公元前110年,漢武帝親帥18萬大軍封禪泰山,漢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他這一路是遠征匈奴、掃平寰宇而來,因此他的的心情也是非常的好,

漢武帝來到泰山下,舉行完封禪大典後,就把大隊人馬留在了山下,帶著霍去病大將軍的兒子,君臣二人神秘的登上泰山,在泰山頂上,漢武帝對眼前的雄奇景象是激動不已,他竟然還一口氣說出了八個感嘆詞:“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然後漢武帝虔誠的向上天報告自己平定邊疆的功績,乞求上天保佑大漢江山永固。這還不算,他還命人精心挑選了幾塊泰山岩石,千里迢迢的運往長安,這幾塊石頭到達長安後,被一路飛馳地運往大漢的未央宮,到了皇宮後,幾個壯漢七手八腳的抬下了這四塊大石頭,小心翼翼的放在宮裡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已鎮乾坤。

後來泰山石文化不斷髮展、演變,人們將來自泰山的石頭統稱為泰山石敢當。在泰山地區人們用自然石雕刻石敢當,立於牆根兒、橋頭、村頭等要重處,或是在門前牆上,立一塊泰山石,上面刻“泰山石敢當”五個字。那麼這石敢當是什麼?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呢?

相傳在遙遠的上古時期,黃帝和蚩尤都想雄霸中原,兩個部落展開了鬥爭,一開始蚩尤把黃帝打得落荒而逃,蚩尤因為自己的武力而狂妄起來,仰天大叫:“天下誰能抵擋我的力量。”這話恰巧被女媧聽到,女媧覺得蚩尤太囂張,他從泰山取了一塊石頭,加以修煉,然後把這塊石頭降到蚩尤面前,只見這石頭上寫著“泰山石,敢當,”蚩尤見此立刻派兵攻擊泰山石,可泰山石紋絲不動,後來黃帝和蚩尤大戰時,也祭出泰山石,最終把蚩尤打敗,蚩尤不在作亂,這“泰山石敢當”也成了人間的辟邪神石。

泰山石敢當的意思就是,泰山靈石敢於抵擋一切,開始讀“泰山石,敢當”可後來讀著讀著就成了“泰山,石敢當,”石碑文記載:“石敢當,鎮百鬼,厭災殃,官吏福,百姓康。”真可謂穩如泰山,奇石傳天下,驅邪辟兇,淵源論古今。

泰山石敢當起源於人們對石頭的崇拜,被賦予了豐富神奇的力量,在後來的五代時期也變的人格化,石敢當也成了人們心中法力無邊的神仙。留下一段段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