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本文為今日頭條“編舟計劃”系列文章第16篇。編舟計劃,記錄遊戲與時代,只收集與遊戲相關最優秀的文章。

千禧年前後,電子詞典風靡於國內校園。雖主打教育,巴掌大小的軀殼下卻也隱藏著鮮為家長所知的遊戲功能,在主機遊戲尚未解禁的當時,不少中國的孩子將電子詞典視作遊戲機,他們當著父母的面下載學習軟件,私底下與同學結伴去學校附近的門店,排著隊下載最新發布的遊戲。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如萬能充、VCD一樣,電子詞典後來也逐漸被時代所淘汰。曾經輝煌一時的文曲星日薄西山,吃起了老本,公司業績主要來自於品牌授權和寫字樓出租。步步高從電子詞典到“哪裡不會點哪裡”的點讀機,再到淡化“步步高”品牌名稱的小天才電話手錶,近二十年的產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

如今提起電子詞典,大多是因這兩個平臺上最流行的遊戲而引起的話題。文曲星的《英雄壇說》,步步高的《伏魔記》,都給曾經那批學生玩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知乎“有哪些被低估的國產遊戲”的問題下,有人將步步高電子詞典中的《伏魔記》稱作是自己心目中的經典RPG,貼吧上不時還有人討論著《英雄壇說》的歷代版本,打聽《伏魔記》兩位作者如今都在做些什麼。

我們曾經寫過一篇《文曲星和它的遊戲時代》,介紹文曲星及其平臺上的遊戲開發故事,勾起了不少讀者年少時的回憶。大家在留言區用文字記錄那段遊戲時光的同時,也有人希望瞭解步步高《伏魔記》的故事。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今年年初,我們在廣東找到了曾經為步步高開發《伏魔記》的兩位作者——通宵蟲和南方小鬼,聽他們講述了在步步高開發遊戲的日子。


1

“我2003年剛來時,前面這一片還是個池塘。”

南方小鬼在駕駛座握著方向盤,用下巴示意前方的馬路。我坐在副駕,看著眼前這個位於東莞南端的長安鎮。

來長安鎮之前,我與南方小鬼在深圳見過一面。當時我和通宵蟲在南山區科技園一棟寫字樓裡等他,他把車停在樓下,不知該通過什麼方式計時繳費,上樓對我們說:“幾個月也進不了一次城。”

南方小鬼把深圳稱作“城”,把東莞的長安鎮稱作“小地方”。我信了,以為長安鎮真的只是個小地方。當從車窗望向長安鎮時,除了鎮子邊緣早年建設的電子廠、住宅區稍顯老舊外,主城區,或者說是主鎮區,與我見過的一些市區無異。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長安鎮的小天才研發中心

“這可不像是個小地方。”我轉回頭對南方小鬼說。

他這才跟我聊起了全國百強鎮中排名第7的長安鎮。長安鎮的發展與電子信息產業息息相關,其中步步高最有代表性。1995年,創辦小霸王品牌的段永平出走,來到長安鎮重新創業做起了步步高,很快就在市場上打出了知名度,公司規模不斷擴大。

高速發展的步步高集團在1999年根據主要業務拆分為三家獨立的公司。視聽電子公司主營VCD和DVD,通信設備公司主營有繩和無繩電話,教育電子公司主營電子詞典和學習機。

這些產品雖然大多已被時代淘汰,但拆分出的三家獨立公司依舊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留在了長安鎮。視聽業務演變成了oppo,通信業務則成了vivo,行走在如今的長安鎮街頭,隨處可見綠和藍這兩個品牌的主色調。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間隙,我瞥見旁邊的一條路被命名為“步步高大道”,一些公安巡邏車的尾燈附近,也貼著“步步高贈”字樣。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十字路口的綠燈亮起後,南方小鬼帶著我轉向了步步高大道,沒開多久他就將車停在路邊,指著路對面的辦公區,說那裡是他曾經與師兄做遊戲的地方。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2

通宵蟲是南方小鬼的師兄,他們畢業於同一所大學。

1999年,分數只夠專科學校的通宵蟲覺得“不是本科文憑的計算機專業沒什麼用”,便放棄了原本想要報考的計算機專業,選的專業也幾乎和編程沒關係。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通宵蟲

上了大學後,通宵蟲將編程當作了自己的興趣,他自學計算機語言,畢業時已經寫出了一些類似於《五子棋》的小遊戲。恰好學校與步步高公司存在合作關係,內部有定向招聘,2002年通宵蟲剛一畢業,便被安排到了長安鎮實習。一年後,電子信息專業的南方小鬼也來了。

當時正是電子詞典的輝煌時期,文曲星在央視一套投放廣告,步步高請蔡依林代言,諾亞舟、好易通等品牌的電子詞典廣告也都鋪天蓋地。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電子詞典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促使各個品牌都在不斷更新自己的產品。

起初步步高電子詞典還是隻是擁有單純的學習用途,內置的遊戲不過是《五子棋》之類的小遊戲,直到推出了下載王A100型號,步步高的電子詞典的功能才開始豐富起來,《貪吃蛇》《電子寵物》等遊戲相繼加入,使得步步高電子詞典逐漸有了遊戲機的屬性。

當時的步步高研發部部長很喜歡玩遊戲,他想要在電子詞典上加入一些更大型、深度的遊戲,就給出了一個開放性題目,要求開發人員做出這類遊戲,《伏魔記》便從此時提上了日程。

《伏魔記》的誕生有些戲劇。當時通宵蟲寫了兩頁A4紙的劇情大綱,講述男主角接到師父任務下山,期間遇到上兩位女主並肩作戰,一路提升能力斬妖除魔,最終故事反轉,真正的幕後BOSS竟是他師父本人。劇情發在公司內部後反響不錯,但部長其實只是想要個類似於《大富翁》的遊戲,擔心沒有經驗的他做這樣一款RPG遊戲,難度會比較大。

通宵蟲自己也清楚其中的難度。“當時電子詞典使用的是6502型號的8位CPU,可用運存可能只有十幾K,在8位機上跑這樣的遊戲,基本上是性能極限。”


3

2003年7月,正式入職步步高的南方小鬼發現師兄在籌備此事。當時在步步高上做遊戲,基本都要自己開發引擎,他覺得這個工作“特別牛”,正好也與師兄聊得來,就加入開發了《伏魔記》。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南方小鬼

南方小鬼的加入純屬興趣,他當時有自己的工作任務,只能在業餘時間為《伏魔記》寫腳本。通宵蟲作為項目的發起人,全部的工作時間都放在了《伏魔記》上,不僅要把控遊戲劇情的走向,還要親自規劃場景、怪物、物品的資源和數據。

公司對《伏魔記》的支持很有限,整個開發團隊只有通宵蟲和南方小鬼兩人,他們都非美術出身,而RPG遊戲又需要大量的美術素材,因此通宵蟲選擇了個取巧的方式。他並不避諱談及此事,稱“當時的版權意識確實比較弱”,遊戲中1000多個圖片資源,基本都是他從網上找到的圖片進行的再加工。通宵蟲翻出了《伏魔記》的資源包給我看,裡面有個叫做“混元金斗”的道具,其原型是張衡的地動儀。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即便省去了設計的步驟,《伏魔記》的圖片處理起來仍然是個麻煩事。當時步步高的機器只有黑白單色,甚至連灰階都沒有,把網上的圖片轉換成黑白圖之後,會出現像素丟失的問題,還需對照原圖,再對每個像素進行調整。

繁瑣的製作過程壓在這兩個新人身上,而更折磨通宵蟲的是來自於公司內部的壓力。在將近一年的開發過程中,研發部領導層發生了變化,新上任的領導對正在開發的“大型”遊戲並沒有認知,“覺得這個東西如果是不需要的,直接幹掉就好。”

負責市場的營銷部同事也過來詢問遊戲的開發進度。“我自己能看到進度,知道我做了什麼,但是遊戲demo沒做出來,就沒辦法給他們展示。”

直到項目真正快要被砍掉時,營銷部的老大親自找到了通宵蟲。

“給我兩個星期,到時候會出一個版本。”這是通宵蟲爭取到的最後期限,當時是2004年4月,南方小鬼開始以全職的身份加入到了《伏魔記》。

坐在通宵蟲旁邊的南方小鬼也是第一次聽說:“其實背壓力的都是他,他今天不說我都不知道還有這段事。”

當月,《伏魔記》demo版發在了BBK官方論壇上,通宵蟲和南方小鬼記得用戶反饋很不錯,幾十頁的回帖給了他們信心,部門也將正式版本發佈期限定在了6月1日。

為了能按時發佈,他們在6月1日前連續加了兩夜的班。6月1日凌晨4點鐘,《伏魔記》終於完成,發佈之前通宵蟲需要自己把遊戲流程打通一遍,確保主線劇情不會出現BUG。

由於開發時間太緊張,沒有多餘的時間製作修改角色屬性的工具,他們只能在遊戲開場的一個過圖點,埋下了一把接近終極武器的“鎢龍劍”,以便於快速通關測試。這把原本在計劃之外的隱藏武器,後來一直保留了下來。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當一切準備妥當時,窗外的天空已經矇矇亮。早上6點鐘,他們終於在論壇上發佈了《伏魔記》,兩人已經困得不行,關上電腦離開公司,準備回宿舍睡上一覺。南方小鬼記得很清楚,他和師兄走到江貝村口的步步高宿舍區,剛好有一輛廠車送員工出去,別人都上班了,他們才下班。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曾經的步步高製造廠


4

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玩家懷念《伏魔記》。

這種懷念不僅是來源於課堂上打著學習名義玩遊戲的刺激感,也在於遊戲本身帶來的體驗。對於一部小小的電子詞典來說,《伏魔記》的故事足夠龐大,遊戲的玩法也並不拘泥於主線劇情,南方小鬼對需要探索解謎才能觸發的支線劇情很自信,他覺得多數人玩上好幾遍都不一定能全部發現。

也正是因為《伏魔記》不同於以往的步步高遊戲,使其迅速風靡於步步高電子詞典的用戶群體中。南方小鬼曾統計過,《伏魔記》在BBK官方論壇上有超過十萬次的下載量,然而在電腦並不算普及的2004年,通宵蟲從營銷部那裡聽說“線下門店的下載中心有很多人排隊傳輸《伏魔記》”,這些用戶是他們作為開發人員難以觸及和統計的群體。

這些年有一些《伏魔記》老玩家依然與通宵蟲保持著聯繫,不止一次的跟他說過《伏魔記》是個大IP。但如今《伏魔記》的IP並不掌握在通宵蟲和南方小鬼手裡。前些年,通宵蟲準備做一款新遊戲,他想要註冊“伏魔記”的名稱,結果查了才發現,

“伏魔記”早就被一個頁遊公司註冊了

我問通宵蟲,想過要維權嗎?他說《伏魔記》誕生時版權意識不如現在這麼強。“我們摳別人的圖,別人沒用來找我們麻煩,如今我們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也就沒用太在意,而且產品的所屬權應該在公司。”

如今應用市場上有不同版本的《伏魔記》手遊,有的忠實原版,有的則加入了付費選項,甚至還有一些適配電腦的《伏魔記》模擬器,南方小鬼猜測模擬器是直接用他們曾經公開發布的工具包所製作。

公開遊戲代碼和素材,在電子詞典時代並不罕見。文曲星遊戲開發者電腦娃娃曾專門為《娃娃大富翁》提供一個地圖編輯器,讓很多不擅長編程的人也能做出自己的遊戲,這類舉動曾促進了文曲星遊戲開發環境的繁榮。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伏魔記》發佈一個月後,通宵蟲和南方小鬼也公開了《伏魔記》開發工具集,將其命名為“BBKRPG”。這是一個類似於RPGmaker的工具包,其中包含“道具編輯器”“角色編輯器”“魔法編輯器”等程序,他們在使用說明中介紹:“我們公佈遊戲開發工具包的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製作出自己的RPG遊戲。”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伏魔記》的開發終於告一段落,雖然這款遊戲在官方論壇上反響很好,但在一家以教育產品為重心的公司,遊戲的成功並沒有給通宵蟲和南方小鬼帶來更多物質上的獎勵。通宵蟲只記得《伏魔記》發佈後,公司給他們加了一位設計師,“省的我再繼續摳圖”。後來通宵蟲和南方小鬼在電子詞典上又開發了一款熱門策略類遊戲《三國霸業》,這也是他們全權參與、共同合作的最後一款遊戲。

通宵蟲很懷念那段日子。

“我和小鬼兩人當時就像是戰友,後面經歷多了會發現,這種感覺很難得。做遊戲的時候,公司因為空調故障,很多同事都走了,我們倆還都不知道,埋頭在那裡寫代碼。過了一會感覺很熱,一抬頭髮現公司只剩下我們倆。”


5

2009年,通宵蟲離開了步步高。

當時步步高的廣告已經變成了“哪裡不會點哪裡。So easy!”,產品從電子詞典轉向了點讀機,公司管理層向下傳達出聚焦教育的方向。這成了南方小鬼的一個遺憾。

在此之前他與師兄合作過RPG遊戲《伏魔記》、策略遊戲《三國霸業》,也為《暗黑破壞神》類型的遊戲《使命》做過圖形引擎,甚至還為一些擁有通訊模塊的機型,製作了十米內可聯機對戰的遊戲。除了網遊,他想要做的遊戲類型全在電子詞典上實現了。但產品升級帶來的聚焦教育,使得他們很難再有機會去做曾經那些類型的遊戲。

“把遊戲和學習相結合,我沒有什麼太好的想法,當時覺得這倆本來就是天生互斥。”通宵蟲的壓力也很大,不知該從何入手。

步步高公司內部曾嘗試過做獨立的遊戲機產品,但最終沒能上市,遊戲研發也隨之中斷。通宵蟲依然想做遊戲,他離職從長安鎮來到深圳的一家遊戲公司,先後參與過《諾亞傳說》等網遊和手遊項目。

2015年,《俠客風雲傳》市場反響不錯,公司內部經過評估,讓通宵蟲組建一個工作室,開發起了一款仙俠題材的《牧劍:化神書》。這款遊戲在2018年初發布,當時只是個嘗試,幾乎沒有為此專門做過宣傳,但最終在steam上賣出了將近一萬份,通宵蟲覺得接近預期,於是繼續做了下去。

我去深圳採訪通宵蟲時,新一代《牧劍》的搶先體驗版剛在Steam上架一週。新作的銷售沒有達到他的心理預期,本來預估搶先體驗階段起碼要賣2000份,結果當時連1000份都不到。

《牧劍》目前在Steam上有80多份測評,其中多半打了好評,大多肯定了這款遊戲的劇情飽滿,這與懷舊玩家對《伏魔記》的評價幾乎如出一轍。但沒人指責一款電子詞典上的遊戲的畫質如何,不代表玩家對如今電腦遊戲的畫質也沒有要求,《牧劍》就面臨著這個問題。

17年前,在電子詞典上做《伏魔記》的開發者

《牧劍》的畫質很一般,通宵蟲自己也很清楚。“基於人力和成本的原因,《牧劍》的畫質很難有更好的改進。我只能通過遊戲內容,來抓住那些懷念探索體驗的用戶。那些第一眼看到畫面就覺得‘你不行’的玩家,我們這個遊戲是抓不住的。”

《牧劍》目前的製作團隊有5個人,擴充與否要看新作的表現,“如果崩了,可能連這5個人的團隊都沒了。”

悲觀中他依然存有一些希望,目前還只是搶先體驗版本,正式版發佈後具體會怎樣現在他也預料不到。他想著如果正式版能拿到版號,去wegame平臺上再試一試。

即便通宵蟲的遊戲開發歷程看起來很艱難,南方小鬼還是很羨慕師兄。通宵蟲從步步高離職後,南方小鬼也掙扎過幾次想要來深圳找個遊戲公司,但愛情、家庭逐漸建立後,他在長安鎮便不受自己控制的紮下了根。到了現在,已經在步步高工作了17年。

這17年,除了早期做過《伏魔記》那類他覺得“純粹”的遊戲,之後伴隨著產品的更迭,他離遊戲越來越遠,如今在小天才工程總廠負責開發測試的工具,“和遊戲沒什麼關係了”。

在長安鎮,我問已經有兩個孩子的南方小鬼:“現在還玩遊戲嗎?”

“不怎麼玩了。”他停頓了一下,“但還是經常會瞎想該怎麼做遊戲。”


本文由今日頭條遊戲頻道“編舟計劃”獨家支持,今日頭條首發。點擊 訪問編舟計劃,用文字將遊戲與時代編織相結。每週一篇,敬請期待。未經授權,內容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