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農村人親戚那麼多,可急用錢時候,往往一分錢也借不出來,為啥?

新大風歌


農村親戚再多,也不論家庭條件怎樣,他們的錢都是省吃儉用一分一釐積攢出來的。說農民們吝嗇也好,天生小家子氣也罷,自己捨不得用的錢,怎麼肯輕易借給別人用呢?但農民們有時候很大度,他們的錢必須借在刀刃上。



救急不急窮是農村老人的口頭語,老人們常常叮囑後人:因貧窮借錢的人,趁早不用憐憫,可憐之人必有可憐之處,貧窮是因為他們自己的不努力,而著急用錢的多是救命錢,比如突發疾病住院,

記得有一年我老公的表弟借錢,當時我和老公的年薪才在一萬塊錢左右,表弟張口借五萬,據說是想做什麼買賣,我和老公那時候還沒攢到錢,婉言拒絕後,表弟從此不再登門,但有第二年表弟進了監獄,原來他借錢竟然是放高利貸,於是我和老公說:如果去年他借不到錢多好,死了這條不務正業的心就好了。

後來表弟出了獄,安分守己找了工作,上班掙錢,但他的父親卻在不久之後突然腦梗,在急救室搶救,那時候我和老公主動帶了錢去,不僅僅是我們,還有我們家的親戚,雖說農民掙錢不容易,但緊要關頭誰都捨得把家裡錢拿出來。那時候表弟特別感動,因為大家帶給他的是親情,是救父親命的錢。


想從農民手裡借錢,首先你得有良好的信譽,過日子這事,家裡沒錢應應急借幾個是農民常有的事情,但有些年齡不是很大的農村老爺們,他們整天吃喝玩樂,沒錢就靠借,親戚讓他們借怕了,因此看見這樣的人千萬不要借錢給他們。這就是傳說中的老賴。

我們村曾經有一個男孩子,他考上大學那一年是左鄰右舍和親戚幫他拿了學費,原因是他年邁的奶奶根本沒有掙錢的能力,家裡的生活來源靠的是貧困補助。

農村人的吝嗇不僅僅表現在對外人身上,連對自己都捨不得花錢,一分錢能夠掰成兩半的話,我們肯定會掰成兩半花。但是農村人不糊塗,該借的錢一點不含糊,甚至關鍵時候主動拿錢借給人家。

如果題主說的急用錢,要看怎麼個急法,若是急著取車沒錢,差不了多少人家肯定借你錢,但如果一輛車九萬你需要借八萬塊錢,那麼人家憑什麼借錢給你?

借錢這事,被借的擔心,如今老賴多了去,親戚又能怎樣?因為借了錢不還錢的事情兩家結怨的在農村多了去。所以借錢必須考慮清楚,不敢輕易借錢。



悠然見東山


農村人親戚那麼多,可急用錢的時候,往往一分錢也借不出來?這種現象只能證明借錢的人本身有問題,或者借錢的目的不純。

雖然現在人們都覺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淡了,親戚之間關係也淡了,但面臨大災大難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農村人還是會伸出援助之手的。

姐姐包過的一個村子小孩,去年的時候得了白血病,一家人天塌下來一樣。結果黨支部村委會牽頭,左鄰右舍都伸出援助之手,還有朋友給他家申請了某某籌,一個月時間給他籌集了30多萬元,雖然這個小孩因為種種原因現在還在醫院裡,但這份鄉親們的恩情讓他們全家都感覺到了溫暖。

姐姐還記得,有一年侄子生病發燒好幾天,哥哥嫂子急得跟什麼似的,我作為姑姑就動員他們到省城去檢查一下。並不等他們開口,就拿出1萬元讓他們帶走,好的檢查以後並無大礙。一家人高高興興的回來了,那錢也原封不動的還給了我。

還有我在農村的同學們,他們無論是蓋房子,還是孩子結婚大都需要互相借錢,幾乎沒有一家是把錢全部準備充足了,才去辦事兒的。農村人互相幫湊一下,度過困難時期,這才是常態。

這些都是農村人親情關係和鄰里關係互幫互助的鐵證。

所以說,有農村人借錢,借了好多家都借不出錢來,只能說明你借錢的動機不純。農村人講究救急不救貧,你如果離連普通過日子都指著借錢過,那誰敢把錢借給你?

還有,農村人明知道你借錢是為了賭博或者揮霍,還有誰肯借給你?

此外,還有一些人失去了信用,平時借錢不還,等到他真正有急事難事需要借錢的時候,別人也不會再借給他了。這就是農村人說的“狼來了”的故事!狼還沒來,你就喊著狼來了。等狼真的來了時候,你再喊別人也不會信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道理。

姐姐有個表弟,他就是這樣不講信用的人。以前他開鋪子向姐姐借過錢,他告訴我三個月以後就會還的,結果快七年了,他連門兒都沒再登過!如果他再來借錢,無論什麼理由,姐姐還會借給他嗎?!

您覺的是不是這個理兒呢?認同姐姐的看法和做法嗎?


村姑說村事


在農民尤其是前十年那時農村大多數人都比較窮,都有過借錢的經歷。有時候家裡真有什麼大事了,急用錢的時候,只能找親戚借錢。雖然那時候農民的親戚們也都不怎麼不富裕,不過只要是張嘴了,基本上還是能一起幫忙湊點錢出來的。

現在農村親屬之間最怕算賬,農民心裡的觀念認為,只要再好的親情再好的關係,只要是到了算賬的地步,就會傷害彼此的感情,所以老話常說“談錢傷感情”是有道理的。現在的生活不比以前了,雖然是農村,但也逃脫不了物價上漲的現狀,農村人家家戶戶都需要留一定的錢作為生活儲備,錢借出去之後,不僅要面臨著要錢的麻煩,還使自己的生活面對壓力,並且同樣是自己的錢借給別人,別人的償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在農村大家的顧慮會更多,所以即使是親戚之間也往往很少談錢。

而今,隨著經濟時代發展的越來越速度,都在大力提倡城鄉結合。現在農村人借錢也不像城市人那麼精明,雖然農村素有“親兄弟,明算賬”的說法,但農民互相借錢基本上是不會要求寫借條的,更多是靠的彼此間的一種信任,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叫“刷臉”其實也不為過。別看農民借錢時候靠一張臉,但之前大多數農民都很注重自己的這張臉,只要到了約定還錢的時間,無論如何都會想辦法給還上。

而現在農村的這種契約精神也逐漸正在消亡,更多的則是上門借錢時好聲好語,到了還錢的時候卻悄無聲息,一個招呼都不打錢也不帶還。這種事情出現的次數多了,農民也都意識到現在農村人心變了,所以面對親戚借錢的時候顯得很謹慎,能不借就不借成了農民的基本原則。

現在的農村的不斷髮展變化,很多農村人都外出打工,甚至是搬離了農村,以前一個家族的後代共同生活,共同長大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所以即使互相之間有親屬關係往往也都很少走動,沒有了經常交往的基礎,親情就會變得更加生分,再想產生金錢上的來往就更困難了。

總體來說就是這麼一個情況,農村中一直講究著好借好還的原則,但如今的生活中很多農民借錢之後卻不會償還。在借錢之前大家並沒有寫下借條,而到了約定時間的時候,對方卻耍無賴進行百般推辭。

面對現在我們處於的生活環境與狀態,流芳覺得親戚之間還是不要有錢之間的來往,不然影響的親情還會傷了和氣,甚至是“反目成仇”最後造成連親戚之間的那點情感都沒有了。若想要改善這樣的問題,我想還是要從我們農民自身進行找出問題,有問題就要改不應該讓這種不好的風氣繼續蔓延。


農人顧流芳


農村人親戚那麼多,可急用錢時候,往往一分錢也借不出來,為啥?這是農村社會一種怪現象,是一種社會現實,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


第一,與個人的人格特性有關。一個人生活在農村,你一向樂於幫助人,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會有人來幫助你。如何人家有困難的時候,你知道人家需要幫助,而不去幫助,或不願幫助,不聞不問,即使是親戚,也是如此。當你有困難的時候,想一想,人家願不願意來幫助你,特別是金錢這一敏感財物的時候,更無人借給你,那怕是親戚也是一樣。所以,一個人,生活在農村,必須要有一顆善良的心,樂於幫助人的美好品德,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才有人自然地來幫助你,借錢給你,渡過難關。否則是很難得到別人幫助的。


第二,與個人的人際關係有關。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哪怕你跟親戚朋友來往非常密切,表面看非常融洽親密。但你是個斤斤計較的人,出言不遜的人,遇事容易得罪別人,又愛佔小便宜,又不擅於搞好人際關係。你與親戚朋友交往密切,外人看來是關係非常好,而實質是人家道德高尚,不得罪你,不捅破這層關係而已,只是一種表面現象。當你正須要幫助的時候,人家手上經濟寬鬆的,也許有微量的幫助,手上不寬鬆的,也就睜隻眼閉隻眼過去了,不會出來幫助你。因此,搞好人際關係,必須在不違背道德底線,法律底線的條件下,去一心一意地和人家正常交往,成為親戚朋友的真正的知心人的時候,當你在困難的時候,去求人幫助,就會一呼百應,就會得到親戚朋友們的幫助。


第二,與歷史原因有很大關係。農村人,一向經濟不是非常寬鬆。特別是從那些艱難困苦的時候走過來的親戚朋友,對金錢財物是非常謹慎小心的,不是彼此交往很深的真實可靠的人,是很難得到這些親戚朋友們的資助幫忙的。這是他們受到特殊的經歷後,產生的心理作用。因此,想得到這樣的親戚朋友的幫忙,交往成本必須要高,必須要具備個人的自身魅力,還要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才能贏得知心親戚朋友,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才能得心應手。


總之,農村人親戚朋友多,在急用錢的時候,得不到幫助,一分錢也借不到,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要檢查自己,從自身上找原因。想得到人家的幫助,必須應該在先有幫助過別人的經歷,要擅於與親戚朋友們交往,要樂於做一個擅於幫助別人的人。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三農達人旭日東昇付先,一起探討三農問題!】

鄂東三農


生活在農村的基本上都是一般的家庭,以前的農村靠種莊稼為生,那個時候更加沒有多少經濟能力了。到了現在雖然很多農村人不種莊稼了,因為種莊稼收入不高,很多也基本上都是打工者,每月也只有固定的收入,除去生活開支之後也沒有剩下多少錢。

現在社會經濟發達了,但物價總體來說也提高了,有些農村老人為了兒子結個婚給彩禮錢,辦酒席,買房等幾乎是花光了一生的心血,有的甚至還是有欠債的,在農村經常還看到七十歲左右的老人還在打工賺錢。說明他們的生活還是比較差錢的,不然也不會一把老骨頭出去賺錢。

還有一種情況是親戚家的家庭情況而來的。之前我一個親戚家出了點事情住院,需要二十五的醫療費,我們親戚中也有些人是做生意的還算是蠻有錢的。親戚有難必定會幫忙,我那些做生意的叔叔每人拿出五萬湊齊了二十五給他,其實叔叔們把這錢借他們的時候也沒有想過要他們還這個錢,畢竟人都住院了以後可能家裡會更加需要錢,不想他們負擔太重。當時說好二十萬幾個叔叔家分攤下大家湊齊的,考慮到我家條件也一般就沒有叫我爸爸出錢了。

親戚之間本應該互相幫助的,一般來說在經濟充裕的情況下都會幫助對方,如果真的沒有錢人家也是沒有辦法。

以上是個人所答。


村裡的男青年


自古以來,大多數人對於借錢這件事情本身就處於比較謹慎的狀態。我們的農村雖然是一個傳統的人情社會,相互之間幫忙做事都非常熱情,但一提到借錢,很多人就會往後退縮。這是以下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自己本身也沒有錢。

農村的經濟條件都比較差,尤其是在過去,像我們當地的農村,確實吃飯問題並不太難解決,自己家裡種一點糧食都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但是如果說誰家裡有存款,基本上都沒有。因為山區農村種的糧食只夠自家吃,而其他的一些農特產品價格又是非常低,除掉基本的生活開銷之後,家家戶戶都沒有存款,所以要想去找別人借錢,除非一些特別有錢的大戶,否則的話誰都不會輕易借錢給你。

第二,出於對借錢人還錢能力的考慮

在農村裡借錢,不管是借出人還是借錢人,都要考慮一下,大家都比較窮,所以在借錢的時候,如果借錢人的家境條件比較差,或者是短期償還的可能性比較小,誘惑者在農村裡人品不好,屬於老賴的行為,那麼在別人借錢的時候,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就不會輕易的出手給他們借錢了。

第三,救急不救窮,農村家裡少量存款基本上都是救命用的

前面已經提到過,在農村裡有一些家庭確實可能有一點存款,但這些存款並不多,主要也是為了應對突發情況,救命用的急用錢。所以如果一般家庭不到萬不得已的話,是不會把這筆錢拿出來借給別人的。而且農村裡也常說救急不救窮,如果別人家真有急事,能幫忙的就幫忙解救一把,如果是天天想著借錢混日子,這樣的話,肯定時間長了,就沒有人願意借錢給他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不同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如果你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評論關注,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農村親戚都是四鄰八村,住的相對比較近,一般遇到困難都會伸出援手相互幫忙,哪怕遇到急用錢的時候也會相互幫襯著點,畢竟是親戚嘛,但是題目所說的,急用錢時候往往一分錢也借不出來,一個親戚借錢借不到,兩個還沒借到,那麼多親戚都沒有願意借錢給你,那說明真是你的原因了,今天我就此話題作以下分析。

一、人品不行

在農村,如果你的人品不行,別說鄰居不尊重你,親戚也會躲你躲得遠遠的,還想著借到錢呢!人品不行也就意味著你的可信度差,人家不願把錢借給你是擔心借出去的錢落入“老賴”之手,所以如果你的人品出了問題,借錢這塊直接免談,即便是我的親戚也不會借錢給人品不好的親戚。


二、不務正業

我家有個親戚,也算是帶點姑表親吧,我喊他表哥,年紀輕輕,有手有腳,整天不務正業沒事去逮個鳥,幹個工作往往堅持不了三個月就會被對方辭退,總想發大財,但是其好高騖遠,浮躁怕下力的因素導致他經濟不寬裕,於是有次快過年的時候來我家借1000塊錢,當時他的借錢理由是過年沒錢買年貨了,我家想著他也沾點親戚,畢竟大過年的也不想駁他面子,就借給他了。誰想到他拿著錢哪是去置辦年貨了,他是趁著過年他村裡年輕人都回來後賭博呢!後來我爹直拍大腿,說這錢是要不回來了,沒想到過完年後他又一次來到我家,還想著他是來還錢的吧!誰想他厚顏無恥的想繼續借錢,我爹也沒說上次借錢的事情,這次果斷拒絕,他碰一鼻子灰不說,我爹在他臨走前給他說了一句話,上次借的1000塊錢不用還了,以後只要不借錢咱們還是親戚。打這以後他再也沒有登我家大門一步,據說是他有次去倒賣香菸被抓起來了,你看這種人借錢給他就是禍害,這種親戚越少越好!

三、救急不救窮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救急不救窮”,說的就是如果一個人突然由於急用錢比如家人有病啊,生意上急需短期借錢,這些都會理解,就怕是整天靠借錢為生的親戚。我還有個親戚,這個親戚的情況先描述一遍,幹活而還行,不是那種怕吃苦的人,但是此人有一個毛病就是愛打腫臉充胖子,本來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可他呢抽菸要比村裡的人高出一個等級,還買小轎車,還整體吃好穿好的,本來家裡就種了8畝地每年靠種地收入也就7000來塊錢,然後他自己農閒時候打點臨工,整天借錢、賣糧食拆了東牆補西牆的生活,他孩子也湊活著結婚了,一家人還是對外光鮮示人,其實家裡根本揭不開鍋,周圍親戚每次聚到一起提起他就是一肚子苦水,有的親戚借給他錢已經快10年了還沒還,有的還借給他糧食的也是很多年沒還,他欠我家大概有2000多塊錢,我家說實在的就沒打算再問他要了,用我媽的話說,這種親戚有了還不如沒有,大忙幫不上,小忙不用幫,這倒好整天還貼錢往他身上,去年他媳婦得病了,也不是啥大病,又該借錢了,又是親戚轉一圈籌錢看病,這次我家不再對他救濟了,他這不是救急,這是在靠親戚的支援過日子,這是親戚在養活他一家,都死活不給他幫忙了。這種親戚你說人品沒啥大的問題,就是這種習慣太不好,你說要是你有這樣的親戚你願意借錢給他嗎?想想就氣!

總結:借錢的目的是用借到的錢去做比這筆錢更急更有價值的事情去,而不是借錢就為了借錢,所以,針對以上這幾種借錢方式,我們是不會再這樣縱容了,不借!朋友們,你們遇到過類似我這樣的事情嗎?如果有,也歡迎交流探討吧!


三農記事本


以前農村生活的習慣和居住特點,決定了大部分親戚都居住的比較近,很多地區的村莊都是一個家族,所以在農村有“一表三千里”的說法,在群居比較集中的農村,親密的各個個體之間在生活中互相依賴,互相幫助,但是這樣的互助也是有限度的,到了需要金錢借還的程度,往往就很難實現了。

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限度的,互相欠了人情好還,但是親屬之間最怕“算賬”,人們心中的觀念認為,只要再好的親情,再好的關係,只要是到了算賬的地步,就會傷害彼此的感情,所以老話常說“談錢傷感情”是有道理的。

再有生活在農村的人都有了解,農村人的收入相對比較低,而需要花費的地方卻很多,所以在面對生活的各項支出的時候,往往金錢都比較捉襟見肘,家家戶戶都需要留一定的錢作為生活儲備,所以錢借出去之後,不僅要面臨著要錢的麻煩,還使自己的生活面對壓力,並且同樣是自己的錢借給別人,別人的償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所以在農村大家的顧慮會更多,所以即使是親戚之間也往往很少談錢。

現在的農村的不斷髮展變化,很多農村人都外出打工,甚至是搬離了農村,以前一個家族的後代共同生活,共同長大的現象也越來越少,所以即使互相之間有親屬關係往往也都很少走動,沒有了經常交往的基礎,親情就會變得更加生分,再想產生金錢上的來往就更困難了。

其實,親戚之間最好不要有金錢往來的規矩,自古就流傳下來,以前農村鄉下常常會舉辦一些金錢互助互幫組織,在所有參加人的關係總,都會避免同族的親屬和成員之間沒有親屬關係,畢竟錢上往來最好不要涉及到親戚之間,否則影響了親情,傷了和氣,最後連親戚的情誼都沒有了。

農村人親戚那麼多,可急用錢時候,往往一分錢也借不出來,為啥?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響水大米


我是三農領域的優質作者,關於農業的問題可以多多和我交流。

在如今這個社會,朋友,親人對於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當你遇到了一些困難的時候,他們會去幫助你一起度過難關。但是當今社會,有一個趨勢是很普遍的,農村人親戚會很多,但是當你急用錢的時候,是很難借出錢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首先人情味不足。在當今社會,人們往往把利益放的很重要。甚至在利益面前,人們往往迷失了方向。逐漸把親戚放得沒那麼重要了。所以真正面臨困難的時候,幫你一把的親戚,真的是很少了。

第二個方面,經濟實力不允許。在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低,家家戶戶的存款也不是很多,只能供給家裡平時的開支,還有孩子學業上的花銷。很難拿出一部分存款去借給別人。這樣的情況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借錢方面,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去借給別人。

第三個方面。曾經有過被欺騙的經濟。這些親戚可能曾經給別人借了很多錢,但是可能沒有及時的還錢,甚至到最後可能都不還了。這樣的經歷是特別打擊人的。

不論是借錢的人還是被借的人,一定要講信譽,這是一種美德不能缺失了。不論什麼時候,也要互幫互助,親情方面也不能缺失了,因為他是我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以上是我回答的內容,歡迎評論區發表自己不同的觀點哦~


農村大三妹


這個問題,我家可是體會頗多,現在借出去二十多萬,根本就要不回來,現在後悔借錢給別人了。每次一到用錢時,問別人去要錢,對方都用各種藉口表示沒有錢,不是買房子就是買車沒錢,關鍵借出去的20多萬,根本就沒有利息,全都是借給親戚的。

我爸媽心好,看親戚上門借錢,自己不花也要將錢借給別人,現在已經四五年了,貨幣都貶值了不少,結果錢還是要不來,關鍵是家裡還沒買房子,我想全款買房都不行,每次對方都說可以直接貸款,如果還不起再還錢。然後又說了一堆話,說貸款買房好,壓力少,貨幣今後是貶值的,房價是提升的,貸款可以省出很多的流動資金。

這些我當然知道,如果不是為了想讓你們還錢,我至於去全款嗎?結果我媽聽了她孃家親戚這麼說,也都一個勁的說貸款買吧。我爸和我都不同意,不然這錢一輩子也難能要回來,但人家就是不給,也沒有辦法。

還有一些是村裡人借的,也都很難要出來,今年5月份,我爸耍酒瘋(故意的),硬是讓對方還錢,結果對方沒面子,我爸醉酒也無所謂,他老婆回家拿出錢還了。沒辦法要錢太難,現在除了我爸幾個胞兄弟,其他人借錢都不會再借了。

別說親情不親情的,別人只是利用你所謂的親情,根本就沒把你當回事,要錢時各種拖,房子車子都買了,指望他又閒錢,以現在的高壓力生活,恐怕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