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民國文人曹聚仁的愛情:移情別戀也不忘十五歲看到的那雙眼睛

曹聚仁(1900—1972),民國著名記者、作家。浙江浦江墩頭鎮蔣畈村(今屬蘭溪梅江鎮蔣畈村)人。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1922年到上海,任教於愛國女中、暨南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曾主編《濤聲》、《芒種》等雜誌。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戰地記者,曾報道淞滬戰役、臺兒莊之捷。1950年赴香港,任新加坡《南洋商報》駐港特派記者。50年代後期,主辦《循環日報》、《正午報》等報紙。後多次回內地,促進祖國統一事業。著有《中國學術思想史隨筆》、《萬里行記》、《現代中國通鑑》等。

民國文人曹聚仁的愛情:移情別戀也不忘十五歲看到的那雙眼睛

曹聚仁與鄧珂雲及他們的孩子

只是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從此以後就再也忘不了你的容顏了……

那是1915年的春天,桃花正豔,春風拂面。“好美的一雙眼睛哦。”曹聚仁無意中的一次回眸,就被那雙清澈透亮的眼睛深深地吸引了。“她是誰家姑娘,我要定了她。”曹聚仁通過打聽得知這個雙眼如秋水般的女孩名叫王春翠。

那一年曹聚仁15歲,而王春翠只有12歲。曹王兩家同住蘭溪,僅隔著一座通州橋,王春翠每天都會到橋上來晨讀。曹聚仁每天也會到通州橋上走一走,不是為了晨讀,只是為了悄悄地看一眼自己喜歡的女孩子。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這首詞是北宋詩人黃庭堅的惜春詞一一《清平樂·春歸何處》“春歸何處”,我曹聚仁何時才能抱得美人歸啊?

天公作美,緣定今生。一年後,曹聚仁與王春翠訂婚了!年少的曹聚仁心花怒放,對天盟誓:“今生今世絕不負卿卿!”曹聚仁從浙江第一師範學校畢業後,他與王春翠在老家舉行了隆重的婚禮。曹聚仁與王春翠少年夫妻,溫馨甜蜜,十指緊扣,寸步不離。

轉眼之間就到了1922年,王春翠考上了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院,要去杭州讀書。而此時的曹聚仁則要去上海愛國女中教書,從此以後,小夫妻倆分居兩地……新婚燕爾,兩地離愁,一封又一封的情書寄託著倆人的相思之情。

民國文人曹聚仁的愛情:移情別戀也不忘十五歲看到的那雙眼睛

曹聚仁與王春翠在北京補拍結婚照

漸漸地王春翠發覺丈夫的書信少了,言語上也不再那麼的親熱了,“難道是他在外面有了別的女人嗎?”王春翠心神不寧,她坐不住了。

“去上海把這隻將要斷線的風箏拉回來。”王春翠毅然決定放棄自己的學業,去上海找丈夫曹聚仁。

曹聚仁沒有想到妻子王春翠會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他緊張而羞愧。“你一個在上海沒人照顧,我很不放心,所以就來看看你了。”王春翠什麼都沒有說,她溫柔地靠在丈夫的肩上。

第二天早上,王春翠提出想跟隨丈夫一起去學校聽他講課。“我己經不在杭州讀書了,我想去你的那兒做旁聽生,順便也可以照顧你呀。”王春翠的話在情在理,曹聚仁無法拒絕。

在教室裡,王春翠靜靜地觀察著。“找到了,一定是她。”聰明的王春翠發現了一個女生,她坐在課桌上,兩眼含情脈脈地望著曹聚仁。王春翠是個過來人,她懂得這雙眼睛代表著什麼。曹聚仁呢?他的眼睛閃爍不定,連講課都有些結巴了。

王春翠沒有作聲,她對曹聚仁更加的溫柔體貼了。曹聚仁內心有愧,他牽著妻子的手,離開了上海愛國女中,臨行前他不忘給女中校長留下了一封辭職信。

王春翠勝利了,她贏回了丈夫的心。

想當初王春翠要退學時,在浙江女子師範的同學都來勸她應以學業為重,而王春翠卻說“我愛我的學業,但是更愛我的丈夫和家庭。”

日子一天天地過去了,王春翠沒有再去讀書,她安心地做起了家庭主婦,照顧丈夫,料理家務,自得其樂。“家有賢妻,夫復何求!”曹聚仁心滿意足,他在妻子的支持與鼓勵下,筆耕不輟,佳作不斷,短短几年間就聲名鵲起,漸成氣候了。一個男人成功的背後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這句話是千古的真理!

1926年,隨著一聲清脆的啼哭聲,王春翠生下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倆人初為父母,欣喜若狂,曹聚仁抱著女兒,愛不釋手,他為女兒起名叫“曹雯”。王春翠與曹聚仁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的婚姻牢固了。王春翠與曹聚仁,一個在外打拼事業,一個在內操持家務,閒暇時間倆人逗女吟詩,其樂融融,一切盡在不言中!

天地萬物,變幻莫測,曹聚仁與王春翠的女兒雯兒,這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不幸夭折了“孩子,你的塵世這麼短,又何必要來走一遭呢?”王春翠呆呆地望著女兒,欲哭無淚。女兒沒了,紐帶斷了,那婚姻呢?

雯兒的早逝也讓曹聚仁傷透了心,他決定讓妻子與自己一起工作,以便早日走出失去女兒的陰影。王春翠在繁忙的工作中漸漸地撫平了失去女兒的傷口,她又恢復了自信與美麗“我還年輕,我與聚仁一定還會有自己的孩子的。”王春翠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命運無常,誰能預測?曹聚仁在上海務本女校當國文老師的時候,他又一次移情別戀了。這個女孩名叫鄧珂雲,是務本女校的校花,她容顏俊俏,酷愛文學,尤其愛讀曹聚仁寫的文章。一個大男人被一個小女生仰慕著,愛戴著,任是哪個男人都會招架不住的。這一次,曹聚仁再也無法自拔了,就如當初看到王春翠一樣,他滿腦子想的都鄧珂雲……可奇怪的是,這一次王春翠沒有阻止,她選擇了退出。

也許是雯女的早夭掏空了王春翠的心,又也許是物是人非,年華老去的憂傷,總之,王春翠已經沒有了當初的自信與勇氣了!

“聚仁這次是真的愛這個女孩,他不會回頭了。”王春翠走了,她離開了曹聚仁,離開了這個他們共同生活了13年的家。離開曹聚仁的王春翠回到了蘭溪老家,她一直住在浦江曹家,孝順公婆,操持家務,曹家對她交口稱讚。

1938年,曹聚仁與鄧珂雲在武漢舉行了婚禮。

王春翠一個人在蘭溪過著樸素的生活,她接替曹聚仁的父親主持育才學校,把自己的一生都貢獻給了教育事業。王春翠沒有再結婚,她的心已經滿了,再也裝不下別的男人了!

啊,蘭溪的通州橋,可惜通州橋還在,卻再也沒有那個人的身影了。多年以來,王春翠一直保持著每天清早去通州橋上晨讀的習慣,她在等待著什麼呢?

曹聚仁雖然與王春翠分手了,但倆人並未絕裂,依然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書信不斷。“我的愛妻,你近日可安好?”曹聚仁在信中始終稱呼王春翠為“愛妻”。

東邊日出 西邊下雨,道是無情卻有情!男人的愛很短,男人的情很長,曹聚仁的心中一定留著王春翠的影子,初戀的記憶永遠都不會褪色的……

解放前夕,曹聚仁遠赴香港,他曾勸說王春翠與他同去,但王春翠選擇留在內地。

十年後,曹聚仁受周總理邀請回內地參加國慶十週年觀禮活動。曹聚仁沒有忘記王春翠,他一到廣州就寫信給自己的“愛妻”,讓她儘快到北京與他見面。王春翠如約來到了北京,曹聚仁特地帶著她去一家照相館補拍了一張結婚證,以彌補倆人當年結婚時沒有拍結婚照的遺憾。男人的心思真是捉摸不透。

王春翠沒有料到這竟是她與曹聚仁的最後一次見面了!

1972年,曹聚仁在澳門去世,他臨終前反覆唸叨著一首詩:“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還是那首黃庭堅的《清平樂·春歸何處》

曹聚仁去世的消息傳到浙江,王春翠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望著澳門的方向,滿臉的淚水……

1987年的春天,王春翠在蘭溪病逝。

蘭溪的水,通州的橋,那雙清澈的眼睛,那個痴情的男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