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文 秀龙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寄生虫》剧照

_


这一界奥斯卡最大的新闻点无疑就是《寄生虫》的全胜和《爱尔兰人》的完败,一胜一败,一悲一喜,借用老马丁的名言,够不够CINEMA不知道,但是足够DRAMA,也许将悲乐两极联通,能更好的理解这届奥斯卡。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本届奥斯卡红毯


先从新人笑开始说吧,诚然奉俊昊的《寄生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但有没有好到破纪录封神的程度见仁见智,奥斯卡评委之一陈冲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非常讶异奉俊昊的《寄生虫》能在奥斯卡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显然这是一个超常的成绩。在很多影迷心中,奉俊昊跟大卫.芬奇和诺兰是同一级别的人物,那为什么奥斯卡没有如此慷慨的嘉奖过芬奇和诺兰,却如此毫无保留的表彰一个韩国导演?


奉俊昊在领奖台上说,美国有个好莱坞,韩国有个忠武路,一语中的,这次胜利不属于奉俊昊一个人,而属于整个韩影,奥斯卡表彰嘉奖的不是《寄生虫》这一部电影,而是韩国工业的忠武路模式。


现在好莱坞的工业模式危机重重,最要命的是老旧守成、创新乏力,而纵观全球还保有一定生命力的电影市场,印度是天下独一份可望而不可及,日本的孤岛模式亦不可复制,中国国情也与美国大不同,唯有韩国电影工业本身学的就是好莱坞,业内骨干也都主攻、深耕类型影片,凭着一股子锐意拓新、追求极致的拼劲,硬是在极其有限的国内市场里捍卫了本土电影。


如今韩影不仅能在本土市场抗衡好莱坞强片,甚至能每年恒定的向国际输出原创生产力。有学生若此,老师好莱坞是又心酸又欣喜,也寄望于学生的加冕能对好莱坞产生一些良性的刺激与启示。


刚刚过去的2019年,美国电影的产业报告数字看起来不错,但是危机重重,年度票房榜前十当中有七部都是迪士尼出品,就连第八名索尼的《蜘蛛侠:英雄远征》也是跟迪士尼旗下漫威影业联合制作的影片,全年票房最高的八部电影都被一家公司所承包,这在北美电影市场是前所未有的头一遭。


迪士尼一家独大,随之带来的必然结果便是类型的单调,北美票房十强几乎全部都是奇幻/幻想类影片,其他类型的影片如以往榜单常常出现的喜剧、现实题材类影片踪影全无,只有一部恐怖片《小丑还魂2》。比类型单调更可怕的是,北美电影市场十强全是续集、衍生电影或者经典IP重拍,百分百的原创作品一部都没有。好莱坞这艘产业巨轮一头沉的预警级别已经到了红色警戒。


在这样的年景里,《小丑》冲奥简直一点胜算都没有,不管《小丑》有多大的创新性,它仍然不可避免的被划为超级英雄电影的范畴,如果奥斯卡再给《小丑》一个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奖,无疑会更加重超级英雄模式的一家独大,而且奥斯卡既然没给漫威,也不好给华纳,毕竟在如今美国影坛没人愿意得罪王者迪士尼。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小丑》幕后工作照


虽然奥斯卡对《寄生虫》致以前所未有的敬意,但个人怀疑《寄生虫》夺奥能对美国电影产生多大良性刺激,好莱坞制片活力递减,奥斯卡的收视率与社会关注度也江河日下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为了挽回收视率和影响力,近年来奥斯卡一直在尝试自救,刮过怀旧风,刮过龙舌兰风,但收效甚微,毕竟美国电影业的问题不在于创作人员本身而在于整个工业机器运转的乏力。


历史上,每当美国电影活力下降时,视线就会转向美国之外,二战前对欧洲导演的强力引进,70年代对欧洲新锐导演的认真学习,20世纪末酷儿导演集体进入好莱坞主流电影,国际人才的创想与潮流一次次给美国电影输入新血回春。


但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以往美国电影的回春大法是将外国的人才挖到好莱坞来,但现在问题已经不出在土壤上种什么新苗,而出在这片土壤本身,当今好莱坞缺乏的不是人才,缺乏的是整个制片行业的活力,不管他是请来中国的李安还是墨西哥的阿方索.卡隆,或者直接把新欢奉俊昊、朴赞郁挖到好莱坞去都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奥斯卡颁奖典礼后派对亮点


再说到《爱尔兰人》的落败,其实跟《寄生虫》的完胜是同一个问题的正反面而已。从《爱尔兰人》影片本身而言,在老马丁的整个作品序列中水平不属于顶级的,既然奥斯卡没有表彰过老马丁最好的作品,也不必表彰《爱尔兰人》。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本届奥斯卡西科塞斯颗粒无收,却凭借在Eminem演唱时睡着而上了热搜。


当然在这届奥斯卡,电影不是最重要的,电影所代表的产业模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寄生虫》代表了一种美国之外的忠武路模式,那么《爱尔兰人》则代表了一种美国之内的奈飞模式。


在奈飞模式和忠武路模式之间,奥斯卡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忠武路模式,毕竟忠武路模式还是属于电影的模式,而奈飞模式属于新媒体模式。奈飞的人跟做电影的人根本就不是同一拨人,这导致了奈飞和奥斯卡的势如水火。奈飞包括亚马逊等公司即使他们转向电影内容生产,他们的整个管理模式、管理思维、生产模式依然是网络公司的,而在美国电影业尤其是奥斯卡的诸多评委眼中仍自认是做电影的人,你让电影人去表彰网络人,实在太勉为其难。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奈飞等流媒体探索的模式和好莱坞传统产业有着巨大区别


据美国一些实习生亲身体验,奈飞、亚马逊这种网络转到电影内容生产的公司实行的上班制度仍是网络公司常见的24小时弹性工作制,而美国传统的电影制片行业依然沿用的是美国西海岸时间——上午不上班,试问一个上午12点钟之前不干活的公司怎么可能干得过一个24小时不休息的公司。


甚至有人将美国的传统电影制片业比作一个垂垂老矣踏着悠闲步伐的夕阳产业,其中的很多从业人员,不相信大数据,不看市场报表,躺在美国电影工会的大保护伞下,依然沿用着人头熟的老行业、老做法,沉迷于昔日好莱坞的繁华旧梦,浑然不知今夕何夕。


其实,无论是忠武路模式还是奈飞模式,都只能给好莱坞提个醒,《红楼梦》中探春姑娘说过: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美国影业还是需从自身查起,查查那股精气神究竟是从哪里泄了去的。


好莱坞的黄金时代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是没赶上,但上世纪90年代的精彩我们还历历在目,那时节大恐龙在全球攻城拔寨的同时,各大制片厂下设的艺术电影厂牌也精彩连连,诞生了众多既有艺术追求市场效果也不错的中等体量的CROSSOVER电影,我们今天最耳熟能详的经典神片多出自那个时代,比如《肖申克的救赎》,比如《低俗小说》,在大制片厂资本加持下的独立制片于类型多样化方面的拓新勇气令人钦佩,虽然今日韦恩斯坦因为性丑闻变成过街老鼠,但在美国电影史上真的无法抹杀米拉麦克斯辉煌的一笔。


21世纪之后,与米拉麦克斯公司高价卖身前后脚,美国艺术电影生产尤其是中等体量的艺术电影生产大踏步后退,大制片厂下的艺术厂牌名存实亡,大制片厂已经不再自己主导生产中等体量的艺术影片,而更趋向于各种电影节、电影展上进行成片购买和包装发行,显然这造就了一个双输的局面,大制片厂对艺术影片的生产完全失去了主控权,只能靠在艺术片展上扫货撞大运,而独立导演则更难拿到制片资金,独立制片之路愈发艰难,创新后继乏力。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本届奥斯卡所有获奖瞬间


随着21世纪超级英雄电影大卖,好莱坞大制片厂更主动收缩制片,将所有的宝全部押在大部头的商业重磅影片上,类型更为集中,艺术电影的探索更为萎缩。从古早的AB片捆绑发行的古典时代,好莱坞就是靠头部影片做蛋糕,用小成本影片造新血,相互滋养、缺一不可,而现在这一运行了多年的循环机制正面临失灵的风险。


于作者而言,《爱尔兰人》完败于奥斯卡毫无意外,唯一让人抱憾的是最后一个本来颇有胜算的提名——艾尔.帕西诺的最佳男配也没得,无论是从戏份还是从表演,他都应该赢过《好莱坞往事》的布拉德.皮特。


当然对于老国王艾尔来说,不需要多一座王冠加冕,布拉德.皮特获得最佳男配角可能会对奥斯卡的收视率有一点点微薄的帮助。


奥斯卡对某人的嘉奖,往往不仅看一部,而是看一贯,作为一名好莱坞颇具商业价值的主流明星,布拉德.皮特其实鲜少出现在纯商业电影中,而是一直身体力行的致力于艺术电影的发展与推广,你可以对皮特的个人演技存疑,但他对于美国电影的贡献不容质疑。所以,皮特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没人会置喙,毕竟他这一辈子夺得奥斯卡影帝的机会实在太渺茫了,而得终身成就奖又太遥远了。


总而言之,这一界的奥斯卡更像制片人工会奖,一切你不能理解的结果,抛开影片,从电影工业的角度来看,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_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_


本届奥斯卡幕后链接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喜欢,就点个 “在看” 呀~

奥斯卡为什么选择忠武路?换个姿势看《寄生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