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某单位正式职工月薪六千年终奖三万,干同样的活外聘的月薪三千无奖金,你怎么看?

婉若惊鸿


你的问题,无非就是想表达为什么正式员工与外聘人员同工不同酬?

要搞清这个问题,你必须搞清楚什么是正式工,什么是劳务派遣人员?

从身份来说,两者就从根本上拉开距离,一个是编制在身的正式员工,一个是一无所有的外聘人员,两者之间一个类似于正规军,一个类似于杂牌军,工资待遇存在差别纯属正常。

正式工就是企业经过笔试,面试,考核合格后进入企业,与企业直接签订劳动合同的编制员工。正式员工由企业直接管理,工资也由企业直接发放。

劳务派遣人员是劳务派遣公司通过社会招聘的派遣制人员,劳务派遣人员虽然为企业干活,但体制上不属于企业管理,而是由劳务派遣公司直接管理,合同也是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说白了,劳务派遣人员和公司本部没什么关系。

两者不同的重点:

一是管理单位不一样,正式工是企业直接管理。外聘人员是劳务派遣公司管理,和企业没任何关系。

二是工资发放选择。正式工的工资由企业直接发放,而外聘人员的工资由企业下拨和劳务派遣公司,再由劳务派遣公司下发给外聘人员。中间商赚差价,不用我说大家也懂,这就是为什么外聘人员虽然干活多,但工资却不如正式工的原因。

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同工同酬,但真正实行的有多少?

同时话又说话来,如果真的同工同酬,那对正式员工也未必太不公平了。可能有的人认为,大家都是干同样的活,拿同样的工资有什么不公平?

其实这样说不对,正式员工大多数都是企业通过校园招聘的人员,别人十年寒窗通过中考,高考努力拼搏才进入企业,凭什么要求和没学历的外聘人员同工同酬?如果真的有能力,不服气外聘人员工资低,那就去考试啊,只要你能考过,你也能成为正式员工,到时候就不会埋怨自己工资低了!

社会是公平的,也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他对那些努力的人员会给予回报,不公平的就是外聘人员心里想的:凭什么我干的比正式工多,拿的钱却比正式工少?

所以说,如果你是劳务派遣人员或者外聘人员,你认为外聘人员工作累工资低,心里不平衡,那就拿出你的能力,去考取正式编制,不然一天天的在头条诉苦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电力小鲁班


我老公就职于一家机电公司,中外合资,五年前入职,是外聘,底薪2000,1200补贴,其他啥也没有,第一年领导用自己的钱给他发了500块的年终奖,本身外聘的员工是没有年终奖的,第二年薪资调了200,他想辞职,但是领导极力挽留,有事没事就经常找他聊天,一直耐心的开解劝说,说会帮他申请更好的待遇,也许可以转成正式工,让他耐心等待好好工作。这两年他一直努力工作,很辛苦,领导也看在眼里,同时库房部门的主管想让他调过去,但是库房全部是外聘合同,但是工资都是七八千,他一直犹豫不决,直到第三年,经过领导的多次申请和努力,将他转成了正式工。自从转为正式工以后,年终奖、调薪、各种补贴、补充医疗养老保险什么的,统统都有了,此后他更加努力工作,多次提名优秀员工,对比之下,一名同事是外聘员工已经入职快十年,还没有我老公待遇好。

体制就是这样,确有不公之处,但是努力总是没错的。



JCHuan


以我自身的例子来看,我大学毕业后通过亲戚介绍在一所中专学校当外聘教师,没有笔试面试直接被录取的。

外聘教师和正式教师的工资是天壤之别,正式教师光每年的年终奖都比外聘教师一年的工资还好高。看上去同工不同酬很不公平对吧!

如果我想成为我们学校的正式教师,正规流程我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我需要考研,花费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取得一个硕士文凭,然后还要等这个学校对外招聘的时候(一年就几个指标),参加他们的笔试和面试最后我才能够顺利成为一个正式教师。是不是特别麻烦而且花费了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我还不是百分百能够成功。

所以抛开工资和待遇,光我能够在这个学校,跟一群学历比我高的,能力比我强的教师一起上班,我是不是应该感到知足呢?

以我个人能力,我是没有办法改变工资待遇能力的,那么什么是我可以做的呢?那就是好好工作。在其位谋其职。

如果觉得心有不甘,看不惯这种制度的话,那就建议辞职吧!因为坏心态是无法好好工作的。


职场猪的皮


我说几个真实案例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某男,某有关部门接父母班进去的正式员工!

某男,买的大专毕业证,父母花钱安排某有关部门正式员工。

某男,初中毕业,擦过皮鞋,卖过烧烤,后来买个毕业证,他父母拖家里亲戚安排某有关部门,还是个主任。

某男,父母在当地乡镇比较有势力,安排个小领导,正式的。

还有部队转业安排有关部门的,这个没什么说的,军人应该有的待遇。

当然还有的人确实是靠勤奋争取来的岗位。

有的呢是靠学习好,拼来的岗位。

所以不要心态不平衡,具备几点你也是正式的,父母关系硬,要不从军,要不就是学习好,靠勤奋努力也有可能成功[呲牙]


东北飛哥


在我们单位,有正式工,有劳务工,也有临时工。

大家干着相同的工作,不过正式工的工资7000多,有五险一金;劳务工工资4000多,也有五险一金;临时工按天算钱,一天120,没有什么福利。

很多人觉得这种现象不公平。

事实上,工资的多少,是对过去时段努力程度的一种回馈和表现。

过去努力了,现在的工资就高;

现在努力了,未来的工资就高。

在我们单位,正式工都是本科毕业的大学生,并且进过了层层考试,面试才谋取了当前的工作岗位。门槛虽然谈不上有多么高,但也不是人人都能轻而易举加入进来的。

和正式工相比,劳务工的年龄、工龄相差不大,但是学历、能力、以及入职难度就低了很多。

尤其对于20多岁的年轻人,学历是他们辛苦上学、寒窗苦读的回报,工资高一点我觉得非常公平。当然,我们单位的年轻正式工也非常勤劳用心,并非有了“铁饭碗”而不思进取。

与此同时,我们单位有很多劳务工转正的机会和平台,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未来的自己升职加薪的。

有的劳务工踏实勤劳,用心专研,抓住了转正的机会;也有的劳务工只会抱怨,懒于付出,结果只能碌碌无为。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正式工有多么好,劳务工有多么不好。而是想说一句:当前的工资高低,有它的必然性,并不用一句“公平不公平”就能解释了的。


魏晋寒


据我了解,在央企国企或体制内会有这种情况,还包含哪些行业请朋友们补充。

我个人大学毕业后入职了一家国企,单位内就有这种情况,分为正式工和劳务派遣工。换句话说,一个是正规军一个是杂牌军,公司除了编制内的人员以外,还会和其他的劳务派遣公司合作,从劳务公司雇佣一部分人员工作,正式工和派遣工一起工作,工作内容和强度都类似,但两者的薪资待遇是不同的,包括平时的工资、五险一金和节假日福利等。正式工的薪资福利都是由公司直接发放,派遣工的实际上是劳务公司发放,这样区别就出来了,但是我们这里没提问的那种区别那么大。

我们这里这种情况仅限于生厂车间,办公室内每年的新员工基本来自大学校招,签合同都是正式工,生产车间内较为辛苦的体力工作要求的学历也较低,近几年招聘的工人兄弟都是劳务工,一些干的时间长的老员工也是正式工,我个人的理解是公司为了降低一部分成本,不会大量的招聘正式工,而是通过其他公司招人,这样工作有人干成本还会比自己招人要低。表现良好工作年限够的话是可以转成正式工的。

怎么看呢,一份努力一分收获吧,正式工劳务工是这样,本科硕士博士也一样,每个人的起点和处的时代都是有差异的,这种不公平只能用平常心去看待,要想同工同酬就要更加努力,体制内还是很看出身的。改变不了环境就要改变自己。


鸣叔Henry


这确实是比较无奈的,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多数国企里普遍都存在这种情况,区分了正式职工和编外职工,正式职工的工资收入远高于编外职工,从同工同酬的角度来看,这种情况肯定是不合适的。

小雷大学毕业后也曾经做过几年的编外人员,那时每天的工作内容和正式人员一样,并且有时候工作的强度更大,也承担了不少重要的工作。曾经自己也一度觉得能力才是一切,努力就可以换来更好的未来,所以虽然每个月发工资时才一千多元,而正式职工能够拿到三千多,自己心理上有一些不平衡,但还是对未来抱有期望,努力工作。

但工作得越久,才越能体会到,体制内身份带来的巨大差别。不单单是工资收入上正式员工有优势,各种资源都会更倾向于正式人员,参加培训的大多数正式人员,而提拔优先考虑的也是正式人员。编外人员除非真的能够在能力上远远甩开其他人,否则是很难改变现状的,企业还相对容易一些,会有一些转正的机会,而在机关事业单位想要改变身份难如登天。所以,因为看不到希望,其实编外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大多数干个一两年就走,能长久做下去的少之又少。

虽然小雷最后通过考试转成了正式职工,但依然认为将人区分出正式和编外这种做法并不合适,明显地会制造矛盾。更合适的做法应该是需要多少职工就按标准招聘多少人,并根据人员的能力和表现动态增减,才能保证单位和企业的活力。

但短期内“同工不同酬”这种情况并不会改变,所以对于有其他选择的人来说,不要去做一份外聘的工作,因为这是一个既没有“钱途”也没有“前途”的工作!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关注我,分享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如果有不同意见,欢迎下方评论留言!

流雷电


【慕客认为】问题直击社会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应该全面解析,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没有绝对的公平,也没有绝对得不公平。

在慕客的同事中这种例子不止一个,在我工作所在单位外聘、临时工等身份大概有20多人。根据工作内容的不同,任职的部门、岗位都不同,与部门正式职工相比,不说干同样的活了,甚至干的更多,但是领到的工资和其余福利是完全不对等的。这确实是社会现状,但是我仍然坚持认为公平是相对而言,不能简单的论对错。

对于工作量来说,的确存在对外聘人员不公平的现象。我同事L在办公室工作,身份是通讯员,大家可能不是了解,对于岗位来说,办公室是最忙碌的部门,加班加点是常态,我当初在办公室工作时曾经连续工作一个半月没有回家。通讯员了就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早上7点给领导打水,联系出行到办公用品采购,给各领导、部门发放报刊杂志等等等等,而他的工资只有1200元,没有五险一金,干着重活累活却领着底薪,唯一的福利就是在单位食堂可以免费就餐。毫不避讳的讲,L的工作量可以达到部门正式职工三个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看来是及其不公平的,但是就这么一个岗位,L一干就是三年。但是由于他只有高中文凭,所以决定了工作内容,不能编辑才能,写汇报总结等等,这是本身短板所决定的。而这个岗位,是由于亲戚关系,才取得的,就是说没有像正式职工一样,经历备考—笔试—面试等程序进入单位。

对于获得工作机会来说,如果同工同酬,那么对正式职工也是一种不公平。同事Z正经985大学毕业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选择走仕途。2014年考入基层乡镇公务员,正好也在办公室,负责各类材料编辑报送,给领导写我们俗称的“大材料”,为单位“第一笔杆”。那么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Z从上学期间学习努力、刻苦,作为一名山东考生能够考取本身最高学府,其中艰辛和努力自不用多说。至于在山东考公务员,大概只有本地人才能知道其中的付出,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一点都不夸张。这样思考的话,如果同事L和同事Z同样酬劳,那么对Z来说,也是极大的不公平。

归根到底,应该坚定信念,根据自身安排作出选择规划。我曾经跟L和Z都有过深入的交流,发现心态也是存在很大差异。L一直抱怨工资低,认为自己干的活多却领着比正式职工少的多的工资,但是他不会考虑为了这么一个正式职工,莘莘学子为之努力、付出了多少。而Z则完全不一样,也许经历的社会职场的挫折,Z一直兢兢业业,既无抱怨也无欣喜,给人成熟稳重的变现,这种基本心态决定了二人的结局:L于去年初自己主动离职,没有领导的挽留和同事的送别,只有我和一个接触多的朋友给他送别;Z经过五年的起早贪黑、辛勤努力,以绝大多数的赞同票,提拔成为副科级领导。我认为L的选择没有错,大胆的离开已经习惯且舒适的环境去规模企业从头再来,现在单位不仅给他缴纳五险,现在收入也能达到3000多元;而Z自始至终对自己有着清晰的职业规划,五年来他失去了比如家庭的温暖等,但是在工作室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个人认为:职场就是职场,应该放弃一切单纯和不符合实际,如果遇到让你感到愤懑的事情,不设身处地的现在自己身上找寻原因,再换位思考下,最重要的是要做出合适自己的选择。


松风暮客


同工同酬喊了多年,为何还没有实现?用工市场供大于求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即使员工知道收入会因身份而存在差别,但大部分人怕丢工作还是无奈接受这种不平等待遇。

同工不同酬,全国业各行各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

目前,在很多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内部存在按“身份”分配薪酬的劳动分配制度,同一个单位,干同样的活儿,收入却差出好几倍,许多人即使知道待遇存在差别却“敢怒不敢言”。

为什么会出现同工不同酬?

这个和职工的“身份”有重大关系,正式工都是有编制的,外聘工是没有编制的。一些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往往按编内职工、合同工、临时工等“身份”来分配,而不是按技能、业绩等要素分配。

什么叫工作编制?

工作编制是指这个工作性质是在这个组织经有关部门核定批准的编制内的。在劳动合同的保障下员工能享受更多的福利待遇,例如五险一金等等。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体分为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

非编制人员是本单位基于需求另外聘请人员,由单位自行规定其待遇,按合同执行付给其工资,与地方财政没有劳务关系,不享受事业单位的福利待遇,一般非编制比编制人员的待遇差。

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设置非编制人员?

1、上级给的编制名额不多。2、设置非编制人员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不但工作任务完成了,而且还不用花多少钱。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真的是两全其美。

为什么同工不同酬现象愈演愈烈?

由于国企管理层本身就是既得利益者,自己掌管薪酬分配的自主权与话语权,他们自然不愿触动自身的利益,这也是同工不同酬现象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

你说不合理吗?当然不是,存在即合理,而且用人单位也没有违法。

由于我国对同工不同酬问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限,即使有人因同工不同酬问题发生争议,劳动仲裁也缺乏具体的处理办法。只是现在按身份等级的分配制度,是不尊重劳动的分配方式,容易使一些人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怎么样才能实现同工同酬?

1、考入编制。

2、等政策,目前是看来是遥遥无期。

3、辞职。部分人实在受不了同工不同酬的“身份”歧视,早已另觅出路。

同工不同酬已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当前分配不公的一种表现形式,容易造成员工带着情绪工作,引发员工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造成人才流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实行同工同酬则是最大的公平,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激励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是大鱼,欢迎【关注】,每天分享职场经验、技巧。您的“一评、一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分享越多 收获越多


大鱼爱吃小橙子


怎么看?这不是很正常吗?

阿里巴巴的程序员一年收入60万,干同样活的外包程序员一年收入可能就一半,有问题吗?

外聘员工又不是本公司职员

题主应该明白,外聘员工不是本公司职员,工资又不是所服务的单位发的,当然收入不一样。

譬如文思海辉这家企业,帮全球在内的很多著名企业都提供IT外包服务,他们公司的员工能要求和IBM、谷歌这样企业的正式员工一样的待遇吗?

肯定不行,因为从利润分配来说,本来就是甲方给钱到外包公司,外包公司再给钱员工,外包公司的利润是无法支撑给予更高的薪水的。

所以,在外包公司员工要是觉得不爽,大可以去面试,去甲方上班;如果做不到,即便干一样的活也只能接受。

干一样的活,不一定能力一样

我们公司有两个员工,干的活一模一样,但工资差一倍,不公平吗?很公平。

一个员工懂中日韩三国语言,一个员工只懂一国语言,大多数时候工作里根本用不到其他国家语言,但用到的时候,只能那个员工上,其他人都不行,这就是不可替代性!

很多时候一个人的收入不是和他的贡献呈现正比的,而是不可替代性!

在美国百老汇替身演员很多时候根本就不登台演出,演出的时候和主演干的活一模一样,但是替身演员工资比主演高一倍,因为主演只能演好一个角色,但替身演员需要能演好所以角色。

干一样活又如何,你的不可替代性不如别人,收入一样上不去。

总结

  • 别觉得不公平,雇工关系决定了收入。

  • 觉得委屈就离开环境,无法改变就忍受。

  • 一个人的收入不是和干的活呈现正比的,而是和不可替代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