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诗词┃四毛《零点笔记》七十八


诗词┃四毛《零点笔记》七十八

《零点笔记》七十八

"诗歌不是让你去懂,而是让你领会的"。这句话的意思,我想引用本人另一篇笔记中的一段话予以注释—— 实践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理论;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艺术;艺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幻想;换句话说:实践家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哲学家;哲学家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艺术家;艺术家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幻想家(幻想家的同一种类型是"神")。

"实践与理论"负责解决人类身体外化的需求;"艺术与幻想”负责解决人类精神内化的需求("身体外化"与“精神内化"这二个慨念,本人在另一篇笔记中已作简单阐释,故不在此文讨论之列)。事实上,包括文字艺术(诗歌艺术)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除了最初的萌芽阶段(严格地讲,某种初始阶段的非自觉性艺术表现形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形式),从来都是基于现实经验或生命意识之上的艺术观照与艺术影映(注意:艺术不是现实经验或生命意识本身,而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本位或借位"的纯感性运动)。是以诗性逻辑(感性逻辑中的艺术逻辑)完成自洽的艺术审美系统。它从现实经验或生命意识出发,通过文字的修辞活动(诗写技法),在人文领域对己知世界实行的有限追究(无限级的终极追究,在艺术层面是无法完成的,能够完成终极追究的只有幻想,也就是"神性")。

从本质上讲,艺术的境界从来都是一种"懵懵懂懂"的境界(完全能懂的叫"实践与理论",似懂非懂的叫“艺术",完全不懂的"神性”)。从文字修辞技法上讲,诗歌艺术的一般性创作要求是,对文字本义实行有限的自我屏蔽与自我扭曲(反映在阅读层面上的似懂非懂)。总之,世界上从来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为了传导出一种"全息真实"(包括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等…)。

所以说,诗歌从来不昰为了让人去"读懂",而昰为了让人去读出“感觉和启发“……下一篇笔记,本人将以具体的诗歌文本就此展开实例分析与说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