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藥歸根到底是不是化學成分在起作用呢?

科學成就健康


看這題目意思就是用現代科學思維解釋中醫中藥的問題唄,並且這科學也是西醫西藥的發展思路,要不然撒藥都要標個成分含量呢,不然批鬥不給批,這也逼著中藥搞幾個成分出來[我想靜靜]。一直以來好像現代科學沒法解釋中醫中藥沒法解釋中醫養生決定就是玄學糊弄人。說撒人體365個穴位,中藥365種,為撒?把穴位拿出來看看,把中藥成分分析分析,這個問題一直困擾這西方人困擾著這也西方醫學科學者門。可是他們都忘記了西醫怎麼出現發展起來的,他從中醫一個分支發展而來,從目前來看已經嚴重偏離了他應該的道路走向深淵。他們不理解中醫中藥沒什麼大驚小怪的,他們沒學中國文化沒學中醫理論,不知道中庸之道不知道天人合一,說多了更讓他們迷糊。也別說多了,怪只能怪我們中醫中藥太超前,他們學了幾百年愣是沒學懂,還愣頭青的覺得他們對。唉,可悲,可嘆!![淚奔]


方舟178129107


中藥治病用的是藥物的五味四氣,升降浮沉,和成分沒什麼必然關係。一談藥物就論成份,是典型的西醫思維。浮小麥和普通小麥拿去化驗,成份都一樣,但是浮小麥能入藥治病,普通小麥只能用來做飯吃。蘿蔔和人參拿去化驗,成份可能也差不多,但是人參能補氣治虛,蘿蔔能嗎?即便同樣是參,黨參和西洋參成份肯定都一樣,但是藥效肯定千差萬別!今天的中醫壞就壞在用西醫的思維去考慮問題,越走越偏。


MR吳漫談文史


有,但是不僅僅是!!舉例子,浮小麥和飽滿小麥,所謂的成分有什麼不同嗎?從成分上看是相同的吧,應該是什麼的多少不同,,但是為什麼藥方裡用浮小麥呢,而飽滿小麥沒用呢??個人理解只是研究看到了某成分多少不同而飽滿或者不飽滿是這個小麥這一季的結果。而不論飽滿小麥還是浮小麥,它們生長的天數是相同的,長養的土地也是基本相同的,受的風雨日月也是相同的,為什麼結果不同呢???就是本性的問題。

例如,每個年級每個班都有學習成績前幾名和成績最後幾名的,他們基本都是無論哪一年級都是這樣,,但是他們在除了成績的其它方面是不同的,,而現代的有效成分就好比學校裡只看成績衡量學生優劣,,成績是看的見的有效的可能評估的量化的!

而你感受到的不同同學的性格,活潑或者內向,包括愛好不同,做事風格,學習態度,方式,等等這些方面只是感受感覺到的,難以量化,也無法排名,對比,,因為各自不同,那你能說這些在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沒有用嗎?他們同樣從出生到童年,青春,,經歷了這些過程而長大成人,最後變成各行各業的人!!那你能僅僅以過去的學習成績來說明什麼嗎?


江湖一旦皮


中藥肯定是化學成分起作用,但是一味藥裡面多少種成分,是單獨一種起作用還是多種一起起作用。那和其它藥物一起合用的時候又有多少種起了作用,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鍾南山實際上也說過這個問題。最明顯的就是跌打損傷類,有酒沒酒差別就很大。肯定是某些成分易溶於酒精乙醇,而難溶於水。我想用西醫的思維去指導中藥是肯定不行的,必須以中藥的思維,使用現代化手段去驗證才是正確的,從而達到檢驗藥材標準的目的。藥典就是展示中藥主要成分的,但是太貴了,同時一部分標準還不符合實際。


天一閣圖書管理員


不知道啊!比如人參和蘿蔔,科學家們說這倆玩意主要營養成份一樣,只是呢,人參這玩意吃了壯陽,吃多了流鼻血……蘿蔔皮,吃了順氣,吃多了鬧肚子……這尼瑪就不科學啊……就好像你吃饅頭和大餅,這倆玩意兒營養成份一樣哪,你說吃多了饅頭流鼻血,吃多了大餅鬧肚子,你不是扯麼?但中藥就這樣……


用戶4046357747176


是的,但是中藥起作用的方式比西醫多,是組合拳。西醫是高手過招,直接PK,輸贏在比試前就定了。中醫是打群架,團體作戰,中藥中也有能直接殺死病毒的藥物,也有提高自己免疫力,穩定血壓和心肺功能的藥物。還有降低病毒活性,搞病毒破壞的藥物。這些藥物一起上陣,然後把病毒殺死。可能單獨某一種成分,不足以殺死病毒,但中醫講究團體作戰,不單獨逞英雄。所有幾千年來中醫很少有抗藥性。另外中藥方劑會根據病情變化而變化,病毒剛適應一種成分,結果藥又變了,根本不給耐藥性留下機會。


燦若星漢


化學很重要,能量也很重要,溫度也很重要,信息密碼也很重要,生命中太多重要的東西,化學算老幾?一副中藥的成分有幾千甚至上萬種,所以你每次病毒感冒吃同樣的中藥,病毒和細菌是不會產生抗藥性的,因為病毒和細菌在幾千種成分面前不知道該如何變異,以躲過中藥的攔截。


小改81


所有的物質都可以看成是化學的,對吧。只不過化學研究到分子就不繼續了,其他就是物理學家的事了。然後數學家說世界是我們的。

其實中藥再複雜也都是化學成分的因素,只不過它太複雜,相互之間的作用人類說不清楚,我們每次體檢都會有各種分析,但是很多時候很多成分並沒有分析,西醫說的清楚嗎?人體複雜,植物同樣複雜,中醫在宏觀上把控,西醫在微觀上把控。但是中醫因為是經過人體實驗的,神農償百草,有問題就通過配伍,抵消它的副作用。所以中藥通常不會是“獨一味”,否則就是虎狼之藥。


星空靜心


把中醫藥和化學混為一談,本身就是混蛋邏輯!

遠古時期,人們製陶、釀酒、煉丹,應該是最早利用化學方法促使人類進步的過程,而中醫一直秉承生物、植物藥理作用,和化學風馬牛不相及,化學藥是現代醫學與化學結合的產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