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權傾天下的“立皇帝”劉瑾為何落得被凌遲3357刀的下場?

lixin02


“皇帝不急太監急”。這句話生動揭示了太監與皇帝的關係,太監是皇帝的家奴,一旦失去皇帝的寵幸下場十分悽慘。

劉瑾與當時著名的太監張永等並稱為宦官集團八虎。當時皇帝是明武宗朱厚照喜好遊戲玩耍,劉瑾非常雞賊每次都在明武宗玩耍時請求批奏章,明武宗每次都不耐煩的讓劉瑾自己處理奏章,由此劉瑾掌握了批改奏章的權利,被人們稱為“立皇帝”。當劉瑾大權在握時,發現八虎之一的張永對自己不服氣,兩人還在皇帝面打了一架,皇帝為了讓他們和好還讓八虎的另一人谷大用擺下酒席勸和,但兩人的樑子由此結下。

當時一位藩王起兵造反,打出誅殺劉瑾旗號騎兵謀反,雖然迅速被平定,但為劉瑾被誅埋下伏筆。趁著獻俘的機會,張永趁機獻上藩王起兵縮寫的繳文,引起明武宗的懷疑,並在張永鼓動下,派人搜了劉瑾的住宅,發現玉璽、龍袍等大量違禁品,還搜出金銀財寶數百王兩。

最致命的是劉瑾經常拜見明武宗時,所拿的一把扇子被發現藏有兩把匕首,明武宗大怒之下判處劉瑾死刑,由於劉瑾貪汙的金銀太多,按照大明律被判處凌遲颳了3357刀才死。


陸棄


本文為武史君原創文章,歡迎大家關注武史。

說道明史繞不過去的是皇帝的怪誕,和太監的專權。似乎明朝是一個很讓人頭疼的王朝,但也正是如此才讓很多人覺得明朝是最接地氣的王朝,歷史不可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多角度去解讀歷史。對於劉瑾的結局,武史的觀點是這樣。

  • 劉瑾後半生的榮耀至極相呼應的是前半生的淒涼孤苦,劉瑾:‘’我也是這世道的受害者‘’

電視劇《神話》裡有這麼一段同是穿越而來的高要被殘害成太監,他受盡凌辱對著說他要一步一步走到最高,要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趙高,雖是電視劇情到可以想象劉瑾的人生也和趙高有相似支出

劉瑾,陝西興平人。本姓談,隨自己的母姓,六歲時因為家裡貧窮,又有說母親去世,被劉姓太監收養,於是跟著姓劉,說是收養,但茫茫人海,哪裡那麼巧,民間多有賣小孩給宮裡當太監的,所以可以相信年幼的劉瑾要麼是被人拐賣,要麼就是被家人給賣了,如此命運說淒涼也不為過,六歲入宮受的委屈不是常人可以理解的,所以劉瑾內心扭曲,心狠手辣,陰狠歹毒,童年的遭遇是有必然關係的。更是在弘治年間犯下了大罪,歷史沒有寫明原因為何被赦免,還能調去,太子東宮任職,說是被貶,但明眼人都知道皇帝身體不好沒有多餘的子祠,正德皇帝是唯一選擇,所以和太子搞好關係就是和天下最粗的大腿搞好關係,這說是貶讓人難以相信,弘治皇帝為人仁厚對待大臣都是仁心,為何會為難一個太監,所以說能相信這是劉瑾自己一手策劃的,此時劉瑾已經五十,留給他的機會不多了。

  • 明朝的太監專政,但並不糊塗,很多事情上都處理的不錯,說是太監專政不如說是皇帝不願意背鍋。

不管是劉瑾,魏忠賢等等明朝的太監和唐朝的太監亂政動著就殺皇帝相比還是強太多,明朝的體制就註定誰的權利都不會太大,只有皇帝說的算,但文官集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權,特別是清流,不怕死以死要挾,抱團威脅,所以皇帝需要一個人來承擔這個殺文人的罪名,太監是最好的選擇,也正是這個原因明朝後期,文官集團和皇帝的關係十分糟糕,兵部尚書親自開的城門放農民軍進京城,這難以想象。

勤勉仁厚的弘治帝死後,留給正德的是十分不錯額班底,至少是政治清明,官員齊心的,但此時的正德十五歲,不希望自己的行為被限制,所以在東宮時期就已經能各種投自己所好的劉瑾成為了首選,正德八虎的出現正是當時宦官亂政的體現,八虎分別是在不同領域掌權的太監。又以劉瑾為首,

被皇帝信任的劉瑾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因為擔任的是司禮監掌印太監所以說大小事情有代皇帝批紅的權利,內閣的決定要在他這呈送皇上,皇上同意了,由他蓋印,所以民間傳說劉瑾一直利用正德好玩,來進行批紅文件,往往皇帝著急就由他決定。立皇帝一說由此而來。大臣們集體諫言要罷免劉瑾,正德也動搖了,但劉瑾的哭訴使正德堅信對於文官不可妥協,又一次就有第二次,以後還想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那,所以大批文官被貶,在被貶路上又被劉瑾派人殺的殺,殘的殘,從此所有人對於劉瑾都是有恨有怕。其實這也是正德想要的,那樣在他胡來的時候就有人替代他兌付那些嘮叨的文官了。正德的愛胡來歷史出名。

  • 皇帝可以允許你私下的小動作,但真到了動搖統治的時候也就是你該死的時候

劉瑾大概沒想到一次和他瞧不起的另一個同為八虎的張永在正德皇帝面前的意見不和大大出手會成為自己日後被凌遲的誘因。劉瑾的獨大終於有人無法忍受,安慶王宣佈清君側要誅殺劉瑾,在被正德平亂後,劉瑾之前同時得罪過的楊一清和張永合謀在一塊要藉此絆倒劉瑾。回去的慶功宴上,張永把安慶王的繳文拿出,陳述劉瑾十七條大罪,終於正德帝無法忍受了,親自去劉瑾家抄家,結果搜出假玉璽還有劉瑾平時拿的扇子中藏有刀刃還有金錢萬兩。叛逆是任何皇帝無法忍受的,至此劉瑾被判凌遲,提前處刑,據說當時劉瑾的仇人分食其肉,凌遲了三天颳了三千多刀才死。不可謂不殘。

劉瑾罪有應得,但真正讓人心寒的是明朝當時的政治割據正在向著越來越黑暗發展。宦官和內閣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朝堂內黨派林立,誰在乎天下百姓,黨派利益之上,皇權利益之上,宦官說是勢大不過是二者之間的工具而已。而天下的百姓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劉瑾在行刑的三天裡或者會想皇帝為何會如此狠心如此簡單的騙局也會相信,太監想造反,可笑。太監想殺自己大靠山,更是可笑。

以上是武史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指正,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闡釋君


劉瑾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貼身太監,當時的“八虎”之首。


劉瑾很得朱厚照的信任,劉瑾作為當時的司禮監掌印太監(替皇帝處理公文,掌管印信甚至代皇帝批註),其權勢一時無人能及。


很多人把劉瑾亂政的罪責歸功於朱厚照。但是我一直相信一件事情:在明代,宦官的得勢往往是皇權的延伸。



朱厚照需要這麼一個或者一批人,能夠幫他擋住外面繁瑣的政務和嘈雜的文官們。也需替他處理一些棘手卻又能躲開繁文縟節規矩的人。還需要幫他在合適的時機,能夠打壓一些大臣而又不需要自己出面。要是這樣的人又會來事,還能陪皇帝玩,就更完美了。


綜上所述,很顯然,劉瑾就是朱厚照的打手,擋箭牌,玩伴和背鍋俠。


那麼為什麼最後朱厚照下令凌遲處死了劉瑾?


因為朱厚照發現,劉瑾的權勢已經尾大不掉,影響越來越惡劣,手伸得越來越長,朝中的天平已經無法保持平衡了。說白了就是,對於朱厚照來說,劉瑾的消極意義已經大於積極意義了,現在只剩一個背鍋的作用可以用。



比如,劉瑾開始插手軍隊的土地制度,開始控制官員的升降,開始權傾朝野,甚至有地方叛亂居然打著“清君側”(殺劉瑾)的口號。而這些,都開始危及到了朱厚照的皇權!


所以,在合適的時候,出現了反對劉瑾的合適的人,朱厚照就順水推舟“合適”地處死了劉瑾,以平民憤,以讓朝局重新回到平衡。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朝史暮想


正德五年(1510)四月,武宗派都御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楊一清平定叛亂後與前來監軍的張永商討除劉大計。叛亂平定之後,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在李東陽的幫助下,明武宗最終動了殺心。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狀大怒,終於相信劉瑾謀反的事實,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並廢除劉瑾變法時的一切舉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