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鄂州市社區疫情防控入戶排查操作指南來了!請收好!

定稿!鄂州市城市社區疫情防控入戶排查操作指南(試行)(附敬告)


鄂州市社區疫情防控入戶排查操作指南來了!請收好!


為精準指導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人員開展入戶排查、宣傳、管理、服務工作,特制定本操作指南。

一、入戶前

一查健康狀況。入戶排查人員自查本人體溫是否超過37.3℃,是否有其他乾咳、咳痰、寒戰、鼻塞、流涕、胸悶、咽疼、頭痛、乏力、肌肉痠痛、關節痠痛、結膜充血、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如出現上述症狀,立即報告社區指揮長,由社區指揮長決定是否調換人員。

二查防護裝備。入戶排查人員在工作前要戴好口罩、手套等基礎防護裝備,對進入風險較高的樓棟排查時,可穿戴防護衣、護目鏡等加強型裝備。

三查隨身物品。隨身攜帶四類物品:①排查表格,包括《精準入戶排查登記表》《重點摸排對象人員情況登記表》兩張表;②宣傳資料,包括區、街道、社區印製的《致社區居民的一封信》、溫馨提示單、科普知識卡片等。③防護物品,包括送給居民的口罩、消毒液、溫度計等物品。④工作證件,包括工作牌、工作證、警察證等相關證件。

二、入戶中

第一步,敲門送物

1、敲門詢問:“您好,請問家裡有人嗎?我們是****社區入戶排查工作人員,上門為您送口罩、消毒水、溫度計等防護物品”(可以連續2至3次)。

2、居民開門後,入戶排查人員回答“謝謝”,並面帶微笑將防護物品遞送給居民,同時開展詢問和宣傳。在門口與居民交流時建議保持至少1米距離,一般不進入居民家中。

3、對家中有人、拒絕開門的,先進行疫情形勢教育、法律政策宣傳;對經多次勸導、拒不開門的,通過社區獲取其手機號後,發送短信依法勸告;對態度頑固、仍拒絕開門的,由派駐公安民警責令開門,並固定證據後移交相關部門依法依紀從嚴處理。

4、對家中確實無人的,通過社區獲取其手機號,約定時間二次上門走訪排查;對戶主或家人均不在鄂州的,在登記表上予以標註說明。

第二步,排查登記

1、對所有住戶,按照戶主姓名、聯繫方式、在家人員、從武漢黃石黃岡返鄉人員、確診和疑似病例、集中留觀和居家留觀人員等內容要求,準確完整填寫《精準入戶排查登記表》。

2、對住戶家中的密切接觸人員,按照所列項目準確完整填寫《重點摸排對象人員情況登記表》。

3、對與密切接觸人員有過多次直接接觸、可能受到感染、但暫未發現明顯症狀的人員,要在本人攜帶的登記本上作好登記。要求從武漢黃石黃岡返鄉人員如實提供回到鄂州之後的密切接觸者,也要在本人攜帶的登記本上作好登記。

4、排查登記表由入戶排查人員填寫,不得交由居民自行填寫,儘量避免物品相互傳遞。排查登記時要逐戶自行拍攝工作照片,標註後留存備查。

第三步,宣傳提示

1、宣傳防護知識。提示居民堅持“三不”“三多”“三少”“三戴”,注意勤洗手、勤通風、勤清掃,不揉眼睛、不摸口鼻,注意保暖、經常泡腳,戶內每週進行一次全面消毒。告知居民關注“湖北衛健委”“鄂州疾控”等微信公眾號,閱讀學習家庭和個人的防護知識。

①居家隔離觀察治療。對輕微症狀人員、可排除疑似的普通發熱病人,告知其科學方法是先行居家隔離觀察治療,不要隨意去定點醫院。向居民解釋說明居家更能為病人提供良好的營養、睡眠、保暖、心理撫慰等保障,且減少往返勞頓,減少交叉感染。

②集中隔離觀察治療。對發熱疑似病人,勸其居家隔離觀察治療的同時,告知將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初篩登記,由社區統一派車送至集中留觀點進行隔離觀察治療。

③醫院隔離治療。對出現體溫超過38℃,且發熱伴有胸悶不適等症狀的,或者居家留觀無明顯好轉等情況的,經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檢、符合發熱門診送診條件的,由社區統一安排專車送診。

3、宣傳政策規定。

①告知居民遵照市防控指揮部6號通告的要求,每戶家庭每2天可指派1名家庭成員上街採購生活物資,避免非必要的外出活動。向居民解釋在主城區實行“出行管控措施”是當前徹底戰勝疫情的最有效手段,短期的不便將換來長期的平安。

②告知出行須知、就診須知、紅白喜事簡辦等相關政策規定。

4、宣傳服務保障。

①告知居民社區服務中心可提供代購蔬菜、食品、藥品及其它急需生活用品的服務;告知生活無法自理、急需救助、孤寡老人等人員可由社區服務中心提供免費送餐、代購藥品等服務。

②告知居民社區服務中心、入戶排查人員的聯繫方式。如有困難,居民既可聯繫社區服務中心,也可聯繫入戶排查的社區工作人員幫助解決。

③社區每個網格均要建立一個微信群,由入戶排查人員動員居民加入。

第四步,落實管理

1、對住戶家中有確診、疑似病例以及密切接觸者的,由入戶排查人員在其所在樓棟單元入口位置張貼“敬告”,落實相應防疫提示的標識管理,提醒樓棟居民注意隔離防護。

2、對入戶排查發現的密切接觸人員和發熱人員,及時報告社區指揮長按照相關流程處置。

開展宣傳提示時,可參考附件1《發熱病人居家隔離規範》和附件2《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規範》的內容。

第五步,開展服務

1、對當場表示需要代購蔬菜、食品、藥品及其它急需生活用品的居民,由入戶排查人員做好登記、報告社區。

2、對生活無法自理、急需救助、孤寡老人等需要提供免費送餐的人員,由入戶排查人員做好登記、報告社區。

3、入戶排查人員在工作中可向居民發放服務(電話)卡片、聯繫幫助開展心理疏導、協助社區防疫消殺。

三、入戶後

一要做好自身消毒。入戶排查結束後,及時洗手,全面消毒;沒有洗手之前,不要用手觸摸眼睛、口鼻。

二要做好信息上報。入戶排查人員在當日工作結束後,對填寫的表格進行檢查,確認無誤後,將當日表格報至社區副指揮長(公安民警負責人)審查,如信息有誤的,由入戶排查人員重新上門核查。

三要做好碰頭會商。入戶排查人員在當日工作結束後,要參加各社區工作組召開的會商講評會,彙總情況、分析問題、查找原因、制定措施,不斷改進排查工作;並安排次日任務、做好各項銜接,保證日清日結、高效有序運轉。

入戶排查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本指南可提出意見建議,送副指揮長(公安民警負責人)彙總後上報。

附件1:

發熱病人居家隔離規範

一、居家房間設置

由社區網格搜索發現的發熱病人,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評估,需在家庭裡進行居家隔離時需確保居家對象每人一間房(最好有獨立衛生間),減少家庭成員之間的接觸。

二、居家場所的公示

在小區門口、門棟張貼顯眼的標誌,主動告知周邊居民發熱居家隔離的具體地址,限制親朋好友探視,減少居民間的探視與相互直接接觸交流。

三、發熱病人的管理

社區幹部、公安幹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實行“三管一”人盯人管理策略,確保發熱病人在家嚴格進行隔離管理,嚴防居家隔離發熱病人外出。對不遵守居家隔離觀察要求擅自脫離隔離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四、發熱病人醫學觀察要求

1、居家觀察期間應服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管理,不得外出,限制親朋好友探視。

2、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動為發熱病人建立健康卡,每天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並記錄發熱接觸者的健康狀況。對年老體弱者還應注意瞭解有無其他病症。

3、醫學觀察期間,如果發熱者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應立即向當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同時立即轉移至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入發熱病人就診流程。

五、居家隔離觀察注意事項

1、室內加強通風,保證有充足的新風輸入。

2、發熱病人出隔離房間,需戴醫用外科口罩。

3、吃飯前、吃飯後、如廁後、進出隔離房間前後需洗手,或者手消毒(手部有明顯汙漬,先流動水洗手再進行手消毒)。

4、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醫用口罩,或者用紙巾及彎曲的手肘掩護,咳嗽和打噴嚏後立即清潔雙手。

5、毛巾、餐具採用一人一套原則,病人單位用餐,避免交叉感染。

6、發熱病人使用過的、廢棄口罩放入帶蓋垃圾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集後按醫療廢棄物要求予以處理。

7、醫學觀察期間,如果發熱者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應立即向當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報告,同時立即轉移至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入發熱病人就診流程。

8、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導家庭每天用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對物體表面(包括家庭桌面、檯面、地面等)進行一次消毒,消毒完畢後可以用清水沖洗。

附件2:

密切接觸者居家醫學觀察規範

一、居家房間設置

由調查確定的密切接觸者,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評估,無法集中醫學觀察而需在家進行居家醫學觀察時,需確保居家對象每人一間房(最好有獨立衛生間),減少家庭成員之間的接觸。

二、居家場所的公示

在小區門口、門棟張貼顯眼的標誌,主動告知周邊居民密切接觸者的具體地址,限制親朋好友探視,減少居民間的探視與相互直接接觸交流。

三、密切接觸者的管理

社區幹部、公安幹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實行人盯人管理策略,確保密切接觸者在家嚴格進行隔離管理,嚴防密切接觸者外出。對不遵守居家隔離觀察要求擅自脫離隔離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採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

四、管理要求

(一)接觸者管理。

1、實施醫學觀察時,應當書面或口頭告知醫學觀察的緣由、期限、法律依據、注意事項和疾病相關知識,以及負責醫學觀察的醫療衛生機構及聯繫人和聯繫方式。

2、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期限為自最後一次與病例、感染者發生無有效防護的接觸後14天。確診病例和感染者的密切接觸者在醫學觀察期間若檢測陰性,仍需持續至觀察期滿。疑似病例在排除後,其密切接觸者可解除醫學觀察。

3、居家醫學觀察對象應相對獨立居住,儘可能減少與共同居住人員的接觸,做好醫學觀察場所的清潔與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具體內容見《特定場所消毒技術方案(第一版)》。觀察期間不得外出,如果必須外出,經醫學觀察管理人員批准後方可,並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

4、對乘坐飛機、火車和輪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及共同生活、學習、工作中密切接觸者之外的一般接觸者要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囑其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以及腹瀉、結膜充血等症狀時要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近期活動史。

(二)醫學觀察期間措施。

1、醫學觀察期間,應採取以下措施:

(1)指定醫療衛生機構人員每天早、晚對密切接觸者各進行一次體溫測量,並詢問其健康狀況,填寫密切接觸者醫學觀察記錄表,並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2)實施醫學觀察的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防護,防護措施見《特定人員個人防護方案(第一版)》。

2、醫學觀察期間,密切接觸者一旦出現任何症狀(包括髮熱、寒戰、乾咳、咳痰、鼻塞、流涕、咽痛、頭痛、乏力、肌肉痠痛、關節痠痛、氣促、呼吸困難、胸悶、結膜充血、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等),則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並按規定送定點醫療機構診治,採集標本開展實驗室檢測與排查工作。如排查結果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或陽性感染者,應對其密切接觸的人員進行醫學觀察。

3、醫學觀察期滿時,如密切接觸者無異常情況,應及時解除醫學觀察。

五、居家隔離觀察注意事項

1、室內加強通風,保證有充足的新風輸入。

2、密切接觸者出隔離房間,需戴醫用外科口罩。

3、吃飯前、吃飯後、如廁後、進出隔離房間前後需洗手,或者手消毒(手部有明顯汙漬,先流動水洗手再進行手消毒)。

4、咳嗽、打噴嚏時,需要佩戴醫用口罩,或者用紙巾及彎曲的手肘掩護,咳嗽和打噴嚏後立即清潔雙手。

5、毛巾、餐具採用一人一套原則,病人單位用餐,避免交叉感染。

6、密切接觸者使用過的、廢棄口罩放入帶蓋垃圾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集後按醫療廢棄物要求予以處理。

7、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指導家庭每天用1000-2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劑,對物體表面(包括家庭桌面、檯面、地面等)進行一次消毒,消毒完畢後可以用清水沖洗。

密切接觸者其他技術要求詳見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

敬 告

尊敬的居民朋友:

您小區 單元 號居民於2020年 日,被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人╱被診斷為疑似病人╱被認定為密切接觸人員,正在居家隔離觀察治療╱被送往集中留觀點進行隔離觀察治療╱正在醫院治療

為了保障您和您家人的健康安全,請您在家中做好居家隔離,不要外出,做好自我防護。為妥善服務好您的生活,如您確有需要, 街道 社區將為您提供蔬菜、食品、藥品、日常生活急需用品的代購服務。

社區聯繫電話:

讓我們團結一心, 堅定信心,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感謝您的理解、支持與配合!

街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疫情處置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