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毒品配酒,说走就走,吸毒人员的致命禁忌

如果你问一个吸白粉(海洛因)的老毒鬼,他们平常最禁忌什么,回答最多的答案里肯定有不喝酒一项,因为这是无数游走在生死边缘的吸毒人员用生命换回来的禁忌,而其中的原理跟“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差不多。

毒品配酒,说走就走,吸毒人员的致命禁忌

众所周知,酒精其实也是一种合法的“毒品”,因为它跟毒品一样能让人上瘾,以及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样也会带来社会问题,之所以没有像非法毒品一样被禁止,是因为其的历史太悠久了,久到在世界各国都成了一种文化。

当然也不是没有国家尝试过,例如以清教徒建国的山姆大叔(美国)曾在上世纪发起过一场轰轰烈烈的禁酒运动,甚至为此还专门修改宪法,规定在美国境内不得制作、销售、运输致醉类饮料,但最终的结果非但没能消灭酒,反而催生了走私、腐败,以及黑帮组织的迅速发展。

言归正传,为什么会有毒品(头孢)配酒,说走就走的言论,这是因为酒精作为一种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的抑制作用,减少特定细胞被活化并与相连的其他细胞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阻止大脑发出的一些指令,例如保持清醒。

毒品配酒,说走就走,吸毒人员的致命禁忌

众所周知,酒喝多了就醉,然后陷入意识迷糊之中,任人如何叫唤都会没反应,这就是因为大脑的部分神经细胞被抑制了。这种抑制在酒精较少的情况下,不会产生很大危害,然而一旦过量就抑制醉酒者的呼吸和心跳,最终导致死亡。

临床手术中使用的麻醉镇痛药进入人体后的作用与酒精的相似,都是通过抑制大脑的部分神经细胞达到目的,如果使用剂量没有掌握好一样会导致患者呼吸、心跳抑制,因此在手术过程中还会专门配有一个麻醉医师,时刻关注病人的麻醉状况。

在某个剂量下,麻醉镇痛药与酒精单独使用的时候并不会导致昏迷或呼吸抑制,但是两者结合起来,就产生一个1+1>2的效果,彼此相互增加抑制作用,导致使用者过量中毒,出现呼吸抑制、心跳缓慢等致命问题。

到了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为什么也会有毒品配酒,说走就走的说法,因为毒品其实也是药品的一种,只是因为副作用太多,容易被滥用,才发展成为毒品。例如海洛因曾经就是麻醉镇痛药,与阿片类止痛药物吗啡、杜冷丁同根同源。

毒品配酒,说走就走,吸毒人员的致命禁忌

在单独滥用海洛因、吗啡等毒品的时候,本身就容易过量(一般发生在注射阶段),因此大多数吸白粉(海洛因)的老毒鬼都很清楚,不但要很好地控制剂量(尽管到最后也会失控),而且绝对不能喝酒,这是要出人命的。

当然毒品配酒的危害,不仅仅会造成过量中毒,还有可能导致其他问题,例如血管僵化或急速扩张、血压过高或过低等一系列问题,严重时候会导致血管爆裂,一样会危及人的生命。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你前面举的毒品例子都是传统阿片类毒品中的海洛因、吗啡,但我听说吸完冰毒再喝酒可以散冰,且没过量中毒导致的呼吸抑制风险。这话看上去好像有那么点“道理”,实际上仔细想一想,就知道纯属无稽之谈。

吸食冰毒之类的兴奋剂之后,大脑就一直处于活跃之中,让吸食者感觉体内有用不完的洪荒之力,但又不知道如何处理,需要找事情来发泄和释放,这个过程就是被吸毒人员称为“散冰”。

冰毒是一种兴奋剂,进入人体后,会不停地刺激大脑,让其高度兴奋,这本身是在伤害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此时再给灌下具有镇静麻醉性的酒精,大脑及中枢神经系统就好像一会处于炙热难耐的夏天,一会又处于冰冻三尺的冬天,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很容易就当机。

还有一些冰毒吸食者认为通过喝酒排尿的方式,加快新陈代谢排出体内的毒素,这其实也是非常扯淡的念头,因为酒精的代谢率是恒定的,喝的再多也只会积聚在血液及身体各组织,等着慢慢代谢。这期间反而加肝脏、肾脏的分离、消化负担,造成它们的伤害。

吸毒除了禁忌喝酒,其实还禁忌与其他摧眠、安定、镇痛、镇静类药物混合使用,导致的后果同样是容易导致过量中毒,引起呼吸中枢抑制而死亡。最主要的,这种多药滥用导致的病症,就算及时送去了医院,也会因为诊断困难,难以抢救成功。

毒品配酒,说走就走,吸毒人员的致命禁忌

同样的禁忌也适应于酗酒者,酒精与任何具有摧眠、安定、镇痛、镇静作用的药物都非常危险,例如吗啡、杜冷丁、盐酸二氢埃托啡、丁丙诺啡等阿片类药物;苯巴比妥、安定、安眠酮、安必恩等巴比妥类催眠药。

另外,一些非摧眠、安定、镇痛、镇静类药物配酒也有很大的风险,例如头孢,也是说走就走。其余的还有阿司匹林、泰诺、布洛芬混合酒精使用,不是伤胃就是伤肝脏,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在开完药,一定会叮嘱要禁酒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