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8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小橋流水,石板長街,古老的小鎮,

總是最能代表著它的柔情與美麗,

每個古鎮都有一個故事,等著你來傾聽。

在臺州,有這樣7個美麗的古鎮,你去過幾個呢?

1 天台-街頭古鎮

位於天台縣西部。有浙山、三望嶺、回龍山、姚幹山等山。雷馬溪縱貫中部,始豐溪環繞於南部。鎮內有曹氏三透、一品宅和餘家宅院等清代建築,並有一條完整的古街,為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古鎮街頭位於天台縣西部,當地人稱之為大西鄉。清乾隆年間,城裡的貢生梅人鑑來到街頭時,街頭已是天台西部重要的集鎮了,走在熱鬧的街市,如同走進了鄉民的生活之中。在街南端的茶亭上,梅人鑑坐在長板凳上,喝上一碗清茶,看到鎮外溪水清清,湖泊相連,山色秀麗,他想起了街頭以前的鎮名——湖竇鎮,一番詩意悠然而生,他在茶亭上寫下“古湖竇鎮”,刻有這四字的石匾就一直嵌在茶亭的門楣上。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街頭的名稱始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這一年,街頭開始設市,為農曆逢二逢七,因為這是天台西邊最盡頭的一個集市,所以這一古鎮也就稱為“

街頭”,似乎出了此鎮就沒有集市可趕了,當年趕集的老街,老百姓現稱它為“街頭街”。其實街頭最初的名稱為仙人鎮,在古街上還存有一塊石板,其中有一個形如人腳的淺印,街頭人想象出一位仙人路經此街時留下腳跡,此為仙人的左腳,而右腳卻在遠處的仙山桐柏山中,“仙人腳跡”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

2 仙居-皤灘古鎮

位於仙居縣皤灘鄉,距仙居縣城西約25 公里。為永安溪的五溪匯合點。早在公元998 年前,這裡就因水路便利成為永安溪沿岸一個繁華的集鎮。皤灘古鎮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是一個保存完整的商貿古鎮,現存一條東西長三華里,呈“龍”型彎曲有致的古街, 街兩旁明清風格的建築保存完整,店鋪、碼頭、客棧、戲臺、妓院、賭場、當鋪、書院義塾、祠堂廟宇一應俱全。2008 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皤灘的氣息是迷人的。這種迷人或許源於千年光陰的浸潤,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走進我們的視線。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有人說,“在皤灘古街上走,一不小心便會踢翻唐宋的石子,碰落明清的匾額。”皤灘古鎮上的建築由於歷史的機緣,大多被保存下來了,給後人留下一個幾乎完整的古代商埠的樣本。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穿行古街,青色卵石鋪就的古街在陽光下偶爾會折射出淡淡的粉色,有人說,那是幾百年的老鹽灑落形成的。而那些隨處可見的泛著油漬的門板,閃著亮光的石凳,長著青苔的街沿,都會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沉澱。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裡經過了千年的風雲,千年的沉澱和積累,仍保存三華里長鵝卵石鋪砌的“龍”型古街。這裡是我國古代江南山區農村古鎮文化的典型縮影。這裡有明清和民國時遺留下來的民宅古居,氣勢宏偉、佈局精美的“三透九明堂”。這裡還有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針刺無骨花燈”。這裡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能夠讓你探知和觸摸千年文化的厚重和內涵。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古街形似一條龍,西龍頭,東龍尾,中段彎曲成龍身。龍頭所對是五溪匯合點,這究意是巧合還是古人的圖騰崇拜“臆造”,還有待考證。而龍尾所在處至令還矗立著一座國內罕見的磚雕坊,高3.5米,跨度8米,磚的外表上刻著一組組玲瓏剔透、栩栩如生的龍鳳、麒麟、仙鶴、仙鹿、花卉、人物等圖案。街區佔地八萬多平方米,其中832米為精華地段,古街至今存有石板櫃檯100多個,保存著260多家店鋪。

3 黃岩-寧溪古鎮

寧溪古鎮,坐落於台州市黃巖區西部。地處永寧江上游。古鎮上現存的宋街,舊稱“桂街”,現名直街。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古鎮上有一條宋街,舊名“桂街”,由於整條街看上去筆直筆直的,當地老百姓也叫它“直街”。桃源春色,桂陌秋香,那是一條美麗的街。據《寧溪王氏宗譜》記載,後唐景福年間(892-893),大理寺少卿王從德自杭州避亂遷居寧溪後,經世代繁衍,人丁興旺。寧溪曾有夏、陳等幾個大姓,最終王氏一家獨大,當地的村民大多姓王。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現在鎮上還有陳家祠堂和王氏大宗祠兩家祠堂。陳家祠堂現已荒廢,王氏大宗祠保存較好。王氏大宗祠始於宋,火毀於元,明代重建,保存至今,現在寧溪初級中學校內,祠堂的影壁就在路邊。現存的古建築是由寧溪人明代工部尚書王爌(1472-1554)為紀念王氏宗族自公元九世紀起定居寧溪而修建的祠堂,至今已有500年的歷史。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裡有悠久的歷史。寧溪,舊稱寧川,歷來為永嘉、樂清、仙居、臨海、黃岩五縣市邊境集市之地,是黃岩西部山區重鎮。據《黃岩縣誌》記載,寧溪在縣西六十里,源出黃岩溪、聯嶺溪,波流奔汛,至此方寧靜故名“寧溪”。寧溪又稱“寧川”,因小橫街口至浮山莊200多米路有三條溪流,形狀象“川”字而得名。寧溪二月二燈會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4 溫嶺-溫嶠古鎮

溫嶺市溫嶠古鎮,曾為溫臺二州交通要道,客人云集,明清時期進一步繁榮。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這裡尤其溫嶺老街格外出名,成為溫嶺最重要的商業街。因其重要性,百姓甚至一直稱呼溫嶠鎮為溫嶺街。老街分為上街、中街、下街三段。街東臨溪,隔溪又一單邊街道,故又有前街、后街之分。現存建築多建於清及民國。老街上商鋪林立,民居有戴家裡、謝家裡、王家裡、朱家裡、江家裡等多處。街上另有鼎升大橋、甘泉古井等多處古蹟。2006 年6 月,溫嶠被公佈為浙江省歷史文化村鎮,溫嶺街為核心保護區域。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溫嶺市原名太平縣,民國三年(1914),因與山西、四川、安徽等省太平縣同名,乃改為溫嶺縣,縣名就取自境西溫嶠嶺之別稱“溫嶺”。晉時,溫嶠嶺為永嘉、臨海兩郡之界,其後,又是溫臺二州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宋代,此地已成為商船交會、人煙稠密的集鎮,曾設“關”、“驛”,稱嶠嶺鎮。明清時,進一步繁榮,據《嘉靖太平縣誌》載:“溫嶺街,在十八都嶠嶺。南通江下水路入海,西陸路通樂清、溫州,北水路通路橋官河,東陸路通本縣、黃岩。賈舶交會,人煙輳集,實一大市鎮雲。”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往事越千年,置身古老的溫嶺街,彷彿時光倒流。一條小溪自南而北,把老街分為了前後兩條街。河街相鄰,水陸平行,鋪排了整整1.5公里,長龍般靜靜地臥著。街很長,人們把它分成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上街地處南段,長度最長,寬度也最寬,長約500米,寬約4.5米;下街地處北段,稍短稍窄;中街夾在上街、下街之間。前街、后街為主軸,如同魚脊樑;旁生小巷小弄,則如同魚骨般,密集地排列著。前街多為二層樓木結構雙面街,后街多為二層樓的木結構單面街,整體面貌和諧統一。老街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多彩多姿的撐栱。偶爾冒出一座西式建築,也不覺得突兀,反倒平添了幾分風情。山花、柱列、券窗、番草,訴說著中西文化的碰撞。

沿街側牆上斑剝的“隆興煤油綢緞布莊”、“茶食店”、“參藥號”等招牌字跡則昭示著昔日的繁華。溫嶺街因其水陸交通樞紐地位,向來貿易興盛。舊時街有市,農曆一、六日為大市,三、八日為小市,趕集者來自全市各地及樂清、玉環、黃岩等鄰近地區。溫嶺明朝成化年間才立縣,此時,溫嶺街已是一派繁榮,很多人只知道有溫嶺街,不知有太平縣。這種情況,還一直延續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溫嶺街之昌盛,可以想見一斑。

5 臨海-東塍古鎮

位於臨海東北部,古鎮內有九間廊和民國周至柔等故居,並遺存東塍老街。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唐宋時期,古驛道穿境而過。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臨海東鄉沿途古市設立,柘溪、路口、大田、絢珠、東陳,紐帶相連,以市聚居。東塍宋代稱“東陳”,明代更名“東塍”。屈、趙、週三大姓聚居,東塍街舊稱出臨海東門第一長街,號稱三里,分上街、中街、下街,下街自西文昌閣至東上街上路頭,全長1304米,寬3.5米,東西走向,有“三里長街,千戶人家”之說。從地形圖上看,東塍鎮猶如一條張開嘴巴,擺著彩尾遨遊的大金魚,越遊越歡。民國時期,東塍是臨海民國最有文化記憶的代表,曾走出上將1人,中將1人,少將2人,人文薈萃,為溪山生色。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古鎮老街南北二面一溜店鋪,覆蓋整條街,從街面中間甃四尺石板,兩側鋪嵌溪卵石子。幾百年來,街面被人們的足跡磨得圓潤,細雨輕沾,閃出柔和的光澤。牆面的老字號墨跡依稀隱露。街上廟宇,有下街文昌閣,中街石板殿、小路廊,上街華戲棚、趙老爺殿,雖不大但精緻別構,成為街中地標建築。小巷曲折,巷弄有井,水源清澈見底。穿行中到處可見短籬矮牆遮不住寬敞的院落,向巷裡行人亮出主人的家居生活。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清代殷富人家的老宅,臺門、屏牆、院落,石鋪道地、養花弄寵,大至談言論樂,閒居修身。以老街為中心散落的清代民居粉牆青瓦,高高院牆,屋頂繞曲,輕盈舒展。

6 椒江-葭沚古鎮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葭沚古鎮地處椒江南岸,宋代稱“賈子”、“家子”,西與柵浦接鄰,東南有葭沚山,古稱蓬萊島。古鎮瀕臨口岸,交通發達,商賈雲集,殷富之家頗多,素稱富庶之鄉。

椒江沿岸集鎮,古以柵浦為商埠,繼之葭沚,後遷海門。葭沚水路暢通,水路直通澤國、太平(溫嶺)、路橋、黃岩。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浙海關設家子(葭沚)分口,轄金清、百嶠、健跳、江廈埠4個,分口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撤消,十八世紀中葉商埠漸興,一度成為閩貨的集散地。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原葭沚道頭路廊,立於通往道頭的大路旁,有一垛高大的風火磚牆,額書“家子”二字。進牆入街,老街三塊石板鋪甃,分為上,中、下街,從南向北。民國時期舊街有道頭路、五聖路、下街、小橋頭街、中街、太平街、上街,支街巷有和生記弄、維記弄、尚德路、崇成街、茂濟巷、太平巷、賣雞巷、天心巷、黃家路、後黃路、舒家路、西河岸路、下江巷、繆家路、東岸街、大橋頭、東八份、前周、前周路、楊府路、十八回、羅橋頭、生計巷、賣酒巷、打釘弄、蒲鞋弄頭等。一條名叫“文明巷”的橫街由海門城通往黃岩縣城,與主街交錯,形成鬧市。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葭沚以黃、陶、週三大姓聚族而居,翁、李次之。以老街兩側分佈的大透古宅,有將軍第、大夫第、羅家裡、老黃家、黃家、陶家、陳家、李家等大戶,當年有些宅第門口豎立顯耀的科舉甲午石和門楣題額,彰顯主人的身份和學識修養。

7 三門-亭旁古鎮

亭旁古鎮是浙江省第一個蘇維埃政權誕生地,亭旁起義地。亭旁革命烈士紀念館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亭旁革命紀念群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浙江省紅色旅遊革命紀念地之一。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鎮區有亭旁起義紀念館,亭旁起義紀念碑,包定烈士塑像,革命烈士包定、包照光故居,亭旁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城隍廟,包家宗祠堂, 楊家宗祠堂等古蹟。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兩山亭立如天馬,雙溪旁流若地龍”這副嵌名楹聯是對亭旁古鎮環境最形象的描述。亭旁古鎮屬河谷平地,東北有鶴山,西南有黃豹山。東有源自大尖山的前溪,西北有來自寧和嶺頭後溪,亭旁溪和南溪從境內蜿流。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亭旁古稱“亭林”。城隍廟後山,舊稱“亭山”。元朝,包、楊二姓遷居於此,遂名亭旁。元初,包宗自臨海留賢遷此。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始祖楊寧隨族叔楊鎮龍起兵抗元失敗,避難隱居至此。包、楊兩姓子孫蕃衍,遂為兩姓聚居之地。明代,亭旁鎮逐漸繁盛。而包家村、楊家村則是清一色的血緣村落,兩個大家族的人掌管著整個小鎮。

這7個浙江台州最美的古鎮,那些舊日繁華依昔在

如今的亭旁古鎮由包家村、楊家村兩個村落組成。有“一街十路二十巷三里一弄”之說。一條亭旁 (包家)街從北向南,一條楊家街從東向西,呈縱線展開並延伸,街道狹小。兩側房屋多系清末民初建築,而中間有許多街口,呈橫向穿插,從街口往裡走,重樓復院,高牆壁壘,庭院錯落,窄窄溪石鋪甓的一條條小巷。方整的街道把亭旁大體劃分為兩個村落。村落佈局以祠堂為核心,民宅圍繞核心聚集,逐步形成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包家村有“新庵”,供奉胡公大帝。而楊家村有白鶴殿,供奉白鶴崇和大帝,佑護鄉鄰。

古村記整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