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发病人群从刚出生的婴儿到90多岁的老年人,不分男女老少,均可出现,病因和临床表现也千差万别。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到阻滞等。由于引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同,每个人的自我感觉和病情轻重也不一样,所以治疗方面也是不同的:轻者只需要观察即可;重一点的需要服药治疗;严重的需要介入或手术治疗。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下面谈一谈心律失常性心脏病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心律失常性疾病的治疗要坚持个体化区别对待的原则,需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病因以及对患者的影响程度,采取分层次干预的原则:

如果一个人存在心律失常,但是发生不是很频繁,患者自身几乎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也没有其他系统器官的表现,这样的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微乎其微,既没有影响到工作生活,也不影响生活质量和生命长短,可以暂不用药或手术。但要搞清楚的是,不用要或手术,并不是说放任不管,而是要尽量找到引起心律失常的病因,进行病因治疗,例如,好多年轻人由于熬夜、生气等诱发的早搏,数量不是很多,自身症状也不明显,可以暂不用药治疗,但是一定要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避免诱因继续作用;同时要注意观察,如果发作越来越严重,自身也出现了症状,这时候就需要用药治疗了。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2、有原发病的心律失常

很多情况下,心律失常是一些心脏疾病的伴随症状,例如常见的心肌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都会引起心律失常,很多时候,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与原发心脏病的严重程度是相对应的。这个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控制原发病。很多时候,原发病好转后,心律失常也会好转甚至消失。当然,症状很明显的心律失常,也需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进行干预和治疗。因为心律失常如果频发发作,会诱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例如心力衰竭、室颤等,可危及患者生命,都是不可忽视的后果。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3、恶性心律失常

有一种比较严重的心律失常,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叫做恶性心律失常,这种情况包括室扑、室速、室颤等,一旦发作,需要及时抢救,能抢救过来就算比较幸运的了,并且这种情况往往会再次发作,危及患者生命。对于这类患者来说,一定要积极治疗,控制心律失常的发作,防止危及生命的情况出现。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以上我们明白了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治疗的原则,具体谈到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一般有三种手段:

某些轻度的心律失常,可以试图通过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的疗效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同样的病,同样的药物,有的人效果很好,有的人几乎没效果,这都与个人体质及对药物的反应敏感性有关。病情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长期服用对身体特别是心脏也会有危害。所以,药物治疗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要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和副作用,做到根据病情及时调整药量,发挥药物最大的作用,尽量减少或者避免副作用。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这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导管消融和安装起搏器。使用导管的办法主要是治疗一些快速性心律失常;通过起搏器的办法,主要是治疗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病情来确定。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某些特殊情况下,服用药物和消融、起搏器都不能抑制的心律失常,可以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但这种情况花费高、风险大,效果不确定,一般很少采用。

心律失常都必须治疗吗?怎么治疗?治疗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总之,从治疗方法的选择上来说,心律失常的治疗分成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有导管消融治疗快速的心律失常、起搏器治疗慢性的心律失常和外科的手术治疗这三种方法。具体到每个患者身上,需要根据病情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