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0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家裡有個做事慢吞吞的孩子,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下面我來描述幾種常見場景,家長們一起回憶一下,自己家的小孩是不是這樣的……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1、起床——叫第1遍不起,叫第2遍哼哼唧唧回你一聲,叫第3遍才不情願地起來,眯著眼磨磨蹭蹭穿衣服。


2、吃飯——吃一口玩一會,吃頓飯催好幾遍。


3、出門——已經三番五次告訴他時間馬上到了,他還慢吞吞地穿鞋子,磨磨蹭蹭半天,一隻腳在鞋裡,一隻腳在鞋外。


4、寫作業——剛坐在書桌前沒5分鐘,就說自己渴了,想喝水,一會又想吃水果,一會又想上廁所。本來沒多少作業,卻要拖好幾個小時才能寫完。

5、睡覺——到了晚上卻不想睡覺,讓媽媽講故事,讓爸爸媽媽陪自己玩遊戲。或者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催一聲沒動靜,多催幾次,孩子倒先急了眼。

......

生孩子前,無數媽媽都曾夢想著早上叫孩子起床上幼兒園的場景是溫柔而歡樂的。等真的生了孩子,每天早上不得不變成了“雷神”,還要拿著鍋鏟像瘋子般揮舞,否則就會被孩子無視。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媽媽不停抱怨:整天跟催命似的,但孩子卻一點改變也沒有,做什麼都慢,比蝸牛還糟糕!


也有媽媽擔憂地問:孩子拖拉是發育有問題嗎?

其實早有非正式數據表明,中國有超過一半的父母會被孩子的拖拉磨蹭一度激怒。所以,有慢吞吞孩子的家庭,你們並不孤單。

▼▼▼


孩子為什麼總是慢吞吞?這幾個原因你要搞清楚!


1、動作感官發育尚未成熟

我們知道,孩子在幼齡時期,除了大動作發展,還有精細動作發展,以及動作和大腦反應的協調發育

孩子之所以做事總是慢吞吞的,可能是因為他們動作感官的發育未夠成熟。

就拿繫鞋帶這個動作來說,成年人基本不需要經過大腦思考,就能下意識的完成這個動作,簡單快速!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但小朋友就不同了,他們不僅動作會很慢,還會非常笨拙,來來去去總系不好,往往最後還是需要大人來幫忙。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剛學自行車的時候,剛開始控制不好身體平衡、踩踏慢、剎車慢、轉彎也慢,學會之後就駕輕就熟了。


所以,孩子們現在的動作在輕車熟路的大人看來,當然是比蝸牛還慢了。

2、注意力不集中


小朋友年齡不同,注意力的時間都不相同,但年齡越小,專注力時間長度就越短。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兒童注意力時間表

從兒童的心理發展特點可以看出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普遍較短,5~6歲的孩子,專注力才可以達到15分鐘左右,年幼一點的孩子注意力時間則會更短。


好比你讓一個3歲的寶寶收拾玩具,他一開始答應得很歡快,可當他收拾了幾分鐘,他突然被手上的一個顏色鮮豔的玩具吸引住了,碰一碰玩具,興許還發出了有趣的聲音。他便把收拾玩具這件事情忘記了,繼而玩起手上的玩具來。所以從大人的角度來看,就會覺得這小朋友拖拖拉拉、慢吞吞,玩具收拾了1個小時也沒完。


3、缺乏時間管理

孩子拖延磨蹭,做事情慢是因為他的生理和心理以及能力不具備而造成的,幼兒既缺乏對時間的認識,也缺乏時間管理。

一般到了6歲,小朋友才能正確地分辨出上午和下午,前天和後天等一些時間概念,孩子越小,越沒有時間概念。

你火急火燎地衝孩子嚷:“快點,還有 5 分鐘就遲到了!”其實孩子真的不知道大人口中的“5 分鐘”“半小時”“一小時”到底是多長一段時間。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像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利用計時器或者鬧鐘來幫忙,當你要求孩子“5 分鐘洗完臉”“10 分鐘寫完生字”時,設定上相應的時間,讓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感受“5 分鐘”“10 分鐘”“半小時”到底有多長。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除此之外,日本的《Aera with Kids》雜誌也有研究表明,孩子們動作拖拉、慢吞吞,與性格無關,而是與缺乏時間管理能力直接相關。即使到了十多歲,也有43%的孩子在時間管理方面做得不好。所以孩子的拖拉,雖然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改善,可也是需要改正的,因為時間長了,可能就養成習慣,孩子甚至會對拖拉上癮。

▼▼▼


下面,根據父母們平時提得最多的孩子拖拉的類別,提出了針對性有效的解決方法,希望能直觀地幫助到父母們應對小朋友的慢吞吞。


吃飯慢?——口腔訓練

讓小朋友多咀嚼較硬的食物,平常還可以用吹泡泡或吹哨子的遊戲方式來訓練,這些小措施都能幫助孩子鍛鍊口腔肌肉和咀嚼能力。


穿衣慢?——手指感官

讓孩子學塗鴉、捏橡皮泥、玩撿豆子等精細動作發展遊戲,這些都能幫助孩子手指感官的發育,發展手部的精細動作,幫助孩子的小手更靈活有力度。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作業慢?——專注力


研究顯示,孩子在靜態學習之前,「暖身活動」能夠促進大腦的「警醒程度」,不僅專注力容易集中,連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孩子們放學回到家後,在寫作業前可以做一做有氧運動,例如打乒乓球、跳繩等,孩子寫作業時會更專注。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老師在感統訓練孩子專注力時,會讓孩子「盪鞦韆」、「溜滑板」,這些都是幫助孩子專心不可或缺的一環!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起床慢?——大腦清醒


人的大腦就像機器,早上醒來,大腦是需要5-10分鐘開機時間的。如果快速讓孩子醒來,他首要是保護自己的“情緖系統”,而不是“理智系統”,這會讓孩子一天天變得更暴躁、易怒。

因此叫醒孩子前我們可以讓陽光先照射進房間,幫助孩子從睡眠中醒來;還可以播放孩子喜歡的頗有動感的音樂,幫助孩子的大腦清醒。

孩子拖拉磨蹭?做事總是慢吞吞?教你4點對策,一治一個準

最後,無論孩子做什麼,都可以配合一個計時器,到點便“叮鈴鈴”提示。


例如,孩子吃飯時,可以預定半小時;孩子刷牙穿衣時,可以預定15分鐘;孩子起床時,也可以在幫孩子拉開窗簾、放音樂後,預定10分鐘……一開始,孩子可能不會太配合,但隨著他們聽到計時器的提醒多了,便慢慢養成了時間概念,有助於他們學會時間管理。

我們常說,給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是父母性情溫和!培養孩子是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越急越沒有效果,所以不妨先接受孩子的慢吞吞,耐心一點,慢慢的幫助他們進步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