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門上的對聯


也許這是這輩子在家裡待得最長的一個假期了,我也不禁對她打起了主意,開始思索她的所有。

有人對家的定義是這樣的:

家是看盡世間繁華,卻依舊鐘情的地方,也是一個一想到就心安的地方。

在我這個00後的心中,雖然對家算不上有很深的體驗,但是我覺得她是最親近的存在,有生命、有溫度,在每個年齡段的感受自然也不同。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門口,大紅燈籠高高掛


一 。

在四五歲的時候,家是“安樂窩”。

基本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但是在這樣的日子裡會潛移默化孩子這一輩子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基本都是和父母一起的話,那你應該很幸福,並且認為這個世界很美好吧;

如果你從小就是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帶大的話,那麼你應該很懂得感恩。也許在這個家裡,你一直在恨父母的角色,起初有恨,後來也就慢慢釋懷了吧;

如果你是一個人長大的話(有點狠心的名詞,不願提起),那麼希望你不是刻板印象中會成為的一類人,堅信自己很好很好。


後來想起,的確這個階段的家對我而言是無憂無慮的,但對我這輩子來說,尤為重要。

有什麼樣的家,會成就什麼樣的人。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鏡頭下的門鈴


二 。

在十四五歲的時候,家是“囚禁的籠子”。

物質上的滿足好似沒有問題,精神上的需求日漸增加,而家人提供不了後,我只一心向往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可是我們偏不聽,一步一步向著叛逆走去,才有了“青春期的叛逆”這個後來想起有點害臊的形容,但這卻是青春最真實的模樣。


家在這個時候好像意義並不像以前那麼大了,想要索取的已經難以一一實現,也許家會支離破碎,也許家會冷如冰窖,也許家會“雞飛狗跳”。

那還不是因為還不諳世事啊!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門上的掛飾


三 。

十八九歲時,家是“想逃出的牢房”。

家禁錮你,你只一心向外逃。膽大如你,最寶貴的時間沒有好好用來提升自己,卻在虛度光陰。


你嚮往一切別人所向往的,可能已經不再是你,你卻不顧一切,反正我有大把的時間,揮霍一點又如何呢。


你是否記得逃離了這個家以後的你,在網吧嗨上幾天幾夜的你,追劇追到沒日沒夜的你,無端惹是生非的你。你一直告訴自己沒事,反正還年輕。

我沒有犯罪,你別想禁錮我!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大吉大利和紅包


四 。

二十二三歲,家是“南牆”。

初嘗社會紛雜,人情冷暖後,不撞南牆不回頭,認為自己還有底牌。後來的後來,才看清這張底牌就是家。家成了闖蕩失敗後的避風港,那個時候慢慢感受了家的重要性。

接近奔潰的時候,微信對話框跳出一句:孩子,在幹嘛呢?

加班加點的時候,微信對話框叮叮叮:孩子,別太晚呀,早點休息。

吃著外賣的時候,老媽發來:孩子,煮飯了嗎?今晚煮啥啊?

有多少次對著冷冰冰的屏幕奔潰大哭。

那些日子多麼無奈,多麼奔潰,多麼想回家。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紅色的掛飾


五 。

二十五六歲,家是“堅強的後盾”。

人生拐點出現,家人幫助抓住機遇,站上更高的臺階。這個時候家就好像是一件風衣,風也是你,雨也是你。

慢慢的你發現你開始成為了家的主角,這個家對你有了極大得期盼,期盼你養家餬口,期盼你成家立業,期盼你風風火火,期盼你一切都好。

然而還不是無條件支持你。

這個堅強得後盾也慢慢變成了你的鎧甲,他要你開始用來保護你的家人了,這就是你幼時想要保護的家啊。

開始要有扛起一個家的責任感了。


防疫獨居,家之定義

朦朧的家


活著活著,我在這個家也就來到了30歲,現在也才20歲,還不想對未來太多的定義,規劃可有,禁錮不可。

但我想,我的家應該會是我想象中的模樣。

希望一切美好的詞彙都可以形容我們的家。

前提是:你足夠愛她。

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我。如今多少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偉大的人兒無法回家,家裡又有多少的盼望。希望疫情結束之後,儘早回到那個期待已久的溫暖的家。謹以此篇,祝福你們,一切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