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巴林左旗有个蜘蛛山

◎砺石

我在这里走过千趟,望过千回,

看不厌,那山、那水、那人,

还有那金色的稻穗……


那山


1、蜘蛛山

蜘蛛山石拱桥右边的一座小山。山体圆润山顶黑褐色的岩石如同蜘蛛脊背上的刚毛,坚硬无比,如果丛空中鸟瞰,此山状如蜘蛛无疑。因其坐落在乌力吉沐沦河与沙里河两河交汇处,故称其为“二龙戏珠”。1965年修建国营灌渠,渠首就建在蜘蛛山上,俗称“二龙灌渠”,后改为“二隆灌渠”至今。1927~1949年,人们不知道福山地、黄家营子在哪里,但一说蜘蛛山没有不知道的。真可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敖包山

黄家营子西沟的南山。此山是王家湾、颁布家拉嘎、黄家营子的分水岭,因早年山顶有蒙古族建的敖包,几个村子的人们都去祭拜,故得名敖包山。敖包山犹如一尊大大的弥勒佛,背靠西南、面向东北、双手扶膝、怀中坐拥三座自下而上、从小到大的“敖包”。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或六月二十四为传统的敖包祭日。领祭人最初为萨满(男称博,女称伊都干),多以“咒祭”;后为喇嘛以“经祭”。咒祭以牛奶、酒、果品代之。喇嘛祭祀念甘珠经,吹大型铜号。锣鼓齐鸣。祈祷人畜平安,无病息灾。

3、四角山

黄家营子西沟的西山。山体高大、怪石嶙峋、沟深壁陡,南北蜿蜒7华里,东西走向5华里,山顶四处制高点,宛如藏族毡房的四个角,因此得名“四角山”。四角山东侧有数条深沟,形如“鸡爪”当地人俗称“鸡爪子沟”;四角山西面有一带状山谷,山石陡峭,东南北三面环绕,状如马蹄,只有西面有一缓坡为出口,当地人称“四不露”。就是这座大山,在计划经济年代却养育了全大队3000多只羊、100多匹马、400多头牛、100多头驴骡。寒冷的冬季每逢星期天,捡牛马粪的孩子比牛多,跑得比马快,就是这些孩子在为大人分担家务,延续着家家的炊烟……


那水

1、乌力吉沐沦河

“乌力吉沐沦”系蒙古语,意为“吉祥的河”。发源于巴林左旗境内大兴安岭余脉南麓,多条溪流在富河镇沙拉哈达一带汇入浩尔吐高嘞,称“乌力吉沐沦”。下游汇入的支流有碧流台河、花加拉嘎河,在辽上京临潢府附近有白音高勒河汇入。

“乌力吉沐沦”辽称狼河,金称金粟河,元称“青狼河”。 “乌力吉沐沦”贯穿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在哲里木盟扎鲁特旗境内注入新开河,河流总长近400公里,流域面积4209平方公里,是巴林左旗境内具有代表性的一条著名河流。它由西北向东南贯穿巴林左旗全境,流经九个乡镇、在左旗全长一百二十公里;总长四百五十八公里,总汇流面积两万七千九百一十七平方公里。

2、二隆灌区

1965年6月兴建,总投资112.2万元,动用土方33万立方米,石方13万立方米,渠首位于蜘蛛山,为国营灌区。二隆引水枢纽采用双侧引水型式,东干渠通过原白音沟乡凤凰山、衙门庙、直至隆昌镇的大庙村,总长18公里,总灌溉面积12000亩;西干渠沿乌力吉沐沦河西侧二级台地边缘而下,从福山地开始,经友好村、张家店村、老烧锅村、进步村,总长25公里。实灌面积为25000余亩,主要受益地区为原白音敖包乡和福山地乡。

3、蜘蛛山石拱桥

蜘蛛山石拱桥是单孔、四拱石拱桥,1959年开工建设,1960年10月1日竣工。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显示了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蜘蛛山大桥是巴林左旗第一桥,是内蒙古著名的石拱桥之一。优美的雄姿、坚固的特点,朴实的外表给福山地人乃至巴林左旗人以沉稳、坚定、自信和欣慰。每逢端午节、重阳节,人们把纪念屈原、登山望远都演变成祭桥日。人们把鲜花、苹果、粽子、酒水从桥上撒下,虔诚的拜祭者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那人


前进的评剧团

团 长:胡振发

副团长:辛化廷 李振才


第一批成员:(60~66年)刘秀兰 辛凤岚 赵玉梅 胡振发

王作伍 鹿守才 李振财 辛化廷 辛志廷 刘贺文 范永和

古德海 丛景芳 高宏宾

乐 队:辛化廷 陆 喜 李振财 李凤明

化妆师、道具师:刘贺文 高宏宾

演出剧目:

《铡美案》、《打龙袍》、《借女吊孝》、《罗锅抢亲》、《香

草》、《茶瓶记》《打面缸》、《老两口学毛选》等。


第二批成员:(66~70年) 陆 喜 李凤明 辛有廷 陆风琴

王景珍 郎凤祥 辛凤云 辛凤琴 王海霞 张风云 鹿守云

李国武 李桂荣 范桂兰

演出剧目:

《小放牛》、《小姑贤》、《牧羊图》、《白毛女》、《红灯记》、

《沙家浜》等。

第三批成员:(71~76年)胡玉霞 胡玉梅 胡凤兰 胡凤云

王海莲 王智兰 李桂香 金国云 薛风山 王殿江 陈宝泉

王学树 鹿春明 鹿春杨 李树华

演出剧目:《姐妹喜晒战备粮》、《逛新城》、《夺 印》、《戏曲

联唱》等。

前进的灯会

前进村的灯会从60年代开始,每年春节、元宵节评剧团成员都要扮上多出评剧相,手持各式各样的丰收、吉祥灯盏,宛如一条火龙到各家各户拜年。还要到福山地自然村、王家湾村、大新庄村、塔沟村等拜年;70年代达到高潮,拥有60人的服装道具,灯会拜年的传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前。前进评剧团成员一直承担着主要扮演者。文化的传承、教化着民众、民风淳朴、邻里和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福山地村文化室局部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赤峰市巴林左旗的那山、那水、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