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01

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心诚则灵,懂得因果循环的道理,用自己的真心换对方的真情,一定能找到知己,找到真爱,找到真感情。

就像春种秋收一样,春天把一颗善良的种子种下,细心呵护,浇水施肥,挥洒的每一滴汗水,都会在秋天的时候,获得收获。

在婚后的婆媳关系里,也是一样的道理,婆婆不应该在儿媳需要帮助的时候,将其拒之千里,应该把儿媳看做自己的女儿,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

这样,儿媳才会在婆婆晚年的时候,带着一颗感恩的心,给婆婆营造一个温馨的晚年生活,把婆婆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看待。

如果婆婆从儿媳进门那一刻,就开始压制儿媳,将自己的私心强加在儿媳身上,还认为,儿媳给自己养老是义务,对她不好,也无所谓。

以为不付出,就能在秋天收获甜美的果实,但在现实中,往往会给不怀善意的人,一记响亮的回击。

虽然在婆婆的晚年,作为子女都会赡养,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付出,和那些敷衍了事的赡养,从本质上就会差别很大,曾经是种下的苦果还是乐果,在晚年,就会显现无疑。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02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因果循环的过程,你怎么对待他人,最后在你最无助的时候,就能显现出来。

吴腊梅(化名)就一个儿子,早年丧偶,是她一个人辛辛苦苦把儿子拉扯大,如今儿子已经长大成人,并且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她开始有了安享晚年的想法。

儿子在一家外企上班,待遇相当不错,而儿媳只是一个普通的护士,再加上家境一般,当年结婚的时候,婆婆就当着儿媳的面,表示过不同意,还说了难听的话:“我觉得你就配不上我儿子,我儿子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姑娘。”

那时候,儿子是不顾一切的坚持,吴腊梅才勉强的妥协,却在彩礼上,自作主张扣了一万元,婚礼现场一度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但她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事后跟亲戚朋友说:“她就值这么多钱,我这算给的多了。”

刚结婚的时候,儿子想把吴腊梅接过来一起住,顺便孝敬孝敬母亲,但吴腊梅并没有同意,自己有退休金,每月儿子还会给生活费,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隔三差五出去旅游,日子过得十分惬意。

这也让儿媳长舒了一口气,遇到如此婆婆的苛刻,真不知道在生活里,如何面对。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03

在儿媳怀孕的时候,由于身体反应很强烈,儿子跟吴腊梅商量过多次,希望母亲能来照顾照顾,但吴腊梅从开始就对这个儿媳不满意,内心难免有些嫌弃,心想:这儿媳还没伺候我呢,倒先让我伺候她了。

吴腊梅就一直拖着,说自己身体有些不舒服,直到孩子出生了,才从老家出发。

来了以后,吴腊梅觉得儿媳太矫情,自己觉得活得不还如保姆呢,心理上也出现不平衡,平时唠叨不断。

但懂得护妻的儿子,平时总是跟吴腊梅对着来,一点不都为老妈说话,还说什么,让把儿媳当女人看,将来晚年会幸福,气头上的吴腊梅哪里听得进去啊,也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平时看在儿子的份上,也是收敛了不少,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围绕着孩子的矛盾,逐渐开始升级,婆媳二人见面如同陌生人,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

例如,吴腊梅觉得给孩子的水果要削皮,儿媳就会说水果的营养都在皮上;吴腊梅觉得饭菜多放油、多放调料有胃口,儿媳觉得清淡一些好;孙子比较调皮,每天吃不上几口饭就跑路,吴腊梅会端着饭追孙子,儿媳见了就会说:“孩子这些坏毛病,都是当奶奶的拐出来的。”

这一系列的矛盾,让吴腊梅心存怨气,她心想:辛苦一辈子了,到了该享福的时候,却在这像个老妈子一样,还不招人待见,索性不管他们了,回家。

第二天,就找了借口,说自己身体每天心慌,可能是在这大城市里住的不习惯,要回老家休养一段时间。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04

回到家,吴腊梅还盘算着,婆媳之间虽然有矛盾,但我也伺候过她,不至于对我怎样,儿子是我一手养大的,晚年也差不到哪里去。

从此,继续过上悠闲的生活,白天想吃什么吃什么,打牌、唠嗑,晚上跳广场舞,四处游玩,让很多人都羡慕不已。

不久后,儿子又来电话,说:“妈,我老婆想去上班,希望您能再帮照顾几年,等孩子上学了,您就可以彻底休息了。”

此刻的吴腊梅,面对儿子的请求,并没有直言拒绝,而是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迟一段时间再说。

吴腊梅还常跟街坊邻居说:“伺候儿媳,看孩子,累出病来还不是自己受着,每天这么潇洒的活着,没病没痛就是给孩子减轻负担。”

反复几次,吴腊梅用同样的话推辞着,做儿子、儿媳的也明白了意思,此时,不仅儿媳对这个婆婆伤透了心,连当儿子的都有些无语了。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05

时间总是匆匆而过,吴腊梅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也没有以前那么硬朗,阴天就会腿疼、胳膊疼,有时甚至疼到下不了床,无助的时候,让她感到很强的孤独感。

看着别人家其乐融融,晚年的孤独感越来越深,每次儿子给生活费的时候,吴腊梅都会问:“儿啊,啥时候回来啊,我想见见孙子。”

儿子都以工作繁忙为由,说过段时间,儿媳呢,也不愿意带孙子回去,说孩子的学习更重要。

偶尔回去一趟,婆媳之间不说话,孙子也对这个奶奶很陌生,就匆匆离开了。

再到后来,吴腊梅的腿脚不利索了,已经无法自食其力,儿子就把母亲接了过去,再次来到这个家的她,感觉就像是寄宿一样,完美没有幸福感。

儿媳每天把饭端给她,一句话不说就离开了,孙子也从来不到她这个房间里,对她形同陌生人。

儿子平时加班到很晚才回家,匆匆就睡下了,第二天一大早就走了,吴腊梅经常听到,儿媳、孙子在客厅里的欢声笑语。

吴腊梅独自躺在床上,经常梦到孙子围绕在身边,全家其乐融融的幸福景象,一醒来,发现是个梦,心里感到格外的凄凉。

今年已经65岁的吴腊梅哭诉道:“后悔当初不管他们啊,如今看似给我养老,虽然饿不着,但内心里是空虚的,真是悔不当初啊。”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06

人生看似漫长,其实很短,善良会积累下了甜美的果实,自私一样会慢慢长成恶果。

人到晚年,是否能幸福,全看年轻时候的如何对待家人,这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有时候并不是儿媳记仇,而是在儿媳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得到婆家人的挺身而出,失去建立亲情关系的最好时机。

导致晚年的时候,儿媳虽然不会欺负婆婆,但也不会用心的照顾,纯粹是敷衍了解,走过场。

吴腊梅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用一颗真心去接纳儿媳,让儿媳在忍耐中度过,虽然心中不至于恨,但多少有些心结没打开。

因为没有与儿媳、孙子建立感情,导致虽然住在同一个房子里,但如同陌生人,晚年的婆婆。就像一位寄宿的“客人”。

婆媳相处,从第一次相见,就应该坦诚相待,既是为了儿子的幸福婚姻,也是为自己的晚年考虑,一旦错过最佳时机,在晚年,恶果就会慢慢长大。

人心都是肉长的,在建立婆媳关系时,只要拿出真心,以心换心,多一分包容与理解,种下的善果,同样会在晚年开花结果。

心存善意,和谐的家庭、幸福的晚年自然而来。

“年近65,儿子接我过来养老,在家里我就像个客人,悔不当初啊”


-END-

今日 话题:

婆婆该怎么对儿媳,才能有晚年的幸福生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