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2005年,一首《寂寞沙洲冷》火爆大江南北。這首歌的靈感,來於蘇軾的《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烏臺詩案後蘇軾被貶到黃州,這首詞就是在那裡寫的。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要想讀好這首詞,詩人所處的背景是首要考慮的。北宋時,宋神宗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王安石變法失敗以後,又從事改制。蘇軾是保守派的成員,對於王安石的變法是多有抵制的,寫了很多詩來諷刺這件事情。

王安石進行改制的時候,新派成員就抓住了蘇軾寫詩這個把柄非要治他於死地。當時的王安石是被調到了湖州上任,他寫了《湖州謝上表》。就是這篇文章,被新派挑出了刺。新派成員還蒐集蘇軾其他詩詞一併挑刺,宋神宗派官員押回審問。

”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那麼新派官員為何非要治他於死地呢?蘇軾在當時的名氣太大了,他寫詩總能煽動輿論抵制變法。蘇軾被抓到監獄中,對於新派的彈劾全部承認了。原本宋神宗以為這是屈打成招呢,哪成想就是蘇軾自己承認的!

蘇軾不僅承認了,而且還出賣了跟他有關的朋友,這真是交友不慎呢。本來蘇軾是死定了,但是前朝有規定不殺無過錯之大臣。再加上新派裡一些賞識他的人也上書不殺蘇軾,最能為代表的就是王安石。

”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在這次烏臺詩案中,新派官員將蘇軾送進監獄,也恰恰是新派裡的人物又請求不殺蘇軾。對於舊派來說,這是不是一種諷刺呢?不過話又說回來,蘇軾自己承認一切還連累了一眾朋友,是個人也心寒了。蘇軾最後只落得被貶黃州的結局,實際上也沒啥權力。

蘇軾鬱悶不已便寄情于山水,這可是失意詞人都愛乾的事。仰望天空,一輪殘月掛在稀疏的梧桐邊上,夜深了人靜了。誰又曾看見那孤獨的人獨自徘徊,還有那孤雁似有似無的身影。

誰的聲音驚起了孤雁,它乍一回頭,又有誰能懂它呢?它撿盡寒冷的樹枝為何還不肯棲息,卻要在寂寞的沙洲獨自受苦呢!

這首詞從當今角度來看,那自然是一幅透著冷氣的名畫,卻散發著迷人的幽香。但是從蘇軾所處的環境來看,這首詞頗有爭議也是必然的。

一是說這首詞寫的是愛慕蘇軾的鄰家姑娘,“幽人”就是那位姑娘;二是說這首詞是愛情詞,寫的是蘇軾老家的一位姑娘,因為等不到蘇軾鬱悶死去;三是蘇軾感嘆自己被貶後的獨孤,是一首埋怨詞。

對於第一個版本,筆者有些異議。蘇軾雖然被貶,但是娶幾個小妾還是無人阻攔的。既然鄰家姑娘這麼愛慕蘇軾,為何不能嫁給蘇軾呢?對於第二個版本,筆者也有些不贊同。老家的姑娘愛慕蘇軾,為何不能先娶了呢?說什麼功成名就後再回來風光嫁娶,對於這些能寫詩詞的名人來說還需要這個嗎?

”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對於第三個版本,是我們要著重分析的。蘇軾剛剛因為寫詩被貶官,他會傻到再一次掉入陷阱嗎?黃州地處湖北武漢,離當時的開封距離不算太遠也不近。寫首詞一分鐘傳不回去,但是一個月總能傳回去吧?

如果這首詞真的是寫失意所作,也暗諷天子不睜眼的話,那豈不是又要掉腦子?其實這個時候,王安石變法並不順暢,連皇帝都有些懷疑了。新派並不受歡迎,蘇軾被貶,百姓依然抵制新政。這時候的新派已經走下坡路了,皇帝也動搖了,那麼蘇軾就算髮發牢騷也沒啥大不了了。

”烏臺詩案”後蘇軾一首詞再受爭議,最後兩句經典,成為流行歌詞

另外,蘇軾已經被貶到黃州,在新派官員眼裡他已經掀不起什麼風浪了。畢竟新政實行,也是從天子腳下慢慢擴展的。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誰還管你一個千里之外的人吃喝拉撒呢!

話說蘇軾雖然被貶官,但他卻能到處走走,看看各地風情。吃著俸祿,遊覽風光尋找美食,這又何嘗不是人生的一件樂事呢?在天子腳下,樹大招風,哪天不留神折了腰也不是不可能的!

編者:詞話今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