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庾信《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八)簡析

擬詠懷二十七首(其十八)

庾信

尋思萬戶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裡,書卷滿床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注】庾信:南北朝時期詩人,輔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滅梁後被迫仕魏,後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詩為仕周時期所作。

【簡析】承聖三年(554)四月,庾信奉命出使西魏。十一月,梁元帝被俘,隨後遇害,庾信遂被扣留長安。羈留期間,雖位望通顯,但詩人功業無成的遺憾永難磨銷,因為這不是自己的故國。首二句直抒胸臆,雖概括而具體。詩人的故國之思始終未泯,這裡思封萬戶侯,不只是感嘆個人的不幸際遇,還有一層對往昔故國懷戀的感情在內。滯留長安,壯志成空,是詩人憂傷難眠的主要原因。“中夜忽然愁”,一個憂愁煩躁而又只能在夜深人靜時發洩憤怒的詩人形象兀立在讀者的面前。三、四兩句寫憂思煩亂而欲遣不能。“遍”“滿”二字可以想見詩人彈琴、翻書時的情狀。五、六兩句寫一夕短夢忘記此身為客,一覺乍醒何曾是莊周。“殘月”二句,景象重複相似,歲歲如此,年年如故。時間輪迴,像甩不掉的無形鎖鏈,套在詩人的心頭。“露泣”兩句寫窗外景象,既寫出了深秋的荒涼蕭瑟,又寫出了詩人內心的孤寂淒涼。結尾兩句承上莊生夢蝶之典,是說何時能達到樂天知命無憂無慮的境界。詩人不圖化解憂愁,是因為對現實對自身有了更為理性的判斷。唯其如此,其憂愁的無限更見於言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