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管窺《道德經》:之第 五十七 章


管窺《道德經》:之第 五十七 章

第 五十七 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

【註釋】

正:《說文解字》註釋為,是也。從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從正。【注】徐鍇曰:“守一以止也。”

奇:異也。不群之謂。一曰不耦。奇耦字當作此。今作偶,俗。按二義相因。

滋: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從水茲。為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

【管窺】

治理國家要多用“正道”,即“陽謀”;用兵打仗要多用“奇道”,即“陰謀”;想要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就要做到陰陽調和,守正出奇。之所以這樣,是因為:

1. 如果社會上的禁忌和避諱太多,百姓就會無所適從,難以開展正常的生產活動。由此造成的生產效率的降低,會令百姓陷入艱苦,貧困的境地;

2. 如果偏重於物質的生產和建設,忽視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或者脫離實際,盲目而超水平地發展,就會影響政治經濟的結構和秩序,進而導致混亂和失衡;

3. 如果過分注重技藝和技巧,就會產生錯誤的引導作用,使百姓致力於一些奇技淫巧的行當,從而忽視了最基本的生產勞動;

4. 如果過分強調法規和制度,就會形成僵化和官僚的機制。百姓敬畏的不再是“天道”,而是刻板的法律。只要能夠規避法律的制裁,就算是偷盜劫掠的行為,也會冒險去做。

所以,聖人云:我無所偏為,百姓會自行教化;我不欲以靜,百姓會自行修正;我不生事端,百姓會自行富足;我無慾無求,百姓自然會歸於淳樸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