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導讀:

本文從曹操、唐玄宗小名入手,結合大量證據,給讀者揭示中國中古(魏晉南北朝隋唐)上百個有趣兒小名,管中窺豹。


前篇總結了中古小名的常見九模式:1、用發語詞“阿”、“小”;2、用結語詞:“兒”、“郎”、“娘”;3、疊字;4、求男、入宮等祈願名;5,女孩男名,男孩女名;6、乞他姓。7、用地名、節日等專有名詞;8、用佛道小名;9、按數字、行第起。


後篇從小名探究中古稱謂的特徵,進一步提出,“我們身邊熟知的稱謂詞,亦是探究歷史、進行高層概括、分期的好工具。”

【濤說史“稱謂學”研究(1)】


前篇:

一、相差500餘年的曹操、李隆基,竟撞了小名


據三國吳人《曹瞞傳》記載,一代梟雄曹操叱吒天下,小名卻叫阿瞞;據五代《開元天寶遺事》,那個愛楊貴妃死去活來的唐玄宗,小名也是阿瞞。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曹操與唐玄宗


筆記錯了嗎?差500多年的名人怎能撞了小名?阿瞞也不是個好意思。


所謂“瞞天過海”,瞞首要之意是隱藏,剩下就是“貪愛酒色、閉目、慚愧”……


於是人們這樣解釋,這叫“人貴名賤、人貴名醜”。古代醫學不發達,曹操、玄宗小時候經歷坎坷,家人迷信為了不讓閻王爺收走孩子,特意用了“瞞”字。


這解釋可信。因為東漢佛、道開始萌發,管理陰間的閻王可能在中古出現,所以有了賤名風俗。


還有人說小時候曹操飛鷹走狗,遊蕩無度,曾一下子騙了父親曹嵩、叔父,犯壞有了“瞞”名;亦乾脆說曹操原本姓夏侯,過繼之後為表遮掩,起名阿瞞。


至於三郎李隆基,他是喜歡偶像跟著學的。


大家振振有詞,關於小名更有趣兒的地方,還在後面。


二、發語詞“阿”字不一般,那些正史中的證據


起小名愛用“阿”字,是中古的一種習俗。唐承魏晉內南北朝,幼兒生下三月內,父親或親友給嬰兒取名,叫小名。小名不外傳,僅在家人中呼喚。


而阿是中古最常用的發語詞之一。以它起名簡單上口,蘊含了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意。


正史如《三國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就誕生了這樣一個成語——“吳下阿蒙”。

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東吳大將呂蒙中年發奮讀書,等魯肅經過尋陽時,發現以往的武夫居然文武雙全,用“阿蒙”表示自己的欽佩,順便套套近乎。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吳下阿蒙


更有甚者,劉禪被立為太子前還被人稱為阿斗。

《三國志·蜀書十》:自立阿斗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再如《魏書》記載,南齊武帝蕭賾(440年—493年)臨死前,手執蕭昭業手說:“阿奴若憶翁,當好作(梓宮)”。


意思說齊武帝臨死想要一個好棺材,這樣用小名求自己的孫子:“阿奴你要是記得爺爺的好,當給我做一個好梓宮啊”。


阿奴是時人對晚輩的稱呼,喊慣了有變小名的。“臨死不忘叫阿奴”,冷冰冰的史書有了人情味。


後面接地氣的例子更多,我們不一一引用出處:


  • 如王子敬被稱為“阿敬”,王平子被稱為“阿平”,梁武帝稱臨川王為“阿六”,王恭稱王忱為“阿大”,王右軍稱王臨之為“我家阿林”……
  • 再比如:庾會小字阿恭,殷浩小字阿源,殷頻小字阿巢,王胡之小字阿齡,王蘊小字阿興,王敦小字阿墨,郗恢小字阿乞,王恬小字阿螭,許詢小字阿訥,王處小字阿智,高崧小字阿酃……


什麼,你是說這是上中層的名字,有沒有平民百姓的?


三、上百個例子、讓您瞭解中古小名的九種模式


來看看發源於東漢,興盛於唐朝的墓誌銘。因唐人厚葬保存到今天很多,是本文的主要例證(也因我研究唐史居多)。


1、發語詞“阿”、“小”開頭小名:


1.1 阿字開頭的

據周紹良主編的《唐代墓誌彙編》以及其他墓誌,類似例子還有:

  • 如楊君生女一人,‘“小字阿周”......他出二男... ...“次曰阿門”,男孩子叫門……
  • 崑山縣令孫氏4個女兒分別叫“阿眉”、“阿歡”、“阿律”、“阿尊”
  • 鹹通年間的李公別室張氏,生有四個兒子 , 其中長子叫“ 阿存 ”
  • 董婁有繼承權的嗣子,墓誌中叫“阿難”
  • 常來有繼承權的嗣子,墓誌中“阿仵”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董婁及妻子苗氏墓誌

值得注意的是,以阿字起名之俗,至今仍在福建、廣東沿海流傳,盲人音樂家阿炳就是一例。無怪有人說粵語才是唐朝人語言,或者起碼保存了大量中古漢語的習俗。


1.2 小字開頭的

  • 鄧府君次男小字“小虹”,居然像個女孩名;
  • 范陽盧氏三個兒子分別叫“小都”、“小猧”、“小禿”,一女叫“小建",猧指小狗,禿指禿子……
  • 孫虯墓誌,說他第二女小字“小迎”;
  • 渤海高府君主有一子一女,其中女兒字“小晉”;
  • 太原王氏主最小的孫女叫“小秦”。

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孩童未成年之前死亡率很高。用小子放低姿態,賤名好養嗎。


2、結語詞“兒”、“郎”、“娘”墜後的


2.1 兒字墜後在唐朝很常見:

  • 唐朝最美公主之一,安樂公主,小字“裹兒”(《新唐書·諸帝公主傳》)
  • 唐朝最美女官之一,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兒,“婉兒”也是小字,好溫婉的名字。(《舊唐書·卷五十一》)
  • 鹹通年間的清河崔氏, 生男“剛兒” , … … 別子一人曰“掌兒”
  • 鹹通年間的樊府君,身後留有三兒一女,其中一子叫“雪兒”,女叫“都兒”
  • 大中年間的韋夫人,有一個女叫“雍兒”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安樂公主的裹兒


可見“兒字墜後”不分男女都可以用。但女孩用起來更可愛、更巧人,所以女孩用的比男孩多,代表了父母的憐愛心理。


2.2 “娘”字給女孩墜後,“郎”字給男孩墜後

娘字比較複雜,我們仔細說說。

簡體“娘”字是婦女的泛稱,在上古漢語中並不常見,且通常用“孃”(niáng)字代替。元末文學家、史學家陶宗儀在《南村輟耕錄》明確指出,“娘’字,俗書也,古無之,當作‘孃’。”

因為是中古前後的新字,娘開始用的很隨意:東漢《風俗通》中,竟稱年輕的寡婦為“娘”;《南史》將嫵媚多情的中年婦女,稱為“徐娘”“蕭娘”,《北史》中又說高澄把“兩宮其餘的姬妾侍女,並稱為娘。”

進入唐朝,上古到中古的文字更進一步簡化,雙音節詞開始增多,娘開始給各式兒女孩兒墜後。新舊《唐書》中開始頻繁用娘字。

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有稱自己的女兒為娘。

比如:

  • 唐玄宗女兒壽安公主,小字“蟲娘”,好活潑的名字。(《唐語林校正》)
  • 唐僖宗的淮南進奉使駱潛,有女三人,長曰珪娘,嫁給前鹽州兵曹參軍王浚;次曰弘娘,小曰憲娘。
  • 唐內莊宅使清河張府君 ,女兒小字“百歲娘子”。好長壽的名字。
  • 支公小娘子墓誌銘,記錄墓主小號“復娘”,同女弟一人小字“慶娘字”。好喜慶的名字。
  • 支公長女鍊師墓誌銘 ,記錄墓主小字“新娘子”。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娘”在兩唐書中用的多了起來

郎字稱男孩上古已有,我們這裡直接舉例:

  • 唐玄宗的因為排行老三,被楊貴妃稱為三郎(唐正史野史均有記載)
  • 唐內莊宅使清河張府君,有兒子多人,長日寅郎....次日聃郎,次日佇郎,次曰彭郎
  • 大中年間的廬氏夫人有子兩人,長日進郎,次曰最郎


3、疊字

古今都有疊字,我們看看唐人的例子:

  • 白居易為妓女阿軟女兒起名,因其白皙可愛,取名“皎皎”
  • 大和年間的劉氏生有兩個兒子,“大的叫郡郡....小的叫朗朗"
  • 大和年間的崔府君生有五個兒子,其中一個叫魯魯
  • 貞元年間的李氏早亡女兒,小字孫孫
  • 鹹通年間的一個王氏墓主,小字嬌嬌
  • 大中年間的支公孫女,小號令令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明李肇亨《婦女雙名記》

明人李肇亨專門做《婦女雙名記》,記載了近百個女子疊名,我們可以看出非常重要的2個特點:

1、明朝人記載的疊名也是從南北朝開始,即中古開始流行;

2、這本書中的疊名,近半數都是妓女侍妾 ,帶有對女性的押暱色彩!和今天普遍使用非常不同。比如,

  • 南朝的蘇小小;
  • 唐朝的張好好、關盼盼、李端端、蘇小小、張住住、英英、蟲蟲、卿卿、鄭舉舉、王蘇蘇、薛瓊瓊;
  • 五代十國的轉轉;(五代十國是“中古-近古”過渡期)
  • 宋朝的李師師、毛惜惜,沈翹翹、馬瓊瓊(宋朝是“中古-近古”過渡期);
  • 元朝的孫秀秀、荊堅堅、馮六六、趙員員(元朝已是“近古”);
  • 不知朝代的徐翩翩、香香、東東、寵寵、武賽賽、春春、魏道道、馬娉娉、丁憐憐、汪憐憐、沈真真……

如此多的疊字用在特殊行業上,可是為了可愛好記、回頭客多……


4、求男、入宮等祈願之名


4.1 求男之名

古代重男輕女,若連續生育沒有男孩,便有給女娃取求男之名,其實今天也有這種情況:

  • 大和年間的茂州刺史竇君,女兒叫盼子
  • 大和年間的隴西辛氏,“生女一人日引子”
  • 鹹通年間的崔氏,“生一女日住子”,劉承家女使小字“喜子”
  • 吐魯番百姓史拂那之女,名“想子”(《吐魯番出土文書》)


4.2 入宮之名

敦煌文書中,出土了一些反應家長渴望女兒入宮的小名:

  • 伯3354卷裡的家長程思楚給女兒起名為“妃妃”,給他孫女起名“妃王”。
  • 斯4583卷裡,家長給女兒起名為“進娘”、“妃娘”。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當時歸義軍(敦煌地區)節度使——張議潮統軍出行圖(局部)


聯繫晚唐的節度使——張議潮屢次請求朝廷旌節,可推斷當時的敦煌地區,無論官員百姓,都渴望朝廷認可。這才有了百姓中間,“妃”、“娘”的一些小名。


5、女孩取男名,男孩取女名

重男輕女下,女孩取男名可以理解;其實唐朝還有男孩取女名的,我們一併看看:


  • 柳宗元的叔母陸氏,“生一男日曹婆”
  • 大中年間的潁川陳蘭英 ,原生有一女,五歲時天折,後來又生一個兒子,竟起名“貂蟬”
  • 景福年間的張氏夫人生有二女一子,大女兒叫“奴哥",兒子叫“高姐"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神奇的唐朝男孩名——貂蟬——潁川陳蘭英墓誌

尤其要注意的,是河南陳蘭英的兒子叫貂蟬。

貂蟬本意是漢代侍從官員帽上裝飾物,唐代《三國志平話》還沒出現,但它已作為名字使用,且是給男孩兒!

根據目前墓誌資料,貂蟬作為人名最早出現也是在唐朝 ,陳蘭英給兒子起這樣一個名字,應該是祈福所用。

不過從官員裝飾物到男女人名,貂蟬意味太特殊,還有太多內容可探討。


6、乞他姓,非常獨特

乞姓是唐人非常獨特的一種起小名習慣,可能與南北朝、隋唐發展的賜姓制度有關,比如:


6.1 乞不同姓的:

  • 乾符年間的劉府君夫人太原王氏,有一個孫子,小名孟七;三個孫女,小名王六、王八(可見王八在唐朝沒特殊意味-_-||)、小秦,顯然年齡王六>孟七>王八>小秦
  • 大中年間的上谷郡張府君,有男二人,長日劉十,次劉十一,女一人,名曰侯五,顯然侯五>劉十>劉十一

6.2 乞相同姓的:

  • 大中年間的張公夫人,有次子侯十一,女弟二人,侯五、侯六,明顯侯五>侯六>侯十一
  • 大中年間的高宛縣令張公,有子二人,長日辛六,次曰辛七,顯然張公的辛六>辛七
  • 景福年間的劉氏,兩個女兒馮四、馮五,明顯馮四>馮五


6.3 乞不同的姓,數字也顛倒:

  • 元和年間的寶鼎縣令李府君,三個女兒,長日叫郭九,次女叫黨八、三女兒叫黨十

就你李府君與別人不同,欺負數學不好的,跟別人反著來……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反著來的寶鼎縣令


6.4 在某姓後面加一個老子:

唐代還有一種“加老”的乞姓方式,被宋朝繼承:

  • 大和年間的013墓誌墓主,生有一個兒子,叫做“龐老”
  • 鹹通年間的孫備,有一女原叫汶娘,十歲那年,又“更名賀老”。
  • 鹹通年間的鄭氏夫人,有一個兒子叫商老。
  • 大中年間的平陽賈君,生有三個男孩,二兒子叫石老。

今人渴望越活越年輕,沒想到唐宋卻“加老”……

其實不難:古代醫療條件差,未成年夭折率高。清康熙一共35位皇子、20位公主,能夠活到成年的僅有27位,死亡率高達51%。“老”字體現了百姓的趨吉避凶心理。

還有,今天北方人願意把兒女叫做老大、老二、老三,口語"老"字又有了幸福感和自豪感。

6.5 直接用某姓為子女命名,多用大姓為名:

  • 大中年間的鉅鹿魏氏,有三個女兒,其中一個叫王,第二個叫李。


7、節日、地名等專有名詞

  • 鹹通年間苗君所納的高氏,生的大女兒叫清明,二女兒叫上元,紀念女兒生於這兩個節日。
  • 鹹通年間053墓誌墓主生有三子,分別叫做吳門、海客、回紇,其中吳門、回紇是地名;“海客”是中古出現的專有複音詞,意為航海的人。這三子分別指向中國三個方向,可能寓意好男兒志在四方。
  • 廣明元年的許寶,二十歲去世。已經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小名寇七,小兒子海客。


疑點1:清明是掃墓的節日,唐人為何要以此為名?

高氏的二女兒叫“上元”好理解,為什麼大女兒叫“清明”?

北京師範大學張勃等在《唐代節日特徵述論》指出,唐代節假日眾多(開元七年令39天+,元和令51天+),且思想開放、自由,大多數節日出現了狂歡現象:連清明節、寒食節(寒食節在清明前一兩日,唐朝時已合併)這樣的特殊節日也不例外。

如,寒食節因紀念被火燒死的介子推而興,唐以前人們因懼怕神靈發怒“莫敢煙爨(cuàn,燒火煮飯) ”,禁火冷食;到了唐朝人們除了冷食外,在這個節日做得最多的竟是宴集飲酒,郊遊踏青, 蹴鞠拔河, 盪鞦韆, 放紙鳶, 甚至之後的掃墓也“復為歡樂, 坐對松檟, 曾無戚容”(掃完墓就高興了,大家坐對松樹楸樹,沒有悲傷的樣子)。

而本為送瘟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居然變為熱烈的體育運動, 吸引了眾多人的參與和觀望: “ 風俗如狂重此時, 縱觀雲委江之湄”。(劉禹錫《競渡曲》)

而且,這種狂歡是不分貴賤, 不分男女, 不分老幼, 不分城鄉, 不分職業,唐代節日文獻中頻現的“傾城”、“家家”、“士女紛委”便是例證。

唐人真會玩,真幸福。女兒叫清明無可厚非……


疑點2:複音詞“海客”很熟悉?

請注意“海客”這個詞。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外向開朗的朝代之一,除了在文化人口中談海客(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贏洲” ),普通民眾中也有海外意識,給兒女起個潮名字,是保守的明清所少有。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20歲的許寶,已經有了兩個兒子,年輕的他給二兒子起名海客

8、起佛道小名、名字

唐朝“儒道釋”三教並重,還有外來的伊斯蘭教、景教、摩尼教、祆教等等。因此民間有了各種宗教意味、哲學的小名、名字。


8.1 佛教小名:

  • 白居易之子幼美.小字叫“金剛奴",(《全唐文》)
  • 徐州錄事參軍王庭玉妻“諱金剛”,小字也叫“金剛”。姑娘,你真是條漢子……
  • 鹹通年間069墓主有個三歲女兒,小名“佛婢"
  • 鹹通年間的鄭氏夫人,墓主庶出的兒子小名“羅漢”。
  • 大中年間的隴西李氏去世前,有七歲女兒,小名“觀音”
  • 大中年間的韋氏夫人,去世前有各九歲兒子,小名“彌勒”
  • 武周時期的張思寶,有一個兒子小名“迦葉”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佛教小名


8.2 道教名、五行取名等:

  • 開元年間的孟頭,嗣子玄楷
  • 敦煌斯514《大曆四年(769)籍》,有趙明鶴之名
  • 《新唐書》卷128《畢構傳附炕傳》:畢構父名憬,其子名炕,其孫二人名垌、增。五行中憬從水,構從木,炕從火,垌、增從土。

當然,五行起名並非從中古開始,戰國便有了“五行相生相剋”的學說。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玄、元、道等體現了道家思想

9、按數字、行第起小名,有人竟叫“裴四二”

行第、數字小名遠古、上古有之,商王甚至以天干命名,可能與神秘祭祀制度有關,也可能是生日;而往儒生帽子裡撒尿的劉邦,小名叫做劉季。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商朝只有王才可以用天干為名!遠古漢語很神秘!


本文的重點是中古。

我們打開《全唐詩》,經常會在詩文和題目中,看到如“崔二十四”、“賈二十四”、“靳十五”、“張十二”、“柳八”、“裴四二”、“令狐九”、“李十二”(指李白)之類的行第命名。

如白居易《惜落花,贈崔二十四》:

漠漠紛紛不奈何,狂風急雨兩相和。
晚來悵望君知否?枝上稀疏地上多。

不僅男子如此,婦女以行第命名現象也極為普遍,如《唐代墓誌彙編》所載,天寶年間韓氏大女兒叫“大娘”,建中年間的尚夫人大女兒叫“一娘”,順天年間的清河崔氏“長女二孃,幼女九娘”。

白居易是大詩人,曾任翰林學士,對好友贈詩居然用小名;類似的,在中古、近古過渡期的北宋,宋六家的第一位、大文學、副宰相歐陽修,也有一個數字小名,叫歐九(《湘山野錄》)。

為什麼除了皇室之外,從上到下的古人要以數字起小名?甚至排到非常之後,多達二十四都不止?

濤說史來給您說道一下。

第一、這個數字小名在中古及過渡期,不是貶義,而是宗族實力的象徵。

一般女性最多生育10幾個孩子,家庭不可能有大量的崔二十四、賈二十四存在;且專家估計,中古一個家庭的平均規模在5~6人左右(夫妻,兩個子女,1個或2個老人),故此排名明顯要算上堂、表親之類的親戚。

中古時期無論南北,宗族意識之深,非今日可比。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大族在一起吃飯


所以不難理解,上至望族、下至鄉村百姓,經常修族譜、祠堂;魏晉南北朝,通婚、當官要門當戶對,甚至出現了九品中正制,專門保證宗族門閥利益;以至於犯大罪時候,要連族拔起,所以有了“誅三族、誅九族”的說法……

所以,起個數字小名,反而是宗族興旺的象徵。


第二、明朝的朱重八,數字小名出現了貶義。

時至近古,元、明、清的數字名字成了貶義,發生了一定轉變。清人俞樾《春在堂隨筆》記載,“元朝規定平民百姓不準取名”,所以數字成了百姓姓名的貶義。

我們姑且認同這個二手史料,總之元朝百姓發達之前一般沒有名字,用數字代替;發達之後,漢人才擺脫歧視,有了大名。有人見風使舵,起了蒙古名字,如賈培爾琿,張巴圖……

總之,“朱重八”一定程度反應了被元朝的壓迫,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因為中國自古就有數字小名啊。


第三、皇帝、國王為什麼沒有數字小名?

其實並非絕對,據《茶餘客話》記載,最早的數字小名其實來自春秋時的吳王,他給女兒取名為“二十”。

即數字小名可能在宮廷出現,然後才蔓延民間。

不過,當民間使用時候,皇帝反而不用了;就像只有商王用天干命名一樣,皇權階級總要搞特殊嘛。

另外,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漢朝以後皇族龐大,成千上萬口家人,怎能用數字小名排過來?

所以,皇帝一般沒有數字小名。


後篇:

四、從小姓名看歷史大分期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歷史大分期


語言是思想的凝練,姓名是語言的凝練。沒被史家修飾的姓名和稱謂,讓我們的歷史更接地氣。

所以語言學家根據語料,把中國歷史分為五個時期:原史時代,遠古(夏朝、商朝)——上古(周朝、秦朝、西漢,過渡期東漢)——中古(魏晉南北朝,過渡期五代十國兩宋)——近古(元明清)。

我們說了這麼多“中古小名”,就是對這個分期的語料分析。再比如還有專家的“語氣副詞”分析:


為何曹操、唐玄宗的小名都叫阿瞞?說說中古時期的那些接地氣小名

中古新增的強調語氣副詞(來源:李素英《中古漢語語氣副詞研究》)

看沒看出來,副詞也再慢慢演變(從單音節向多音節、從簡單像複雜),印證了我們之前的證據。姓名、語言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大歷史、大時代的脈絡,讓我們痴迷不已。


回到開頭,你說曹操和唐玄宗撞名純屬偶然?明天我也起個阿瞞的小名……

好吧,我沒法否定你,因為歷史是一個風情萬種的美女,男人永遠都摸不住她那懷春的心。用一個隨性例子作為結尾:

鹹通年間的滎陽鄭氏,有六個親生兒子,分別曰諷、曰調、曰通兒、曰小通、曰三通、曰多兒……六娃母親對不起你了,沒想到我如此多產,“多兒”就湊活用吧……



參考文獻:

1、《中國民俗史-隋唐卷》

2、《中古漢語語氣副詞研究》

3、《唐代節日特徵述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