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上厕所这事,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就像人每天要吃饭,上厕所也是个人生活必须,哪怕天下英雄豪杰到此也需俯首称臣,便是世间贞烈女子进来亦要宽衣解裙,就不必讳言了。

现代人一般把上厕所说成“方便一下”、“去趟卫生间”、“去洗下手”,一听大家自然心领神会,其实古人在这事上说得更含蓄。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比如我们现在还常说的“解手”,元代就出现了,《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里讲:“叙了些寒温,魏生起身去解手”。

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对“解手”是这样解释的:明朝末年,川人未遭张献忠屠戮者仅剩十之一二,故清初政府强迫移民,当移民之际,悉系其手,牵之而行,很像影视故事里的拉壮丁场景。

有的移民内急,对押送人说“解手,”后来人们逐渐以“解手”作“便溺”之代称,并流传外方,当然可不可信有待考证。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还有更文雅的称呼,比如“出恭”,还是出现在元朝,当时的科举考场中设有“出恭”、“入敬”牌,防止士子擅离座位。

于是士子入厕须先领此牌,因此俗称入厕为“出恭”,并谓大便为“出大恭”,小便为“出小恭”。

再如古代上厕所也叫“更衣”,很像现在女子常说的“去补个妆”,很多古代的富贵人家比较讲究,上完厕所都要换衣服,而让“更衣”一词流传千古的是南朝首富石崇。

石崇家的厕所修建地富丽堂皇,还有十多个身着艳丽服装的婢女追备好沉香汁、新衣服随时为如厕者服务,上个厕所搞得相当有仪式感。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最文雅的当是“摘花”一词,西方人曾经这样称呼过,不是很理解,这和西方人不理解我们说的“方便”有上厕所一意很相似,对老外讲等你方便的时候,我请你吃饭?估计他会晕了。

何为“厕所”?从字义上看,“厕”:“从广,广像屋;从则,则当厕”。可以将厕所解释为“设于房子旁边的侧屋”。并且从西周到春秋,厕所大都与猪圈并排。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即便是现在的很多农村,厕所还建在主房旁边,而且大多还挨着猪圈,这是有历史传承的。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周礼》里记载,早在夏商周时期,建设比较好的城市道路旁就已经出现了厕所,人们终于不用再到处游走“打游击”,最晚到春秋时期,厕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墨子·旗帜》中曾详细描述了那时的公共厕所:在道外设屏,以30步为周长,一般要垣高12尺以上,并且还比较深。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时的厕所还比较简陋,公元581年的一天中午,晋景公准备品尝新麦时,突然感觉肚子发胀,就去如厕,结果不慎掉进粪坑淹死。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左传·成公十年》:“晋侯将食,张(胀),如而,陷而卒”。这个悲伤的故事反映出了先秦时期的厕所有多简陋。

到了汉代的时候,厕所的建设就比较完备了,比如有的厕所还有冲厕的水管,蹲位上还有石质扶手,旁边还设有配套浴室,相当人性化。

并且汉代的厕所有了男女之分,古代的很多厕所都是男女共用,只讲“先来后到”,有时候会很尴尬,不过那会女厕所可用“蹲位”不会多于男厕所,这也反映了古代女子社会活跃程度低的现状。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不过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于是夜壶出现了,夜壶材造型各不相同,因人而异,最奢侈的莫非富豪和官宦之家。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平定后蜀后,将其宫中的器皿全部运回,在其中发现了一个镶满玛瑙翡翠的盆子,爱不释手,差点用来盛酒喝。

后来后蜀主孟昶的宠妃花蕊夫人看到赵匡胤将这个盆子供在几案上,忙说,这是先王的尿盆啊,赵匡胤又惊又怒,大声说道:“用这种尿盆,难怪会亡国”。把盆子击碎了。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上厕所看似小事,但谁也不愿意在恶臭熏天的环境里解决个人问题,古代有这么个故事,明末清初有一个叫穆太公的老汉,有一次进城去了趟收费的公共厕所,出来后,发现前来解手的人不少,但这公厕确实不咋地,就是几个粪坑搭上了棚子。

穆太公回去后,灵机一动发现了商机,便请工匠把门前三间屋掘成三个大坑,每一个坑砌起小段隔墙,又粉刷起来,还请一个读书人给起了个别致名字:“齿爵堂”。

穆太公还请人写了百十张广告语:“穆家喷香新坑,远近君子下顾,本宅愿贴草纸”。尤其是草纸特别有吸引力,我国虽然发明了造纸术,但纸张直到元朝才大规模应用于厕所中使用。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所以用惯了稻草、瓦片、竹片的人一看有草纸温柔地对待屁股,加上厕所环境还比较优雅,那是花花绿绿,最惹人看,登一次新坑,就如看一次景致,并且还是免费的,于是大家宁愿多憋一会,都来穆太公的公厕方便,连女子都来了,穆太公又建了一间女厕。

当然穆太公绝非做公益,厕所收费在农村行不通,但粪便收集起来可以卖给种田的庄户人家,或者换取柴米油盐,建了公厕,一劳永逸,收益稳定,不得不佩服穆太公的商业头脑。

由此可见,上厕所虽然是个人隐私,有不可言说的一面,但同时也是人相对放松的时候,伴随着“大珠小珠落玉盘”,畅快无比的感受充斥全身,但前提是厕所环境得过得去,穆太公正是抓住了人们这样的心理。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有了舒适环境为基础,作为能让人彻底放松自我的场所之一,厕所也成了很多人灵感的迸发地,欧阳修推荐“马上、枕上、厕上”是写作创作TOP3场所。

香港著名音乐人黄霑曾在某个临近交稿的夜晚毫无头绪,这时肚子来了“感觉”,他跑进厕所,在享受畅快的同时灵感大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于是,风靡全国的《上海滩》诞生了。

正是:“小坐片刻,便会放松意念;清闲一会,即成造化神仙”。

上厕所这件小事,从个人层面,现在我们能享用着舒适的厕所,畅快地解决个人问题,正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结果。

天大小事,生活必须,古代“上厕所”拾趣

从广义上讲,上厕所,这一人们生活的日常行为,关乎全民卫生,是“天大的小事”,16至19世纪的北京,也就是明清王朝时期,公厕寥寥可数,有着“京师无厕”的说法,

以至人粪夹杂着牛溲马尿遍街都是,京城宛如一个巨大的垃圾站,所看似繁华的封建王朝的背后,反映的是公共设施的匮乏和管理的无序。

如今,政府把“厕所革命”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其承载的意义远比人们想象中的更重要、更宽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