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原版小说《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为什么会在情敌不在后走向不归路?

丫丫侃神剧


首先纠正一点,原版小说里,程蝶衣最后并没有走向不归路,而是落入凡尘,归于沉寂了。

在李碧华的小说里,程蝶衣和段小楼经过文革那一段歇斯底里的互相揭发、菊仙上吊身亡之后,就分道扬镳了。断了一根手指的程蝶衣被下放到酒泉去打磨夜光杯,后来回到北京京剧团当艺术指导。段小楼到福州去劳动改造,后来偷渡到了香港。

动乱年代结束后,北京京剧团到香港进行访问演出,段小楼无意中从海报上看到程蝶衣的名字,就去寻访故人。俩人一起到一家老式澡堂子泡了澡,本来是不痛不痒地闲聊,聊到最后不小心提到菊仙,蝶衣沉默,小楼道歉。

“我——我和她的事,都过去了。请你——不要怪我!”

段小楼算是对程蝶衣的感情有了个回应。这时,书中有一段程蝶衣的心理描写,很传神:

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他知道他知道!这一个阴险毒辣的人,在这关头,抬抬手就过去了的关头,他把心一横,让一切都揭露了。
谁愿意面对这样震惊的真相?谁甘心?蝶衣痛恨这次的重逢。否则他往后的日子会因这永恒的秘密而过得跌宕有致。
蝶衣千方百计阻止小楼说下去。
千方百计。
千方百计……

于是,程蝶衣为了转移话题,邀请段小楼再唱一段。就在京剧团访港演出的最后一场结束后,俩人在舞台上又合作了一次“霸王别姬”。都是六十开外的老人了,唱功身架都不行了,但是蝶衣很满足。演到自刎那一段,他在朦胧中仿佛感觉到血滴出来、小楼扶着他忘形大喊、时光仿佛退回到小石头小豆子年代,他感到无比的美好……但这终究只是错觉,小楼唤醒了他,戏唱完了。

他自妖梦中,完全醒过来,是一场戏弄。
太美满了!
强撑着爬起来,拍拍灰尘,嘴角挂着一丝诡异的笑。
“我这辈子就是想当虞姬!”
他用尽了力气。再也不能了。

后来,蝶衣随团回北京,小楼继续在香港度过余生。时代在快速变迁,周围一切都在快速变化,他们记忆中的那些东西,都没有了。

书里的结尾就是这样。

电影《霸王别姬》对结尾做了很大改动,蝶衣和小楼还是唱了最后一出戏,但是蝶衣是真的自刎了。这样的改动使得故事的悲剧意味和艺术感染力达到顶峰,无疑是有其理由和成功的。但是书中的写法在我看来,更真实也更深沉,因为其真实,更有一种撕心裂肺难以言喻的痛楚。

它表明的是人生的无奈和残酷。看过《霸王别姬》这个故事的人,不会怀疑程蝶衣对艺术和生命的信仰,只是在电影中他为这种信仰献身了,这比较容易理解。在书中,他表面上却像是跟现实妥协了:接受组织安排结婚、回京剧团当艺术指导、出访演出……过去的岁月所带来的伤害化成嘴里轻描淡写的“想当年”,就像所有的“过来人”一样。但其实,深埋在心里的痛是无法消解的,正因为终其一生无法消解,余生多长,就要忍受这样的痛楚多久。这样带着折磨生活,其实比痛快死去更为不易。

但个体再痛苦又如何?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碾灭一切,混沌一切。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没辙,坚执到底的虞姬也没辙。

没有人,没有任何个体的爱恨情仇能敌得过岁月。书里冷静得近乎冷酷地写出了这个事实。

电影里的改编无疑是更具有艺术冲击力,也更容易被大家所理解。我想题主问的应该是电影里的结局。菊仙算是蝶衣的情敌,为什么菊仙不在了,蝶衣反而要自尽?

我想大概可以这么解释:

1.所谓菊仙是蝶衣的情敌,这是比较流于表面的理解。实际上在精神层面,蝶衣和菊仙反而比较像同一类人。他们都爱同一个男人,他们都有为爱牺牲的信念。相比之下,段小楼只是一个懦弱的普通人,配不上菊仙的爱,也配不上蝶衣的爱。在电影里批斗那一段,是菊仙冒死从火中抢回了蝶衣的剑,说明她是懂蝶衣的。某种程度上,菊仙和蝶衣才算惺惺相惜。如果不是有小楼的存在,蝶衣和菊仙不会是仇人。

2.菊仙自尽,是因为懦弱的小楼在压力之下被迫说不爱她,这等于推翻了她心中的爱情信仰。这一点蝶衣是完全理解的。也可以说,是菊仙帮助蝶衣看明白了小楼的平庸懦弱。况且菊仙自尽,对于蝶衣最爱的师哥小楼来说,也是一个沉重打击。所以菊仙自尽这回事,无论如何对蝶衣来说都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3.综上所述,小楼的人生境界和菊仙、蝶衣差得很远。蝶衣的信仰是人戏合一,一辈子唱戏,一辈子带着忠贞不屈的虞姬的灵魂生活。但段小楼只是以唱戏为谋生手段而已,他不愿接受也无力接受蝶衣对他当个“真霸王”的期待。他在感情上负了菊仙,在感情和理想上负了蝶衣。但他是蝶衣最爱的人。最爱的人尚且如此,还能对这人世间有什么期待呢?像程蝶衣那样的理想主义者是无法和这平凡的浊世相容的,这才是他自尽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狭隘的情场斗争。

总结:程蝶衣和菊仙,在精神上都是高傲的,虽然互为“情敌”,但彼此都有不屑与对方相争的心理。他们的自尽都属于“我要死,与你无关”。菊仙自尽是因为心爱的男人摧毁了她的信仰,蝶衣自尽是因为这个男人所代表的平凡世界不再让他留恋。从始至终蝶衣和菊仙都只演出内心戏而不是对手戏,没有争风吃醋的庸俗表现,自然也谈不上被对方影响。蝶衣最后走向不归路,也跟“情敌不在了”没有关系。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感觉电影结局时的段小楼很无耻,和之前的反差比较大,是什么原因?》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程蝶衣一生酷爱京剧,人戏不分,活成了虞姬的样子,他爱的是京剧里面的楚霸王,而非现实中的段小楼。在他的内心世界里,他就是虞姬,段小楼就是楚霸王,楚霸王离不开虞姬,虞姬可以为了楚霸王而自尽。这种情感,并非完全是男女之爱,而是志同道合的精神依恋。当楚霸王变成了真正的段小楼以后,这种依恋被割开,二人渐行渐远,一生伤痛无法愈合。段小楼是真正的凡人,有七情六欲,有贪生怕死,有虚伪自私,有懦弱无能,见风使舵,他当不了楚霸王。程蝶衣是戏子,活在京剧里,与现实格格不入,追求生命中的焰火,此生只为京剧而生,只为虞姬而活,他是真正的虞姬。暮年舞台上,和楚霸王再度相逢演绎霸王别姬,虞姬还是那个虞姬,楚霸王的雄风英姿不再,只是披着楚霸王战袍的段小楼了,几十年的痴迷美梦,在舞台相聚的瞬间被击得粉碎,精神彻底奔溃,生无可恋,刎颈自尽,变成了真正的虞姬。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个人命运和时代紧密相连,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旧事,是回忆,流走的是顺势而为的弄潮儿,一切朝前看,向前走。


一姝19179610590


《霸王别姬》是香港作家李碧华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完成的一部小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部作品之所以被家喻户晓完全是张国荣版电影《霸王别姬》的功劳。这部作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关于同性恋的故事,然而书生认为若是仅仅把它当作一个同性恋的故事就会使这部作品大打折扣,它不是真正的关于同性恋的作品。这从程蝶衣自刎的时间上我们可以做出判断,如果程蝶衣真的爱上了段小楼而且不能自拔的话她自刎的时间应该是在段小楼与他的妻子菊仙结婚的那一天。但是让我们感到奇怪的是程蝶衣并没有这样做,他不但没自刎而且还参加了他们的婚礼。程蝶衣真正想不开而自刎恰恰是在文革结束后段小楼的妻子菊仙去世以后。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决绝呢?



如能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霸王别姬》的含义。书生以为《霸王别姬》真正要表达的是人生的三重境界,段小楼、菊仙和程蝶衣就代表了人生的三种不同境界。

第一层境界自然就是故事的男主角段小楼。段小楼是一个烟火气很重的世俗之人,他之所以热爱唱戏是为了可以更好的生存,在程蝶衣小的时候由于他排练时经常出错总是惹的段小楼大发雷霆,段小楼发火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担心程蝶衣会砸了他的饭碗,但是却不经意间塑造了一个艺术家。我们每个人拼命工作都是为了能够养家糊口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最最终把自己活成了“段小楼”。



而代表人生第二种境界的就是段小楼的妻子菊仙,她曾经是一位名妓,当段小楼为了她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勇斗恶霸时,菊仙被彻底感动了,她用自己所有的积蓄将自己赎了身,对菊仙来说爱情就是一切,为了爱情她也可以放弃一切。也正是因为爱情对于菊仙最重要我们才能理解在文革时期当段小楼在众人面前叫嚷着要与下贱的菊仙划清界限时,菊仙的爱情之梦彻底破灭,她最终选择了自杀。当爱情一旦逝去生命也就无可留恋。



对于菊仙来说对感情的追求是高于对生命的追求,虽然很多人会不理解,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她的追求比段小楼的追求要更高尚。但是,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追求,那就是程蝶衣对艺术对理想的追求,他将自己的生命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中,他在艺术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义。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程蝶衣对段小楼真正迷恋的是什么,那就是他们共同融于彼此生命的戏曲艺术,他虽然一生没有结婚也没有恋爱,但是对他来说和段小楼完美的艺术结合已经足够了。在小说中程蝶衣与段小楼的关系更恰当的说应该是伙伴关系,无论离了谁他们的艺术价值都会残缺不全,对于程蝶衣来说艺术就是生命,当故事的结局段小楼表示他已经跳不动了的时候程蝶衣毅然决绝的拔剑自刎,因为他再也感受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同样是死,菊仙是因为爱情,程蝶衣是因为艺术的缺憾。


顽石说名著


小说看过多年了,有些情节可能记得不准。

我印象中,小说里程蝶衣没有自尽。文革两人互相的伤害给对方造成难以弥补的伤痛,段小楼避世去了香港再也不是梨园圈子的人。没有了霸王,程蝶衣有世上那不能少一分一毫的誓言便失去了意义。活着也就只剩下活着了,其实和虞姬死去也没有什么区别。


红迷轻罗小扇


程蝶衣在段小楼爱人还在的时候还可以安慰自己,都是段的爱人在中间挡着,自己才没和段走到一起。

然而当段的爱人离开之时,也正是程正视自己对段的感情之时。段不和他在一起,并非因为段的爱人,而是段不可能喜欢程蝶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