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林沖是《水滸傳》中登場較早的人物之一,也是作者施耐庵花大量筆墨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小說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一直以來,讀者們都把林沖看成是一個悲情英雄,尤其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那一幕,令後世無數讀者同情和動容。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但我不得不說,很多讀者看《水滸傳》都帶有一種先入為主的態度,認為只要是梁山好漢,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林沖作為一百單八將中的重要人物,當然是好漢中的好漢,英雄中的英雄。如果我們能跳出固有的觀念,以客觀的角度看待《水滸傳》,就會發現林沖不僅不是英雄好漢,而且是一個極為勢利的小人。我這麼說,絕非空口說白話,且看如下證據。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證據一:畏懼權貴。

林沖的娘子張氏被高衙內當街調戲,武藝高強的林沖竟然不敢出手教訓高衙內,小說是這麼寫的:

當時林沖扳將過來,卻認得是本管高衙內,先自軟了。高衙內說道:“林沖,幹你甚事,你來多管?”原來高衙內不曉得他是林沖的娘子;若還曉得時,也沒這場事。見林沖不動手,他發這話。眾多閒漢見鬥,一齊攏來勸道:“教頭休怪。衙內不認得,多有衝撞。”林沖怒氣未消,一雙眼睜著瞅那高衙內。眾閒漢勸了林沖,和哄高衙內出廟上馬去了。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林沖不僅不敢出手教訓高衙內,甚至連一句話都不敢說,為什麼?很簡單,因為高衙內是當朝太尉高俅的乾兒子,而高俅又是林沖的頂頭上司,打了高衙內,就等於得罪高俅,以後豈能有好日子過?林沖是個把功名看得很重的男人,事業心重,希望在仕途上有所建樹,這本是好事,但林沖的功名之心似乎太過了,在他心裡,八十萬禁軍教頭的職位遠遠比自己娘子的名節重要。所以,林沖不敢出手教訓高衙內,這是典型的畏懼權貴的表現。我們可以想象,如果當時調戲林娘子的是一個沒有背景的普通地痞流氓,林沖還會袖手旁觀嗎?當然不言自明。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證據二:與小人為伍。

林沖在東京為官之時,跟陸謙陸虞候走得格外親近,兩人的關係非同一般,相互之間視為知己。所謂“近朱則赤,近墨則黑”,陸謙當然不是好人,而林沖也好不到哪去。陸謙為人如何,林沖不可能不知道。陸謙之所以出賣林沖,說到底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官位的晉升。跟林沖一樣,陸謙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在仕途上大展身手,而他能依靠的就是太尉高俅。虞侯不是什麼大官,但性質卻很特殊,屬於高官府中的總管家一類的職位。而陸謙,就是高俅府中的管家頭兒。林沖之所以跟陸謙這樣的小人親近,就是希望陸謙能幫他在高俅面前美言幾句,助他升遷。所以,林沖跟陸謙一樣,兩人都是勢利小人。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證據三:弒主。

林沖走投無路,雪夜上梁山,蒙梁山寨主王倫收留,暫得一安身之地。后王倫多次刁難林沖,企圖趕他下山,林沖大怒,一刀火併了王倫。林沖火併王倫,並非是王倫“嫉賢妒能,無大量之才,做不得山寨之主”,這不過是林沖為殺王倫給自己找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林沖之所以殺王倫,還是因為勢利。晁蓋、吳用等人上梁山後,林沖通過他們智劫生辰綱的行為,判斷其實力強勁,如果聯合他們對付王倫,必定綽綽有餘。所以在火併王倫前夜,林沖來到晁蓋、吳用等人住所,與他們商議除掉王倫的計劃。看到誰的實力強勁,林沖就倒向誰,這同樣是勢利小人的表現。

林沖不是什麼悲情英雄,其實是個勢利小人,看他做了些什麼就知道


林沖身上固有值得人們同情的一面,但如果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從事實入手,就會發現,林沖的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勢利小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這句話用在林沖身上,再合適不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