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朱熹: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黟县西递胡氏宗祠敬爱堂几乎是每位游客必到之地,祠堂里有一个巨大的“孝”字,上半部,右为一个人拱手作揖、谦恭孝敬之样,左则为尖嘴猴腮的造型,寓意孝敬者为人、忤逆不孝者为畜。此字相传为理学家朱熹手书。此外,朱熹在作书序、跋和论著中,经常署名“新安朱熹”,表明对故土的眷恋。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敬爱堂,内有朱熹手书“孝”字


南宋建炎四年(1130)农历九月十五日,尤溪县城一家郑氏馆舍里,朱松怀着喜悦之情等待妻子临盆。他的妻子祝氏同为徽州府歙县人。


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朱松发现他右眼角隐约长有七颗黑痣,排列得像北斗七星,便给他取名朱熹。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朱松一有时间便教他读书识字。朱熹从小勤学好问,父亲的朋友都有学问,可是常常回答不了朱熹的问题。


朱熹在紫阳楼里勤奋苦读。绍兴十八年(1148),朱熹考取进士。这年,他才19岁。绍兴二十三年,朱熹出任泉州同安主簿。这是帮助主官掌管文书的职务,虽然职务不高,但朱熹还是认认真真地办事。


流经徽州的新安江曾设立新安郡,宋朝时,出现的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朱熹是新安理学的集大成者。为了推广自己的思想,他在武夷山下创建武夷精舍,广收门徒,聚众讲学。一时间,天下才俊都慕名前来学习。他还创办了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以培养学生。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朱熹作品


淳熙九年,朱熹将《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四书合刊,经学史上的“四书”之名这才第一次出现。这部《四书集注》是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他提倡读书,认为穷理之要,必在读书;强调做人要忠孝节义,研究实物要格物穷理。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四书集注》


北宋大儒张载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言简意宏,一直被人们传颂。人们用它来赞颂朱熹。然而,朝廷出于政治考虑,对朱熹进行严厉地打压、禁锢,他的学说被列为“伪学”。


庆元六年(1200)春天,朱熹百病交加,左眼已瞎,右眼几乎完全失明,但他还在整理自己的作品。不久,71岁的他在孤独、凄凉中与世长辞。


朱熹去世 9 年之后,朝廷为他平反,提倡学习《四书集注》,理学成为声势隆盛的显学。人们敬仰朱熹,尊称他为朱子。


查济:典藏在深山的璞玉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离泾县桃花镇不远,一座古老的村子查济,因驴友、写生的画家、美术家们的寻访而闻名遐迩。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春雨润染的查济村


查济,远离城市喧嚣。有人说这里像是原风景的处女地,静谧,与世无争。石桥、流水、祠堂……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查济桥多、祠堂多。元代的“德公厅屋”,明代的“涌清堂”,清代的宝公祠等都是其中杰出的建筑艺术品。聪明的查济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结村”,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借景、对景等手法,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各家的房屋间有街巷相通,弯弯绕绕,曲径通幽。石渠绕每家每户而过,查济河因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叠瀑式地流淌,沿河建有多道拱石桥、板石桥、洞石桥,将两岸民居相连。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查济的古民居虽零落,但规模庞大。它古香古色、质朴娴雅的气质,令其在桃花潭旁散发着独特的徽风皖韵,也吸引了一些著名画家来此定居,被称为“画家村”。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德公厅屋坐落于许溪河南岸扁官巷内,三层门楼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既是厅屋的大门,又是一座可以独立的牌坊。门楼内隔一道天井,便是厅屋三间不太大的和一般民宅相似的建筑,唯一不同的是,它的主要结构用到了十六根楠木柱。据记载,“永德公”的四个儿子继廉、继善、继福、继和均为明朝洪武年间重臣,分别担任广西兵备使、湖北巡察使、两河漕运史、浙江按察使等要职。当时他们想要建造庞大的祠堂纪念其父,又不敢得罪当代皇帝朱元璋,所以不敢铺张建造。于是,他们巧妙地借用前朝敕造的牌坊为门楼,盖了这么一座不显眼的房子。为了避嫌,内三间明朝初年建成的房子,是仿照元代所建造的门楼风格而建,可谓用心良苦。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德公厅屋曾用作挂面手工作坊。挂面是查济传统美食,有十二道主要工序,咸丰年间被列为贡品。


查氏一族对待子孙后代要求严格,自唐宋以来,就形成了一系列的家规、家训及家理,明嘉靖年间重新整理后留有家规十条、家训十四条和家理五条,主要内容是以孝道和祖先崇拜为中心而展开的。在查济,祠堂十分常见。对先祖的崇敬,彰显着查氏的孝道。


这里查姓人群非常庞大,据说在极盛的明末清初号称有10万人口之多。这时期科举高中者居多,进入鼎盛时期,一门六进士、三进士,兄弟进士、文武进士、文武举人不胜枚举。据统计,明清两朝,查济七品以上的官员就达129人, 他们发迹后,首先要做的便是衣锦还乡,修建祠堂;但经过历史变迁,现在只有二甲祠、宝公祠、洪公祠等为数不多的几座,依旧立于村间,用它们的斑驳,诉说着曾经的鼎盛和辉煌。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古村景美,传说也美。


在查济不远处的桃花潭,“诗仙”李白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佳句后,时隔不久,也来到了查济。李白受查济人查师模(官至中书郎、校书郎)之邀,来到查济的石门碧山游历栖息,数日流连而忘返,挥毫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千古佳句。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人文篇(七)

偷懒的老牛 摄


青山绿水、小桥溪流,查济美如画,也最入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