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Hello大家好,這裡是《大奇聊車》,每日為大家分享汽車資訊、選車用車、技術解讀,幫助您快速瞭解綜合類汽車知識,以下內容如有不實,還請各位看官批評指正,感謝大家關注~

前言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在如今的汽車市場中若是是發佈一款新車,總會與「運動感」相關聯,不止是轎車,就連碩大的SUV也可以被稱讚為“運動感滿滿/爆棚”,完全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認知。在此前「運動感」還沒有如此盛行時,我們把這樣的車才會稱之為有運動感。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那為何如今碩大的SUV也可以被稱之為運動感呢?剛好這是我們本期要聊的主旨。

何為「運動感」,是視覺感受還是主觀體驗?

視覺感受-外觀營造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它也是我們判斷一臺車輛性格的首要依據,整體造型與細節設計往往會決定我們給予它的定義,而我們所說的「運動感」絕大多數都是來自“視覺”給予心靈的反饋。

當市場趨於年輕化時,各大車企所推出的車型往往是以“年輕運動”為噱頭,在車身部分大規模採用與運動相關聯的元素,包括車身大包圍,誇張的前臉又或是1.5T排量加入四個假排氣作為裝飾,而在造型方面車身流線一定要向後俯衝以此來保持“蓄勢待發”的運動姿態,並且後尾部輕微上翹同時要向後延伸出“小尾巴”,若是採用“雙小尾巴”那便更有「運動感」。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若是還嫌不到位,那便在車身上加入一系列“套件”,或改裝花式輪轂等,總而言之就是為了當你行駛在馬路上行駛時能擁有足夠的回頭率才算完美。當然這些只是給別人看的,想要取悅自己內在一定也要完美。

視覺感受-內飾氛圍

在內飾氛圍營造中很多車型也是出了名的運動,D型方向盤與換擋撥片一定是標配,這些基本都是賽車專用,尤其是換擋撥片,它的初衷是為F1賽車手在駕駛時方便換擋而設置,隨後便應用在性能車居多,最後變成了普通家用車區別是否運動的一項綜合考量標準。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除了細節上的設計外,整體造型也要趨向運動化,比如偏向駕駛員一側的中控臺、一體式座椅、不限於紅黃藍三色的內飾走線,無一不是向消費者傳遞運動化的理念。其目的就是要與普通車型的“中庸”內飾形成區分,從而讓自己更具購買力。

如果僅靠視覺就想調動消費者胃口,基本是不可能的,比如新上市的某某克車型,10萬出頭即配一體式座椅而且內飾營造簡直是“運動感滿滿”,深入瞭解後動力、操控卻不那麼如意,所以目前的市場表現不是特別理想。

主觀體驗

在主觀體驗中,零百加速是最能詮釋運動感的性能之一,而影響它的主要因素則是發動機或電動機的功率以及扭矩表現。除此之外,油門、電門以及變速箱的響應速度與邏輯也是主要原因,充沛的動力儲備及輸出是支撐「運動感」的主要條件之一。另外,「運動感」對懸架的要求標準一定是硬邦邦的,偏軟的調教雖然濾震效果明顯,但不能給予車身足夠的支撐性,同時車手也無法感知路面問題並及時做出調整。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此外,「運動感」還需要轉向的精準以及剎車性能的表現,一般來說運動性能車的剎車距離很短且擁有十足的靈敏度,在極速情況下要做到“人控車”而不是“車控人”,達到這個標準才能做到人車合一。不僅如此,前後輪距也能為車輛帶來更小的載荷量轉移,在過彎表現時更加穩定。

而且按照常理來說,軸距越短車輛前後表現才會更加一致,並且有效增強駕駛靈活性。當然決定足夠運動的因素還有很多,筆者就不一一列舉,下面我們來說說運動車的劣勢。

運動車的劣勢

首當其衝的就是成本問題,能量充沛的機器自然價格會呈翻倍式增長,縝密的調教技術也是對成本最大的威脅,從而價格會更高,一款真正的「運動感滿滿」的燃油車價格要上百萬元。

不僅如此,運動車上面我們說了對底盤軟硬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底盤若是過於硬朗,所換來的日常行駛感受就是顛簸感強,完全沒有舒適度可言。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轉向方面也要擁有十足的靈敏度,這也意味著我們日常通勤時必須要頻繁調整方向盤,也可讓車輛“走直線”。

最後就是空間的壓榨問題,軸距越短意味著我們的縱向駕駛空間被壓榨過多,同時部分性能車由於懸架結構(不細說,不然又是一個大篇幅)的特殊,佔用空間也比較大。

在電動車還未全面普及之前,想要詮釋「運動感」非常難,而在電動車出現後,一定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電動車更具「運動感」

那為什麼這麼說呢?

其一是因為電動機起步即可以輸出大扭矩,十幾二十萬的電動車百公里4、5s的成績很正常,而且電動車缺少燃油機的轟鳴,噪音也能得到很好的抑制,光是這兩點放在燃油車身上,價格可想而知。

其二是因為當下同價位的電動車的底盤、懸架以及車身穩定效果沒比燃油車差到哪裡去,就像此前有個試驗,Model 3與911在相同路況相同速度下,僅是車尾抗橫擺部分不及911,而極限性能時的可控性兩者不相上下。

電動車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綜上所述

寫了這麼多並不是想要批判現在幾萬十幾萬的車輛都在以「運動感」為噱頭,而是想讓更多的朋友認識到「運動感」究竟是什麼。而且在我看來,電動車的出現以及不斷進化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經濟性,「運動感」才是它的真諦。

對此,不知您怎麼想呢?

點贊、評論、轉發、收藏,您的每一個微小舉動都是筆者創作的動力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