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王家卫于1994年拍摄的《重庆森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撑着人们对重庆大厦的无数想象,香港之外尤其如此。实际上,抛开电影的拍摄主要地不在重庆大厦,真切发生在这里的悲喜也远比不上电影中奢华的浪漫气息,而是由生活的笑和泪慢慢垒成的。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关于他的一切像是开启了太久的罐头,光阴消弭了新鲜的或腐朽的味道。这幢十七层高,由三段建筑连接的混凝土大厦,在20世纪60年代,曾是俯瞰尖沙咀的豪宅,一流的商业中心,最后逐渐演变为小商品批发市场。各地的商人们蜂拥而至,大厦里充盈着纸币的油墨香和发霉的纸条板味道。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然而,喜爱王家卫的人自然是会进去感受一番,才不虚香港之行。倘若你顺利的在灯光昏暗的底层直抵电梯的所在,大概还要经历几轮才能挤上那台容积为5人的老电梯。出了电梯,扑面而来的是迷宫般的走道。廉价旅社,贩售山寨产品的商铺,餐馆的霓虹招牌混合若干种气味,让人生出落荒而逃的心理。身处其中,几乎难以想象这样的边缘地带正处于香港这座繁华都市的中心。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大厦里盛放的热情会给人带来更强烈的不适,某个好奇的女游客游览时可能会收获好几次告白。你或许会惊讶的感慨到,其简洁而锋利的相处模式,偶尔会带来迥异于常态的亲密。而这些,是《重庆森林》和大厦之间,仅有的,诗意的重叠。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想起一件非常温暖的事,一位饭店清洁工说他白天很讨厌碎嘴的老板,但在下班后,老板会给他发无聊的信息,他不愿回复,老板就说我太寂寞了,咱俩说会话。一瞬间,他被这柔软击中。这位清洁工每两个月回一趟家,带回饭店所需的原料,而老板给他买机票作为送货的酬金。为生意奔忙的路程缺不了颠簸风险,也会点缀着生离死别。当我们听惯了相似的事,就会从大厦的孤独暗号里解读出厚重的蕴意。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不用顾虑其他,你可以轻松的向周围的陌生人说出“我很孤独”。谈论过后,话题经常会跑到他们久未谋面的家人身上,他们都愿意给你欣赏口袋里的小饰品,或者手机上孩子的照片。如逢聊兴正浓,对方说不准会强拉着你去喝奇怪的饮料,和你说长长的故事。这一会子的功夫,金城武和林青霞喝酒的场景就跳到了脑海里。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其实它最初也并非便是如此让人畏惧。它原本也是豪宅般的存在,但随着非正式人员的入住,许多的劳动力纷纷投宿于此,它开始变得杂乱无章,尔后,90年代的火灾,使疏于管理的弊病暴露于世,尽管政府采取了理性化的整顿,也安置了不少的CCTV,然而依旧挽回不了堕落的结局。或许,丧失灰色地带的存在,这栋楼也消失了本身的特色吧。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这里的人们通常会使用英语交流,粤语早无立足之地。而当游人出门,弥顿道的对面就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景象,十分的热闹。与这里相形见绌,是完全不同的鲜明对比。似乎大厦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守护着异乡人的落寞。它不属于香港,遗世独立,在喧嚣中秉持着桀骜的性格。

走进异乡人的孤岛——重庆大厦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重庆大厦对多数人说是脏乱、无序、不可接近的孤岛,而现在,它变得整洁又规范,但在居住的印巴人、非洲人眼中,他们永远也融不到香港主流社会,只好存活在这栋楼里。其实,他们不知道,永远离不开的重庆大厦才是一座真正的孤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