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啟蒙運動對西方社會以及中國的積極影響就不多說了,整個學術界給了它非常完美的定義,我要討論的是17-18

世紀的啟蒙運動,給當下社會帶來的諸多災難性的影響。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啟蒙運動)


01啟蒙運動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人們信仰的缺失與傳統美德的淪喪。

啟蒙運動反對宗教神學、愚昧主義,提倡科學、理性,試圖摧毀天主教在歐洲文明圈的主宰地位。就從宗教教義來講,上帝造人是不可能的、反科學的,但天主教、佛教都有一個思想:讓聖人或神或者佛來啟迪人的智慧,讓人們有信仰,使人棄惡從善。

無論西方還是東方,世界上所有的國家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統治者以統一宗教信仰的方式來完成對人們精神思想的控制。所以西方啟蒙運動的後果,就是狠抓黑奴,屠殺印第安人,瘋狂殖民,掠奪。他們為這些暴行安上一個好聽的名義——傳教。

當統治者強化棄惡從善的教義時,社會相對安定,人性真善美得到體現,宗教也能讓人們的心靈在痛苦與磨難中得到慰藉。宗教的弊端肯定也是有的,但它就是一個工具,看人怎麼用而已。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棄惡從善)


當理性思考與科學思維超越棄惡從善的認知時,沒有信仰束縛的人們開始追求物質與利益的最大化。而啟蒙運動進一步論證了人們追求物質享受和個人私慾的合理性,導致了現今社會物慾橫流的結果。

中國傳統的價值觀體系是以儒家為基礎的,輔之以佛教與道教。啟蒙思想傳入中國以後,新文化運動興起,猛烈抨擊中國的傳統道德體系,以儒家文化為代表的傳統道德體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當傳統文化被冠以"愚腐、迷信"之罪,而"民主、科學"未能真正改變個人命運之時,人們信仰的缺失與傳統美德的淪喪就成了必然。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新文化運動的宣傳畫)


傳統道德體系的破壞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推進社會文明進步之時,也帶來如下影響:

首先,忠孝變成了愚忠和盲從。

在中華傳統美德里,百善孝為先。可是,現在的一些人已完全沒有任何信仰,當人們不再相信不孝會有報應的時候,他們只相信當下物質利益帶來的幸福感,併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傳中說董永賣身葬父,孝心感天動地,可如今,不孝之子已比比皆是!2019年弒母的北大學子吳謝宇,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社會的腳步越來越快,曾經掛在牆上的24孝圖,已沒有幾個學子認知,因為他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教室裡埋頭苦讀,他們在理性的思維中,已不相信弒母會下地獄。(我們隔壁村子裡,有一個25歲男的,屬於寄生蟲類型,整天在家裡無所事事。一次問他老爸給錢花,他老爸沒錢給,他竟然拿著菜刀追著他爸砍。)

沒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只信仰唯物現世幸福的人更可怕,在他們的思想領域裡,一切都要為個人私慾和物質讓步!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董永賣身葬父)


西晉王祥,繼母對其不慈,但他在繼母生病時仍臥冰求鯉,使繼母食後病癒。

2019年四川省自貢市卻發生了"兒子弒親母騙保"的人倫悲劇;

現在離婚的重組家族更多,但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其次,夫妻之恩變成了利益的困綁。

在我們的傳統美德認知裡,曾經我們認為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在傳統文化裡,像陳世美那樣虛化的男子,一直是中國人所唾棄的人物!可是,多少新文化運動的文人,以追求自由戀愛的名義,玩弄感情,拋妻棄子。

古代第一美男子潘安,只娶一妻楊容姬,妻死不納妾,創潘楊之好的美名;而現代的天津男子張軼凡,為騙取3000多萬鉅額的保險金,將妻子帶到普吉島後殘忍殺害。

古人們嚮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焦仲卿和劉蘭芝因家長反對不能在一起後雙雙殉情,焦仲卿給他母親說:"結髮同枕蓆,黃泉共為友"。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焦仲卿和劉蘭芝)


古人希望"黃泉共為友",今人卻為一已之私試圖把"共枕蓆"之人送入黃泉:2019年,江蘇省的中國夫婦在泰國遊玩時,懷孕3個月的妻子王楠被丈夫俞某推落34米高崖,原因只為了騙取保險。

對物質的過度追求讓人們人性泯滅,人性的泯滅讓人們失去了婚姻的安全感,失去了人倫的安全感。

古人說"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如今,似乎"天地早合"了,處處皆是"與君絕"!2019年中國全國離婚登記415.4萬對,可見人們對於婚姻的輕率。2020年中國光棍將超過1億。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婚姻?拿什麼來偕老,我的愛情?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信仰?)


傳統文化的某些信仰,可能會抹殺一個人的獨立性,但過於理性的結果,則是讓一個家庭冷漠寡恩。而家,只有溫暖,才不會失去它存在的意義。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才能長治久安,而理性、私慾正一步步吞噬我們的家,讓它風雨飄搖。

再次,啟蒙思想反宗教禁慾,導致的疾病與災難已是事實。

在天主教裡,信奉獨身主義或一夫一妻制,在我國的佛教裡,也有禁慾的成分。這些禁慾的內容形成了人們"萬惡淫為首"的思想認知。而啟蒙運動反宗教禁慾的思想,極力的宣揚解放自我,造成個人利已主義與私慾的膨脹,最後帶來的影響也是惡劣的。

人類慾望的閘門被啟蒙思想開啟後,全球艾滋病病毒攜帶者人數在2018增至3790萬人,九成以上是性傳播,攜帶者數量仍逐年增長。非洲災難更甚,已出現了被此病屠村的悲劇。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萬惡淫為首)


02啟蒙運動的後果是物質文明伴隨著物慾的泛濫。

啟蒙思想家們,提出了君主立憲和三權分立的政治主張,進而又提出了法制、自由、民主、平等、博愛的一整套社會改革方案。

但是絕對的自由是否真的合理?

多少罪惡,正是以自由的名義進行的。

當人們享有言論自由的時候,處處發表攻擊政府的言論,只會引起社會的動盪與不安。當美國打著人權的旗號,干涉他國內政時,只是用它自己的"民主"來入侵他國的專制。

啟蒙運動的平等比起我們的傳統文化裡的平等,是更狹隘的。

我們傳統文化裡的平等融合了佛家"眾生平等"的思想,西方的宗教裡也有"平等"思想,但啟蒙運動的平等更多強調的是人權的平等,"眾生平等"包含了尊重生命與自然的成分,但人權的平等把人的權利放在首位,當人把自己做為地球的主人時,這種平等的強調是可怕的,它並沒有確保人類福祉,它同樣是另一種無知和偏執。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平等的對話)


在啟蒙運動構造的利己主義面前,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人類向河流大海無休止的排放汙染物,導致其他物種的滅絕。人類正無止境地揮霍踐踏地球資源,殘忍的虐殺動物。埃博拉就是大蝙蝠傳播的。

當然,當淡水資源再也無處可尋時,人類也將為此付出代價的,這將是人類最可怕的災難。人的純粹理性,使人類失去了最美好的價值關懷與對萬物的悲憫之心。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淡水資源)


03啟蒙運動使人類陷入諸多血腥的爭鬥之中。

啟蒙運動的本意是要給人們光明和溫暖,但真的溫暖嗎?

20世紀,一些國家的統治者利用理性至上原則,將集體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扼殺個人利益甚至個人生命。導致個人權益和個人自由根本無法得到保障。這樣的理性邏輯為二戰中的屠殺提供了藉口,那些絕對利已者和受啟蒙思想影響較大的極端民族主義者,蔑視生命,發動戰爭。

二戰期間,德國建立奧斯威辛集中營,屠殺猶太人就是將集體利益凌駕於個人利益之上的惡果,它證明了理性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極端操作可以讓人的良善盡失!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女人)


一七八九年的法國大革命的思想基礎就是啟蒙思想,這次革命之後的恐怖統治讓人震驚。在理性、民主、革命的思維之下,法國大革命出現"殺人如割韭菜一樣乾脆利落"的恐怖局面,對生命毫無敬畏之心!

理性沒有給人們溫暖,而是讓人不寒而慄!

綜上所述,啟蒙運動在改變這個世界的同時,也是物極必反,它也帶來了災難和危害。我們應該客觀的認識到啟蒙運動所倡導的理性至上、利已主義、唯物主義原則,極大地禍害了人類,削弱了對人的靈性尊嚴和靈魂的考慮,導致了二十世紀對人類的屠殺和對自然的過度索取。

我們應該重塑人的尊嚴和靈魂,重塑人的信仰與美善。對信仰和傳統的蔑視,在慾望和利益的驅動下,人類做出的事情是觸目驚心和傷天害理的。有沒有上帝並不重要,但當我們被利益誘惑時,相信"上帝在看著我們"這點很重要!

17-18世紀,由歐洲的啟蒙運動聯想到的人性缺失

(上帝在看著我們)


當我們失去了對靈魂的終極關切和信仰時,人類只能在冷漠與絕望中短視。

參考文獻:《啟蒙運動》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陳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