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蜀漢武將職位最高的人到底是誰?真的不是五虎上將?

亭殿閣


確實不是五虎上將,而是蔣琬、費禕、姜維三人,官職:大將軍。


這個問題就是涉及武將排名問題了。蜀漢以繼承漢統自居,所以官職也是和漢朝保持一致。漢朝武將,最高為大將軍,其次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再下一等為四方將軍:即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有說法認為左將軍在右將軍之上)、後將軍。與前後左右將軍平級(但可能權力大小不同)的是鎮守四方的四徵將軍:徵東將軍、徵南將軍、徵西將軍、徵北將軍。四徵將軍可能會下轄四鎮(有時四鎮直接鎮守四方,沒有四徵將軍)、四平、四安將軍。其餘就都是雜號將軍,不多贅述。


所以,就看蜀漢各武將的最高官職了。劉備在進位漢中王后,封關羽前將軍、張飛右將軍、馬超左將軍、黃忠後將軍。因為那時劉備未稱帝,不能封最高的四個武將官職。劉備登基時,關羽、黃忠已死,所以沒有晉升。馬超晉升驃騎將軍、張飛晉升車騎將軍。所以在劉備即位之初,馬超官職最高。大將軍空缺。劉備死後,諸葛亮為丞相統攬軍政大權。一度以李嚴為驃騎將軍、劉琰為車騎將軍。這期間,最高武將大將軍一直空缺。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死後,丞相之位廢置,以蔣琬為尚書令執掌相權。不久,蔣琬晉升大將軍,錄尚書事,併兼荊州刺史,成為蜀漢總攬軍政和地方事務的頭號人物。這是蜀漢第一次設立大將軍官職。延熙元年(238年),蔣琬又加大司馬,開府治事。


蔣琬任大將軍後,費禕接替其為尚書令。延熙六年,蔣琬因身體原因辭大將軍官職,費禕任大將軍,錄尚書事。次年,蔣琬又讓益州刺史於費禕。蔣琬基本不再主事,費禕掌軍政大權,並於當年擊退魏國曹爽進犯大軍。延熙九年蔣琬去世,十五年,費禕開府,次年,遇刺身亡。


費禕掌權期間,姜維自延熙十年開始擔任衛將軍,錄尚書事,但一直被費禕壓制。費禕死後,姜維主持北伐,於延熙十九年晉升大將軍,但當年就因為戰敗自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直到景耀元年(258年)恢復大將軍官職,直至蜀漢滅亡。

值得一提的是,三國志中還提到過一個人,閻宇。閻宇雖然事蹟不多,但是依附宦官黃皓,官位不低。他在景耀元年的官職是右大將軍。一般認為這是右將軍的誤寫,但還有另一種可能,三國中後期,各政權都喜歡將重要官職一分為二,分設左右。所以,可能是劉禪將大將軍官職拆分,閻宇是右大將軍,而姜維只是恢復為左大將軍,也有這個可能性。由於蜀漢不設史官,史料匱乏,難以證明了。


伊耆角木


五虎將是《三國演義》中的提法,按照羅貫中的排序,關羽為首。實際上關羽在被封為前將軍之時,確實是軍中最高武將官職,但是在後續的發展中,關羽轉任荊州太守,武職上沒有其他任命,其他將領才有機會逐漸超越了他。

並且在關羽有生之年,地位都未曾被超越,除張飛昇任車騎將軍外,其他武將都是從劉禪繼位開始,才相繼有了更高級別的任命。

彼時前、左、右、後將軍滑落到第四序列,在之前還有三個檔次。馬超、張飛後來升至第二檔,趙雲升至第三檔,關羽和黃忠則停留在第四檔。

而所謂的武將最高官職,其實並非單純的武職,而是總覽軍政大權的人物,是對諸葛亮丞相地位的延續,有三個人達到過這個位置,分別是蔣琬、費禕和姜維。

我們一一分解。

蜀漢為凸顯正統地位,沿襲東漢官制

蜀漢作為三國中面積和國力最弱的國家,基本沿襲了東漢的官制,作為統治的基礎。但是由於諸葛亮在蜀漢的特殊地位,導致具體官職與東漢存在細微的差距。

按照漢制,中央官制又有決策機構與執行機構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三公九卿制。其中,三公為決策機構,地位尊崇,權勢顯赫,九卿則為執行機構,地位比三公低一級。

三公分別為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原則上太尉才是最高軍事長官,但是由於諸葛亮總理軍政兩屆,因此蜀漢並沒有任命太尉一職。在諸葛亮死後,為了突出他的特殊性,蜀漢也不再任命丞相一職,其後任者蔣琬、費禕和姜維均以大司馬、大將軍的職務總領軍政。

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最高武將職位。

以大將軍為首的各級武官

蜀漢武職從上到下十餘個級別,而“五虎將”當時雖然地位顯赫,但是與後來的封賞相比,卻僅能屈居在第四檔,前四檔分別是:

  • 大將軍:蔣琬、費禕、姜維

  •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張飛、馬超、李嚴、鄧芝、廖化、張翼
  • 徵西將軍/徵南將軍/徵北將軍:魏延、宗預、趙雲、陳到
  • 前、左、右、後將軍:關羽、黃忠、劉琰、輔匡、吳壹

前面提到,大將軍雖然是武將最高官職,但是實際上歷代都是以大司馬或者大將軍官職總領朝政,有時權力甚至凌駕於丞相之上。比如東漢之竇憲、梁冀、何進等人,而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期間,受迫於袁紹的壓力,曾經請封袁紹為大將軍,就是為了暫時討好袁紹,從而緩和矛盾。

在蜀漢官制中,大將軍更多的是管理責任,而很少會親自掛帥,當然姜維除外,首先他是武將出身,其次他繼承了北伐遺願,當時又與內廷不合,所以必須領兵北伐。

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則更多的是一種榮譽稱謂,一般都是授給德高望重、勞苦功高的老將,張飛、馬超和李嚴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真正意義上帶兵打仗的最高將領應該是徵西將軍、徵南將軍和徵北將軍。

關羽在兩代君主時期待遇明顯不同

關羽在劉備時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武將,當時正是南征北戰的階段,還沒有到大肆分封之時,因此武職以比較實用的前、左、右、後將軍為首。其實關羽在荊州時期總領軍政,地位作用已經凌駕在徵北將軍之上,封個驃騎將軍也不為過。奈何死的太突然,劉備還沒來得及封賞,就天人永別了。

而劉禪一直將夷陵之戰的失敗記在關羽頭上,所以即使死後也沒有追封什麼太好的榮譽。

官職只是一種象徵,在後期已經沒有太大含金量了,無論出於何種評價,關羽蜀漢第一武將的地位是不會改變的。


尹禾


  • 首先要知道各個職務的順序。在漢朝時期武將的官職是這樣的。 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四方將軍——四徵/四鎮將軍(如鎮南將軍)——四安/四平將軍(如平北將軍)——雜號將軍——中郎將——校尉——司馬

    在蜀漢的五虎上將裡,馬超曾經被封為驃騎將軍,但是馬超並無兵權,所以有名無實。張飛在劉備稱帝時被封車騎將軍,掌管軍事,有實權。而魏延在一次陽溪戰爭裡獲勝,被封為徵西大將軍,徵西加了“大”字,就不一樣,當時,魏延在蜀漢集團,僅低於諸葛亮了!再後來,有夏侯霸投了蜀國,夏侯霸與劉禪有點親戚,(張飛娶了夏侯淵的侄女,夏侯霸的堂妹)劉禪的皇后是張飛的女兒。夏侯霸是夏侯淵的兒子,投了蜀漢後,被封為車騎將軍,級別夠高了。 真正級別最高的是姜維,在蜀漢後期被封為大將軍,可惜劉禪不大信他,只聽黃皓的,大將軍也沒有阻擋的了蜀漢的滅亡!


路遙lgy


五虎上將是什麼?這是演繹和許多民間作品裡面提到的稱號,在正史裡面並沒有這樣的記載,也就是說,劉備的政權並沒有正式地有過這樣的封賞。而在眾多民間的作品中,五虎上將的人選是固定的,就是大家熟知的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5人。

在這五人中,只有關羽和馬超擁有漢朝天子所賜予的爵位,比如說關羽為漢壽亭侯,馬超為都亭侯。其他張飛、趙雲、黃忠都沒有擁有漢朝的天子賜封的爵位,他們後來的爵位是蜀漢政權賜予的。因此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前的爵位和官職這裡就不比較了。



實際上,劉備初為漢中王時,進行了一輪封賞,所謂的五虎官職是這樣的:

關羽被授予前將軍、襄陽太守等職,總督荊州四郡,全權負責這裡的軍政事務。

馬超被授予了左將軍。

張飛是右將軍。

黃忠是後將軍。

趙雲是翊軍將軍。

劉備稱帝前,官職體系是根據東漢末期來的,稱帝后,因為一向以漢室後裔、恢復漢室為噱頭,所以他的官職體系,也是把東漢的那一套搬過來而已。

而在東漢的官職裡面,最大的是大司馬(比大將軍還大),接下里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再往下是四徵(徵南征北一類的)和左右前後將軍,這些人屬於一個大類的,不過裡面也有區別,地位少有不同。而翊軍將軍則是雜牌將軍了。

所以這五個人裡面,馬超、關羽、張飛、黃忠幾個人的官位相差無幾,但關羽的前將軍在其他三人之上。而趙雲則在墊底。但是實際上,沒有實際掌握軍隊,所以並無實際軍權,和當年他的老爹一樣,也是養老去了。而張飛雖然低於他一等,卻實際掌握著大量的軍隊。最神奇的是關羽,雖然只是個前將軍,但是他在荊州有自己獨立行使軍政大權的權利,因為他有“假節鉞”的殊榮。


一般的人即便是功勞大,也只不過是假節而已,就像張飛這樣親近又有功之人,也只不過是假節。假節只是代天子行使權利,比如劉備安排張飛進軍,他才能發兵出征;但是關羽這個不同,什麼時候想打,都是他自己說了算,根本不需要向劉備彙報。所以實際上,關羽是真正的官職最高的那個人。

在正史裡面也曾記載過,當年關羽聽聞馬超之名以後,就寫信問過孔明:此人的厲害,大概能和我們哪個將領比肩?結果孔明說馬超雖猛,但還是比不上關雲長。這件事就說明了,關羽確實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這樣愛面子的人,如果官職上落了別人一截,肯定心裡會不舒服。所以劉備對於手下大將的安排實在是下了一番心思的。

劉備稱帝后,關羽已經死了,因此官職也就是停留在前將軍了,而黃忠也是死在後將軍的位置上。而馬超則被晉升為驃騎將軍,張飛則是緊隨其後為車騎將軍,級別已經遠超當時的前後左右四將軍。但是由於關羽死,其實就沒啥好比的了。

前面說的,漢朝的官制大司馬最大,諸葛亮那個丞相之位和這個官職是等同的,後來為了凸顯他的重要性,所以將丞相之位廢置,因此大將軍就成為最尊貴的職位。

諸葛亮的繼任者蔣琬、費禕都是官職大將軍,費禕還一度壓制了姜維。姜維也做過大將軍,不過他剛升官就被鄧艾打敗,只好把自己貶官。但是此時的大將軍,就論含金量而言,根本就無法和當時關羽的前將軍相比了。


小鎮月明


如果說蜀國建國時期,是沒有五虎上將的,劉備封了前後左右四個將軍,分別是,前將軍關羽,後將軍。黃忠,左將軍,馬超,右將軍張飛。

前後左右四個將軍,也稱為四方將軍,僅次於驃騎將軍,大將軍。但是比四徵四鎮要高,官居二品,四方將軍左將軍僅次於前將軍。這裡就可以看出誰的軍事地位髙了。


品茗聽雨1982


姜維,蜀漢後期被封為大將軍。


心是一縷清風


姜維,費禕,蔣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