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民间有“北北京,东上海,南广州,西成都,中武汉”的排名,虽然没什么事实依据,但也说明这几个城市在国内的影响和地位!从2010年国家着手对城市发展的定位看,在一定区域内有其代表性。

2010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五大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根据2010年2月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年)》,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沈阳(东北)、南京(华东)、武汉(华中)、深圳(华南)、成都(西南)和西安(西北)。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北方同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天津市,很明显不如北京市;东部只有一个区域中心南京市,也很难挑战国家中心城市上海市;南部的区域中心深圳市在个别领域已经超过了广州市,但就综合实力而言,仍然是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占优;中部地区武汉市一枝独秀,虽然郑州市同样获得了发改委发涵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但等级,体量等仍然低于武汉市;西部地区重庆市,成都市和西安市,前者是国家中心城市,后两者是发改委发涵支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大区中心城市。就近年来国内外知名度和发展热度,成都市更有代表性,因为重庆市有直辖后新增广大库区发展,所以单拼城市而言,无法集中力量发展城区。

“北北京,东上海,南广州,西成都,中武汉”的说法在单独的区域内有其合理性,那么放在全国一盘棋看各个城市又会是什么排名呢?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现在国内比较统一的关点是北上广深,在这里应该加上香港,前五综合国内外排名是北京,上海,香港,广州和深圳。而后五位就是“小北京,小上海,小香港,小广州,小深圳。

“小北京”称号有力争夺的城市是成都市和南京市,两者同为地理大区的地区中心城市,都有类似北京市的地区机构,但是就宣传知名度和工商业经济体量,地缘政治而言,成都市更全面。比如对外交流的领事馆数量,成都市有15家,领先第五名重庆市4家。目前有美国、德国、韩国、泰国、新加坡、法国巴基斯坦等国家驻成都领事馆,而南京市领事馆数量更少。所以成都市较大几率摘得“小北京”称号!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小上海”称号的有力竞争者是天津市和重庆市,两者同上海一样是直辖市和国家中心城市,但就港口贸易和航运内涵而言,天津市占优。天津市是北方的工业中心,天津港要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虽然在单个城市定位中,重庆市的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和广州市一样,但是就同前面所述一样,重庆市有新增的大片库区发展,分散的投资方式在单拼城市方面不利。更何况天津市的医疗和财政收入等方面是等同甚至高过重庆市的,所以天津市获得“小上海”称号!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小香港”称号的有力竞争者是重庆市和南京市,但是就城市等级,工商业经济体量,城市面貌形态,更接近香港的是重庆市!我们知道香港是全球著名的港口贸易城市和金融中心,也是购物者的天堂。重庆市和南京市同为长江上的港口城市,但重庆港的覆地更广,历年来的贸易额也更大,金融机构和城市资金方面重庆也更雄厚,国内十五个商业街,重庆市有解放碑和观音桥两大步行街入围!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综上所述,重庆市比南京市更类似于香港,荣获“小香港”称号!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小广州”的有力竞争者是武汉市和南京市,无论从大区机构,经济和城市发展质量,这三个城市都很相似,这也是从建国开始的大区管理制流传下来的三个首府城市。唯一区别是广州市抓住了改革开放的东部沿海和靠临港澳的机遇,先走到了前列,已经发展超出了地理大区的限制,成为了辐射全国性的中心!落下的武汉市和南京市,同为长江沿岸的港口大城市,同样的建国开始的大区中心,无论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交通贸易等方面何其相似同步!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小深圳”的有力竞争者只有杭州市,虽然苏州市在工业产值方面很接近和类似于深圳市,但是这里比城市综合性实力,内涵更广,所以杭州市获得“小深圳”称号更为合理。比如深圳市最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和科创经济,光杭州市的阿里巴巴和科教实力都是苏州市无法比拟的。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国内城市综合排名之我见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的目前国内城市综合性排名是北京市,上海市,香港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天津市,重庆市,武汉市/南京市和杭州市,那么你的答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