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01、何为金刀计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美轮美奂的金刀背后却暗藏阴狠毒辣

话说东汉末年分三国,其实西晋末年的格局也大抵差不多。也算应了《三国演义》的开篇词那句“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判词当时的天下,类似于三国时期的天下三分,关中的前秦,潼关以东的前燕,长江流域的东晋司马氏,三方豪杰群雄角力。

原本“三角关系”是最稳定的关系,但总会有人不作死便誓不甘休。前燕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当权者就是这样的。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见慕容垂英雄了得,心生嫉妒。当嫉妒不能转变自我激励的动力时,便会成为丧失理智的魔鬼。两人决定谋害慕容垂而一劳永逸,关键是两人有了魔鬼的想法,却只有猪一样的智商。在没有把握控制住慕容垂的前提下,两人率先对慕容垂最疼爱的妃子动手了。妃子一死,慕容垂就算是个傻瓜,也知道有人要对他动手了。不得已,慕容垂不得不拖家带口离开了前燕,来到了前秦谋生

慕容垂的到来,是好事吗?一个敌国的肱骨之臣自投罗网,当然是好事。但对前秦来说却并不是好事,前秦的国王苻坚素以爱才著称,对于慕容垂这样名满天下的英雄举家来投,高兴得就差没有手舞足蹈了,立即委以重任。但是,在苻坚的谋士王猛看来,慕容垂就是一颗定时炸弹,这样的英雄又岂是久居人下之人。但是数次请求杀掉慕容崔,都被苻坚坚决拒绝了。

不得不说王猛是一个优秀而且非常有职业操守的一个谋士,在其位谋其职,时刻想着怎么为苻坚除去慕容垂这个心头隐患。在苻坚准备南下进攻前燕前夕,苻坚任命王猛为大将军,慕容垂为副将。王猛向苻坚请求让慕容垂之子慕容令为参军,这是计划最开始的一环。

出征前夕,王猛光临了慕容府。王猛这样的权臣光临,身处他人屋檐下的慕容家不敢不大摆宴席,盛情款待。酒过三巡,两个各自心怀鬼胎的慕容垂与王猛非常“合理”地聊得特别投机,于是借着酒精的刺激,两人结案焚香,拜了把子。临走之时,早有准备的王猛拿出随身所带的心爱的砚台送给慕容垂,深情款款地说:“兄弟,你我意气相投,恨不能朝夕相伴。但国事要紧、分别在即。赠君心爱砚台,如同伴君不离。望君亦能赠我随身物件,睹物思人,可安相思”,不知是慕容垂是过于感动还是过于大意,于是将家传的金刀作为礼物送给了王猛。

金刀到手的王猛又费劲心思收买了慕容家的亲信金煕,让其带着金刀作为信物找到慕容令,告诉远在军中的慕容令,前秦的王猛心胸狭隘,容不下他们父子两人,迟早会对他们动手。慕容垂已经准备离开前秦了,让慕容令也赶紧离开。慕容令见到的人是父亲的亲信,见到的信物是祖传的金刀,听到的话符合父亲的性格,自然不疑有假。于是便趁着夜色跑路了,回到了前燕。

慕容令前脚一逃,王猛后脚就立即跟上,在京城中发布了慕容令跑路的消息。慕容令成了叛徒,慕容垂害怕受到牵连,于是乎,慕容垂也跑了。

事实上在这个精心安排的圈套里,慕容垂是没有逃出去的可能性的。所以慕容垂还跑太远,就被抓了回去。

金刀计,其实就是苻坚对慕容垂没有杀意,王猛却制造杀慕容垂的杀机。但是王猛还是低估了苻坚的那颗"仁慈之心",最终,苻坚以一句“你儿子是你儿子,你是你”为由而放过了慕容垂。

这就是“金刀计”的始末。金刀计因环环相扣、招招致命,而被人视为天下第一毒计、天下第一反间计。虽然最后未竟全功。但是历史因其而起的蝴蝶效应悄然开始。

02、金刀计的历史影响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金刀计虽然没有直接要了慕容垂的性命,但是在无声无息之间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首先是慕容令,这个慕容垂最优秀的儿子,在满心期待逃回前燕后,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盼不回爸爸。爸爸去哪儿了呢?于是逼不得已慕容令单方面和前燕政府取得了联系,但是前燕的目光短浅的老顽固们显然并没有悔改自己的罪孽,如果不是担心慕容垂这个世间枭雄尚在人世,担心遭到报复而无人能敌的话,估计早就把他大卸八块了。所以慕容令被发配到了遥远的沙城。

慕容令也是人中龙凤,即便是在偏远荒芜的沙城,也硬是凭实力拉起一只几千人的队伍,举旗造了那个伤他全家最深的故国的反。但毕竟是势单力薄,没多久就兵败身亡了。

慕容令的死对慕容垂的打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意在天下的枭雄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釜底抽薪,绝了他的后路。慕容令死了,慕容垂的王朝霸业之心也备受打击。虽然当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明这一切都是拜王猛所赐,但是慕容垂心里却跟明镜似的,清楚的很。因为慕容令的死,慕容垂和王猛之间、和前秦之间的矛盾已无法愈合。

但苦于王猛确实很猛,在没有合适的机会之前,慕容垂一直在前秦心不在焉地呆着。

公元375年,慕容垂最大的威胁王猛死了,慕容垂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公元383年苻坚不顾王猛死前的劝告:“我死了之后,大王身边可堪大用的人不多了,慕容垂虽然是绝世枭雄,但心不在秦,只会出工不出力。所以大王不要轻易去惹东晋,那帮人被逼得狗急跳墙之后,还很不好惹的。大王要坚持贯彻我原来制定的政策,休养生息,充实国力,待到有能辅佐大王成就霸业的人出现时,再做打算.",毅然决然地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惨败,前秦帝国分崩离析。

假如没有金刀计那一出戏。于情于理,对于苻坚的淝水之战,慕容垂都不会坐视不理的。而以慕容垂的盖世军事才华,且不说前秦会稳操胜券,至少不会东晋的书生谢安打得落花流水,苻坚也不会在逃亡中身中流矢,前秦也不会那么迅速的败亡。当然,这仅仅是金刀计的历史影响之一。甚至前秦不败,慕容垂未必能反,慕容令未死,慕容垂未必会反。

后面慕容垂利用前秦兵败的机会,拉拢潜入分散在前秦的鲜卑族子弟,举旗造反了。猛虎出闸,无人可挡。很快慕容垂就建立了一时强盛无比的后燕。但是慕容垂最大的悲哀就是最理想的接班人慕容令已经被害死了,不得已最后只能传位慕容宝,这货和三国蜀汉的刘禅差不多一个德性,根本就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很快后燕就被后来居上的魏国给灭了。后燕和蜀汉一样,二世而亡。

后来的历史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魏国统一了北方,盛极而衰,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后来演变成北齐和北周,知道北周的杨坚夺了外孙的皇位,建立隋朝,中国才结束东晋长达几百年的四分五裂的局面。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那一次并没有完全成功的金刀计,没有金刀计事件,也许是前秦,也许是后燕,可能早就统一了全国。

03、金刀计为何毒辣到无计可解?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场计策涉及到的主角们,没一个是草包,个个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能力都非常强。这也注定了这场计策必须是一个十分高明的计策。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王猛

王猛(325年—375年),字景略,十六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慕容垂

慕容垂(326年—396年),原名慕容霸,字道明,鲜卑名阿六敦。13岁随父出征高句丽,敢于担任前锋,号称勇冠三军。此后历经多次恶战,大败东晋的桓温,有战神之称。中兴燕室,建立后燕,为后燕的开国皇帝。他也是天龙八部中,慕容复父子所推崇的祖先之一。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苻坚

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惠武帝苻洪之孙、丞相苻雄之子。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其次,在慕容令叛逃事实成立之前,没一丁点迹象表明王猛要害慕容垂一家。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

最重要的,这条计策妙就妙在,出错率极低:

1、慕容令老家是前燕,前秦攻打前燕,让慕容令做参军合情合理;

2、国家二把手打感情牌,以物换物,合情合理,慕容垂无法拒绝。而且慕容垂即使送的不是祖传的金刀,而是其他的私人物品,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3、大军已出发,信息沟通不畅,慕容垂根本无法及时向父亲求证。

4、公开传消息回都城,而不选择秘传给苻坚,就是为了让慕容垂知道。迫于压力慕容垂只能逃。

5、只要慕容垂一逃,早有铺好的网在等他。缉拿归案,坐实罪名。

一环扣一环,怎么实施出错率都极低!不得不说心思缜密、阴狠毒辣。所以金刀计被称为史上最无解、最毒辣的反间计。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三十六竹简

反间计,出自于《孙子兵法》的第三十三计。《孙子兵法》共六套,前三套属于胜战计,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

;后三套属于败战计,包括: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而反间计属于败战计。

这里有个问题, 不得不给各位看官介绍清楚:反间计离间计是不一样的。

简单来说:

离间计属于低技能计,只须凭三寸不烂之舌或花钱买通关键人物,就可以达到使对方内部不和的目的。

反间计属于更高技能计,它有技术含量。根据技术含量高低,又分低级别和高级别。低级别的就是借用对方的间谍或离间对象,通过演戏、道具,忽悠对方传递假情报,以达到离间的目的;高级别的是通过策反对方间谍,为我所用,俗称反间谍,或对离间双方同时用间,让他们互相伤害。举例来说:

离间计:

一、秦灭赵之战,秦将王翦买通赵国奸臣郭开,离间李牧,赵王迁上当,杀了李牧,自毁长城,赵国因此加速亡国。

二、田单复国,田单散布乐毅欲自立为王的谣言,离间燕惠王和乐毅关系,乐毅最终畏罪潜逃赵国。

初级反间计:

一、楚汉争霸,陈平六出奇计中的一计,通过演戏,利用项羽的使者,传递刘邦和项羽首席谋士范增的特殊关系,导致项羽因猜忌而冷落范增,最终兵败身死。

二、渭南之战,曹操假装和韩遂叙旧,又送去故意涂改过的敏感书信,成功离间马超和韩遂的关系,击退马、韩联军,收复关中。

高级反间计:

一、战国最大反间谍——苏秦。苏秦本是燕国间谍,成功打入齐国内部,表面是齐国间谍,实际为燕国办事。五国伐齐,全奈苏秦的功劳。坑死齐国,最终也陪了命。

二、金刀计。也是最高智商的反间战。

04、金刀计背后的人物逻辑和心理

  • 首先来说说直接着力点——慕容垂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慕容垂影视形象

话说当年武悼天王冉闵在著名的《杀胡令》的催化下,大杀四方。最后却败在一个慕容恪的人手里。慕容恪是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弟弟,在慕容儁死后拒接皇位,全心全意辅佐年幼的侄儿,是当时前燕的国之栋梁。慕容恪是十六国时期的一个牛人,几十年军事生涯没有吃过败仗,一手创建了大燕的辉煌。政治上也很有才能,国家综合管理上做的很不错,更重要的是,他很识人,临死前向燕主推荐接替自己的人才,他说:“臣死之后,愿陛下举国以听吴王”。这个吴王就是慕容垂。也是慕容恪的五弟,是当时前燕皇帝慕容暐的五叔。

只是历史的复杂原因使得慕容垂一直处于位高权不重的状态。原来的皇帝大哥慕容儁从小就嫉妒他,后面的皇帝侄儿却因为身边的人无法信任他。即便四哥慕容恪生前死前都在极力地推荐他,但他在前燕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权力和信任。甚至在政治婚姻中、军事行动中处处遭到排挤和打压。所以当时的前燕出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大家都知道燕国最有才的是慕容垂,使臣出国都给别人吹牛都是说我们有吴王,但是慕容垂就是手无实权,实权都掌握在太傅慕容评和太后可足浑氏手里。

在慕容恪死之前,有一个人一直在旁边窥视,他叫桓温,东晋大司马。在桓温之前,东晋军事上对北方几无还手之力,到了他手上,败仗也打,但胜仗也不少,北方对他从没有小看,他是不如慕容恪不如王猛,但当世除了这少数两三个也就属他厉害了。

桓温听说慕容恪死了,便起兵北伐,拨胡陆擒慕容忠,在黄墟大败慕容厉,又击败慕容臧,进军枋头并继续北上,燕境内有几个郡开始出现叛乱,燕形势危急,慕容暐和慕容评一方面向秦求救,一方面准备放弃都城北撤。

这时吴王慕容垂藏不住了,主动请缨挽救国家于危难之间。慕容暐他们也无法拒绝。于是慕容垂和桓温这两个当世高手就这样在枋头碰面了。事实证明,桓温比起慕容垂还是稍欠火候,最后以慕容垂的大胜而告终。

但慕容垂回国之后反而因功高震主而受到更大的猜忌和打压,以至于屡次遭受杀身之祸,好在慕容垂机警得很,但也不得不选择出逃避祸。

所以说,在金刀计事件中,慕容垂是别无选择的。毕竟当时世界虽大,但是他的容身之地却并不多,国家容不下他,东晋因为血债容不下他,他只能呆在前秦。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即使对苻坚、王猛有什么想法,他当时也是无力反抗的。慕容垂是金刀计里最被动的。如果他的儿子慕容令没有因金刀计而死,我想无容身之地的慕容垂也不一定会铤而走险去建立后燕。出于惺惺相惜,如果慕容垂真心实意辅佐苻坚,东晋的生存将会异常艰难。

但是,仇恨改变了历史,牵一发而动全身。

  • 再来说一说计划的策划者——王猛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王猛塑像

王猛出身贫寒,隐居山中,贩畚箕为业。博学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东晋永和十年(354年),东晋大将桓温进兵关中,王猛往谒,谈天下形势,一针见血地指出桓温北伐只想提高个人威望,并无收复关陇失地的雄心。他拒绝桓温之聘,与苻坚一见如故。论废兴大事,异常契合。苻坚即位,任中书侍郎,曾在一年中五次擢升,官至丞相、中书监、尚书令,封清河郡侯,成为苻坚主要的辅佐。

王猛在前秦任职十八年,综合儒法,选拔廉明,讲求实效,政绩斐然。在政治上抵制氐、羌权贵,整肃吏治,强化中央集权。任始平令,以明法峻刑禁勒豪强。为京兆尹,在京城一带坚持执法行事,数旬间诛不法贵戚豪强二十余人,百官震肃。在军事上,前秦建元六年(370年)统兵消灭前燕,留镇邺,都督关东六州军事,为统一北方作出重大贡献。选贤任能,法简政宽,使燕民各安其业。在经济上,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以致田畴开辟,仓库充实。他执政期间,“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呈现小康景象。

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而且从王猛与苻坚一见如故之后,苻坚一直对王猛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有人说金刀计是王猛嫉贤妒能而刻意加害慕容垂的,这种说法显然靠不住。

王猛对慕容垂个人之间肯定谈不上仇恨,当然也谈不上嫉妒,这个睿智的人是站在政治的角度来看待慕容垂归秦后的局面的。他和慕容垂之间的表面关系应该也不错,通过接触,更加深了他的判断:慕容父子太厉害了!慕容垂威名震天下就不用说了,更主要的是他的几个儿子侄子慕容令、慕容农、慕容隆、慕容楷等个个也是人中龙凤,尤其是那个儿子慕容令,没有人能够长时间能镇得住。以后怎么办?不给权利会激起矛盾,给了权利会留下巨大隐患。而从现实的情况看,苻坚对慕容父子的优待太过了,而慕容父子却都表现的如此得体和低调,更让他惊心。

作为一个谋士,他有责任说出自己的担忧:“慕容垂父子,就像龙和虎,不是能够驯化得了的,如果借以风云,将不可复制,不如趁早除掉”。

而符坚对慕容父子是发自内心的欣赏,他对王猛说:“我现在正在收揽英雄以清四海,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我既然已经推诚接纳,就不能再做出尔反尔的事”,拒绝了王猛的建议。

出于“各为其主”的谋士思想。王猛其实也是身不由己,一个优秀的谋士必须要为自己的君主排除风险,所以他策划了这场名传千古的“金刀计”,于不经意间改变了历史发展的轨道。

  • 最后说一说计划的决策者——苻坚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苻坚画像

如果你认为符坚是蠢蛋,那就错了,符坚自有他自己的想法,而且公平的说,很正确。他的内心其实是想通过慕容垂树立自己的政治形象,为秦的下一步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他就是要利用慕容垂的声望,提高自己国家的声望,至于危险性,在当时来看,符坚心中有数,他的对策就是不给你实权,只给虚名,这样,在我的国家内谅你也无能。从以后的情况来看,也执行的很好,慕容垂一直被当做重要客人被养了起来,从没有被给以方面之任,如果不是后来的淝水之败,慕容垂可能终身就没有机会。所以不能因为后来的事变就责怪当时符坚在对待慕容垂问题上的优柔,事实证明他对待慕容垂的策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效瓦解了燕的抵抗决心。但不可否认的是,符坚的失败确实是由于他不够狠,他太自信了,以致对叛臣、对所有燕室降臣都太加优容,致一战败后国家分崩。

他封慕容垂为冠军将军、“宾徒侯”。大家不要以为封了将军就意味着掌兵了,不是,那只是一个荣誉性的职位,只有在发生战事出兵的时候,国君才会从一堆将军里选人带兵,才会拥有真正的兵权,平时也就是自己的一点私人护卫武装,不足为患的。更有意思的是封慕容垂的爵位,叫“宾徒侯”,恰合慕容垂“宾”的身份,含没有把你当自己人的意思,即是高抬和尊重,又有提醒敲打的意味,符坚是很用了点心思的。

符坚还封了慕容楷为积弩将军,这主要是因为慕容楷是燕太原王慕容恪的儿子,还是从政治角度考虑的。

有人因为金刀计事件调笑苻坚是“千古第一仁慈”,只能说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而已,苻坚也不是一个出于个人感情而愿意牺牲政治利益的人,相反,更多的时候,他也只是把慕容垂当作政治棋局里的一颗棋子而已。

04、一点个人的历史思考


深度剖析千古第一反间计“金刀计”引起的蝴蝶效应

金刀计时的地图

细心的朋友一定会发现,这一段历史与三国是出奇地相似。秦、燕、晋与魏、蜀、吴,王猛、慕容垂、桓温与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遥相呼应。甚至很多事件和人物情节与三国那段历史也是高度的吻合。甚至有些更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历史它总是惊人的类似,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找到一种正确的思维去解读历史。

当我们置身一段历史之中时,总会有一些英雄让我们为之热血澎湃。也总会有一些人物和事件让我们为之惋惜。然而,历史没有如果,假设慕容垂选择起兵反了前燕会不会成功?假设苻坚听了王猛他们的建议杀了慕容垂,假设王猛狠下心来抓到慕容垂后来个先斩后奏?……这些都没有了意义,正如我们无法想象如果岳飞没有死于风波亭、吴三桂没有引清兵入关等历史会如何发展一样。也正是因为无法假设,我们基于既定的事实思考才有意义。

就金刀计这件事的本身来看,其本质还是一场关于政治利益的博弈和权衡

。无关于道德,也无关于规则,只是手法高明与否的区别而已。

王猛的思长虑远、心思缜密,慕容垂的隐忍待发、一鸣惊人,苻坚的抱负远大、自有主张,都是这场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历史中最重要的元素。如此,对于一个历史读者来说,便是莫大的幸运。

历史终究是历史,不管如何,历史的车轮始终如期而至地驶到了今天。作为今人,我们无法改变也很难评价那些特定环境下发生的特定历史事件,譬如金刀计。金刀计最后没有成功,但是在这次事件中,也没有真正的失败者。这次事件更像一群人中豪杰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打翻了上帝的染色盘,把历史渲染得更加绚丽多彩而已

作者简介:人称“老易”——一个打铁专业的毕业的闲散大学生。喜欢“乱说”,无论经济、生活,不管历史、文化。唯一不聊的就是打铁。如果你不反感老易乱说,请关注《老易说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