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传统绘画题材漫谈系列之五十六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在四季的轮回更替中,世间好物不坚牢,自然界的姹紫嫣红终将会在红消翠减中走向枯枝残叶的最后结局,树蔓枯竭凋落,寒林傲然屹立,生命的成熟的逻辑就是这样的坎坷而直接。其实人生也不过如此,一边成长,一边失去,敢于断舍离,方能逍遥游,最终在水落石出中实现那种无惊无喜的平淡从容的境界,一如寒林,形销骨立中展现出生命的本真意义。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范宽 《雪山萧寺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在传统绘画之中,寒林图这种最常见的构图模式当始于五代宋初。这种构图哲学营造出的荒寒清廋的气质,与当时的文化氛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度物象而取其真”,更注重在画面中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并且在文人画理论的指引下,使这样删繁就简遗形取神的审美观在文人圈中得到了极大的推崇,而寒林图就是在这样的审美观念的影响下成为山水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宋代的画作中,范宽、李成、郭熙、关仝、许道宁等诸多大家都喜爱描绘这样的荒寒寂寥的风光,在这些描绘寒林的作品中,经常以前景中的枯树作为整个画面构图的序幕,然后在这些寒林背后以山川平原或崇山峻岭为背景缓缓拉开,展现出一派寥廓或高远的境界追求,这种构图模式往往使整个饱满的画面中有几许寂寥凄清的情绪游走其间,在对自然物象的描绘中隐含着画家本人那种对人生对命运的淳朴的自我认知。比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作品中,秋冬季节的萧瑟的景象中,那种荒寒的画面之中,北方山水的雄浑之气势扑面而来,但前景中的树叶落尽的寒林赋予了整个画面些许与众不同的独特气质,其潜藏的生机流露出一种倔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而

李成更是以寒林图而成名,他笔下的寒林图在平远的视野下展现出气象萧疏的景致,其独创的“蟹爪”法描绘寒林被后世无数的画家所汲取借鉴,他的作品以淡墨为主,淡而有味,寒而有致,他的《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晴峦萧寺图》《寒林骑驴图》等这类作品,寒林在他的笔下的画面中占据着更大的比例,比如《寒林平野图》《寒林骑驴图》中,几株高大的寒林成为画面的视觉中心,而且构图采用顶天立地的模式,寒林背后的山川和平野完全成了背景,这种构图模式和范宽的作品描绘的侧重点显然不同,体现出不同的画面特征。五代时期关仝的《雪山萧寺图》、宋代郭熙的《早春图》等描绘的都是寒林的景色,在这些作品之中,面貌各异的寒林图由此成为这一时期山水画中的一个影响深远的题材。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李成 《读碑窠石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李成 《寒林平野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李成 《寒林骑驴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李成 《晴岚萧寺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宋 李成 《小寒林图》


元代的寒林图的风格更多地延续了李成的风格,但在画面的构成的取舍上走得更远,更加聚焦寒林这一主角,而降背景进一步简化甚至省略。这种构图方式在元代的各式各样的寒林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其中的沿革,比如元代画家曹知白作品就可以看出这样的演变脉络,他的作品中的寒林图这种构图模式中,既有承接以寒林为辅的《群峰雪霁图》,但更多的是诸如《疏松幽岫图》《石树图团扇》《寒林图》等这样以寒林为主题作品,比如他的以寒林直接为名《寒林图》,画面中就是几株苍劲挺拔的枯树为主题,上仰似鹿角,下抑如蟹爪,那种荒寒萧瑟的气氛弥漫在整个画面之中,背景一片空白,只有画面下方近景处一片起伏不平的坡石衬托着这些稀疏的寒林,这种简逸的风格写出的寒林精神,与元代那个时代特点有着莫大的关系。元代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非汉人政权,汉人地位卑微,而这种家国情怀之下的元代文人,心中无疑是苦闷的,于是寒林图成了一种元代文人精神世界里的一种象征性符号,那就是孤寂清高不愿合作的态度的一种表达,这种骨子里的基因深度影响了元代画家笔下寒林图的气质。

元代寒林图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家就是倪瓒,他生活与元末明初的战乱时期,那种富贵易逝的惶恐纠结于心,身不由己的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孤寂的情绪挥之不去,于是他笔下的树木都是一种历经风霜之后的萧瑟枯枝,极简的构图之中往往隐藏着一种说不出的悲痛和苦楚,寓意着他心中那种高洁不俗的情怀和自尊不屈的精神。比如他所创作的《秋林野兴图》《江岸望上图》《六君子图》《渔庄秋霁图》《榕溪斋图》等,画面中的寒林形象初看上去平淡无奇但却让人印象深刻,这种简约的风格成为他作品的经典气质,在这些近乎千篇一律的寒林图式中,倪瓒心中那股无法排遣的孤寂和落寞成了他笔下寒林图的独特气质,观照着他的人生的溃败和失落。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元 曹知白 《寒林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元 曹知白 《石树图团扇》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元 曹知白 《疏松幽岫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元 倪瓒 《六君子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元 倪瓒 《容膝斋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元 倪瓒 《渔庄秋霁图》

明清时期的寒林图这类作品从美学角度来看不及宋元时期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趋于一种没落的境界,但寒林图在这一时期依然是文人画家笔下的最热衷的题材之一,画家以此寄予着自己内心深处某种隐秘的向往。

这一时期的寒林图尽管有着世俗化的一面而略显格调不高,但例外的是,明末清初的江山易鼎之际,石涛、弘仁、八大等人受自身身世的影响,他们笔下的寒林图成为明清时期这类题材的经典代表,在他们风格各异寒林题材的作品中,各自独特的笔法使寒林这一题材重新回归于那种冷寒的境界,并由此使这些作品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成为寒林图这一题材回光返照中最后的辉煌。比如石涛创作的《溪岸幽居》《霜林扶杖图》《古树茅屋图》《法李成溪山寒林图》等,弘仁的《江边独棹》《枯槎短荻图》等,以及八大的《寒林钓艇图》等山水之作,那种稀疏的寒林尽管取法李成、倪瓒等人的笔法居多,但画家显然在这样的图式中寄寓着自己的身世之叹,从而使他们笔下的寒林图有着一种属于自己的桀骜不驯的情绪,幽幽地述说着自己的家国情怀和人生况味。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清 石涛 《霜林扶杖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清 石涛 《溪岸幽居》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清 弘仁 《枯槎短荻图》


寒林图|在繁华落尽后的萧索中,回归人生或淡定或桀骜的本真姿态

清 八大山人 《山水》


寒林图这一传统山水画中的经典构图模式,在那些稀疏的枯枝寒林之中,其独特的构图范式隐含着各种不同的寓意,在返璞归真的画面语言之下,荒寒的气味、冷寒的境界构成的独树一帜的美学特征,更多的是画家本人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深度观照,诠释着内心深处那种或淡定或桀骜的个性风骨,这种精神上的皈依和心灵上的回归成了寒林图这一图式的个中应有之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