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溥儀退位後,在當時還有多大的影響力?


溥儀也是一個好命的末代皇帝,得益於辛亥革命的和平演變,皇族被趕盡殺絕的情況也沒有在晚清皇室中出現,即使是被迫退位,溥儀也生活的很不錯,甚至後來又“復辟”又成為了皇帝。

廢帝溥儀的“青年”

儘管溥儀“在位”期間是處於完全不懂事的年紀,完全屬於虛名,可這個虛名在遺老遺少的眼中還是十分的重要,甚至在被趕出紫禁城之後還能讓張作霖這種大軍閥下跪。

在辛亥革命之後的溥儀雖然已經不再是皇帝,可人們的思想還是難以改變,而民國政府也頒佈了“清室優待條例”規定了每年都要給其一定的經費。

而清朝的遺老遺少們也時常的會接濟一下溥儀,所以溥儀即使在清朝亡了之後還是有皇帝的尊號,而且在紫禁城中還是皇帝!

民國政府每年四百萬銀元養著溥儀,隆裕太后逝世的時候袁世凱給她舉行了國葬,國內的各方實權人物也前來弔唁,整個中國五色旗降半旗致哀。

而在1922年溥儀大婚的時候,雖然已經不再是皇帝,可民國也給其進行了大辦婚禮,甚至整場婚禮成為了“慶典”。

出宮後的溥儀

1924年馮玉祥進行了逼宮,溥儀也離開了紫禁城,前往了天津張園,本身溥儀在天津是毫無落腳之地的,但張彪聽聞了溥儀來了之後也主動的給溥儀進獻了自己的宅院。

並且這還不算完,張彪又親自的給溥儀打掃起了宅院,完全是以清朝的禮節迎接,並且在天津段祺瑞,張作霖,吳佩孚都來看望溥儀,張作霖作為東北王甚至直接跪在溥儀面前三跪九叩大喊“皇上萬歲!”1932年,溥儀又成為了偽滿國皇帝,雖然這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可也能夠見到溥儀在當時的影響力。

就算是最後被蘇聯俘虜成為了戰俘,最後也是按照特等犯人來對待,依舊享受著醫生,單間,廣播等權利。

當然了,這個影響力也不是平白得來的,事實上,因為清朝遺老遺少的原因,溥儀在這些人的心中依舊有一定的地位,這也是溥儀退位後生活的保障。


娛樂吃瓜主


影響力真的可以說還是非常大的。我們首先看一下歷史上的退位詔書怎麼寫的:


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諸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為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這一大段的主要意思是什麼呢?主要就是說:我溥儀深感人民想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政體。我身為大清天子豈能因為我自己的利益而不顧百姓呢?所以我決定將我的權利交還給人民。但大清依舊是一個合法的存在。並且享有原來一切榮譽。這一大段退位詔書上十分明瞭的表示皇帝只是沒有了統治權而已,其餘的一切都還同以前那樣享有很多特殊的權利。事實上國民政府不僅對大清以禮相待還以民主國家的形式對大清表示尊重,保留了皇帝的尊號而且每年給大清皇室四百萬兩白銀。可見實際上溥儀退位後還是擁有相當大的權利的!

還有在隆裕太后死訊傳出,大總統袁世凱表示悼念,祭奠,參議院外交團發出了悼唁,國務院決定為她舉行葬禮,並派專員去辦理喪事,各黨會團體也有表示追悼的,有的還提議為她鑄造銅像。參加隆裕太后葬禮的除王公大臣外,還有國務總理和總統的代表、各國外交官,各局長並各部代表及陸海軍人等300餘人。隆裕太后的葬禮如此之隆重莊嚴,參加人員代表面如此之廣,是歷代皇后葬禮所不及的。如此浩大的葬禮還能發生在清帝退位之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還有一個民間故事是這樣的:直到共和國時期,溥儀還在家裡接受旗人的跪拜大禮,前去拜訪他的各類旗人,前朝官員,侍衛還有在宮中辦過事的廚子等絡繹不絕,來到了就下跪口稱皇上,誇張的甚至於痛哭流涕。據說這件事周總理都聽聞了。



荊襄名士


皇帝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多年,清朝也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皇帝人們心中的地位不會一時半會了卻,因此溥儀當時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從幾個例子就可以看出溥儀當時的影響。

1913年元旦,袁世凱派人給溥儀拜年,二月二十二日,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凱通電弔唁,全國下半旗致哀。

1925年2月,張作霖到天津拜見溥儀,當到曹家花園時溥儀正往這邊趕,身著便裝的張作霖快步迎了上來,正當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位當時最有權的大人物而犯難時張作霖卻毫不猶豫地走到溥儀面前,趴在地上磕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不會相到張作霖會給他磕頭。



其他王公貴族或者北洋軍閥對溥儀亦是如此!

1949後溥儀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這裡面的很多犯人見到他都還下跪請安。

1959年12月4日上午,撫順戰犯管理所宣佈首批特赦人員,溥儀是天字第一個號,排在杜聿明等人前面。


1960年元旦,剛被特赦的溥儀在賓館過春節,一些遺老聞訊趕來,身穿長馬褂,極為嚴肅地給溥儀請安,並呈上“請安折”,周總理聽說後笑說:“如果不特赦溥儀,誰會相信都解放十年了,居然還有人願意去向溥儀請安叩頭?”

溥儀才出來時,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次他剛從公交車下來,突然有一群人給他下跪,還稱“皇上”。


溥儀一生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死後還被遷入清陵安葬。


司馬長史


溥儀退位後的影響力有多大?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1959年度赦字001號”,特赦的頭號戰犯就是溥儀,由此可見一斑。



1908年12月2日,年僅不到3歲的溥儀坐在龍椅上,面對著黑壓壓一群頂戴花翎與長袍馬褂放聲大哭,急得滿頭大汗的父親醇親王載灃滿頭大汗地將他摁住:別哭了,別哭了,快完了,快完了。溥儀即位不到3年,大清真的完了。

溥儀不僅是清朝的末代皇帝,而且是中國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末代皇帝。溥儀從當上皇帝開始,就註定了他的政治命運,成為各種政治勢力爭取的對象,利用的傀儡,身不由己是溥儀的政治宿命。



清帝遜位,共和成功,是袁世凱與清朝協商的結果。袁世凱和清室簽訂《優待清室條件》:

第一、清室退位後允許暫居官中,日後移居頤和園;   

第二、溥儀仍用皇帝尊號,民國政府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三、民國政府每年提供四百萬兩費用,並特別保護皇傢俬有財產。  

第四、溥儀宮中仍用宣統紀年,並且前清的有內務府、宗人府、慎刑司等衙門保留;   

第五、溥儀的排場不變,紫禁城的城門照舊有護軍把守,王公、遺老依舊進出,照樣給溥儀下跪。甚至民國的北京政府官員,進宮也稱溥儀為皇上。



袁世凱死後,北洋系分裂。張勳進京復辟,溥儀又做了十二天的皇帝。

張勳復辟證明了,溥儀依然有很大的影響力,是王公貴族,八旗子弟,部分軍閥,文人士大夫,以及不少民眾的精神領袖,雖然皇帝退位了,大眾心中的帝制思想還沒有完全消失。沒有皇帝,他們不知道怎麼活。

不要說普通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胡適,因為溥儀的一次召見,感動萬分。

溥儀看了很多新思想的書,尤其喜歡胡適先生的《嘗試集》,於是他想給胡適打一個。於是他就打電話約胡適進宮談了一次。



事後,胡適給莊士敦寫了一封信,信中說:“我不得不承認,我很為這次召見所感動。我當時竟能在我國末一代皇帝——歷代偉大的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面前,佔一席地位”。

很多人不理解,胡適這樣的一個新派人物為什麼去拜謁一箇舊時代的皇帝?

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馮玉祥臨陣倒戈,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馮玉祥的這次政變只是減少了溥儀的一部分特權而已。根據《修正清室優待條款》的約定:民國政府每年仍然要補助清室五十萬元白銀;並另撥兩百萬元設立北京貧民工廠,儘先收容旗籍貧民;清室宗廟陵寢永遠奉祀;清室私產仍然歸清室享有。

溥儀雖然被趕出紫禁城,自己到天津當寓公,他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的。東北軍閥張作霖見到溥儀,不由自主跪在了地上,嘴裡還唸叨著,給皇上請安啦,這反而把溥儀嚇了一跳。



溥儀的最大錯誤就是投靠日本人,認賊作父。日本看中他的身份,以證明統治東北的合法性。溥儀也是白日做夢,以為日本能幫他實現復辟夢,跑去做滿清龍興之地的康德皇帝。東陵大盜讓溥儀很生氣,但是給日本人當走狗,豈不是換了自己的祖宗。

溥儀的最大價值就是他的身份,各方政治勢力爭取的對象,儘量為我所用。北洋軍閥不殺他,日本人不殺她,蘇聯人也不殺他。



抗戰勝利,蘇聯出兵東北,偽滿滅亡,溥儀在內的偽滿戰犯被蘇軍抓獲。溥儀原來以為他自己像沙皇一樣被槍斃,沒想到自己在拘留所裡受到優厚的待遇,溥儀多次上書向蘇聯表示願意永久居留蘇聯 ,請求加入蘇聯共產黨。溥儀知道自己罪孽深重,恐懼秋後算賬,所以想在蘇聯一輩子。

蘇聯既不會殺溥儀,也不會留他在蘇聯,於1950年移交溥儀給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接受改造。

1959年12月4日,溥儀被中央人民政府特赦,安排為全國政協文史專員。據他說“這是他一生最自由、最幸福的時光”。

溥儀感嘆:“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末代皇帝能善終者能有幾人啊?”



毛澤東專門宴請溥儀,介紹說:“你們不認識吧,他就是宣統皇帝嘛!我們都曾經是他的臣民,難道不是頂頭上司?”

開國領袖毛澤東宴請末代皇帝溥儀,頗有歷史意味的會面。

新中國把末代皇帝改造成一個公民,1960年,當週恩來指著溥儀向蒙哥馬利介紹說“這位便是中國清朝的宣統皇帝”時,溥儀出人意料地大聲回答:“今日光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溥儀!”



溥儀腦子裡帝王意識沒有了,但是某些人的帝制意識還是存在,一天溥儀剛從公共汽車上下來,一些聚集在站臺上的旗人忽然跪倒一片,還口稱“皇上”!溥儀當時氣得夠嗆,訓斥道:“解放都這麼多年了,還來這一套!”說完,衝出人群走了。

在溥儀死後,其影響力還在繼續,有人給溥儀打造了一個專屬墓地,利用溥儀特殊的皇帝身份給其所謂的皇家陵園帶來巨大的知名度。


非常道畢延河


末代皇帝溥儀3歲繼位,當了短短的三年皇帝,便宣告退位,雖然當時溥儀的年齡不大,當皇帝的時間也不太長,但溥儀在當時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1912年2月12日,溥儀宣告退位,退位後的溥儀仍然享有很多的優待條件,比如溥儀皇帝尊號不變,可仍居住在紫禁城,並且仍可保留自己的小朝廷;民國政府為遜清小朝廷提供開支用度;民國以君主之禮待溥儀。可見溥儀在退位之初,仍然享受“至高無上”的地位。

溥儀雖然退位,但在那些滿清遺老遺少的眼裡,溥儀仍然是他們的皇上,他們依然忠心於溥儀,比如辮帥張勳,為了表示自己對滿清皇帝的忠心,後腦勺就一直留著根辮子,並且張勳還曾率領定武軍使溥儀復辟,雖然只有短短的十二天,但可見溥儀的影響力之大。

當時在北洋政府就職的大多數都是滿清政府的舊臣,比如曾擔任過清廷江北提督的北洋三傑之首王士珍,張勳復辟時,他是北洋政府的軍政部長,當時非但不對抗張勳,相反還積極地參與到了張勳的保皇復辟運動中,其實,王士珍自一開始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保皇派,當初溥儀退位時,他竭力爭取清室的優待條件,並且還拒絕在退位詔書上署名;據說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在溥儀退位之初,也是以滿清遺老自居;

1924年,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並於次年遷居天津日租界,當時很多民國的大軍閥都來天津拜見這位過去的皇帝,比如張作霖、孫傳芳等,而張作霖更是多次與溥儀交好,據說見溥儀時,還行了跪拜之禮,並稱“皇上好”。

綜上所述,溥儀雖然退位,但他的影響力還是蠻大的,這主要是因為皇帝這一至高無上的職業在中國存在了一千多年,更何況這些人也是深受儒家忠君報國思想的影響,因而仍然對溥儀這位過去的皇帝保持著敬畏之心。這也是溥儀影響力之大的根本原因。


混沌聊史


歡迎來到文乎回答領地,本人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有益有用的問答來回饋你

溥儀是清兵入關以來的第十位皇帝,也是大清帝國第十二任和最後一任皇帝,即“清末帝”,公認的“中國最後一位皇帝”,即“末代皇帝”,亦是全世界唯一登基三次和退位三次的皇帝。

退位後仍住北京皇宮內,享受民國臨時政府議定的清室退位優待條件。1917年張勳曾擁其復辟,失敗。1924年“北京政變”廢除大清皇帝稱號,遷出皇宮,次年移居天津。1931年在侵華日軍策劃下到東北當傀儡,次年任偽滿洲國執政。1934年改稱“滿洲帝國皇帝”,實為日本傀儡。

外交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已經就任滿洲國“皇帝”的溥儀,在關東軍的安排下,乘坐三萬五千噸的比睿號戰列艦訪問日本。當時,作為合作的標本,溥儀在日本政界視野中如日中天,日方為這次訪問下了不少工夫,所到之處,隨處可見揮舞小旗歡迎的日本民眾,表現出一副“日滿和諧”的姿態來。 對於這次訪問,日本做了周密安排,組成了以樞密院顧問林權助男爵為首的14人接待委員會,軍部還派出“比睿”號戰艦和多艘護航艦來大連迎接。溥儀登上日本戰艦,檢閱了日本“球摩”第12、15驅逐艦隊。溥儀一行到達日本橫濱後,乘火車前往東京,日本天皇親自到車站迎接。隨後溥儀由秩父宮陪同,乘宮廷儀裝馬車,來到天皇裕仁當皇太子時居住在赤坂離宮下榻。在日期間,溥儀先後檢閱了日軍近衛師團、羽志野騎兵第二聯隊及戰車第二聯隊,併到曰陸軍第一衛醫院慰問了日本傷兵。

經濟

滿洲國期間,溥儀在東北四省作為日本本土來建設,這種機遇合定下讓這個傀儡政權表面上成為了“亞洲第一經濟大國”,看似比中國關內要富裕。 溥儀在擔任滿洲國皇帝期間,由於滿洲國豐富的礦產資源為日本侵略者所垂愛,成為中等發達國家。雖然滿洲國雖然GDP世界第四,亞洲第一,但根本命脈在日本佔領者關東軍手裡。

1945年日本投降,他發佈退位詔書。同年8月17日在逃往日本途中被蘇軍逮捕,押至蘇聯赤塔,後被解往伯力監獄。

1946年,末代皇帝溥儀步入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作為一名控訴日本侵略中國的證人,他連續八天出庭,不僅破了這個法庭單人作證的最高紀錄,還與日本人對罵,硬氣十足,有人調侃稱,他“把審判席的座椅坐出了龍椅的感覺”。

溥儀這八天的作證,深刻地揭發了日本人的罪行。在溥儀的作證下,很多日本甲級戰犯受到應有的懲罰,遺憾的是日本天皇在美國人的保護下逃過了一劫。為了穩定日本的民心,美國人繼續讓裕仁做他的天皇,這個時候的天皇跟溥儀做“滿洲國”皇帝的時候差不多,處處受制於美國人。

1950年由蘇聯政府移交中國,被監禁於撫順,接受學習改造。1959年大赦釋出,12月回到北京。1960年在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勞動學習。1961年在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任職。1964年任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逝。


文乎


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他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大家都知道,中國有數千年曆史的封建王朝,封建文化可謂是深入人心,而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溥儀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任皇帝,雖然在辛亥之後,於1912年被退位,但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清室優待條件》,清帝退位後尊號不變,民國政府待以外國君主之禮;國民政府支付清帝歲用400萬兩;清帝退位後暫居宮禁,侍衛人等照常留用;王公世爵仍其舊”等條款。由此可見,雖然革命成功,但是數千年的封建文化不是說沒有就沒有的。在馮玉祥進京將其驅逐出紫禁城後,移居天津的溥儀依然於社會各色人士來往,其中不乏軍政要員,但是在此時眾人的眼裡,他的身份相當於一個吉祥物。

居住在天津的溥儀交往軍政交往,如吳佩孚、張學良等人 ,不乏想要藉助他們的力量復辟,但是對於這些軍政人員來說,他們於溥儀交往不外乎是個面子而已,對於溥儀本身卻沒有看法。

但是在基層老百姓的眼裡,幾千年的封建文化不是說消失就消失的,不乏有人依然惦記著,記得在影視作品中,戰爭結束後,溥儀作為戰犯在火車站,碰到了其他人,有人認出了他,急忙過來給他請安。


愛運動的五華


溥儀3歲即位,6歲退位,當了三年的皇帝,但由於他當皇帝的時候年齡小,所以沒能好好地享受過皇權。

袁世凱、革命黨和清政府三方達成了一致意見,所以有了所謂的《清室優待條件》,中華民國政府除了每年支付溥儀和皇室400萬銀元之外,還同意保留溥儀的皇帝尊號。

所以,溥儀雖然退位了,可他仍然還是皇帝。

溥儀作為一個已經退位的皇帝,有沒有影響力呢?

雖然退位了,可他絕對是當時獨一無二、絕無僅有的“政治明星”,雖然已經沒有了說一不二的皇權,可是卻仍然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影響力。

實際上,當時很多人仍以能夠見溥儀一面為榮,尤其是對滿清遺老遺少而言,溥儀更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見了溥儀,不僅口呼“皇帝萬歲”,還會下跪行禮。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皇帝”這兩個字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兩千多年,不是說溥儀退位了,中華民國成立了,皇帝便會立即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它作為最高統治者的一個代名詞早已經深入人心了。

這一點別說是沒讀過什麼書的老百姓了,即便是有學之士也是如此。

溥儀打了個電話給胡適,說想見見他,胡適拿著電話的手都激動得有些顫抖,然後想也沒想地便同意了見面。胡適見溥儀雖然只是行了鞠躬禮,可是事後,他也坦然承認:“我不得不承認,我很為這次召見所感動。”胡適用了“召見”二字,可見他打心底仍然將溥儀當成一個皇帝。

溥儀選後的時候,不僅滿清遺老們爭著搶著想要將自家的女兒嫁給溥儀,即便是袁世凱、張作霖這些民國實力大佬也有此打算。

徐世昌被段祺瑞和馮國璋推出來當總統的時候,還特意跑去見溥儀,向溥儀請示,自己能否當總統。

1917年,張勳玩復辟戲碼的時候,手上只有5000辮子軍,可是他到了北京之後,一說要復辟,重新擁護溥儀當皇帝,瞬間便有無數人聞風而動,從全國各地奔向北京,去支持張勳,和張勳一起擁戴溥儀。

滿清遺老遺少們肯定支持復辟,這且不說。

康有為聽聞張勳有意復辟之後,便在上海草擬溥儀的復位詔書,然後一接到張勳的幕僚萬繩栻的電話,便立即偷偷北上入京。

奉天第28師師長馮德麟不僅支持復辟,還特意帶著人從奉天趕往北京,親身參與了復辟,只不過後來復辟失敗,馮德麟因此被逮捕入獄。

康、馮之流的人物,當時並不在少數,只不過沒他們有影響或者有實力罷了,也有的雖不敢明面支持,但卻在暗中贊同或默許,張勳所支持召開的徐州會議實際上便是復辟的前奏,可當時卻沒有幾個人表示反對。

可見,此時的溥儀對於不少人來說,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一邊軟禁了賄選總統曹錕,一邊又惦記上了皇宮裡的寶貝,所以讓鹿忠麟去驅逐溥儀。

馮氏嘴上說的好聽,說留著溥儀不異於是給中華民國留了一條辮子,所以他不僅驅逐了溥儀,還修改了清室優待條件,將溥儀的“工資”從每年400萬壓到了每年50萬,然後還規定“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說白了,馮氏是看上溥儀的錢了。

他之所以將400萬壓到50萬,是因為他此時控制了北京政府,這筆錢得由他出,但他捨不得給這麼多,所以只好壓下去了。

可是,他既然說留著溥儀等於是給中華民國留下條辨子,那他怎麼不乾脆一槍崩了溥儀?原因便在於他根本不敢這麼做,他要真這麼做了,別說會引來滿清遺老的聲討了,哪怕是別的軍閥都能以此為由對他出手。

溥儀出宮後先是在醇親王府躲了一段時間,後來去了天津,溥儀受張作霖之邀悄悄離開租界去見張作霖。

張作霖一見到溥儀,二話不說便跪在地上給溥儀磕了一個頭,然後給溥儀請安:“皇上好!”

溥儀也被張作霖的舉動所感染,激動地扶起他說:“上將軍好!”

1931年日本製造“九一八”侵佔了東三省之後,為了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穩定東三省局勢,日本人想到了一個人——溥儀。

從1912年2月溥儀退位到1931年日本侵佔東三省,此時溥儀已經退位了19年之久,即便是從1924年被趕出皇宮開始算起,溥儀也已經被遺忘了7年之久,可是日本人仍然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溥儀。

這是為什麼呢?

這時候的滿清遺老還沒死絕,還有很多人活著,並且想著能夠有朝一日回到“朝堂”,說白了就是想要獲得權力,所以溥儀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仍然還在,只要溥儀去當偽滿的執政或者皇帝,日本人便不用發愁找不到人給他們效力。

此外,滿清起於東北,這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政治優勢,讓溥儀去東北當執政或者皇帝,可以說是名正言順。

溥儀到了東北之後,果然和當年張勳復辟一樣,又有一票人聞風而動,迅速奔赴東北,投到溥儀帳下。

1945年溥儀被蘇聯俘虜之後,對他也是以禮相待。

溥儀後來被特赦了之後,只要一說他是清朝宣統皇帝,沒幾個人是不正色以待的,甚至他死後,周總理還曾問過溥儀家人是否要給溥儀修一座陵墓,只是當時處於特殊時期,溥儀的家人不敢同意而已。

溥儀自從1959年被特赦,回到北京之後,還活著的遺老或者是曾伺候過溥儀的太監們見了他,不僅仍然叫他皇上,還想著給他下跪磕頭。

這就是溥儀的影響力,影響了一代人,即便死後,他生前所寫自傳——《我的前半生》也風靡不斷。


寧糊塗


愛新覺羅溥儀,是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這個身份,註定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普通人身份無緣。溥儀退位後,很多人出於獵奇,對於這位末代皇帝非常感興趣;同時,因為忠君思想在中國漫長的帝國時代一直延續,不可卒除,所以“末代皇帝”雖然已經不是皇帝,但依舊有不少人對他心存敬畏,其中不乏一些民國時期思想進步的人士。

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近代歷史上著名自由派人物胡適,便是其中之一。由於長久以來形成的對皇權的敬畏,胡適雖然經過西方民主思想洗禮,已經完全是一位自由主義者,但當他見到這位已經退位的皇帝時,心中依舊會感到莫名的激動。胡適在受到溥儀的接見之後,在給溥儀的外國老師莊士敦的信中如是描寫道:

在我拜訪皇上的時候,他非常友好和謙遜有禮。我們談了新詩,寫新詩的青年作家們,以及有關文學的其他話題。大門口的耽擱使我浪費了本來可以在宮裡多停留一些的時間。因此,我沒有待很長時間,大約二十分鐘後就告別了陛下,去趕赴另外一個重要約會。……我本打算不讓報紙披露這次會見。但不幸的是,一些我不常閱讀的報紙報道了這件事,這事對它們來說自然具有頭條新聞的價值。……我必須承認,我被這件小事深深地感動了。就在這裡,我面對著我國最後一位皇帝,我面對著歷史上無數位偉大君主的最後一位代表!

可見,胡適的心理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他作為一個“進步人士”,對於皇帝這樣一個專制權力的代表,本應當是充滿憎惡的;但當他真正見到這位皇帝,並且與皇帝進行過簡短交談之後,心理依舊為“自己一介平民能見到曾經的九五之尊”而感到無比的激動,尤其是信中的最後一句話,如果單獨拿出來,估計不會有人想到這居然出自新文化先鋒胡適之手!

在當時的背景下,連胡適這類資產階級的,系統接受過西方民主理論的知識分子,尚且懷有如此深刻的皇帝情節,自不必說尚未接受平等思想的廣大百姓,更不必說清朝的遺老遺少。可想而知,溥儀雖然早已退位,但他的影響力,依舊不可小覷。因此,在所謂偽滿洲國建立之時,不少人——滿漢蒙皆有,都紛紛去往東北,投奔溥儀——這還是在當時民主共和思想已經漸漸得到普及的情況下。而溥儀本身,也享受著“末代皇帝”身份帶給他的種種心理上的滿足。

直到二戰結束後,溥儀被迫接受長時間的勞動改造,他本人也徹底意識到了人民才是國家的真正主人。此時,中國人民也已經真正覺醒,不再存在所謂的“皇帝情結”,意識到了自己當家做主。因此,溥儀最終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身份,被新中國所接納。

說到底,溥儀本人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力,帶給他權威的,是他末代皇帝的身份,或者說是兩千年來,封建統治者強加給中國人民的皇帝情節。隨著思想不斷解放,這個枷鎖已經被打破,自然,溥儀的所謂影響力也就消失了。


庭州行者


中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存在了2000多年,清廷《退位詔書》的頒佈雖然標誌著中國封建制度的滅亡,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封建君主政治已經徹底在中國人民心中抹去了。溥儀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在清王朝宣告結束之日,不僅沒有離開紫禁城,反而因《優待清室條件》在紫禁城裡面享受了12年皇帝生活。

雖說人們都期盼著君主專制和共和制政權能夠平穩交接過渡,但是,當溥儀退位之後,仍然居住在皇宮享受榮華富貴這一做法,也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宣統皇帝

其實民國政府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出於對於溥儀影響力的妥協,相信也會有不少讀者好奇,這位末代皇帝在退位以後究竟還存有多大的影響力呢?

有許多人的做法都直接或間接地說明了,溥儀的影響力巨大。溥儀退位以後,開始閱讀一些與新文化運動有關的書籍,他非常喜歡胡適用白話文所寫的《嘗試集》,1922年5月30日,溥儀與胡適在紫禁城會面,二人談話時間不到半個小時。

胡適回去以後,在自己的日記本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我不得不承認,我很為這次召見所感動,我當時竟然在我國最末一代皇帝的面前佔一席之地。”簡短的一句話,足以看出胡適又到皇帝召見以後的沾沾自喜。

胡適

他作為一個新派人物的代表,竟然將這一位早已經退位10年的封建皇帝當成高高在上的人物。這也從側面表明,溥儀由於他曾經的皇帝身份,無論是在普通人又或者是大學者心中,仍然帶有皇帝光環,這也說明封建君主專制仍然未被消除。除了大學者胡適這樣對待他以外,民國政府和各系軍閥,仍然對溥儀給予優待,甚至還將溥儀當作沒有退位的皇帝。

徐世昌

民國6年,袁世凱去世以後,徐世昌擔任民國總統一職。這位總統對於清朝不僅沒有怨恨之情,反而無比擁戴。徐世昌既然已經是民國大總統,大小事務應該由他自己拿主意才對,結果無論什麼事他都要去請示溥儀,得到“皇帝”的恩准以後他才能簽字決斷;在徐世昌的日記中,他始終將溥儀稱之為“幼主”。好在這位總統只任職了5年,否則,他還真有可能擁戴清室復辟。

黎元洪

溥儀對於這些民國高官的影響並不侷限於徐世昌一人,當民國總統從徐世昌換成了黎元洪以後,溥儀的影響力仍然是巨大的。溥儀曾在《我的前半生》中寫到,他大婚之時民國財政部經費已經十分困難,就連提前約定好的優待歲費難以發放。可是,為了這位末代皇帝的大婚,民國財政部仍然撥款10萬元,其中2萬元是民國政府的賀禮。

溥儀

除了這筆高昂的結婚費用以外,為了保證溥儀婚禮的順利進行,民國政府共派出了2498人,來保證整個婚禮的安全。當時民國各地官員,紛紛派人遣送賀禮,黎元洪更是在他的賀禮大紅帖上寫著“贈宣統大皇帝”這樣的話,甚至前來送賀禮的總統府侍從,竟然在溥儀面前自稱奴才,並且行了跪拜禮。2000多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專制制度,竟然讓溥儀這個退位皇帝,享有如此殊榮,產生了如此大的影響力,足以讓世人感到驚訝。

因此,雖然溥儀早已退位,手中也沒有了實際權力,但是,溥儀這位中國最後一個封建正統皇帝在當時的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心目中,依然擁有莫大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雖然不足以實現溥儀復辟的野心,但是,依然擁有不小的作用,日本人最終,將溥儀作為為滿洲國的傀儡皇帝,正式看中了溥儀影響力巨大這一點。

當然,也不必高估溥儀對當時中國的影響力。這位末代皇帝的影響力雖然不小,但也僅僅只是影響力而已。他對中國的大局並沒有什麼決定性作用,也因此,從始至終不一,溥儀從未有過實權,即便成了偽滿洲國皇帝,也只是個日本人推出來的幌子和傀儡而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