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社会上一直有着属于SCI论文的神话,因为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难法,当然这个难也仅仅是针对国内的大多数群体而言,相对于一些取得成就且有一定国际声望的人,SCI论文也基本都是约稿的,可见这个世界的规则也就是这样,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去抱怨什么。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在大学里面,SCI论文是许多理科生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专心做研究,为的就是能够在顶级期刊上发表一篇论文,但能发的还是不多,谁会把珍贵的资源给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呢?很多时候,SCI论文却又与毕业挂钩,在一些研究生毕业的条件中,一般都会有要求发表论文的数量。可见,发论文确实是中国大学生的一件必要之事。

曾经听过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位湖南某大学的本科生,四年期间共发表SCI论文十几篇,很多人第一时间的感叹是“学霸”,因为发一篇都很难的论文,结果人家在本科的时候就发表这么多,让多少的研究生汗颜。但是之后却有人质疑,她的发表也只是SCI中的一些弱势的期刊,并非是什么有重大影响力的期刊,虽然这些人说的是事实,但是肯定其中也有一些酸的成分。不管怎样,论文为王的时代里,能发论文就代表着绝对的实力。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而已论文至上的时代背景里,自然会有一些弊端出现。发论文往往会与人才评价、职称评定、教育评估等挂钩,甚至还会影响学校的排名,在这种氛围下,确实促进了人们发表论文的心。但是要知道这是一个运作的社会,其中蕴含的一些人性的丑陋,发论文有时候还会与金钱利益挂钩,让很多学者感到了不公。

长期以来,对于SCI论文数量的要求,导致科研者本身也会有一些问题。关于学术造假的新闻我们可能已经见怪不怪了,数据造假、图像造假,甚至还要诱导别人,科学水平的真实让很多人怀疑,即使一些成名已久的专家学者们也会步入这样的境地。因此,急需要改变这种状况。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为了扭转这种现象,教育部发布了关于规范SCI论文指标使用的指导通知,教育部强调:SCI论文指标包括论文数量、被引用次数、影响因子以及ESI排名等数据,但是SCI指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学术水平不仅仅再与论文数量挂钩,这确实是一种好转。

SCI论文

SCI论文指的是被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收录的期刊所刊登的论文。SCI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盘版和联机板等载体。印刷版、光盘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它的国际性使得它有很大的影响力,也被世界上许多国家认可。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影响因子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 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

教育部在此次通知中明确指出:建立SCI论文的分类评价体系,坚决摒弃“以刊评文”,评价SCI的重点是论文的创新水平以及科学价值,不能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很多时候,不考察论文质量,只是关注论文数量,这种现象对很多人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也知道,某些学科领域是很好发论文的,因为他们可以同类型研究,但对于一些研究来说,几年的时间都在做一个研究,要出严格谨慎的论文是很难的。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这次的通知中,学位的授予与SCI论文之间的关系不再那么强。高校培养更加注重质量,因为很多学生在这种环境的促使下,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尤其是不再以质量为准,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是一种悲哀。因此有了这次通知,应该会有一些好转。

而提起论文数量,很多人第一时间就想起了最近大火的高福院士。高福本人有着近500篇的SCI论文,并且还担任有8个院士头衔,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更有影响的是,他还在世界著名大学牛津大学担任过博士生导师,这些经历都让许多人羡慕。

但是高福作为中国疾控中心的主任,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就在国际医学界权威刊物《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了论文,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可能人家的工作本来就是发论文,有了论文才会有更强的资本去攀登高峰。但是这次的通知对他也会有影响,在快速论文化的脚步下,一定会影响成果。

教育部通知SCI论文不是评价学术水平的依据,500篇论文高福怎么办

希望诸君都能脚踏实地,真真正正的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不是说论文不重要,而是要一切以实际为准,不能造福人类的研究或行为也都是徒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