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社會上一直有著屬於SCI論文的神話,因為它的一個特點就是難法,當然這個難也僅僅是針對國內的大多數群體而言,相對於一些取得成就且有一定國際聲望的人,SCI論文也基本都是約稿的,可見這個世界的規則也就是這樣,但是任何人也不能去抱怨什麼。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在大學裡面,SCI論文是許多理科生夢寐以求的東西,他們專心做研究,為的就是能夠在頂級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但能發的還是不多,誰會把珍貴的資源給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呢?很多時候,SCI論文卻又與畢業掛鉤,在一些研究生畢業的條件中,一般都會有要求發表論文的數量。可見,發論文確實是中國大學生的一件必要之事。

曾經聽過一個新聞說的是一位湖南某大學的本科生,四年期間共發表SCI論文十幾篇,很多人第一時間的感嘆是“學霸”,因為發一篇都很難的論文,結果人家在本科的時候就發表這麼多,讓多少的研究生汗顏。但是之後卻有人質疑,她的發表也只是SCI中的一些弱勢的期刊,並非是什麼有重大影響力的期刊,雖然這些人說的是事實,但是肯定其中也有一些酸的成分。不管怎樣,論文為王的時代裡,能發論文就代表著絕對的實力。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而已論文至上的時代背景裡,自然會有一些弊端出現。發論文往往會與人才評價、職稱評定、教育評估等掛鉤,甚至還會影響學校的排名,在這種氛圍下,確實促進了人們發表論文的心。但是要知道這是一個運作的社會,其中蘊含的一些人性的醜陋,發論文有時候還會與金錢利益掛鉤,讓很多學者感到了不公。

長期以來,對於SCI論文數量的要求,導致科研者本身也會有一些問題。關於學術造假的新聞我們可能已經見怪不怪了,數據造假、圖像造假,甚至還要誘導別人,科學水平的真實讓很多人懷疑,即使一些成名已久的專家學者們也會步入這樣的境地。因此,急需要改變這種狀況。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為了扭轉這種現象,教育部發布了關於規範SCI論文指標使用的指導通知,教育部強調:SCI論文指標包括論文數量、被引用次數、影響因子以及ESI排名等數據,但是SCI指標不是“評價學術水平與創新貢獻的直接依據”。學術水平不僅僅再與論文數量掛鉤,這確實是一種好轉。

SCI論文

SCI論文指的是被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收錄的期刊所刊登的論文。SCI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創刊於1964年。分印刷版、光盤版和聯機板等載體。印刷版、光盤版從全球數萬種期刊中選出3300種科技期刊,涉及基礎科學的100餘個領域。每年報道60餘萬篇最新文獻,涉及引文900萬條。進入SCI這一刊物的論文即為SCI論文。它的國際性使得它有很大的影響力,也被世界上許多國家認可。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影響因子

在一定時期(通常是前兩年)內,某一刊物發表的論文,被已經進入SCI刊物的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除以該刊物這一時期內的論文總數,即為該刊物的影響因子。 一般來說每一年的6月份公佈影響因子,影響因子並不是該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響因子!

教育部在此次通知中明確指出:建立SCI論文的分類評價體系,堅決摒棄“以刊評文”,評價SCI的重點是論文的創新水平以及科學價值,不能把SCI論文相關指標作為直接判斷依據。很多時候,不考察論文質量,只是關注論文數量,這種現象對很多人是不公平的。很多人也知道,某些學科領域是很好發論文的,因為他們可以同類型研究,但對於一些研究來說,幾年的時間都在做一個研究,要出嚴格謹慎的論文是很難的。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這次的通知中,學位的授予與SCI論文之間的關係不再那麼強。高校培養更加註重質量,因為很多學生在這種環境的促使下,可能會走一些彎路,尤其是不再以質量為準,這對於科學研究來說是一種悲哀。因此有了這次通知,應該會有一些好轉。

而提起論文數量,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想起了最近大火的高福院士。高福本人有著近500篇的SCI論文,並且還擔任有8個院士頭銜,這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極高的榮譽。更有影響的是,他還在世界著名大學牛津大學擔任過博士生導師,這些經歷都讓許多人羨慕。

但是高福作為中國疾控中心的主任,在疫情防控的初期,就在國際醫學界權威刊物《新英格蘭雜誌》上發表了論文,引起了許多人的質疑。可能人家的工作本來就是發論文,有了論文才會有更強的資本去攀登高峰。但是這次的通知對他也會有影響,在快速論文化的腳步下,一定會影響成果。

教育部通知SCI論文不是評價學術水平的依據,500篇論文高福怎麼辦

希望諸君都能腳踏實地,真真正正的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不是說論文不重要,而是要一切以實際為準,不能造福人類的研究或行為也都是徒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