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在二战苏联军事史上涌现出了大批卓越将领,如我们经常提到的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崔可夫等等。然而,苏军真正厉害的角色不光是这些赫赫有名的将领,其中就有一位名气较小的人,能力丝毫不逊于任何人的军事将才。

这位在历史上被称为“博学多才,性格温和”的儒雅将领,就是斯大林最为倚仗的智慧指挥家鲍里斯·沙波什尼科夫。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却为苏军未来的军事发展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与军队结缘的会计师


1882年10月2日,沙俄乌法省兹拉托斯特的一个小职员家中,一个健康的男婴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就是日后鼎鼎大名的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沙波什尼科夫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平添了许多欢乐。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便来到了家乡附近的工业和实业学校就读。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1899年,沙波什尼科夫正式从学校毕业。不久他就到附近的一家国有葡萄酒仓库担任了会计师一职。没有多久,沙俄招兵的军官就找到了他,他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沙俄军队的一员。1901年,沙波什尼科夫在莫斯科阿列克谢耶夫军事学院就读,在学校的三年间,他每科成绩都名列班级的前茅。1903年,他以全校第五名的成绩成功从学校毕业,并被授予了少尉军衔。

成为少尉的沙波什尼科夫先是被派往突厥斯坦军区的第1步枪营服役。服役期满后,沙波什尼科夫又来到圣彼得堡的尼古拉耶夫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理论。他的一位同学,竟是后来俄国内战中最著名的指挥官彼得·弗兰格尔。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从军事学院毕业后,沙波什尼科夫重新回到第1步枪营参加了军事训练工作。1912年,他又前往波兰琴斯托霍瓦的华沙军区第14骑兵总部进行指挥工作,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波什尼科夫先后在第14骑兵师、第12野战军等部队担任重要职务。由于指挥作战出色,1916年他还受到了沙俄政府的嘉奖。此后他一路升迁,到时1917年初已经晋升为中校,同年11月时他已经是高加索掷弹师的师长了。但也是在这个时候,由于旧伤复发,沙波什尼科夫在医院中度过了战争最后的日子。

二、“苏军大脑”初露锋芒


伤愈出院后,沙波什尼科夫正式从沙俄军队退伍。两个月后,受到布尔什维克思想的影响,沙波什尼科夫正式加入了红军,刚加入不久,沙波什尼科夫便被委任为最高军事委员会司令部作战部部长助理,兼任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情报部部长。在任期内,沙波什尼科夫制订了对邓尼金匪军作战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功。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1920年,他又成为西南方面军、西方面军和克里木地区战役计划的核心制订者。红军将士也正是在他的战斗规划下,前赴后继地赶往战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为此红军高层授予沙波什尼科夫红旗勋章一枚。内战后,沙波什尼科夫又担任了红军助理参谋长一职,从1925年起,沙波什尼科夫又在列宁格勒军区、莫斯科军区担任要职。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在这些重要的指挥位置上,沙波什尼科夫的指挥才能得到了完美地的体现。他对战场情报的全面掌握、判断战情之准确都让他的同仁及上司们感到惊奇不已,这里他得到了极大的拥戴。1931年7月起,沙波什尼科夫又担任伏尔加军区司令一职。仅仅一年之后,斯大林就任命他为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一职。1937年5月沙波什尼科夫又升任总参谋长一职。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战争初期苏军由于过于轻敌,遭到芬兰的猛烈抵抗,为此,沙波什尼科夫专门写了一份报告,不仅分析了当前局势,还提出了他个人一系列的判断和作战建议。可当这份报告呈给斯大林时,后者想也没想就拒绝了。结果正如大家所知:苏军在蒙受了不小的损失后,终于换来了一场惨胜。战争期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沙波什尼科夫还被卷入了一场无谓的斗争中,险些丧命,但多亏他坚持观点、据理力争才逃过一劫。

苏芬战争后,斯大林对高级军官的任命做了调整,沙波什尼科夫因为当初那份报告受到了斯大林的赏识,因而受到提拔。1940年5月7日,沙波什尼科夫被任命为苏联国防委员会副委员,同时还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此时困扰他多年的病痛又一次侵袭了他的身体,这使得他不得不在1940年的8月告别了总参谋长的位置,成为一名负责防御工作职责的国防部副委员长。

三、倒在胜利的前夕


早在卫国战争爆发前,沙波什尼科夫就敏锐地感受到德军企图进攻苏联的企图。于是他在一份递交斯大林的报告中将他的想法完整地写了出来,并强调:如果战争爆发,德军主攻方向将在波罗的海和普利皮特沼泽两者之间展开,随后的目标一定是斯摩棱斯克和莫斯科。但这个想法依然被斯大林给否决,但在后来的事实证明,沙波什尼科夫的想法完全是正确的,如果斯大林能够采纳沙波什尼科夫的方案,二战的走势有可能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为什么沙波什尼科夫的预测每次都是如此准确呢?这可能是因为他的个性造成的。他在制订作战计划时非常胆大心细,既不盲目迎合也不墨守成规。为了使计划更加合理科学,他干脆亲临前线实地考察和验证。对于一些不同观点,他从来不当“一言堂”,总是细心地听别人解释缘由。

此后的日子里,沙波什尼科夫又被斯大林安排为西方面军参谋长,此后又再次担任了苏军总参谋长一职。在他的直接参与下,苏军制订了斯摩棱斯克战役、1942年冬季反攻等战役的具体部署方案。

在沙波什尼科夫的运筹帷幄下,苏军总是可以获得更大的作战主动权,人员的伤亡也相应减轻了不少。正是由于他在制定作战计划中所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军事天才,他被誉为“苏联红军的大脑”。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由于沙波什尼科夫的卓越表现,斯大林本人也是对其敬重有加。每次称呼他时,斯大林从不冠以“同志”的名号,而是直接叫他的名字“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以示亲近;而他也是唯一一个敢在斯大林面前抽烟的苏军将领。

而且沙波什尼科夫为人耿直。无论在任何人面前他都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一次,在部署一场战役的进攻方向时,由于地形原因,沙波什尼科夫打算将中央方面军分两路突击。

而斯大林却觉得这样做分散了兵力,犯了兵家大忌,当即让他到隔壁“面壁思过”,但沙波什尼科夫仍坚持自己的看法。斯大林又故伎重施,半个小时后,斯大林问他考虑得怎么样,他还是固执地说:“斯大林同志,我宁愿辞去总参谋长职务。”有着“钢铁”绰号的斯大林最终也没“拗”过他,最后同意了他的计划。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1943年,饱受病痛折磨的沙波什尼科夫无法再担任参谋指挥的工作,根据苏军统帅部的要求,他被派往总参军事学院担任院长一职。来到学院后,沙波什尼科夫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学院的培训目标。他要求学员既要掌握军事技能,还要将思想理论水平与实践相结合。为适应现代军事的发展,沙波什尼科夫对学院的组织结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作为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可谓“硕果累累”。我们熟知的华西列夫斯基、瓦杜丁、安东诺夫、什捷缅科等人都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一手培养出来的。斯大林就曾经戏称华西列夫斯基为“沙波什尼科夫手下的人”。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1945年3月26日,旧病缠身的苏联元帅、总参军事学院院长、有“苏军的大脑”之称的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在莫斯科走完了他伟大的一生,终年62岁。他离世后,悲痛万分的斯大林命令莫斯科炮兵团鸣响24响礼炮,向沙波什尼科夫表达最后的敬意。他的骨灰也被安放在克林姆林宫的红墙下,接受全体苏联军民的敬仰之情。

英年早逝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斯大林少数几个直呼其名的苏军将领

结语


回顾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军事指挥员和理论家,而且还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家。他的著作《军队大脑》一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苏军总参谋部的作用,还从宏观上探讨了战争与政治、经济、综合国力等课题,最终提出了“武装力量应具有统一的军事领导体制”的科学结论。对苏联红军的正规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而他作为参谋长期间制订的天才般的战略战法和军事计划,也永远留在了世人的心中,就像斯大林曾经说过的那样:“如果我的身边没有沙波什尼科夫,我真的不知道这场仗该怎么打”。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领名录——苏联篇》

2. 《沙波什尼科夫:“苏军大脑”的辉煌》

3. 《苏联将军名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