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战国四公子”谁的结局最惨?

Skyworld2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活跃、各类学术学说碰撞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各类文臣武将下都多多少少养了一群幕僚,幕僚数量的多少,也是贵族们互相攀比的一个标准。

中国战国时代的末期,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的虎狼之师秦国越来越强大,其余各诸侯国的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挽救本国的危亡,竭力对外网罗各类人才。他们礼贤下士,招览贤才,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之风盛行。这里的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

其中最出名的是战国四大公子,因以养“士”而著称。《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在那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田文,赵国有平原君赵胜,楚国有春申君黄歇,魏国有信陵君魏无忌。这四位君子,都是见识明智且忠君爱国有信义的君子,他们待人宽厚,亲爱百姓,尊重贤士且重用士人。他们相约合纵,形成其他诸侯国联盟去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的部队。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也称战国四君。

那么这四人在秦国席卷天下的过程中,谁死的最惨呢?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齐威王田因齐的孙子,靖郭君田婴的儿子,齐宣王田辟疆的侄子。因为他受封袭父亲的爵位,便被划分到了分管薛地,因此又称薛公。

孟尝君依仗父亲留下的丰厚资产,在封地薛邑大肆招览各国的人才,门下有数千的食客。其中鸡鸣狗盗之徒的典故即是从孟尝君这里出来的。当时孟尝君将略微有一点才能的人都纳入麾下其中两个便只会学鸡叫和狗叫。其他门客都认为孟尝君将这两人纳入麾下,有损自己的身份。

秦昭襄王是一个求贤若渴的明君,听说孟尝君的名气后,便想将他招揽到秦国来,让他为秦国效忠。孟尝君到秦国后被封为丞相,但是他发现上了秦国的当后,便设计逃回国内。这时候在城墙之下,鸡鸣和狗盗两个一个学鸡叫一个学狗叫,帮助孟尝君回到了齐国。齐湣王七年(前294)因贵族田甲叛乱,他开始被湣王所疑,孟尝君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便假装生病回到自己的封地,不久又出奔到魏,担任相国。

等到齐襄王登基,田文在诸侯国中保持中立,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君王。齐襄王由于刚刚即位,畏惧田文,便与田文和好,与他亲近起来。田文可以说是孟尝君中唯一一个善终的,可是田文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争着继承爵位,随即齐、魏两国联合共同灭掉了薛邑。

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贵族,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他因贤能而闻名,被封于东武。

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也是达到了数千人的规模。

赵胜最开始是赵惠文王的相国,赵惠文王死后,又做赵孝成王的相国。赵孝成王七年(前259),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王便派赵胜向魏国和楚国求援。门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最终毛遂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这就是毛遂自荐的来历。

在楚国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散尽家财,发动为数不多的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了邯郸之围。赵胜在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去世,他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也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了。

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是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是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曾想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被予以重任。魏无忌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曾窃符救赵,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秦始皇四年(前243),魏无忌因伤于酒色,阴郁而死。

四公子中,春申君的死法应该是最惨的。当楚考烈王去世后,其政敌李园抢先入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进入棘门后,李园豢养的刺客从两侧拦住黄歇的去路,刺杀了黄歇,斩下他的头,扔到棘门外边。同时李园还派官吏把春申君家满门抄斩。

一代名士最终纷纷变为了一捧黄土,四君子中,孟尝君和平原君得以善终,信陵君却因猜忌不得志,郁郁而终,春申君却因不听从他人的建议,自大狂妄地进入棘园,被刺身死,死后还被抄家。四君子中当属春申君死得最惨。


邓海春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田文、魏无忌、赵胜和黄歇。

这四位公子,有寿终正寝的,有郁郁而终的,有被忽悠死的,还有作死的。

孟尝君田文

田文就是孟尝君,他喜欢养门客,别人家的门客不是搞文字的,就是搞权术的,要不就是搞武术的,只有孟尝君家的门客另类,有玩杂耍的,有盗窃的,还有耍口技的。


然而,千万别小看这些无关紧要的小人物,关键时刻可是帮了孟尝君的大忙了。

后来,孟尝君应邀前往秦国,结果刚到秦国,就被秦国扣押了,包吃包喝包住,但就是不允许回齐国。

这些门客得知主人被扣了,纷纷行动了起来,先是由盗窃经验丰富的门客偷了漂亮的狐袍,然后由擅长溜须拍马的门客将狐袍送给秦王的宠妾。宠妾得了好处之后,果然卖力地吹枕边风,后来秦王心一软,就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担心秦王反悔,一行人玩命地往边境跑,跑了没几天,果然秦王后悔了,派骑兵捉拿孟尝君。


这时候孟尝君一行已经来到了函谷关,只要出了关就鱼入大海了,可是此时天还没亮,大门还没开。孟尝君火急火燎,这时候,一位会口技的门客灵机一动,学起了鸡叫,叫的惟妙惟肖,结果守关军士真的以为天亮了,就把门打开了,孟尝君逃之夭夭。

孟尝君命运很好,寿终正寝。

平原君赵胜

赵胜是赵武灵王的次子,职务是宰相。赵胜在战国四公子中,算是最平庸最无能的一位。他一生犯的最大的错误是接收上党郡,结果招致无妄之灾,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国士兵遭坑杀,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在邯郸之围中,门客毛遂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了信陵君,后来解了邯郸之围,使得赵国又苟延残喘了三十年。

最后,赵胜得了重病不治身亡,他死后不久,他的子孙被屠戮殆尽。

赵胜纯粹是作死的。

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中最有能力、最有魄力的一个,他旗下门客众多,遍布各个诸侯国,这些门客与其说是门客,不如说是他的眼线。

有一次,魏无忌与魏王下棋,这时候有密探来报,说赵国进犯。魏王十分惊慌,只见魏无忌泰然自若,说了句:“这是假情报,魏王不必惊慌。”


魏王将信将疑,果然过了一会,又有密探过来汇报说情报有误,魏王大为惊讶,忙问魏无忌是如何得知的,魏无忌嘿嘿一笑说道:“赵王身边就有我的门客。”

魏王连声夸赞,但内心却越发忌惮。后来,魏王越发猜忌魏无忌,并解除了其全部职务和兵权,不久魏无忌郁郁而终。

春申君黄歇

春申君门客众多,其中有一个叫李园。这个李园心术不正,为了巴结讨好黄歇,把漂亮的妹妹送给了黄歇,不久之后妹妹怀了孕。

这时候,李园找到了黄歇,对他说:“大人,现在楚王一直生不出儿子,倘若你把妹妹嫁给楚王,又恰好怀的是儿子的话,那么您的儿子将来就是王了。”


黄歇想了一夜,同意了。黄歇将这个女人送给楚王,楚王笑纳了,几个月后果然生了儿子。

楚王一死,黄歇的儿子成了新的王。但是没过多久,李园就派刺客杀掉了黄歇。

后来有人怀疑,这个妹妹根本就不是李园的亲妹妹,而是李园的情人,这个孩子也不是黄歇的,而是李园的,所以黄歇不仅被戴了绿帽子,还成了冤死鬼。

黄歇是被忽悠死的。


一半秋色


个人认为:“战国四公子”中,死得的最惨的当为春申君黄歇。早年,他陪伴楚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了十多年人质。楚王病危时,派人到秦国乞求秦王放回熊完太子回去继承王位,秦王就是不答应。这个时候,黄歇挺身而出,去游说秦王。他是🈶智慧的,先对秦王说:大王,你先放我回去看看楚王是否真的病入膏肓了。秦王感觉有理,就应允了他的要求。黄歇当即与太子对换了衣服,让太子逃离了秦国。太子熊完回楚国后当了国君,就是楚考烈王。


秦王得知太子逃回了楚国,问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勃然大怒,一气之下要杀了黄歇。而黄歇好动脑筋,已经有了应对措施:他事先用重金收买了秦昭王的宠妻和秦相范雎。因而钻了空子,得以机会逃回楚国。由于他以前与楚考烈王生死与共,为楚考烈王回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他当上了楚相。

在楚国为相时,他有不俗的业绩。曾说服楚王出兵,帮赵国解了邯郸之围,后来还亲自统军北伐,灭了鲁国。由于楚考烈王的妃妾久不怀孕,为楚国的江山社稷考虑,黄歇敬贡了许多美女给楚考烈王。目的是让这些美女为楚王延续子嗣,让楚国🈶王位继承人。然而,事与愿违,这些美女的肚子也没有鼓起来!


李园是楚国权臣,本为赵国人,后入楚。他知道春申君的过去,认为是炙手可热的人。就把自己 美丽的妹妹送给黄歇,不久李园的妹妹有了身孕。这个时候,李园又与黄歇密谋:要他把自己的已经怀孕的妹子送给楚王。李园妹子进王宫后,生下一个男孩。楚王心花怒放,在封这个男孩为太子(黄歇的儿子)的同时,也加封了李园。

而这个李园是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一旦得志,私心就膨胀起来。他盯上了相国位置,却又惧怕黄歇。于是,就在暗中训练刺客,目的是杀了黄歇,自己取而代之。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撒手人寰。此前,黄歇因率六国联军攻打秦之函谷关受阻,遭到楚考烈王的冷落与漠视。现在听到楚王去世了,想起早先二人同甘共苦的经历,黄歇不顾一切地前去奔丧。

李园就是等待这样的时机,他处心积虑地把黄歇引入棘门内,残忍地杀害了他,还割了他的头扔了出来。随后,凶残的李园又杀了他的全家。足智多谋、知情重义的春申君黄歇落了个这样的下场,他的结局实在很惨。


希望星晨58298869


战国四公子中,春申君黄歇似乎是死得最惨的一位,但信陵君魏无忌才是最悲惨的一位。

四公子指的是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四位公子。


他们礼贤下士,各自收养了数千门客,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的国家扩大势力,维护安全,是当时有名的四位政治家。

他们留下了许多故事,一直被人传颂。 四人之中,孟尝君田文和平原君赵胜的结局都是自然死亡,寿终正寝,是最幸运的。

一、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田文是齐宣王的侄子,他利用父亲田婴的封地薛邑作为大本营,广招门客,各种奇才异士纷纷投奔。




(田文)

对这些门客,田文都热情接纳,给予优厚的待遇。

田文曾应秦昭襄王的邀请去过秦国,宰相樗里疾非常嫉妒田文的才能,不断在昭襄王面前陷害他,田文得到消息后,利用手下门客偷来狐袍送给昭襄王的的宠妾燕姬,由燕姬向秦王求情,田文带着门客离开秦国,但是田文一走,秦王便后悔放虎归山,派人追赶,想杀田文以绝后患。

田文一行到函谷关时,天还没亮,函谷关关门紧闭。田文手下门客中的异士便利用“鸡鸣”之术,骗开城门,得以脱险。


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出处。

回到齐国后,田文担任了相国,协助齐国灭宋,国势大张。齐愍王嫉贤妒能,要杀田文,田文逃到魏国,联合六国攻齐,齐愍王被杀。

田文的封地薛邑当时在各国眼中,就是一个独立小王国,各国都把他当作一个独立的势力,纷纷拉拢。

他最后也是死在薛邑,死后也得到了各国的高度评价,可谓人生赢家。

二、平原君赵胜

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之弟,手下门客也有数千人。


(赵胜)

他长期担任赵国宰相,辅政48年。

赵国名臣蔺相如虽有“将相和”的故事传世,但蔺相如实际上是赵国上卿,当时的宰相是赵胜。

赵胜做得最对的一件事就是请出信陵君救赵,解了秦军攻邯郸之围。

他也是成语“毛遂自荐”的主人公,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接收了韩国上党郡,《史记》评价“平原君贪冯亭之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引发了后来的长平之战,使得四十万赵军灰飞烟灭。 四大公子中,赵胜是最平凡的一个,但他一生忠于赵国,为相近五十年,并无太大恶政,以"尊君安国"之功,位列四公子之列。

平原君也是寿终正寝的一位幸运儿,虽然赵国后来灭亡后,他的子孙被屠杀,但他本人还是得到了善终。

三、春申君黄歇

一般认为春申君是四公子中死得最惨的一位,因为他是被暗杀的。

黄歇也是楚国宗室,长期担任楚国令尹,也就是宰相。


(黄歇)

四公子中,黄歇算是名气比较小的一位,但是在公元前298年,楚国面临灭国之际,正是他出使秦国,凭着自己的辩才,说服秦国与楚联盟,将楚国从灭国边缘救了回来。

赵国首都邯郸被秦国围攻之际,春申君也应邀领兵救援赵国,与信陵君一样,是救赵的功臣。

黄歇的门客数量极多,里面良莠不齐。有个叫李园的门客,将妹妹送给黄歇,得到黄歇的宠爱,不久怀孕了。

由于楚王无子,李园劝说黄歇次这个女人送给楚王,将来生下的儿子便可成为楚国之主,利令智昏的黄歇感觉这是个好主意,便把女人送给楚王,后来果然生下一个儿子被立为楚太子,黄歇更加信任李园了。

楚王一死,李园便勾结妹妹,在王宫埋下伏兵,暗杀了黄歇,同时将黄歇全家灭门。


(黄歇之死)

李园妹妹生的儿子继位当了楚王,后世称为楚幽王。 黄歇本是干才,前期英明,后期由于利欲熏心,身死家灭。

《史记》评价他;“初,春申君之说秦昭王,及出身遣楚太子归,何其智之明也!後制于李园,旄矣。”

四、信陵君魏无忌

表面上看,魏无忌是快活死的,但是我认为他是四公子中最悲惨、也是最值得同情的一个。


魏无忌是是魏昭王的儿子,安厘王的异母弟。他是最有才华的一位公子,可谓文武双全,为人忠义,大有古风。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声名传于四海,真正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魏国因为有他,其他国家多年不敢来犯。

魏无忌有着超凡的判断能力。有一次他与魏王下棋,有人报告赵国进犯。

魏王大惊,魏无忌却说这一定是个假情报,不用担心。后来果然证实情报有误。魏王被弟弟的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大为折服。


魏无忌也是个重情重义之人。秦国取得长平之战的胜利手,趁势攻赵,赵国面临灭国之灾。

平原君赵胜是魏无忌的姐夫,派人向他求救。但是魏王怕秦国,一直观望,不敢发兵。

魏无忌决定带着自己的三千门客救赵,他知道杯水车薪,起不了什么作用,但他愿意陪姐姐一块死。

魏国守门人侯嬴向魏无忌进献一计,就是后来著名的“窃符救赵”。


(救赵)

具体经过大家都知道,这里不多罗嗦了。 救赵之后,魏无忌在魏国无法立足,他放弃了荣华富贵,在赵国客居十年。

但是他一直没有忘记祖国的安危,在这十年里不断的广交人才,不论尊卑出身,大量人才都投到魏无忌门下。

十年后,果然秦国攻魏,一直挂念祖国的魏无忌放下个人恩怨,毅然回国,联合五国军队大败秦军。

魏无忌的联军把秦军赶到函谷关以西,这是多年来秦国从没有过的大败。



(攻秦)

魏安厘王一直不信任这个能干的弟弟,所以秦庄襄王利用这一点,大搞反间计,终于使魏无忌功亏一篑,灭秦的心血付之东流。

回国之后,哥哥立即解除了弟弟的兵权,并派人昼夜监视。魏无忌从此放荡身形,纵情酒色,不久后暴病而亡。

他死后几个月,秦军攻魏,夺二十城;十八年后,秦灭魏,屠大梁,魏国灭亡。

魏无忌胸怀壮志,腹有良才,又得各国拥护,本来可以大显身手。

他的遭遇与岳飞几乎一样,都是在毕其功于一役之际,国君阻止了他们的壮志雄心。

对一个英雄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够得着的胜利,由于命运的捉弄而壮志难酬。虽然魏无忌死于纵情酒色,但他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为了祖国,他付出了一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兴复魏国,荡灭强秦。

一个有理想的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理想破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相比之下,黄歇只是死于自己的贪欲,不会值得人同情;魏无忌死于忧国,所以直到今天,他也是四公子中最被人崇敬的一个。

毫不夸张的说,司马迁就是信陵的铁杆粉丝。

(太史公)

《史记—信陵君列传》通篇洋溢着司马迁对信陵君的敬慕、赞叹和惋惜,司马迁在通篇以“公子”称魏无忌,与其他三个公子有着天壤之别。

这篇列传中,充满了司马迁的 “无限唱叹,无限低徊”。

所以茅坤评价:“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一家之言,如有不同意见,敬请斧正。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最惨的要数春申君黄歇,春申君曾随楚太子熊完在秦国做了十多年人质。后楚王病危派人到秦国请求秦国放太子回去接王位,秦王不答应。黄歇游说秦王,说让他先回去看看楚王是否真的病了,然后与太衣对换了衣服让太子逃离秦国,回楚国当了国君,即楚考烈王。秦王得知太子逃回楚国,盛怒之下要杀了黄歇,好在黄歇事前早有准备,重金收买了秦昭王的宠妻和秦相范雎,才得以逃离秦国。回到楚国后因和先前的太子现在的楚考烈王一起同生死,共患难,所以顺理成章当了楚相。在为楚相时,曾说服楚王出兵帮赵国解了邯郸之围,后来又率兵北伐,灭了鲁国。

楚考烈王后宫妃妾久不怀孕,黄歇送了许多许女可还是没动静。这时恰巧有个李园的把自己 美丽的妹妹送给黄歇,不久有了身孕,李园又与黄歇密谋,把妹子送给楚王,不久后生下一个男孩。楚王大喜,封这孩子为太子,也加封了李园。常言说得好,小人得志,欲壑难题,李园早就盯上了相国位置,却又惧怕李园,就在暗中训练死士,找机会下手,这一天终于等来了。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去世,此时因率六国联军攻打秦函谷关失败的黄歇,受到楚考烈的冷落。听到楚王去世的消息急忙前去奔丧,被早有准备的李园引入棘门内,只接把脑袋扔出去,随后李园又带入杀了他全家。可惜名震一时的春申君黄歇落了个如此悲惨下场,与其他三公子下场相比,属最悲惨的一个。


车工00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魏国信陵君无忌,楚国春申君黄歇。

这四位公子都是各所属国的贵族。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宽厚仁义,礼贤下士。他们每个人家里都长年养着数千名食客。这些食客里不乏能人,遇到事情可以帮主人的忙。

战国是一个诸侯兼并的时期,各国间争战不已。四公子在这期间都有所作为。围绕他们也留下了一些故事。如围绕孟尝君的冯驩无车弹铗的故事,围绕平原君的毛遂自荐的故事,围绕信陵君的窃符救赵的故事,等等。

孟尝君和平原君是自然死亡的。

春申君是被小人暗杀死的。

春申君的死是这样的:他助魏国击败了秦国,秦国使反间计,魏王中计,"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公子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与宾客为长夜饮,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史记,魏公子列传》。也就是说他是受谗言诬陷抑郁而死的。

所以战国四公子,春申君死的最惨,而信陵君死的最冤。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导语战国四君子,即是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那他们各自的结局又如何呢?

信陵君魏无忌

魏无忌(?-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

信陵君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魏国自梁惠王魏罃时的马陵惨败后,国力江河日下。然后周围秦,赵皆为虎狼之国,魏国危在旦夕。而后 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 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为离间信陵君和魏王的关系,秦王派人持金万斤到魏国行贿,找到晋鄙的门客,叫他们诋毁信陵君。秦王又几次派人假意祝贺信陵君,问他是否已经做了魏王。因听信谗言,心生疑窦。信陵君则推说有病,日夜以酒魏王色自娱。如此四年,被魏王赐予鸩酒毒死。

平原君赵胜

赵胜,出生年月不详,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父亲赵武灵王,哥哥赵惠文王,号平原君。

在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在位期间担任赵国宰相,曾三辞相位,又三次复职。平原君贤能,非常好客,而且求贤若渴,所以府中养有几千的门客,后来为了挽留门客他不惜杀掉自己的爱妾以证明自己不好女色,重士人。平原君赵胜怎么死的? 平原君最后的结局据说是战国四公子中最好的,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51年,赵平原君病卒。平原君乃病逝,相对而言,其他几位公子的结局平原君的结局已经算是非常安逸了。

春申君黄歇

黄歇(前314年-前238年),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

黄歇年轻的时候曾四处拜师游学,见识广博,以辩才出众深得楚顷襄王的赏识。 楚顷襄王去世,熊完即位,是为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元年(前262年),黄歇被楚考烈王任命为楚国令尹,封为春申君,赐给淮北十二县的封地。15年后,由于与齐国相临的淮北经常发生战事,黄歇请求楚考烈王把自己的封地淮北十二县换到江东,楚考烈王答应了黄歇的要求。春申君黄歇在对外穷兵黩武的同时,对内则和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相礼贤下士,招引门客,最高峰时黄歇有门客3000多人,其数量在“战国四公子”中居于首位。

命丧棘门,春申君有一门客为赵国人李园,他把妹妹李环进献给春申君为妾,后来李环怀有身孕。由于楚考烈王在位多年无子嗣,春申君怕楚考烈王死后楚国王位由其他王族承继,会影响他的政治地位。李园建议春申君将其妹李环献给无子的楚考烈王为妃,她怀着的孩子便有机会继成王位。后来李环生下一对双生子,长子熊悍被立为太子,李园晋身为国舅,得以与春申君同掌楚国朝政。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李园一来怕太子熊悍的身世败露,二来又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春申君。春申君另一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春申君注意李园的动向,但春申君认为李园没有胆量及能力对付他,故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

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

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齐国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幺儿、齐宣王的异母弟弟,曾于齐威王时担任军队要职,于齐宣王时担任宰相,封于薛,权倾一时。田婴死后,田文继位于薛,是为孟尝君。

孟尝君门下有食客数千,秦昭王时曾入为秦相,后为齐湣王相国,曾率三国联军大败秦军,攻破函谷关。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亲。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这位是战国四君子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位,以至于后人说他“”盛名之下难副其实”

综上所述,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被大王赐毒酒而死、赵国的平原君赵胜寿终正寝、楚国的春申君黄歇被人乱刀砍死、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虽然寿终正寝但是后人太乱。

从而可以看出,死的最惨下场最惨的莫过于春申君黄歇,当然这完全归功于他自己作茧自缚!


无敌紫荆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孟尝君田文,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那么他们都是怎么死的呢?

孟尝君田文算是寿终正寝。

信陵君魏无忌是受到秦王的挑拨离间,不被信任,抑郁而死。

平原君赵胜也算是寿终正寝。

黄歇是被门客李园害死。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应该是黄歇,也就是春申君死得最惨,因为本来是自己的门客,结果背叛了自己。

但是关于信令君,魏无忌还有另外一种说法, 就是秦王行使离间计,魏王开始疏远魏无忌,后来魏王赐毒酒给魏无忌,让他自杀。如果此事为真的话,那么信陵君魏无忌死的最惨。


小人物眼界


战国四公子指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中国战国时代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的灭亡,竭力网罗人才。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 、赵国的平原君赵胜 、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齐国的孟尝君田文 。因其四人都是礼贤下士、结交宾客之人(注:除春申君以外,其余三人皆是君王后代),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亦称战国四君)。《过秦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在那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田文,赵国有平原君赵胜,楚国有春申君黄歇,魏国有信陵君魏无忌。这四位君子,都是见识明智且忠君爱国有信义的君子,他们待人宽厚,亲爱百姓,尊重贤士且重用士人。他们相约合纵,形成其他诸侯国联盟去击破秦的连横之策,联合韩国、魏国燕国、楚国齐国、赵国宋国、卫国、中山的部队。后人称之为“战国四公子”,也称战国四君。

孟尝君:孟尝君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故号孟尝君。他养士数千人,成为齐国的重要政治力量,担任了齐相,每年的工资就是薛地万户人家的租税。他的门客冯欢曾到薛地为他收债,免除了部分贫苦人的债务,取得了薛地人的拥护和爱戴。当他受齐王的猜疑而罢免职务后,得以在薛地安身。冯欢去秦国说动秦王,派车马来接孟尝君到秦国为相;回来后又借秦国要聘相为由,说动齐王恢复孟尝君的职务。

当时,齐、秦、楚是三个超级大国,与齐国相邻的宋国是第三世界中的一个弱小国家。宋国虽然国小力弱,国王却特别骄横,惹恼了齐国,齐王就灭掉宋国,然后强迫卫国、邹国和鲁国臣服,这三个弱国只好对齐称臣。这一来,齐王又骄横起来,扬言早晚有一天要问鼎周都,正号天子,以令天下。孟尝君就劝谏齐王,说是宋国被灭掉就是因为宋王骄横,让齐王以宋为戒。齐王一听生气了,就又罢免了孟尝君的职务。 孟尝君怕遭齐王杀害,就逃奔魏国,去依附他的朋友魏无忌。到了魏国,魏王任他为相。他又做媒,把魏无忌的姐姐嫁给了赵胜。然后把相位让给魏无忌,回到齐国的薛地,魏王和赵王、魏无忌和赵胜都与他交好。他能与魏王、赵王平起平坐,地位自然提高了。齐王却害怕了,就派使者迎接他复任国相,孟尝君不去,齐王只好与他建交。从此,孟尝君往来于齐、赵、魏三国之间。后来,因病而死,得以善终。但他的几个儿子争夺薛地,齐魏联军占领薛地,孟尝君绝后。



信陵君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长平之战后,秦国再次攻打赵国,邯郸有难,平原君赵胜写信请求小舅子信陵君救赵。信陵君说服魏王出兵,魏王派晋鄙领十万之兵救赵,但是秦国传话给魏王,让他小心点,魏王害怕,遂让晋鄙领兵在邺地驻扎观望。眼看魏军未至,平原君写信责备信陵君,信陵君无法,只得在侯嬴和朱亥的帮助下窃虎符,逼杀晋鄙,整合八万大军救援赵国,取胜后,留在了赵国生活。数年后,秦国攻打魏国,魏王派人请信陵君回国,信陵君在两隐士的劝说下回国,派使者联合诸侯国,是时,信陵君领燕赵韩楚魏五国军队反击蒙骜,将秦军赶回函谷关。但是,秦国派出了说客,说服晋鄙的门客造谣说信陵君谋反,魏王见疑,信陵君心灰意冷,回家后开始沉迷酒色,不务正事,四年后,身体被掏空而死。

平原君是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封于东武,号平原君。他礼贤下士,门下食客至数千人,和朋友关系处理的很好。但不注意礼貌对待平民,后在一名门客的指导下和平民搞好了关系,威名大震。赵胜初为赵惠文王之相,赵惠文王死后,又为赵孝成王之相。赵孝成王七年(前259),长平之战后,秦军进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长达三年之久。赵王派赵胜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奋勇,同赵胜去楚国求援,说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军救赵。此即“毛遂自荐”。援军到来之前,邯郸城内兵困粮尽,赵胜尽散家财,发动士兵坚守城池。直到楚军和魏信陵君援兵赶到,解邯郸之围。赵胜在前251年(赵孝成王十五年)去世。赵胜的子孙世代承袭他的封爵,他的后嗣终于在赵国灭亡的同时断绝了,是四公子中结局最好的一位。
四君子中最惨的就是春申君,春申君本名黄歇,是楚国公室大臣,著名政治家。楚考烈王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春申君以明智忠信,宽厚爱人,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的妹妹怀孕后,被李园献给考烈王,恰巧生了个儿子,后来就被立为太子,这就是后来那个很傻很天真的楚幽王,而李园妹被立为王后。李园因此逐渐掌握大权,蓄养死士,欲杀春申君。 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重,当时楚国的国舅李园想取代黄歇的地位,于是暗中豢养了刺客准备刺杀黄歇。黄歇的门客朱英得到了这个消息,提醒黄歇注意李园的动向,但黄歇没有理会朱英的警告。不久,楚考烈王去世,李园抢先进入王宫,在棘门埋伏下刺客。春申君前去王宫奔丧,在棘门受到李园刺客的伏击,当即被斩头扔在棘门外。同时,李园派官兵前去春申君的家中,将春申君的家人满门抄斩。这叫一个惨啊!惨绝人寰啊!


大老二爷


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名声很大,才能平平,没有为国家做出什么了不起的贡献,毁誉参半;信陵君魏无忌,侠肝义胆、才气过人,抵挡住了秦国两次进攻,解赵魏于水火,后被魏王猜忌,忧愁郁闷之下死于酒色。盗寇死于刀枪,乃理所当然;英雄死于猜忌,令人不甚惋惜。信陵君的结局最惨。

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名气大于才干,毁誉参半

孟尝君田文是齐国宗室之后,齐威王的孙子。孟尝君在齐国不得志后,跑到魏国做宰相,干了件很不厚道的事:联合秦、赵、燕共同攻打齐国,齐国差点儿亡国。后来孟尝君回到薛邑,新任齐王不敢把他怎么样,等孟尝君一死,齐国联合魏国,攻破薛邑,灭了他全族。

春申君黄歇民间出身,早年替楚国出使秦国,说服秦王放弃攻打楚国,两国结好。后来陪着楚国太子在秦国做了10年人质,太子即位后,春申君出任相国。春申君最大的贡献是灭了鲁国,但在联合其他五国攻打秦国时大败。春申君有个门客叫李园,李园有个倾国倾城的妹妹,李园先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春申君,怀孕后又献给了楚王(楚王这帽子绿的),李园为了自己做大,找了个机会将春申君砍了,顺便还灭了他全家。

平原君赵胜贪得无厌,早年间偷税漏税,被赵奢(赵括的父亲)狠狠教训了一番;死性不改,长平之战前夕,怂恿赵王接收上党地区,惹得秦国大怒,发动了规模宏大的长平之战,结果大家都知道,赵国大败,45万精锐被坑杀,赵国实力大损。好在后来秦国围攻邯郸时,平原君散尽家财,保卫祖国,挽回了名声,后辈子孙得以继承爵位。

信陵君魏无忌侠肝义胆、忠君报国,死于猜忌,怎一个惨字了得

信陵君魏无忌侠肝义胆是出了名的,连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的汉高祖刘邦都是他的忠实粉丝,年少时曾步行到大梁打算投奔他。

一、魏无忌礼贤下士,知人善用

信陵君魏无忌仁爱宽厚,礼贤下士,与侯嬴的交往可看出乃出自真心。侯嬴是一个身份低微的看门小吏,魏无忌为了给他祝寿,亲自驾车去请。侯嬴呢?却耍起了脾气(其实是为了试探魏无忌是否真心求贤),不仅大摇大摆的坐在魏公子旁边,还故意去和自己的屠夫朋友朱亥聊了很久,把魏无忌晾在一边。魏无忌丝毫不生气,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等着。魏无忌的诚心换来了侯嬴的诚心,侯嬴、朱亥二人在关键时候都派上了大用场。

二、魏无忌侠肝义胆,解人之困

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危机。平原君赵胜到处求人帮忙,魏国说是派十万大军助阵,可是慑于秦国淫威,到了边境就不行动了。魏无忌焦急万分,可是魏王就是不同意出兵,没办法,魏无忌把自己的门客集合起来,决定跟秦国拼个你死我活。明知前面是龙潭虎穴,还依然前行,真乃侠肝义胆。最后在侯嬴的建议下,偷得虎符,调动大军前往解邯郸之困。

三、魏无忌能力出众,忠心报国

魏无忌私自偷兵符调动大军,犯了死罪,之后滞留赵国十多年。秦国趁机攻打魏国,魏国形势很严峻,在朋友的劝说下,魏无忌依然登上了回国的道路。魏无忌向各诸侯国求援,其他国家听说魏无忌任上将军,纷纷派出军队帮忙,魏无忌率领联军打败了秦军著名将领蒙骜,顺势进攻函谷关,秦国不敢出战,联军大胜。六国联合进攻秦国,大都败多胜少,可见魏无忌的军事才能十分出众。

四、英雄的悲哀

秦国觉得魏无忌太厉害了,就用了个阴招:派人在魏国散播流言蜚语,说魏无忌将登上王位,还派人到魏国境内祝贺。昏庸的魏王听信谣言,罢免了魏无忌的上将军之至。明明有扭转乾坤的实力,可是却无用武之处,看到国家日益衰落,魏无忌痛苦不已,遂沉迷于酒色来麻痹自己,四年后就去世了。

总结:孟尝君田文、春申君黄歇、平原君赵胜虽名满天下,但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名声大过才干,才干胜过德行;结局虽然不太好,但也没什么值得惋惜的。信陵君魏无忌侠肝义胆、能力出众、忠君爱国,身负救国济世的本领却无施展的空间,只能在自己的家里借酒浇愁,怎一个惨字了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