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專家呼籲恢復繁體字,你贊成嗎?

藍色的憂傷U3


很多人不讀歷史,又不是文字工作者,提的問題都很不專業,而且提問本身就是錯誤的!

漢字創造之初本身就很簡單啊,你們看出土的周代商代青銅器銘文大篆非常簡單啊,那可是3000年前的成熟漢字體系!!!

進入秦漢,文字變化為小篆,依然不復雜,再往後魏晉,唐宋的楷體與草書也大多都是筆畫合理的精簡的書寫方式。

唯獨到了清代,進行過一次文字繁冗筆畫的增加,今天大陸香港臺灣使用的繁體字就是這場滿族人統治下的清朝破壞文字規律,反其道而行之的行為。

1. 建國後為了更正清代這種錯誤行為,做了文字改革,是恢復漢語言文字本來的面目!!很多人不讀歷史,不懂文字發展史,現在亂叫囂什麼恢復繁體字,就以為恢復了傳統文化,這是非常無知愚昧的行為,還以為自己真是文化的弘揚者,這恰恰證明了他們對於傳統語言文字發展史無知的認識!!!

2. 繁體字出現是因為過去都用毛筆書寫,清代很多人人為有的漢字太簡單,會造成書寫篇章整體的不協調,所以人為創制了某些漢字的複雜寫法,這都是朝廷政府矯揉造作人為製造混亂的結果,不一定符合文字正確使用的便捷發展史。

3. 現在互聯網時代人們書寫漢字的機會在日益減少,通過打字或語音轉化漢字實現信息交流。而文字的功能就是提供信息交換,這與文字的繁冗亦或簡化沒有直接關係,因為文字是一種符號,人們用這種約定俗成的符號進行交流,這是它最主要的功能。

4. 臺灣或香港人總結的所謂大陸簡化漢字愛比起繁體字愛說什麼 愛無心,還有很多似乎嘲笑簡化字意味的順口溜,這就是文盲似的瞎胡扯,是封建餘孽殘留,最好的反駁他們例子就是他們書寫的例如鷄,塵,機…你們保繁派勞累不累啊???有意義麼???寫那麼多筆畫你真的就懂文字創造的過程,原理啊,你每次寫的時候還需要驕傲的感受一次創制過程啊???

正告你們這些文盲,文字在書寫使用過程中根本就沒有創制字意的任何思索過程,甚至寫倒顛我們大腦也會不加索思的就會讀閱過去(以上部分字詞已經做了位置調換,你們覺察了麼??再認真看一遍顛倒,思索,閱讀)。大腦在文字交流過程中就是符號信息識別,根本就不可能識別造字規律!

5. 很多香港人和臺灣人總覺得大陸1958的文字簡化改革是共產黨的政治行為,殊不知這是非常符合歷史進步潮流,符合語言文字發展本身的文字改革。他們總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簡化漢字。這是極為無知的表現!

6. 我在很多文章指出,漢字演變到今天,所謂的簡化字俗體字可不是建國後一次簡化的!從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在民間流傳的被大家公認的俗體字很多都引入了建國後的簡化字,每個朝代都有當時人們普遍接受的俗體字,經過分類識別修正進入了新的簡化字體系,體現了歷史真實使用文字的民情,非常貼近文字歷史傳承!

7. 很多簡化字簡化方式使用了草書的成熟筆法,是非常完美的高度符號化做法,是把語言符號化,簡單化,表意化的完美融合,達到了語言符號使用的最高的高度。大家平常寫的“書”繁體寫作“書”,有幾個人知道繁體“書”的創字含義???就算不知道,影響你使用和理解麼?根本就不會!!“書”是“書”的草書寫法的楷體化,簡潔明瞭,寫起來便捷快速,而很多人也不知道“書”這個字是“書”的草書寫法,那你們思考一下影響你們的使用和交流了麼?也沒有!漢字的“漢”的“又”字邊就是草書一帶而過繁體“漢”右邊的部分,這是非常高的符號化境界,這正是語言的符號化,誰也不會非要關注文字怎麼創立的才會去使用它,保繁派就是文盲!草書那是多高的境界啊,得摩拜,各位,那是平面的筆墨加三位立體的人再加四維幾十年練習習得書法功夫,五維中國傳統文化底蘊蓄積,六維個人經歷情感流露,七維當時情緒變化,八維偶發事件靈感頓發等等緯度的結合體,才有了我們今天就算簡化書寫漢字時一帶而過也自然明白什麼意思,交流不受影響懂得很多事理的高度智慧啊!

總之,漢字簡化是歷史大勢,保繁派都是老太婆的裹腳布,是清朝無厘頭繁體漢字的封建餘孽。互聯網時代漢字更加符號化,簡化漢字在今天證明是非常科學的簡化過程,成為了文化傳播最便捷的工具,已經被新加坡等國家定位官方使用文字。

最後希望大家識繁,做歷史文化的傳承人,用簡,做文明進步的守護人!


雕刻英語你若光明


千萬不要聽磚家說的,不切實際,一派胡言!中文已經很難學了,簡體能表達反映的事情為何要複雜?‘’鄠邑‘’這倆字幾個認識的?原地名叫戶縣,升區以後聽磚家的改成‘’鄠邑區‘’,手機搜索都搜不到,外地人更蒙圈,(huyi)鬧了許多笑話。


用戶7049996609764


現在的專家可能是真的沒事幹了儘想出一些無了的話題,簡化漢字對於全民教育有空前的進步意義,如果真恢復繁體字最好還是恢復文言文,這樣普通百姓可享受安息了,只讓那些專家爬文字山,那時你們這些專家就可以盡情享受高高在上的樂趣,成了秀才可以見縣太爺就不用跪了。


甘霖365


國人眾口難調,我個人覺得,漢字的發展由難到易的,即方便書寫,也方便認識和普及。繁體字顯然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對一些複雜繁體字進行簡化是好處的。我們祖先發明漢字最大作用是什麼?就是方便交流。那方便交流就是簡化漢字,讓更多人學好漢字,讓漢字走向世界,漢字快速普及世界各地,這是中華民族強大的重要體現。漢字但也不要太簡單,失去它原有內涵。最好的漢字,我希望即能表音,也能表意,這樣漢字將是世界最牛逼的文字!


虹橋夜泊


如果真是什麼專家有這種呼籲,那麼,這樣地專家越少越好。中國文宇為什麼至今還有兩種寫法?與中國為什麼至今還沒有統一是一個道理,是有歷史原因的。

寫繁體字的是港澳臺地區和部分海外華人,寫簡體字的是大陸地區。以人口論,港澳臺地區加海外華人不過五千萬,而大陸地區有將近十四億。人口差距有多大?並且時間越長差距越大。

假如要將近十四億的人來學寫繁體字,比不過五千萬的人來學寫簡體字,哪個更容易?答案應該顯而易見。並且人類接受新的知識都喜愛從繁到筒,而不是從簡到繁,和老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時深入淺出是一個道理。

因此我認為,這個"專家"在提出這個問題時,就已經知道了答案:少數服從多數。他之所以要提出來,目的只有一個:吸引更多的關注和回答。

這個目的他應該達到了,只是太過無聊。青銅鏡雖好,但總不能拋棄玻璃吧。


夏天的飛鳥5680245213


當然不贊成。改來改去瞎折騰。知道這東西好就行了。個人愛好也是可以的,但是,若要求法定通用文字改來改去,只能削弱通用文字的權威和對全社會的整合力。千萬不能學極端愛狗人士(實為披著愛狗名義的暴徒)的態度:“有人不和我一樣愛狗,就統統不共戴天。”

多宣傳,多表現,都是可以的。千萬不要瞎折騰。


吳國安世界第三


看看現在的情勢,還有多少人在用筆寫字,都在鍵盤上輸字,簡體字都不會寫了,恢復繁體字還有意義嗎?再說,想恢復沒那麼容易,系統,設置等等,一系列的事情,得是多大的工程,這些,應予充分考慮。我認為:國家相關部門,借鑑《詩詞大會》的主辦方式,倡導漢字文化,呼籲人們多寫漢字,多用漢字,比如,舉辦漢字書寫大賽等等。寫字可以靜心,可以進行文化傳承,應該大力提倡和鼓勵,這應該是比較現實,比較可行,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當然,現在人們追求效率。《詩詞大會》恰恰給了一個範例,有時間,背誦,賞析古詩詞,想必寫字也有時間,可以作為興趣,愛好。少些綜藝節目,多些《詩詞大會》類別的傳統文化節目,勢在必行,不然,用不了多久,人們就要成為“字”盲了!所以,對於這一呼籲:不贊成!

救救漢字吧!


詩語之旅


我是不會贊成的。繁體字僅僅用在書法上合適,其它的書寫確認太煩人了。我聽老外說漢語漢字是全世界最難學的,如果重回繁體字時代無疑在難度上又加砝碼,試問又有誰還樂意學漢語,我們的中國文化怎麼才最好的向世界推廣?


用戶1931050347380


我反對恢復繁體字,簡化字還沒認全呢,為了達到一個目標,有近道你不走,非得走遠道。


用戶5972944806986


不贊成,專家?是磚家吧!文字是為了記事而生,當然越簡化越方便為好。讓磚家去用石器作甲骨文吧,那是專家們追求,畢竟專家還要靠那吃飯。民眾還是用簡化漢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