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说起李清照,不由自主地就让人想起那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爱国女子,那个“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可爱少女,那个“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痴情女生。而最让我们痴迷的词应该就是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按照崇文书局出版的《李清照全集(诗词文汇·编汇评汇校)》,《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在1129年秋冬时候所作。词中更多的是对天气的抱怨,对亡夫的思念,以及对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的烦愁。然而要真正地读懂这首词,我们更应该的去从1129年发生在李清照身上的事情去寻找一些蛛丝马迹。

1129年,李清照人生的转折点

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入侵宋朝已经两年多了,北宋变成了南宋,新朝廷仍然岌岌可危。在金兵的全境压迫下,南宋一退再退,从应天到江宁,从建康到杭州,并把杭州升级为行宫。然而,上半年发生了苗刘兵变,下半年赵构被金兵赶到了海上,整个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同样的在二月,赵明诚(李清照的老公,时任南京市市长)因为属下叛乱,慌乱之中自己跳下城墙跑了,把老婆丢在了城里,幸亏叛乱很快被镇压了,要不然李清照就已经成为阶下囚了,不过夫妻的感情再次出现了一些裂缝。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赵明诚被革职后,看着前线来势汹汹的金兵,他们只能往南逃跑去往江西。路过乌江,李清照有感而发写下了《夏日绝句》来讽刺自己的丈夫和国家,“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到贵池之后,李清照留在了贵池,而赵明诚单独去往湖州赴任。而这一次,竟成永别,赵明诚因病死在了建康。

国势危机,哪里都不安全。1129年10月,李清照去南昌投奔亲戚,结果11月金兵攻破南昌,李清照只得仓皇逃跑,为了给自己的丈夫正名,她就开启了追随赵构的模式,只是每一次都差那么一点点,就是追不上,而身边带的东西在路途之中损失了一大半。

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一年之间就支离破碎,老公过世,身边的值钱的东西也大部分都丢失了,自己还在到处颠沛流离过着非人的生活,未来在哪里还不知道。已经46岁了突遭巨变一无所有,李清照百感交集悠然泪下,才有了这首《声声慢·寻寻觅觅》。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

晚上心烦意燥难于入睡,只能借酒消愁,以酒入睡。而到了白天又感觉时间过得很慢,何时才能够到夜晚。李清照用这首词,把自己的状况描绘的入骨三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跟着赵构的行踪已经寻觅了这么久了,依然找不到他的身影,周围都是逃难的,身边没有一个可亲近的人。寻找找不到,陪伴没亲人,都是可怜人,国破家亡兵荒马乱,有比这个更凄惨的吗?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冬春交替的季节,看似回暖了实则还非常冷,心情苦闷更难于入眠。起来找点酒喝,却不知不觉地喝多睡着了,早上被那寒风吹醒,才发现又喝多了。一群大雁在空中盘旋着飞过,正在想着伤心的事情呢,却发现,这群大雁似曾在北方看过,也似曾帮忙寄过家书,想家了,想他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菊花已经凋谢了花瓣堆积得满地都是,还有谁回来采摘这凋谢的残花。独自坐在窗前,看着眼前的景象,何时天黑?年龄大了容颜不再,心中的那个他已经不在了,未来的路谁能够陪伴走下去。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天空突然下起了雨,雨水顺着梧桐树上的叶子,点点滴滴落下来,不知不觉已经黄昏了。此情此景,一个“愁”字怎能说出我心中的种种苦闷和憋屈。

冰冷的雨滴、刺骨的寒风、凋残的菊花给这首词的开头冷冷清清做了最好的陈述,再联想起国家破灭、丈夫身亡、无家可归这些事情堆积在一起,把“惨”和“愁”显得更加突出。而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时间慢、睡不着更是贯穿整篇,漫漫长夜,孤单一人,才是最为可怕。

词里词外李清照的生活习惯

这首词更多的是展示李清照个人的愁绪万千,深入的挖掘以后发现原来不止如此。里面也包含了李清照的个人生活写照。喜欢喝酒、喜欢相思、喜欢发愁,喜欢菊花和梧桐,喜欢依靠窗前。除了酒,其他小女人有的形态李清照一样不落全部都有了。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酒算是李清照的最爱了,“

沉醉不知归路;酒意诗情谁与共;酒美梅酸;未成沉醉意先融;忘了除非醉,香消酒未消;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等等诗词里面都能看出她对酒的热爱之情“。三杯两盏淡酒对她来说,随意且经常为之的,特别是在这种情况下,不醉不休很是正常。

毕竟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做一个相思的小女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每天盼望着大雁寄回相思信。“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好把音书凭过雁”。没事发愁算是李清照的常态了,“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载不动、许多愁;柔肠一寸愁千缕;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喜欢花是女孩子必须具备的特定,除了梅花,菊花和梧桐算是她的最爱了。“人比黄花瘦;梅定妒,菊应羞;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没事依靠在窗前,依靠在楼前,也是李清照的一大爱好。“谁伴明窗独坐;倚楼无语理瑶琴,倚遍阑干”。

所以在这首词里,我们看到了李清照一样的在喝酒,一样的在相思,一样的在发愁。只是,愁绪更多,烦恼更杂,困难更大,无处消遣只能对酒当哭。

《声声慢·寻寻觅觅》的国恨家愁

一个“愁”字,引出了凄凄惨惨戚戚,引出了日不能思夜不能寐的悲凉气氛,引出了国破家亡四处逃生地悲壮气氛。我们在赏析这首词的时候,再重温一下1129年李清照所经历的事情,就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词里的李清照,犹如一个怨妇,独自一人愁绪万千。自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在这个时候,都显得冷清凄惨。辗转反侧难于入眠,只能借酒消愁一醉方休。醒来之后依然时间难熬心结难开,此时窗外的一切,都像是有了人性和她产生了共鸣,一起发愁一起悲歌。

词外的李清照,四处奔波漂泊不定无处为家。国家没了,皇帝在跑路;家庭没了,丈夫已过世;住处没了,到处流浪到处过。愁绪已经够多了,还要帮已逝的丈夫正名,不能让他含恨而终。而为了及时地跟上赵构的脚步,身边值钱的东西都损失得差不多了,还要舟车劳顿拼命追赶。

因为战争导致了国家的灭亡,也导致了家庭的破灭。青州的老家被烧了,赵明诚在战乱中也死了,收藏的东西一件一件地消失了。国仇家恨堆积在一起,对一个女生来说,更多的只能是愁云笼罩心力交瘁。而如今,自己孤苦伶仃无人为伴,还要到处奔波为夫正名,压抑更是无处消遣,只能压在心中,融为诗词。

结语

《声声慢·寻寻觅觅》|一首词说尽1129年李清照的国恨家愁

1129年因为战争,李清照失去了所有。通过这首词,她把自己的融入了词里,凄惨的国家,凄惨的人们,凄惨的自己,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弱女子,在困难一排排压过来的时候,她一样也承受不起,却要硬生生的扛起来,悲凉愁苦的心绪一涌而出。让人读了以后,深深地被里面的凝重词风所感染,去感受她那孤独寂寞愁绪万千的心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