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逢雪宿芙蓉主人》,短短二十字,有着怎样的况味?

MiSs_C


《逢雪宿芙蓉主人》,此诗为自号“五言长城”的刘长卿所作,并被选入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对于此诗来讲,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字,却运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呈现出一幅辽阔、苍茫的的寒山夜宿图。

全诗通俗易懂,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还含着情。《唐诗笺注》记载道:

上二句孤寂况味,犬吠人归,若惊若喜,景色入妙。

接下来,在具体赏析此诗之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此诗的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其人其诗

刘长卿,字文房,因为官至随州刺史,因而,有刘随州之称,他生于盛唐末期,死于中唐时期,见证了大唐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他的一部分诗反映了战乱后中原荒凉的景象,其笔调苍凉沉郁。而他的大部分诗还是在于抒发个人遭遇的苦闷哀怨以及羁旅愁怀等方面,这些都与他的仕途生涯有关。

他23岁中进士,但直到47岁时,才担任长洲县县尉一职,不久之后便被诬陷入狱,后来获赦出狱,随后,担任海盐令一职,但是之后又再次被贬,多次被贬的背后都与他刚直性格有关。

刘长卿在文坛上的地位,在唐朝时期,并不是很高,但是在宋之后,刘随州的诗坛地位逐渐拔高,后人总结,

刘诗之宝 ,在景语,在情语,在妙境,在妙语,所谓“含情徘侧,吐辞委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 是也 。

而我们接下来所要赏析的这首《逢雪宿芙蓉主人》是他作品中当之无愧的最佳。

诗中有景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此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音韵铿锵,意境悠远,字字皆有韵味。

此诗的题目:《逢雪宿芙蓉主人》,很好理解,意思是碰上下雪天,投宿到芙蓉山的人家里。

诗的前两句,意思是,傍晚时分,暮色苍茫,诗人远望前方,只见得一片灰蒙蒙的高山耸立于天际,诗人感觉那路途愈发遥远,而此时正是天寒地冻之时,看着山眼见的茅草屋,被白雪覆盖,愈发贫穷。

这两句主要写景,从远及近,诗人由天色写起,“日暮”表明现在接近黄昏之时,而一个“远”字,在这里并不简单的是指山路遥远,而是描述了一种模糊的主观感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日暮时分,天色昏暗,又是寒冬时节,远眺望去,所见到的不都是一种模糊的感觉。

在这里,诗人之所以这么写,为的便是给人一种“朦胧美”。

接着“天寒”一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的是日暮山色,而下则是风雪借宿的铺垫。而这里的“白屋”,其本意是指,贫苦人家的简陋的屋子,而在这里,“白屋”又有着白雪欺凌房屋的感觉,使得简陋的屋子给人以更简陋之感。

在接下来的两句诗,便写的是诗人借宿白屋的事情。当诗人走进白屋的时候,贫寒人家中的狗叫喝了几声,而这时,风雪夜回家的家人回来了。

在这两句诗中,最重要的一词便是“犬吠”一词,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在冬天时节,日暮时分,漫山遍野披上了白衣,一片寂静,而这时一声犬吠,使得沉寂的雪夜瞬间有了生气。

而诗的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更是为后人所称赞,甚至成为了一种特定意象。

对于这句诗的理解主要是在“夜归人”上面,主要分为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夜归人指的是“芙蓉山主人”,而第二种说法则是认为夜归人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我个人,更支持第二种说法,理由很简单,那就是,诗人在夜里借宿白屋,给诗人一种家的温暖,正所谓反客为主,诗人在这里将白屋当做自己的家,而自己便是夜归人。

总的来说,此诗先是通过“日暮”、“天寒”、“苍山”、“白屋”四词,营造了一种朦胧的美,而接着以“柴门”承“白屋”,以“风雪”对“天寒”,使得这份朦胧的画卷中,又带有一丝烟火气,更加温暖。

诗中有情

对于此诗而言,远景与近景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人与动物相结合,最终构成了一幅浑然一体,意境深远的画面。

而除了这些,更难得可贵的是,在这幅画面中诗人更掺杂了复杂的情感在里面。

后人称此诗“凄绝千古”《唐诗解》

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此诗是创作于诗人被贬的时候,那么,我们再来读此诗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不一样。

首先,在前两句中,“日暮”是一个意象,在古诗词中,“暮”往往会与“愁”相连接,而“暮”字也隐喻的指出彼时的诗人已经进入了迟暮之年。此外,“荒”字与“贫”字给人一种凄凉之感。我们可以想象,一位迟暮老人,怀着被贬谪的心情,行走在天寒地冻的荒僻山村里,心中,难免会产生出一种凄苦之感。

而在下文,“柴门”、“犬吠”,这一切都仿佛是在自己的家中,诗人在这里反客为主,将借宿的白屋当做是自己的家,而自己走向白屋时,就如同游子回到了家庭的温暖。

在这里,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漂泊的辛苦,也能感受到诗人对温暖的家的一种思念。

两幅画,两种情

总的来说,此诗虽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构造出了两幅图卷,一幅是《寒山夜色图》,一幅是《风雪夜归图》,这两幅图表达了两种感情,一种是诗人自身的艰辛与凄苦,一种是诗人对家庭的思念。

因而,这两幅图卷,一幅是“冷”的,一幅是“暖”的。


世间人物


《逢雪宿芙蓉主人》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小令,短短二十字,为我们勾勒出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落魄的投宿者形象,并将冷清美渲染到了极致。(图片来自网络)

《逢雪宿芙蓉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以芙蓉命名的山,具体地址已不可考,大约在湖南桂阳或宁乡。芙蓉主人即借宿的主人。

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十二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到吴仲儒的诬陷获罪,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所作季节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日暮”二字开场就给我们了一个悲凉的环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苍山指青山,青山的影子在落日余晖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远”字说明了路途的遥远。紧接着天寒二字为我们具体描绘了当时的恶劣环境,与“日暮”二字一起为全诗营造氛围。


白屋紧呈上句的苍山,作者的目光由远而近 ,暗示了雪之深厚。

柴门外闻到了犬吠声,原来是白屋的主人归来了。“柴门”与“贫”字相对应,写出了主人家并非富裕,但依然愿意收留自己,也给了严寒中的自己一丝温暖。风雪二字强化了恶劣的天气,仿佛归来时屋外的天气更加寒冷了。


当然若再结合诗人之前被贬的经历,会觉得诗词还会有不一样的含义在里面。毕竟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无法知道当时刘长卿内心的真实想法,他到底是单纯的叙事还是另有所指,都要看我们自己的理解。


这首诗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冷清美,就像“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一样,给我的感受都是类似。


潮打的空城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草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主要描写了普通老百姓仍然过着清贫的日子。在那天寒地冻漫天飞雪的冬季,为了养家糊口,仍然出门去找活干,并且忙到很晚才回家,他们是多么的不易啊!体现了作者对穷苦大众的关怀同情之意。 短短二十字,就象一幅画面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让人感到诗词之美。同时也告诉人们最累最苦的是生活在最低层的劳苦大众。让我们时刻心系人民,多为人民群众办一些实事,使天下的老百姓早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张吉保643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语言生动凝练,一首诗长不过几十字,短则十几字便能够描山画水、表情达意,并且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委婉、含蓄地表达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这就是诗的魅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赏析

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便是这样一首表面看似字字清楚,实际上诗意简约,含而不露的佳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画面感极强,无论是“所见”还是“所闻”。

前两句写“所见”:暮色苍茫,山路崎岖偏远,一个疲惫的身影在暮色山路间踽踽独行,我们甚至能够感受到他内心深处尽快寻得一处安身避寒之所的强烈渴望;而恰在此时,视线中出现了一座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茅草小屋,此时的赶路之人已经顾不上小茅屋的贫乏,只希望尽快拂去一身落雪,进屋喝一口热茶。

后两句写“所闻”:夜深了,投宿之人卧于榻上正要安眠,这时忽然听闻屋外传来急切的狗叫声,原来是所投宿之家的家人冒着风雪回家来了。屋外天寒雪冷,归家之人蓑衣上落满了雪,应该是走了好久才回到家,但他却并没有乏累的样子,满脸都是见到家人的喜悦表情,就连汪汪的狗叫声也仿佛充满了对主人雪夜归来的热情欢迎。

诗意之我见

关于这首诗的解读,历来因为诗人事不明写,情非直抒而歧义颇多。有一种意见是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贫寒人家的同情和好客之情的赞叹”,但我却觉得,诗人想要表达的是雪夜荒山孤身一人远行时见闻了所投宿之家家人夜归的那种温暖和幸福。

何来此感呢?

要解诗意,还是从作者彼时的境况说起。

本诗作者刘长卿其人,唐朝天宝年间进士,曾官受监察御史,但因刚直犯上,两度遭到贬谪。据史料推测,诗人作此诗时,应该是刚刚遭到诬陷获罪被贬。如此再回看这首诗,前两句看似写景叙事,实则表述的诗人其时的境遇:被害以致几乎走投无路,现实残酷能有一容身之所已是不易,这时作者的情感是孤独、悲凉和绝望的。而诗的后两句诗人的情绪却有了一个大反转,因为看到了“风雪夜归人”一家相聚时的喜悦之情,诗人自己的情绪也受到了感染,感同身受,不由生出了许多温暖。

人活于世,难免遭遇挫折,有时也难免委屈、难过。但无论如何艰难,只要有一盏灯在为我们点亮,有一扇门在为我们而留,有一个人在为我们不眠,那我们所忍受的一切不堪,又能如何呢?



七盏先生


问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短短的二十个字,有着怎样的况味?

引言:

时光到盛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这些顶尖大诗人们,才情昭著,如日中天,由于他们的灿若星辰,交相辉映,盛唐气象,应运而生。

然而,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有一个诗人虽默默耕耘,但绝非不闻天下,他的五言诗最能兴诗人之幽情,他就是“风雪夜归人”的咏叹者——“五言长城”刘长卿,无疑也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在他一生的诗歌创作中,类似“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比比皆是,有“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也有“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的名句和千古佳话,虽然不能与大唐一流诗人门相提并论,但也是凤毛麟角了。

那些脍炙人口的佳作我们就不一一而论,那是学者们探讨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简入手,看看他那一首旷古名作,仅仅只有二十个字的“五言绝句”: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也是纳入中学教学课本的一首诗,摘录如下: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诗文隐括释义:

那一年,某一天,日色将晚,仕途失意的诗人,在山路上踽踽独行。

漫长的山路,山路蜿蜒。

在夕阳的映衬下,一望无际,看不到边。

夜幕渐渐降临,风也越来越急,哪里有人家?哪里可以落脚呢?

这在羇旅的诗人心中还是个谜。

焦虑着仕途如此坎坷,感受着严冬如此寒澈。

大千世界,茫茫天地,如此之广阔,难道就没有我老刘的容身之处了吗?

北风肃杀,艰辛跋涉,视线模模糊糊,仿佛看到一个小茅屋。

这不是幻觉吧?绝望处一线生机,诗人喜出望外,不顾旅途的疲惫,毫不犹豫地跑去扣响主人家的屋门。

夜深了,刚刚入睡,突如其来的犬吠声,惊醒熟睡中的诗人。

这声音划破天际,惊醒万籁俱寂的山村,顿时欢腾一片——

犬吠声,夜风声,柴门的咿呀,院落的动静,家人的对话,所有的声音交织成一片,那也许是芙蓉山主人在风雪夜归来吧?



诗人在枕上听着,眼前浮现着“风雪夜归人”的场景。犬吠人归,弹去身上的飞雪,平安到家就是福分——无论人在天涯何处,总有一盏灯为你照亮归途,就如同茫茫大海中航行,任凭狂风暴雨,望见了灯塔,就有了回家的信心。

这一切的一切,不就是人生吗?如天上的浮云,漂浮不定,仕途上的失意不就是一缕烟云?只有忘却世尘的繁杂,调整心态心,才能感受突如其来的宽慰。

所以,无论仕途坎坷,还是商海沉浮,无论是谪贬异乡,还是江湖行商。羇旅天涯,风雪交加也好,狂风骤雨也罢,明月当空,花前柳下,都得拿得起放得下。



后记:

说说你的故事:

那一年,那一天,是否有类似的风雪交加?

你在风雪中投宿的情景,是否可以分享大家?

你是怀着怎样的心情走在旅途上?

是否还有和你一起投宿的她(他)?

今年冬天是否还在你身边?



在寒夜里温一壶老酒,与你一起围炉夜话,再吟一阙《浣溪沙》:

北国朔风起八方。彤云天际息严霜。

犹思春日暖斜阳。夜话红炉浮蚁煮。

玉尘寒径野芜荒。小园梅骨韵沉香。


再次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感谢文友提问邀答!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原创作品不易,敬请关注分享,互动交流,留言雅正】


兵法天下


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读出千古凄清。

日暮苍山远:日落时分,你会想到什么?我会想到回家。但是诗人在哪里?在羁旅途中,他回不了家。

没走到目的地,天却要黑了,苍莽的群山,使路途显得更加遥远。

天寒白屋贫:正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隐隐有大雪来临的感觉。山中的茅草屋,成了诗人暂时的庇护所。贫也透着辛酸的喜悦。

柴门闻犬吠:入夜了,篱笆外传来犬吠声,一定是有什么事发生。

风雪夜归人:是茅屋的主人,在漫天风雪中归来。

万般皆苦。诗人羁旅途中遇风雪,苦;主人冒着风雪讨生活,苦。

苦也不苦。路遇风雪,幸有茅屋投宿;茅屋虽破,依然是主人温暖的家。

是苦是乐,由人去体味罢,只是那一股凄清,穿越千古,直击人心!


果仁家


问题:《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短短的二十个字,有着怎样的况味?


况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一首描写旅客雪夜投宿的诗,凄冷之中流露出一丝暖意。其实人生就是一场旅途,途中多是苦寒,我们要做的,就是寒里寻暖,苦中作乐。

简析

首句“日暮苍山远”。是说日暮时分,远山苍茫,而旅人遥望,投宿之处仍远在苍山之上。细品之下,可以体会到旅人的风尘劳顿和急于投宿的心情。再联系后句,此时天色已有雪意,旅人投宿的心情就更急切了。

次句“天寒白屋贫”,是说旅人在急急赶路之后,终于到达山上的投宿之处。只见一座简陋的茅屋为皑皑白雪覆盖,在寒冬中更加显得贫穷。一二句用“日暮”、“天寒”等词,反复渲染了旅途的凄苦劳顿。

第三句诗意陡转。“柴门闻犬吠”,“柴门”还是对“白屋”的呼应,但“犬吠”让人感到了一丝温暖。鸡犬之声本来就是烟火人家的象征,可以想象一下,本来是渺无人烟的荒山,忽然听到了狗的叫声,心头自然浮上一层暖意。

第四句“风雪夜归人”是说,狗既然叫了,主人马上出门迎接,在漫天风雪下,主人热情的说着就把这里当家一样之类的话,让凄苦的旅人非常感动,所以“夜归人”的“归”就是“宾至如归”的归。

争议

这首诗里,有评论认为后两句是说诗人投宿后,夜里听到主人回来。其实很简单,第一句便说了日暮时分时,投宿之处还很远,等达到后自然就入夜了,所以“归人”应该就是诗人。


磊落故人


该诗作者惜墨如金,仅用二十字就勾勒出一副“雪夜晚归山居图”。夜幕中苍茫的远山、冰天雪地里的山野茅屋、简陋的柴门、深夜里归来的主人及传来的犬吠声,这一切对于羁旅途中的诗人而言平添了几多忧愁,几多感慨。全诗意境开阔、富有哲理,语言质朴、情节自然流畅不失为国学中的经典,被后世广为吟咏。

一、该诗除了意境和语言特点外,非常富有哲理。

开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苍山在日暮时分显得分外遥远,被白雪覆盖的茅屋在旷野则显得简陋不堪。这两句既点名了时间、地点也衬托了诗人因日暮而焦虑、急切的心情。山回路转,突然一间茅屋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更添了几份惊喜之情,便急切的奔小屋而去。

犬吠是因风雪中夜归人的脚步声、开启柴门的声响等,非常符合逻辑,很自然、很顺畅使人倍感亲切。

二、折射了山野人家的日常生活。

诗人用“苍山”“白屋”“柴门”“犬吠”勾勒了一副冬日农家山居图。用“寒”“白”“贫”极简的笔墨描绘了小屋的简陋及山民生活的贫寒,融入了诗人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三、感悟生活的艰辛。

诗人因仕途的失意而漂泊,日暮里的苍山、天寒中的白屋、风雪中的夜归人,这一切使人倍感人生的不易、生活的艰辛,几多心酸几多惆怅涌上心头。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自己和这风雪中夜归人没有什么不同,都在人生路上经风历雨、迎雪踏霜,所以应该勇敢面对才能体味人生的真谛。

该诗语音质朴凝练,意境深远,落笔点明了我们都是“风雪夜归人”的主题,发人深思。





行山涉水一路向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

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

风雪夜回宿家的家人回来了。

这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浅显,写景如画,叙事虽然简朴,含意十分深刻。

此诗表面看似乎字字“明白”,实则言简意约,含而不露,“情在景中,事在景中”。


觉吾者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别解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日暮苍山远”:说日暮之际,自己归途尚远在苍山之外。这是作者住宿原因之一。

“天寒白屋贫”:说冬季日落,天更寒冷,且落雪已覆盖屋顶。这是作者住宿原因之二。

这两句的意思是,作为奔波旅途的人,作者很辛苦,但毕竟还能在风雪之前,找到了暂时的休息之所,虽然所宿之家很“贫”。

“柴门闻犬吠”:夜里听到犬吠声。

“风雪夜归人”:犬为什么要吠叫呢?因为犬看见了或听到了有人。

究竟是什么人呢,在风雪之中还在踽踽独行?原来是“夜归人”!何为“夜归人”?就是“尚在赶路的人”!不是投宿的人,也不是归家的主人。意思是还有比我更辛苦的奔波在外的人。

全诗的意思,是表达在外奔波的游子的辛苦,或思乡之切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