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相传明朝时期,在绿树葱茏的“丹景山”山下,有很大很深一个泉水池,池中有一股四季喷涌的“龙泉水”,泉水附近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庙宇,庙中常年香火不断。“丹景山”下三岔古镇旁住着一个干瘦的老头,他以帮人耕种为生,因他信佛好施,将终年帮工所得的全部收入,拿到丹景山庙中上了供,所以没有成家,年近六旬还是孑然一身。

年复一年,老头精力衰竭,慢慢地没有人请他做工了,因此生路断绝。他在这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到庙中恳求长老:“慈善的长老,我现在已年迈力衰,不能再挣钱来烧香拜佛了,我只求你给教一个栖身之地,到庙中每日担水扫地,守着神佛度过残年。”念在老头一片诚心,长老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老头到庙中不久便一病死去,庙内众和尚都忙着筹备安葬这位老施主,长老却断然地吩咐:“不必操劳许多,把他衣服脱光,丢到庙后枯井中算了。”说完转身进大殿念经去了。

几个好心的和尚于心不忍,私自商量道,老头一生拜佛献供耗尽心血,死前还来庙中洒扫尽力,这样做太残忍了。于是,他们不但未脱他的衣服,还暗自找来一床破席卷了老头,然后轻轻放入枯井。长老知情后长叹一声说:“凡衣隔断龙脉,破席困锁龙心,两百年后,此处生灵定当受尽干旱之苦,同时开国圣主也有难解之灾,这非我走一趟不可了。”第二天。长老和尚便起身离开“丹景山”古庙远游去了。

长老和尚一路化缘,翻过了千座山,涉过了千条河,走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了清国的国都(今沈阳市)。长老来到皇宫外面,口称要向清国皇帝化缘,宫廷太监入宫禀告皇太极说:“宫外有一化缘的汉人和尚,要求见皇上。”皇太极说:“问他要些啥?”太监出宫说:“万岁问长老要些啥?”长老说:“一不要老王的针,二不要老王的线,听说老王的太子哭得很厉害,只求抱给我看看就是了。”皇太极听太监的禀告后大吃一惊,因三天前庄妃生下一子,生前梦一大人抱子投怀,声言今后当为九州之主,生时又红光绕屋,异香扑鼻,生后则昼夜啼哭,不退龙衣(即衣胞不下)。他和全宫上下的人都在为此事烦恼。这一化缘和尚公然道及心事,真使他又惊又喜,立即吩咐迎请圣僧,一面叫宫娥抱出九皇子福临(这就是以后入主中原的大清国第一个皇帝—世祖顺治,顺治登基十八年后则上五台出削发(河蟹)佛门)。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长老见了皇子,取出随身带的一壶龙泉水,洒在太子的身上,龙衣立刻化去,太子也顿时破涕为笑,再也不哭。皇太极十分高兴,要留长老长住宫中,长老再三推辞,只求皇上施舍一物拯救苍生。皇太极说:“请长老开口,凡我宫中所有,我均可奉献。”长老说:“我一不要老王的金,二不要老王的银,只要皇宫上的宝顶。”皇太极满口答应,吩咐派人去取。长老说:“不用取,它自会跟我走。”于是口中念道:“宝顶宝顶变金钟,金钟唤醒泉水龙。泉龙吐水长不断,润泽乡土粮米丰。”长老念完出宫,一瞬闻皇宫摇摆三下,宝顶腾空,化为一个金钟,带着一股嗡嗡之声向蜀川的“丹景山”飞去。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金钟在天上飞,长老和尚在地上走,一快一慢,不多几日,金钟飞到。丹景山”庙门前,正好有一个小和尚在扫地,听得一股嗡嗡的声音直往耳边传来,以为是“牛角蜂”在捣乱,埋头顺手用扫帚一挥,恰好把金钟碰落在泉水池中,扣住了泉眼,金钟也顿时没于水中失去了光辉,池中泉水也很快减少了一半。

长老回庙见金钟失去了灵气,它不但没有挂在“丹景山”山顶,反而扣阻了龙泉水,便捶胸顿脚道:“我枉走了一趟,如今金钟不能聚会风云,润泽四乡,反而遗祸后世了!”说完即倒在池边大哭不止,泪水填满了池子。

若干年后,1902年发生了壬寅年大天干,赤地千里,哀鸿遍野。三岔一带的乡民依靠长老和尚流下的泪水求得了活命。部分乡民想车干池中的水,掀翻金钟,以救不时之灾,但用了48架龙骨车日夜不停地车水,始终没有见到钟顶。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后世民众因饱受旱灾之苦,便求神灵保佑,纷纷到“泉水池”边烧香、放生。乞望鱼龙变化,掀开盖在泉眼上的金钟,放出龙泉水。这就是旧三岔镇下场口三里来地的“放生池”的由来。这个“放生池”闻名整个简州。

新时代的人民,不求神仙皇帝,不再靠佛门圣僧的泪水过日子。简阳县的百万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三年奋斗,凿穿了龙泉山,引来了都江水,修成了大型水库“三岔湖”,如今,金钟和“放生池”都被淹没在三岔湖的万顷波涛之中。

修建三岔湖不得不提的壬寅年大天干

简阳三岔湖的由来“,丹景山”下金钟落池与大清皇帝的关系

简阳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故事:修龙泉山工程之前,简阳十年九旱。河西的人常常提起这事。就是呼吁各级不要忘了历史,忘了人民疾苦。支持赶快兴修龙泉山水利工程。我小时候,常常听到前辈讲壬寅年大天干。说是,简阳河西的人民,被迫去到石桥简州沱江河背水救命。干死的,饿死的,背水中暑病死的不计其数! 1959---1962年,以干旱为主的三年自然灾害,虽然没有1902年那个壬寅年那么严重的旱象,但因持续时间长,且有人祸因素。所以死的人更多。简阳大概是十万人以上吧。“田地尽荒芜,连年无收成,家家有饿殍,人人得肿病,队队多孤寡,村村有绝门;日日有报丧,难找埋尸人。”。这就是当年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